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卡夫卡(77句精选句子)
变形记卡夫卡
1、全诗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的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
2、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却又看不到出路。其中非常具典型性的一个代表,便是短篇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格尔。(变形记卡夫卡)。
3、卡夫卡拉开窗帘,看见一只虫子正从窗玻璃上爬过。“你应该昨天来,”他对虫子说,“那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了。”卡夫卡又嚷又叫,高高地跳到空中。“耶!”他大喊一声,冲下楼去,要给大家看看他小男孩的样子。
4、不久后,公司的经理也亲自来登门,询问格雷高尔没有按时上班的原因,并且还威胁道:“如果你不立即去上班,公司就会开除你!”
5、小编自己写代码又找书很是辛苦,常常要熬到很晚,各位看官姥爷能打赏买包辣条就更好啦,你们的鼓励是小编的最大动力!!!
6、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7、曹国臣:《论卡夫卡的创作与现代小说美学》,《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
8、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9、可怜的格里高尔·萨姆沙或者倒霉的大甲虫实在是死得太憋屈了,劳伦斯·大卫打抱不平,终于在绘本中“治愈”了卡夫卡的精神病。村上春树是另一个打抱不平的作家,他续写了《变形记》,小说的名字就叫《恋爱中的萨姆沙》,村上作品一贯以“疗愈系”著称,疗愈效果谁看谁知道。现在只说劳伦斯·大卫的绘本《卡夫卡变虫记》,该书扉页上写着“故事灵感来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与其说是灵感,不如说是改写,与其说是改写,不如说是反写。
10、具体到故事中的卡夫卡,客观地说,他就是一个患有轻度精神病的小患者。我国传统文化把精神病分为文疯子和武疯子两类,顾名思义,后者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更大。小卡夫卡则明显属于胡言乱语的文疯子一类,没啥社会危害性。迈克尔则是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小孩儿,所以只有他看出卡夫卡变成了虫子。所谓暗示,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够了,根本不用说话,说出话来就不叫暗示而是明示了。
11、早期的时候,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感到有些同情,与他最亲近的妹妹还费心地为他打扫房间,准备食物。
12、有评论家指出,主人公的变异,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个人受到迫害。
13、体弱多病的母亲在看到后立即吓昏了过去,经理也被吓跑了,而父亲则露出了一副恶狠狠地样子,用手杖将他赶回了卧室。格雷高尔连忙退回房间,心想着是别让父亲生气。
14、一路囧过来的徐峥,这次终于不囧了——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5、但格里高尔的状况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父母和妹妹不得不开始各自找工作,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慢慢的,格里高尔成为了家里的丑闻和累赘,家人对他也只剩下恐惧和厌恶。
16、也许,比原来还要美好,在格力高尔妹妹的跳跃中,格里高尔被忘记了。不,他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过是幻觉,在一场闹剧过后,生活又滑回了原来的轨道,格力高尔,不过是萨姆莎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17、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18、终于,家人不再能够容忍格里高尔,妹妹还公然宣称:“人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家人开始停止为他提供食物。
19、所谓的亲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角色,一旦这样的角色功能发生变化,变异已经是不可避免,格里高尔被家人抛弃已经成为必然。
20、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从来没想过就人变甲虫这一事实来个刨根问底,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匪夷所思的地方,这样离奇的事情,除了恐惧和厌恶之外,难道不该表现出同样程度的惊讶与好奇么?
