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翻译(95句精选句子)

2023-05-24 08:35:44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翻译

1、其考据。“复古以革新”的第一要义是复归到健康活泼之生命力的源头,具体而言就是要“回到先秦去”,其唯一的途径就是“通经”,即要知道古人的确凿想法。于是,晚明诸子首先用《经学》取代了《四书》。但为了读懂经书,则需要文字的训诂,这就是考证。而且,古字古义不仅仅存在于无声的经书当中,活的有声的方言俚语里同样存有古音古义,于是方言学、音韵学跟随着兴起。音韵学、方言学、文字的训诂以及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合起来就是考据学。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根基性的存在,其开创者就是“著书,不忘兵革之事(91)”的顾炎武。与顾炎武同时期的考据大家还有阎若璩、胡渭等。考据之学至乾嘉时期遂发展成为显学,蔚为大观。梁启超认为顾炎武的开创之功有二:其举起了“经学即理学”(全望祖《顾亭林先生神道表》引)旗帜,所谓“清代经学家信仰之中心”(92);其建设了考据学三大研究方法:贵创、博证、致用正是这二者才奠定了清代考据学的根基。也因此,考证的朴学实践就不会是无头的苍蝇,用信手拈来的材料敷衍成文章,相反其中皆隐含着“经世致用”的理想与目标。不过比考据学的口号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顾亭林终其一生所奉行的“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的血性生命书写(“文”)实践和家国天下之匹夫担当的行为。其言曰:“有亡国者,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而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94)”顾亭林用一生所著述的《日知录》是其代表作品,所谓三十二卷尽藏其“平生之志与业”阎若璩、胡渭则分别从宋明理学所倚重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之来源的《古文尚书》和“太极图说”之来源的《河图》《洛书》入手,撰成了《尚书古文疏证》和《易图明辨》,指明其“伪”。这对于宋明理学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阎若璩则被梁启超称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足见其影响之大。在对待宋明理学的态度上,考据一系苛责王阳明的“直指本心”的“德性之学”甚严,但对于朱子“格物致知”的“闻见之学”则较为温和。(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翻译)。

2、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3、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4、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晚清中介”说。这一研究路径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总的来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知识主义”的产物。此研究路径注意到了“新文学源流说”中对晚清的忽视,从而将研究的重心从晚明挪向了时间更为接近的晚清,但也不乏以晚清为晚明与五四中介的研究。代表学者有李欧梵、陈万雄、王德威、陈平原、王汎森、关爱和、夏晓虹等。概而言之,前三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思路接近“文学”舶来说,着力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梳理晚清到五四的源流。2002年,王德威同陈平原一起主编了《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表明其开始关注晚明同现代之关联的问题。如前所述,近期他又将五四文学“现代性”的源头追溯到了晚明。关爱和则因为是任访秋的弟子,其对晚清同五四关联的研究或许着意在补救师门对于晚清的遗漏,也因此,他的研究时时返顾晚明。1993年他在《历史潮汐与文学回声——晚明至五四文学变动掠影》(19)一文中首次注意到“两个晚明”的问题,即在王学左派以及公安派、竟陵派之外,还注意到以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经学派及其文学影响,并认为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压制和扼杀了前者的影响,但他依然在文中指出研究者们要注意以“顾王”为首的晚明这一派的影响。这无疑是一大进步。这一研究路径当中的另外三位的学术理念较前几位略有不同,在某个层面上有“新文学源流说”同“文艺复兴说”联姻的趋向,更加注重“传统的再造”问题。夏晓虹的学术领域主要在晚清,以梁启超研究以及晚清女学研究见长,但不时也会涉及晚明与五四的相关问题。(20)陈平原同王汎森的关注点就其范围而言,有许多相近的地方,皆关注晚明至五四的的这一段历史,但学术背景和学术趣味略有不同。陈本业为文学,其研究略偏文人趣味一些,比较接近周作人的气质与思路,而学术史的路径则贴近梁启超。王出身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其史学著作更趋于思想的一面,堪比余英时,然而更客观理性一些,没有那么多先入为主的政治偏见与意气。这两位学者的研究路径都值得关注。陈平原、夏晓虹二位的门人当中,不乏研究晚清民国的高手,其中尤以王风为代表。(21)不过单就晚明问题而言,则2008年秦燕春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22)一书是这一研究路径上的重要成果。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非常全面,为这一领域提供极为珍贵的参考文献。然而缺点也很明显,或许是学术趣味的缘故,整本书只重历史的整理与叙述,而缺乏“史识”的关照,如同其“尾声”标题“回归书斋的‘晚明’想象”所标示的那样,该书的写作始终囿于“书斋”之内,而毫无溢出之意。

