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教案(64句精选句子)

2023-07-21 10:46:26

荀子劝学教案

1、师:你说得太好了。我提议大家为***鼓掌。

2、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3、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4、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6、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7、我是一个喜欢讲的人。我的表达欲望特别强。面对一篇篇课文,我很愿意将我所理解的独到而入微的地方告诉我的学生。但我的这些我自认为具有独到的见解,我却不急于告诉学生,我要让它们在高潮之时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上课时,高潮感非常强。我觉得人在这种时候能够更容易接受知识与观点。而对我来说,我也更容易记住这些课堂细节。我教了十八年语文,很多我上的课,我到现在都还能记得。

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9、“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作用(分论点之二)(讲清“为什么”)

10、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11、总结(和“人”联系到一起):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

13、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正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反复设喻,使内容逐步加深。

14、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15、译: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16、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17、①、这一节作者是怎么阐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的?

18、译: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19、(在我的理解中,语文课有时候一如相声,需要抖包袱。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问题判断得不是很准确时,更要用点心眼。语文教学上的术语就是启发。但启发要在适当时候,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20、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21、“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22、以上活动就解决了文言文学习中“言”的问题。

23、(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夸奖学生太夸张了?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适时夸奖是对的。更何况这个学生引发出了教学高潮。)

24、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5、师:***同学的分析实在太精彩了,我觉得这样的演讲再经过精心组织一番,完全可以参加国际大专辩论。我没有想到我们的同学这么精彩。你们今天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精彩纷呈的一面。

26、    第三段再从学习原则的角度阐述 "学不可以己"的道理,分三层说。先提出学习必须"注意积累",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再提"坚持不懈"和"用心专一",这是实行根本原则的必要措施。"坚持不懈"是学习时间上的保证,"用心专一"则是单位时间里“质”的保证。三条原则,相辅相成,而归结起来,仍是"不可以己"几个字。

27、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28、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0、⑶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31、诵读的准备。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3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3、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34、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35、学习的意义:“青”“冰”——提高自己“轮”“木”“金”——改变自己

36、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既然是“劝学”,也就是劝勉人去学习,那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课文的中心论点呢?

37、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39、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40、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41、(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2、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43、(我所执教的高一(5)班只是在上语文课时才将老师的姓齐声喊出来,其他学科没有这样做。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对教学过程而言,从来都是具体的老师在与一群有血有肉的具体的孩子进行生命的互动。所以,我安排学生每节课的师生互答礼仪要指向于具体的人。我还想说明一句的是,我的这种做法是我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教教书时受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的影响而形成的。我觉得这一个简单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见出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这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的眼中有学生。学生在这个时候,都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同样,永远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教师。)

4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5、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46、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47、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48、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49、荀子认为,学习不但不能停止,还要持之以恒。积微见著,积善成德,老师教导学生要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言论至今被视教育中的至理名言。

50、(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5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

52、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53、《劝学》这篇文章中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最有名的句子就是这个,也是很热的考点。

54、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55、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56、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57、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58、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59、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60、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61、diàn(  )青   虽有gǎopù(  )

62、师:这是一句比喻了,这用来说明人的话,表明了人原初的状态其实与《三字经》中的并不一样。《三字经》里怎么说的?

63、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弗洛伊德理论(7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