21、任卫东的《变形:对异化的逃脱》一文,则更为深入地对变形的实质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变形是对异化的反抗。长期以来,格里高尔一直处于担负家庭经济生活责任和个人愿望的互相矛盾中。然而,为了替父母还债,他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摆脱这种强制性劳动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劳动成为压抑个性、驱使他异化的力量,这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最后在以身体变形的形式中得以实现。变形,“一方面是对异化劳动的摆脱,而且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摆脱,变形成了格里高尔逃避工作的最佳理由;另一方面,变形是实现人性复归的第一步。变形以前,异化劳动使格里高尔丧失了人的本质,沦为非人,家人把他看作挣钱养家的工具,老板和上司视他为连病都不能生的工作机器。以‘人’的形式出现的格里高尔,是不具有人的本质的‘非人’”。作者进而指出,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就马上抱怨起自己的工作,这说明他在潜意识中,已经将工作与变形联系起来,实际上,变形是人物逃避和反抗异化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22、因此,纳博科夫在他的《只有黑白两色的故事》中写到:”格雷高尔是掩盖在虫的外壳下的人,他的家庭成员则是装扮成人的虫。”
23、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成了家里的累赘,最终在家人的打击下抑郁而亡。《变形记》的结尾写的是摆脱了格里高尔的一家三口:“于是他们三个一起离开公寓,已有好几个月没有这样的情形了,他们乘电车出城到郊外去。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他们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前途,仔细一研究,前途也并不太坏,因为他们过去从未真正谈过彼此的工作,现在一看,工作都满不错,而且还很有发展前途。目前最能改变他们情况的当然是搬一个家,他们想找一所小一些、便宜一些、地址更适中也更易于收拾的公寓,要比格里高尔选的目前这所更加实用。正当他们这样聊着,萨姆沙先生和太太在逐渐注意到女儿的心情越来越快活以后,老两口几乎同时突然发现,虽然最近女儿经历了那么多的忧患,脸色苍白,但是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丰满的美丽的少女了。他们变得沉默起来,而且不自然地交换了个互相会意的眼光,他们心里打定主意,快该给她找个好女婿了。仿佛要证实他们新的梦想和美好的打算似的,在旅途终结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跳起来,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
24、卡夫卡的家人并未认真对待卡夫卡的话,可以想象,实际上他们没有见到大甲虫。
25、和一般作家不同,卡夫卡创作作品不是为了发表或者是出名,而是自己在工作之余寄托情感排遣忧郁的手段,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随意写来,并无结尾。
26、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艳与敬佩:卡夫卡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和大师,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
27、一天,妹妹和母亲商量着替他搬走一些房里的家具,让他有更大的空间活动身体,而格里高尔为了留下一张他喜欢的画像,就爬到墙上,紧紧地抱着那张画,母亲壮起胆子走进了他的房间,一眼瞥见墙上的大虫就昏了过去,父亲见了,气得不断地向他扔苹果,把他往房间里赶,其中一只击中了他的后背,深深地陷了进去,并对他造成严重的伤害。
28、任卫东:《变形:对异化的逃脱》,《外国文学》,1996第1期
29、袁可嘉等人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在论及《变形记》时认为,它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一篇重要作品,因为它尖锐地触及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许多带本质性的问题,如异化现象、人的灾难感和孤独感。索绍武在《亦幻亦真好精彩》一文中指出,由于卡夫卡处于一种“孤岛般”的环境,使卡夫卡产生了“异乡人”的失落感和异己感,格里高尔的极度悲凉的心情、孤独的感受,及凄惨的命运,实际上是作家本人内心的外化与宣泄。也有论者提出,《变形记》表现了卡夫卡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作家将“异化”的批判与由于一种深沉的愧疚感和自觉的负罪感所引起的自我批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0、“卡夫卡式”——关于《变形记》艺术特征的诠释
31、由“人”变成“虫”,这种极具想象力的异化,不得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人类社会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物质的丰盈却使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不再是社会的主人,人的尊严被凌驾,在卡夫卡的笔下,他把那时的“人”隐喻成“物”、“动物”、“异类”。正如马克思给“异化”所下的定义那样:“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32、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33、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34、格雷高尔父母和妹妹发现他在上班的时间仍然没有走出房间,感到很惊讶。
35、从文中我们看出,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表面上的,而他真正的内心仍然执著于以往的一切,没有大的改变。那么,格雷高尔的“变形”究竟意味着什么?
36、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37、“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38、格雷高尔的父亲,他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这个“甲壳虫”,他的背叛是无疑的。
39、有没有一种恐怖片结尾的感觉?这可是写于1912年的小说!