7、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心学观念、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理论是其心学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文章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心学观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核心理论的阐述,追溯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回归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8、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9、夫知其不安而不处,过慝之惧而淹薄是甘焉,是古君子之心也。、

10、1850年,王灏开始主持编撰《畿辅丛书》,到1880年去世,编撰工作基本完成,1886年其子王延纶完成书板的雕刻,并陆续刊行了丛书,其中重刊了有关颜元的《四存编》《颜元年谱》《习斋记余》《习斋先生言行录》等八种作品,李塨的《大学辨业》《论学》《李塨年谱》等十二种。其后刊行者又将这二十余种颜李学著作合并起来,以《颜李遗书》之名单独印行。“王灏编纂的《颜李遗书》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颜李文献的整理,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265)

1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致知”、“利他”思想理念出于同源,在调查中,2%的受调者认为两个人的哲学思想有相关性。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对曾国藩、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伊藤博文等均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阳明哲学未能对今天的管理实践和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力。受访的中国企业家普遍认为,稻盛和夫理念的精髓实际就是中国阳明哲学的现代版。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由于时代不同,稻盛是哲学理论和企业实践的集大成者,不仅有系统的重视心境的管理哲学思想,而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种哲学理念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12、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的灵感主要自于两个方面:第欧洲文艺复兴中的文言一致运动。触发这一灵感是伊迪斯•西启尔(EdithHelenSichel)的著作TheRenaissance,即胡适日记中的薛谢尔及其著作《再生时代》(232)。这本著作大量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中的文言一致运动;第章太炎的《文学总略》。“章炳麟的极端的文学论,以其打破‘应用文’、‘美文’区别的作法而为‘文学革命’的口语一元主义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前提。”(233)“正如胡适所提示的那样,太炎先生对文学的理解中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将文字在远古初民时代应付日常之用的实用性,放置在后世文人才士所注重的音韵感受和形象美感之上来加以强调,这一强调,一方面拆除了文学的垄断性藩篱,将之从过于注重雅丽的文人集团专擅的领域那里剥离出来,剔除加置其上的神秘性,从而为其重新汇入开阔的文化创造空间,为中国文学重新全面接纳日常民间真实、广泛的生活世界和元气淋漓、生机流动的想象力,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而致力于打破既成文学的高度自我封闭,促成其重新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和容受气度,正是五四一代新文学的开拓者最重要的精神性格之一。” (234)

1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4、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15、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16、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7、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8、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9、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20、I 中国企业家最认同的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体系

21、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22、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

23、大反动的总的思想是恢复健康活泼的生命力和家国天下的匹夫担当,颇类似于尼采的“回到苏格拉底以前”,追寻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生命沉酣。为了实现这一思想,晚明诸子有种种的途径,据梁启超总结,大概有以下四种:以顾炎武、阎若璩为代表的考据门;以黄宗羲、万斯同为代表的史学门;以颜习斋、李刚主为代表的躬行门;以王锡阐、梅文鼎为代表的天文算术门不过梁启超应该还遗漏了一门,即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义理门。所以算起来,应该一共有五个门类。当然,这种大分类只是取其大者而言,就小的方面来说,也并非彼此泾渭分明,而常常是呈犬牙交错的状态。本文以下拟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门类结合论文主题,作尝试性论述:

24、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25、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26、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27、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28、许多时候,他人的侮辱和中伤,对我们到底是“伤害”,还是“历练”,抑或者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那些人和事。让我们拘泥于“伤害”之中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所以,高情商的人大抵都能明白,“能够从负面情绪中拯救自己的,大抵只有自己”,许多时候,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不是所谓的人和事,而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

29、昨天我把玉穿在衣服里。大家都说很光荣。我可以脱衣服睡觉了。我只是个穷人。我到底加了什么?故荣辱不在人之手,人之失耳。

30、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31、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32、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33、调研结果惊人一致,受访者最认同稻盛和夫的哲学理念归纳如下:

34、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35、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3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7、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38、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39、稻盛和夫哲学理念在中国受到企业家的欢迎,和天时、地利、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关联。2001-2011年十年间,中国全民投入到发财致富的浪潮之中,炒股,购房,买车,赚钱。那个阶段,稻盛和夫在中国的影响力甚微,没有人会问“做人何为正确”?更没有人会把管理哲学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之中。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赚钱+致富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股市大跌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但是国家4万亿的支持掩盖了企业隐藏的危机,拖延了企业面对的困境。很多企业逃出一劫。2012年之后,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到了众多中国企业,水落石出。反腐运动揭示出让人发指的腐败规模和程度,引起国人的深思。企业家陷入深度纠结之中:企业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财富和幸福可以划等号吗?价值观的缺失让整个中国出现一种对思想、价值、信仰的渴望和追求。稻盛和夫哲学思想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进入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40、为了实践心中良知,王阳明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说:“我的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

41、但是,良知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

42、致良知,就是讲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道至理,但人受了欲望影响,迷糊了本性,使人的内心偏离了天道,人要记住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纠偏,给自己的良心洗澡,向内求,问自己良心天性是否还在。

43、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44、晚明诸子的“文”之实践性与行动性传统实则是经过了此乾嘉两巨子的弘扬光大而传之后世的。

45、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46、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47、不过在周作人倾心于六朝散文之前,他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晚明小品,如前所述,1932年左右,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源流追溯到了公安与竟陵的“性灵”小品,而且顶礼膜拜似的推崇李贽,一时从者如风。虽然晚明是章门重镇,可是太炎只重遗老,不重狂禅,论文学,似乎更没有提及周作人所关注的“性灵文学”。从这个角度观察的话,虽然同是晚明,却是不同的两个话题,似乎周作人越出了其师所开拓的范畴。

48、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49、实际上,在晚明同宋明理学之关系的认定上,有两种主要意见,其一是以梁启超、胡适为代表的“反动说”,即晚明对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心学是一种全面的“反动”,余英时认为这种观点与“布哈德(JacobBurckhardt)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解释有相近之处”本文基本上持这样一种观点,然而又部分赞同第二种观点,即以嵇文甫(79)和余英时(80)为代表的“发展转变说”,这种观点认为,晚明及清代学术确实同前一时代有极大的不同,但前一时代的思想学术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其中的发展变化就生出了这后一个时代思想的因子。持第二种观点的还有钱穆和冯友兰,不过他们是在旧学框架中认识二者的关系,认为清代学术和宋明理学是同一个框架结构。(81)

50、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51、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属于行动层面的,格物就是正心,就是诚意,就是正事,如果你知善知恶了,就要为善而去恶,这样才能正心诚意,把事情做正确了。

52、与以德鲁克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思想相比,出人意料的是7%的中国企业家/高管认为稻盛思想对中国企业有更大的影响力,而问到两者的不同时,最为主要的三个原因被归结为:稻盛和夫哲学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5%),兼具人文关怀(8%),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8%),65%的被访谈者认为德鲁克的理念更重视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而稻盛和夫的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更重视人心、精神、领导力。以德鲁克为核心的西方管理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就对中国企业家如张瑞敏、柳传志的经营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刚刚起步的中国商学院也受到西方管理理念的决定性影响,因为中国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走进市场经济,对于国际化企业管理认知十分肤浅,管理哲学知识几乎等于零。而“名不见经传”的稻盛管理哲学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显示出稻盛管理哲学思想的魅力,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中国民营企业家在经历了30多年野蛮增长之后,在复杂、多元、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内心深处对“以心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拥有一种强烈需求和渴望。

