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75句精选句子)
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
1、看起来还是有点文字游戏,强调这个知行合一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求其“放心”——把心放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行”的层面去思考学习的意义。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
3、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4、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王阳明心学精髓30句)。
6、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7、原句: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8、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唯一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9、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0、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11、致良知,往最简单了说,其实就是说要学雷锋做好事。当然这个“雷锋”,不是外在的人为塑造的榜样,而是你内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恶。
12、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3、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4、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15、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16、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1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18、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9、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20、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21、感悟:王阳明曾说“天下一等事乃是做圣贤”,他从12岁那年立下这个志愿,从未改变。在创立心学以后,他对立志也异常重视,他说:“志向不能定立,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的事。”在王阳明看来,立志并非是随意地定立志向,而是立下志向后,眼里心里都只有自己的志向,内心永远专注于此,如此立志,方算立志!
22、原句: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23、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24、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5、大意: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26、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27、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8、原句: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29、语出《传习录》。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意指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30、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1、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32、感悟: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33、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34、大意: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3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6、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37、原句: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38、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3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0、原句: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41、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
42、大意: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43、大数据分析,在中国,找个身高1米7年入20万的老公,到底有多难?
44、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45、《王文成公全书》是清同治光绪间(1862-1908)浙江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代王守仁,儒客大家。该书共三十八卷,收录了《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作品。
46、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47、大意: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合乎人类本性),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48、感悟: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论语》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49、 原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50、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51、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2、 感悟: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53、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54、 感悟: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5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56、大意: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合乎人类本性),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57、人须在事上磨,方立的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0、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61、原句: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2、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63、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64、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65、木之生,风霆之鼓舞,炎暑之酷烈,阴寒冰雪之严沍剥落,俾坚其质而完其气,非独雨露之沾濡生成之也。
66、原句: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7、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68、原句: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69、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70、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71、原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72、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73、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74、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