40、于是,在经理和家人的催促下,格雷高尔终于挣扎地起床去开门。
41、格里高尔的家人见到大甲虫,立刻表现出惊恐、厌恶的态度。
42、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43、《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
44、变形记的格里高尔没有向家人求助,虽然已经确认了自己变成甲虫的事实,但他仍然一心想着上班的事。我国的劳模事迹里面仿佛都有《变形记》的影子。
45、雪国--川端康成白夜行--东野圭吾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倾城之恋--张爱玲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失乐园--渡边淳一白鹿原--陈忠实
46、胡志明:《“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山东师大学报》,2001第5期。
47、《变形记》对“变形”的真正指向,是对人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从表面上看,变形的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48、《变形记》表现出人作为生命主体在社会中的虚无和异化。
49、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50、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在论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时普遍认为,《变形记》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其主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感和人的异化;小说“最早地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了异化的悲剧”,“尖锐地接触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许多带本质性的问题”。叶廷芳在《荒诞文学的始作俑者》一文中提出,卡夫卡通过使主人公变形,就使小说中人物的真实感情暴露无遗。面对一只不能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虫”,人们无须用任何虚假的态度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厌恶之感。甲虫使格里高尔从人的世界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与任何动物没有本质差别的“非人”。因而当格里高尔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后,家人对他厌恶之极,并且毫不掩饰这种情感,以至于竟将他的死,视作一种解脱,并有如释重负之感。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就被鲜明而强烈地揭示出来了。
5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
52、第二天早晨,家人冷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觉得从此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他们决定这一天暂不工作,去郊外旅游,以纪念新生活的开始。
53、《变形记》是卡夫卡一次苦涩的尝试,也是他最好的墓志铭。他不是投向病态社会的匕首标枪,它没那么有力,但它是一面可怕的镜子:夜阑人静时我们拿起这面镜子,无一例外会从中看见一只哭泣的甲虫。
54、《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
55、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格雷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他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56、就不可避免与人产生”公共性“矛盾而导致命运毁灭。
5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博尔赫斯评论卡夫卡:“最初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的,独一无二的。看了他的作品以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都能辨别出他的声音,或者他的说话习惯!”
58、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遮掩缺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在于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通常因此而丧失人的尊严。
59、虽然格里高尔有着甲虫的生活习惯,但却仍然保留着人的思想和意识。
60、今年高考,90后已经不是主角——直面内心的焦虑
61、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62、起初,只有妹妹时常地来照顾他。格里高尔也逐渐地适应了虫子的生活,不过他仍然保留着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并且为家人的生活烦恼而感到不安和痛苦。
63、我想,也许格里高尔的离去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否则,生活在这个被异化了的世界,留给他的也只会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被社会压的喘不过气的他,在这个恐怖的社会只会承受更多的折磨。
64、文案、排版|新媒体社饶航渊(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
65、由于格里高尔没有工作能力,家中的成员得开始外出工作,没有人能全心照护他。某日,当他从房门走出时,爸爸在饭厅追着他跑,并用苹果丢他,其中一颗苹果因此卡在他的背上,引发细菌感染。面临感染以及饥饿交迫的格里高尔身体变得很虚弱,很快就无法走动了,之后,父母开始把房间租给别人,并把他的房间当成储藏室,放置无用的物品,格里高尔变得又脏又臭。某日,妹妹在家中拉小提琴来娱乐房客,格里高尔听到音乐后,慢慢地走到饭厅,想邀请妹妹到他房间拉小提琴给他听。房客看见他后,拒绝付清所欠的房租,甚至威胁要告发格里高尔家人把他囚禁在他们家中这一事实。妹妹之后发觉这个巨大的昆虫并不是格里高尔了,因为格里高尔会保护家人,不会增加家人的负担,所以决定要把他赶走。格里高尔因此走回房间,最后病倒死去。
66、视频|成龙2019“英国奥斯卡奖”获奖感言(双语全文)
67、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68、卡夫卡笑了。他知道,家人见他变回小男孩,一定会很高兴。迈克尔一定也会很高兴。
69、卡夫卡变虫记》在几个关键点上反写了《变形记》:
70、可是,此时格雷高尔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一开始还能说话,后来就完全失去了人的声音,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71、但是出于友谊与崇敬,布洛德违背了卡夫卡的意愿,并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引起文坛轰动。于是,卡夫卡虽然在生前默默无闻,而死后却赢得了世人的惊服!
72、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
73、尽管格里高尔一直保持着人类的心理活动,但他很快就丧失了人类的语言能力,生活习惯也逐渐向甲虫靠拢,最重要的是,所有见过格里高尔的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只大甲虫。从他变形那一刻开始,他就再也没有走出过家门。大部分时间里,格里高尔被关在自己的卧室中,丧失了人的一切权利,而走出房门的努力,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74、《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75、第二天早上,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虫子了。他伸伸胳膊,伸伸腿,赶紧爬下床,穿好衣服,站到镜子前。
76、全家都因此惶恐。并且格里高尔也因为这一奇怪的遭遇,经历了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的现实,虽然他的母亲和妹妹都试图用剩余的一丝对他的爱来照顾他,但是还是被他那可怕的样子所疏远,而他父亲更是对他深恶痛绝,屡次攻击他,伤害他,并在最终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