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96句精选句子)

2023-11-09 09:24:16

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2、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3、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4、前者,于本来之处当悟天地轮回之意,天地合一是为终,亦是为始,须知此轮回乃道之轮回天地之轮回,循环往复,当于静念处体会道之义理,道之本义,则可不惑于所得,不惑于所成,列天地而不坠,临万物而不迷。前者,进也,不思,不昧,不惑,循天地而演万物,得大道而不退本源。(否极泰来,泰极否生,闲时须常静心以元神悟大道之理,使行为不失中庸)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6、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7、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8、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9、10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10、尽管最早记载盘古神话的《三五历纪》是三国时期的作品,但有关盘古的岩画、方鼎形象却相当古老。例如云南沧源岩画显示:一人头上发出太阳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木把,两腿直立,傲视一切。这种形象与《三五历纪》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正相契合。马卉欣著《盘古学启论》指出:这幅岩画是两万年前原始人的作品,足见盘古神话由来已久,寄托于其中的“平安”意识当然也应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生活那里了。

11、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2、金庸武侠小说对道家哲学自由精神的演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早期的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过描写主人公自由不拘的性格对传统宗法社会的束缚——礼教大防、陈规陋习的冲击而展开。《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就是属于对礼俗规范反抗的类型。之后较晚的作品《笑傲江湖》中的主人公令狐冲则是对杨过这种自由精神的升华,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更高层次自由——内在自由精神的追求。陈墨把金庸小说中的侠士分为“儒家之侠”、“道家之侠”、“佛家之侠”,杨过、令狐冲和胡斐属于道家之侠,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道家思想中有明哲保身的思想,对个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忽视,甚至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而杨过、令狐冲隐退的前提却是事业的完成、社会责任的履行。令狐冲率众人迎战日月神教大举进犯,誓死与恒山派教众共存亡,在得知已无威胁后,才安心与盈盈离开江湖;特立独行的杨过,也是在协助郭靖守卫襄阳后,才同小龙女匿迹江湖。他们的这些举动是与道家的明哲保身相抵牾的。金庸的创作是受儒释道等多家思想影响的,所以不能就一个方面断言他们是“道家之侠”,只能说在杨过、令狐冲的身上体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追求个性自由。

13、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无为而治”: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6、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7、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1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20、西安八仙宫“财神殿、药王殿易建工程募集善款捐款中

21、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22、者者,者乃成相之意,与此当显真意。龙虎上下而行,于玄关而合阴阳相遇,如春阳融雪,又如泼火遇油,自然而然一点本源现于混沌之中,活泼泼,圆融融,得大药而金丹成。(元神童子于玄关初显现,初时一点,日渐长大)

23、在《神雕侠侣》中小龙女重伤之后又中毒,生命危在旦夕,连一灯大师也无法相救。

24、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

2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6、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27、道家主张以道为本,其道的本性是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道有天道,有人道,“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庄子·在宥》。天道制约人道,人道体现天道,天道远,人道迩(近)。我们要在对天道的认识中把握人道,应把人放在天地宇宙中去观察,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认识。人要法道,即要法自然。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的精神世界,都要以道为本,以法自然为宗。现实的问题是,“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庄子·在宥》。对人道与天道相去甚远的问题不仅要正视它,且要去改变它。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29、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老子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在哲学上有着伟大的思想建树,为中国美学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开拓了广阔的思想与思维空间。道家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发展,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30、中国书道追求象外之形,弦外之音。因为书道显示的生命力是无形的,是无象的,但是它又潜存在宇宙万殊的具体物象之中。书道艺术“美”的奥秘在于“雕琢复朴”,也就是艺术内在的生命力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复归到自然本真中去。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老子认为,“不盈”、“无为”而自居其反,知巧守拙、守雌居下是自然法则。

31、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32、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3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4、这本道教的经典著作,不知点醒了多少昏沉的人!

35、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36、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37、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龙女对待死亡达观的态度。小龙女并没有对太阳出来后雪花就消融的现象表示哀叹,只是说“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草必枯干,花必凋残,雪花消融,美丽的事物的消逝,总会惹人伤感,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凡有之物,必归于无。我们活着,终有一天必会化为一缕青烟,从这个世界上消逝。庄子说过:“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与死乃自然之道,也是必然之理,“生死修短,岂能强求”。

38、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39、道家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尊重为美,以利益为美,以节俭为美,以简单为美,以朴素为美,以慈悲为美,以不争为美,以谦恭为美,以退让为美。书法艺术的技巧都围绕道家的这些审美观展开。道家的美学观主导着书法艺术技巧的展现,无论何种技巧都必须合乎“自然”这个审美最高标准,这就是道家审美的终极目标,也是书法审美和创作的终极目标。

40、但到了当代,书写特别是毛笔的书写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记录文字的实用作用了,成熟的书者更多的是追求身心合一的修为,所以侧重于作书悟道,而不是一味着眼于临摹求法,所以还延续“书法”的称谓就有些狭隘了,于是“书道”又回到了主流社会的视野。

41、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42、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4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44、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45、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自号抱朴子。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纵观他的一生,也颇具神秘色彩。

46、道家思想与水有着很大关系,老子曾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47、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4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0、曾国藩在家不断反思,最后通过研读“老庄”道家思想,终于大彻大悟,并且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道:

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2、先民创造书道,是按照自己身体平衡对称的特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凭借自己对自然万物的审美感受而创造出来的。书写的字形结体虽然不是自然物象的再现,却符合人们思想中积淀下来的自然物象的形质和神采。虽然说汉字不是生命之物,但是合乎自然法则的书法“创造”,由于顺应了“自然”之理,追求“自然全美”精神,所以就有了极强的生命力。