53、•  调查发现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采用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尽管多数的企业家认为阿米巴经营对企业业绩提升有积极作用。但是在运行阿米巴经营过程中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遇到的阻力还是蛮大的。个人分析,主要原因是1)中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让很多初创企业很难生存;2)中国法制和市场规则不健全;3)阿米巴模式对企业透明度要求太高4)企业家没有认真学习稻盛和夫哲学,很难成功落实阿米巴经营模式;5)阿米巴模式需要企业员工有统计学和数字基础,需要系统培训。

5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55、“比如北京房价,莫名其妙的就涨价,肯定对很多同事去提高心性产生阻力的。很容易被这种外在的物欲去干扰。我认为这就像是一个修炼的人场所一样,如果就像一个寺庙一样,本身就很安静,没有什么干扰的情况下,可能本来修炼起来很容易。(有外在因素影响),他不会修炼到很深的深度”。

56、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5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58、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59、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60、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6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62、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无论是柳宗元的《封建论》,还是顾炎武的《郡县论》,其思考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天下观念”。但到了晚清,传统的“天下观念”开始裂变,取而代之的则是国族观念的逐步建立。所谓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概是辛亥诸子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吧!鲁迅晚年对其师章太炎所做的“有学问的革命家”(155)的定论恐怕跟这个印象也不无关系。

63、这样的生命力“颓废与堕落”的风气一路发展下来,到了唐王朝中期就形成了一种积重难返的局面,遂爆发了藩镇豪强的“安史之乱”。以此为契机,中国文化形成了一次大调整,从而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艺复兴”运动。从世俗层面开启这一运动的历史性人物就是公元9世纪之交的韩愈。

64、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65、“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66、《戴东原的哲学》,初稿1923年,定稿1925年; (244)

67、每个人生来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一颗“良知”去认识是非善恶,而成为圣人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最真实的自己。

68、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69、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70、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71、尼采声称自己的哲学思考是“重估一切价值”,并且认为自古希腊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不过他又认为耶稣基督是个例外。所谓重估一切价值实际上就是推到一切重来的意思,显然,他很清楚自己将亲手终结一个时代,并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实际上,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就其思想结构和文化行动而言,同晚明诸子非常接近,可以说是西欧的第二次文艺复兴。首先,尼采和晚明诸子都是要回到一个文明的健康生命的源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也几乎一致:其清理“新教伦理”的幽灵,所谓“敌基督”、反儒学禅宗化;其清理知识传统,在尼采,则表现为批判苏格拉底,诋毁一切知识传统,略有不同的是,晚明大部分知识分子却是要利用这个知识传统来恢复健康文明,唯颜习斋与尼采接近,但颜并不批判孔子,不过在抨击知识传统这一面,颜习斋可谓是中国的尼采,“读书就是砒霜”不就像尼采说的话么?他们不但在造就“新我”——恢复健康鲜活的生命力(尼采称之为强力意志)上意见一致,对待“旧我”的思路也很接近,即那个颓废的“旧我”表面上看是世俗的产物,然而骨子里面却是“新教伦理的”,即宗教世俗化的“自我”。要复回到健康鲜活的生命力(强力意志),则必须扬弃颓废的“旧我”,而通过“复古以革新”的方式(永恒回归法则或天运螺旋形循环法则)重造一个“新我”。

72、通俗来说,王阳明这是在点出,如果你看向花时,看到了满树灿烂的山花,这“山花”便是你的“心”赋予的意义,如果你的“心”没有给客观世界的别人的眼里的“花”赋予“花”的意义,那么别人眼里的“花开花落”在你看来,毫无意义。

