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髓60句(30句精选句子)

2023-11-17 09:21:41

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

2、1527年,王阳明的两位弟子对良知四句教有过争辩,这次争辩也导致了阳明心学的分化。他的弟子钱德洪认为四句教是绝对正确的,心就是无善无恶,意就是有善有恶,但王汝中认为意由心生,心无善无恶,那么意理所应当无善无恶,那么良知就无用武之地了,更不需要为善去恶了啊,所以这四句话本来就是矛盾重重的混沌语。他们两人争执不下,找到王阳明评理,王阳明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都偏于一端,对于资质高、悟性强的人,你只需告诉他‘无善无恶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就好,对于脑子不那么灵光的人,你只需告诉他‘有善有恶意之动,为善去恶是格物’就好。”这场争辩被称为“天泉证道”。

3、(解读) 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4、――――――――――――――――――――――――――

5、有一位下属官员,长期听先生的讲学,他说道:“先生讲说的的确精彩,只是文件、案件极其繁重,没有时间去做学问。”(阳明心学精髓60句)。

6、先生说:“这是因为你只知在静中涵养,却没有下克己功夫。如此碰到事倩,脚跟势必站不稳。人应该在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静亦定,动亦定’的境界。”

7、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9、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0、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12、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5、《大学问》这本书,被誉为学习心学的入门级书籍,书中王阳明从心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儒家经典《大学》,是每个想要学习心学的人都必须要学习钻研的第一步,而只要读懂读透了这本书,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正式踏入了心学的殿堂。

16、善恶起于人的心念,遵循天理即是善,动气即是恶。心念不起,则无善恶分别,为心念起处,为气所动,动则生恶。

17、  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18、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19、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20、先生说:“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21、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22、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王阳明的结论是:习气所染。

23、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24、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25、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王阳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心学大师的角色。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会和跟随他的弟子讨论心学。他给弟子们上课,要他们静坐去除人欲,同时又让弟子去“事上练”,告诉他们只有经历多了,才能不断反思、修炼,达到山崩不改色、地摇不动心,宁静于内外的境界,才能达到致胜决断、知行合一的境界。

26、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27、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28、(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9、王阳明针对此症,对陆澄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学生经典爱国诗(2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