53、人们往往都不喜欢太美的“书法”作品,因为这种作品仅仅是服饰之美、面目之美、躯壳之美,即外在之美。真正的艺术是追求内在美的,是以朴素的,简约的,稚拙的、甚至是残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因为这样才能让欣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种种猜测。断臂的维纳斯会让人感到更美,这也许就是道家说的“大巧若拙”、“大成若缺”的道理吧。

54、  说到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必然要提到道家写经,道家写经的过程是道学与书法紧密结合、相互影响、交融渗透的过程。开始道家经书必须由精于书法艺术的经生抄写,但是在与世族名士的交往中,有意放宽了对写经者的要求,只要善于书法皆可获得写经的权利。“善书”和“有道”是对写经者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在抄写经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书法技艺,也从中受到了道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的发展。

55、斗者,此时身内天地分明,龙虎咆哮,上下争斗,又有调和之意,宜静养龙虎待其鼎盛而调和阴阳。(阴阳交而地天泰(泰卦),龙虎金丹内中炼!)

56、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57、老庄的自然主义哲学中反传统的倾向,助长了魏晋人“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促成了真、行、草三种书体的变革与定型,魏晋时代书体变革之频繁、风格之多样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东晋的王羲之将书体变革推向了极致,是书体变革的集大成者,他分别对钟繇的正书、行书和张芝的草书加以变革,以平和自然的书风,委婉含蓄的笔势,遒美健秀的字态,将真、行、草书的形态推进到“今妍”的境界,确立了他“书圣”的地位。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一句“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将他那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和书法创作上的自由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58、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60、道法自然要落实到人法自然上,人法自然是道的人性关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人法自然即顺应自然,尊重万物自性,以自然为法则,尊重本然之势,对人不强求,对己不伪饰,对事不妄作,一怀自然之志,保持虚静心态。人法自然才能疑之释然,心之怡然,得理之当然。

61、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62、曾国藩一生打了无数败仗,但这些都谈不上是他的人生低谷,而他的人生低谷是从咸丰7年2月奔丧至家,到咸丰8年再次出山的闲居在家的这一段时间。因为他本来想借此机会要挟咸丰皇帝给他实权的,但咸丰就是不给,还顺水推舟,让他安心在家守丧,曾国藩真叫一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而且,就在他离开这段时间里,湘军打了不少胜仗,许多湘军将领因此被加官封赏,这就让曾国藩的心里更加不平衡了。

63、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64、“自从丁已戊午(指咸丰7年、8年)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九载,与四十岁以前泅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6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66、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6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6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9、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2、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73、在自由精神的引领下,魏晋时期出现了新道家,又称为玄学。这是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魏晋人创造了尚韵的魏晋书风,它充分地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和感性要求的合理性,用“合理即自然”替代了先秦的“自然即合理”的哲学观念,拓展和丰富了“自然”概念之内涵;同时实现了从重“天”到重“人”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书家们追求放浪形骸、愤世嫉俗的处世态度,讲求放达飘逸、自由潇洒的书法精神。这种追求思想解放和崇尚自由的士风,就是“魏晋风度”。它反映了魏晋士人一种全新的人生追求,他们要求“自然”地生活,实现“自然”的人生,也就是“率性的”人生、“潇洒”的人生、自由的人生,表现为崇尚自然,不受礼法束缚,追求人性解放。这种“人”的觉醒,贯穿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也必然会引领书法的创作和审美,实现书法艺术上的创新。书家们借助道家的达观,选择能充分抒发情感的行草书在无拘无束中创造性的书写,书家们对萌芽于汉初的行、草书进行革新和创造,用手中的笔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情感,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潇洒高逸的精神境界,带来的是他们心理上的安抚和精神上的快慰。魏晋士人在哲学和美学思想上的重大突破,表现在书法的审美和创作上就是不断地突破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

74、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75、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76、中国书道与道家哲学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道家哲学相得益彰,不谋而合。中国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书道进行了高层次的阐释,对书道艺术的学习、研究,以及创作、欣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7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8、道家美学思想中的辩证观对于我国的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理论的形成尤其具有指导意义。道家思想中“有”与“无”的关系,在书法中的表现就是“虚”与“实”,即黑白关系,人们对于黑色的了解是建立在白色的基础上的,而白色的存在让黑色产生。书法创作中具有虚实、疾涩、行留、疏密、动静、向背等多种技巧和变化,它决定着书写者美学思想的表达,这也是人们喜欢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之一。

7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80、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1、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

8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83、临者,明天地所在,悟万物本来,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临者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若能时刻感觉天地,万物的存在,这就达到了临字的本义(「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身心要常保持清静无私,才能天人合一),应该是临字作为修行的本义。

8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8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6、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87、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88、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89、在当今这个时期,书道艺术的情感理论和体道理论都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发展。书道艺术家们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分析书写在形式构成上的美学特质,其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明显。

90、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91、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92、道家对“道”的思想内涵的阐述中具有浓重的人性意蕴。“道”不仅是一种自然结构,也是一种社会秩序,道即道家所要宣传教育的思想与道德之根本。在老子看来,道最有生命力,道是万物之源,道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根本,“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道最具广容性。“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3、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95、众所周知,就直观层面讲,“道”所表述的当然是人行走的“路”。然而,如果从文字构型角度予以追溯,就会发现“道”字乃别有一番意义。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此举有“镇慑为安”的功用。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日本学者白川静在《汉字》一书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反映的就是这种“修祓”于路的情况。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勤俭节约的名言手抄报(1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