73、1920年,在蒋方震和胡适二人的共同激励下梁启超再次昌明清代学术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想法,“‘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而欧洲当‘文艺复兴期’经过以后所发生之新影响,则我国今日正见端焉。”(29)除了Renaissance的翻译不同外这段话几乎是胡适《导言》一番话的翻版,同样有将中国的“文艺复兴期”下挪到五四的想法。1922年2月15日,胡适的朋友时任燕京大学神学和史学教授的瑞士汉学家王克私(PhilipdeVargas)在一个文友会上宣读了一篇名为SomeAspectsoftheChineseRenaissance(《中国文艺复兴的诸种成分》)的文章,(31)从文艺复兴的角度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进行的观察和探讨。胡适和丁文江都参加了这次讨论,但丁文江不赞同王克私用“文艺复兴”一词讨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认为“文艺复兴”必须在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层面上使用,但胡适否定了丁的这种观点,赞成王克私的用法。(32)不过王克私文章的整体思路并没有得到胡适的赞赏,一年之后,他在日记中表示,“此文虽得我的帮助,实不甚佳。”(33)

74、此次调研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对稻盛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1)中国企业家眼中最为重要的稻盛经营哲学;2)稻盛经营哲学在中国落地分析;3)在落地推广中,稻盛和夫哲学思想遭遇的内部和外部挑战;4)启示和展望。

75、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76、五四同晚明的关系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大课题。自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提出“新文学源流说”迄今,研究文章迭出,观点各异,兹整理如下:

77、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

78、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79、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80、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81、保马今日推送刘春勇老师《从长时段视角重审五四与晚明之关联——兼论“文”之实践性与行动性》一文。本文试图在长时段视野下,从中西比较史学的框架出发,提出“中国文艺复兴说”;分别以唐宋变革之际对佛教的批判和明末清初对宋明理学的“反动”为时间节点,中西思想文化史在对本民族文化“活水源头”的热切召唤上有了“殊途同归”的神遇。刘老师通过在一个更长时段的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下激活晚明的思想资源,创新性地推演五四及其以来的传统与现实;避免既往历史阐释中将文化传统“对象化处理”的误区,打通历史与现在的关系,让传统本身灵活地参与构建我们当下的文化及其实践。

82、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唯一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83、刘皓明|从“小野蛮”到“神人合一”:周作人的浪漫主义冲动

84、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和阿米巴经营模式起源于京瓷公司的创办历程,又从危机中拯救了日航,不仅在短短一年内,让日航扭亏为赢,其所打造的利润率纪录至今尚未被其他航空公司打破。稻盛和夫的哲学理念简单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但是,阿米巴管理模式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数字知识和统计学基础都有严格要求,对经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生态和法律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严苛,在受调的502个有效样本中,20%的受访者(109位)企业采用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当问及阿米巴对企业的具体影响时,大部分企业认为阿米巴模式对企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有7位受调者认为阿米巴经营对员工的精神面貌带来了消极影响(4%),有5位认为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6%)。样本对比初步分析后,发现IT行业的阿米巴采用率(1%)显著高于制造业(5%)。但是统计数字和深度访谈发现,IT及互联网企业在中国落实阿米巴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远大于制造业。

85、王阳明提出了很多理论,有“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到最后还概括出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说到底,还是以致良知为核心,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格物致知都是致良知的方法,而心外无物则是良知的一种体现。

86、大膨胀时代,富人财产大缩水,穷人受冲击最大,中产最焦虑!

87、(纪念五四)瞿骏|重建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历史神圣”

88、(1)以公元8-9世纪中晚唐韩愈的古文运动、儒学复兴所开启的宋明理学时代为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89、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90、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91、“稻盛哲学解决这群人发自内心干工作。内心愿意干,其他制度就是次要的了。举例:公司的销售人员没有提成,工厂没有提成,没有绩效计件。实行稻盛哲学后,公司在2014年取消了提成。取消提成后,对员工的评价更公正。提成看似公正其实很不公正。行业好的时候都有提成,行情不好的时候再努力也达不到,这很不公平。设立年终奖:依靠成功方程式。员工之间内部考评,是否努力、思维方式如何、岗位能力匹配程度,根据这三个维度考虑业绩”。

92、世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93、这次对稻盛和夫哲学理念在中国落地的调研收获很大,我们不仅搜集到了中国企业学习稻盛和夫理念的第一手资料,更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在中国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稻盛经营哲学思想找到了方向。

94、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8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