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简介中英文版(98句精选句子)

2023-05-25 08:24:00

黑格尔简介中英文版

1、民务必体会到宪法是自我的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好处和价值。

2、ofhumanbeings)(Munich:Beck,1956))。(京特·安德斯(GuntherAnders,1902—1992),原名施泰恩,犹太人,是德国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威廉·施泰恩之子。早年师从海德格尔和胡塞尔,1930年与汉娜·阿伦特结婚,1933年全家与表兄瓦尔特·本雅明一起流亡法国,并协助汉娜·阿伦特写作,批判法西斯意识形态。1936年安德斯与汉娜-阿伦特分手,但一同流亡美国,与马尔库塞关系较为密切,但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保持一定距离。二战后安德斯回到欧洲,定居瑞士,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思想批判和社会活动工作(尤其投身于反核、反战以及绿色和平运动)。——译注)(黑格尔简介中英文版)。

3、具有羞耻之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

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6期:印度哲学及希腊哲学引言

5、Themethodisnottheexternalform,butthesoulofdata。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资料的灵魂。

6、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7、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8、一次性打包购买,原价900元,优惠价599元(送:全部30次高保真音频),单次收费30元。

9、黑格尔对于文学艺术非常喜爱,他每到一处,必先打听是否有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此地。在柏林也是如此,他经常参加一些文学艺术集会。有一次,黑格尔听一场莫扎特乐典演奏会,一曲完了之后,黑格尔向该队指挥克莱因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欢愉之情,但由于他不善言辞,越着急越说不清,口吃得越厉害,克莱因最后总算明白了黑格尔赞美的意思。他后来说:“这一来,我算真喜欢这位口吃的哲学家了。”

1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期:哲学史是连续不断的觉醒

11、知无知是思想激荡的地方,欢迎你加入我们《哲学史讲演录》的共读学习。

12、(20)“objetpetita”在中文语境中有多种翻译,如“客体小a”,“小对形”、“对象小a”等。此处采用“对象小a”的译法,主要根据齐泽克自己的说明:“齐泽克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视域对这个词进行了解释,认为对象和客体是完全不一样的:客体是主体沉思的东西,而对象则是动态的,主体要和它斗争,在费希特意义上讲就是自我和非我的关系;在拉康的意义上,‘object’就是对象,就是欲望的一个东西。两位教授讨论的另外一个语词翻译就是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概念‘objetpetita’。在中国它有两种翻译,一是有形式的小东西,具有形象的小东西,即‘小对形’,或者说是以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小东西;另外一种翻译将其理解为‘对象a’,它来源于法语词汇‘autre’,这个对象就像前面讨论的那个‘object’所具有的对象含义一样,‘对象a’就是在欲望当中朝向小‘a’,小‘a’成了不可把捉的东西,我们直接称为‘对象a’,它与Autre(大他者)区分开。张一兵的问题是哪一种译法更接近拉康的本意?齐泽克认为两种翻译都基本没有违背原意,关键是如何把握它们的真正所指。他指出虽然第一种翻译也不错,这个小东西确实带有确定的形式,但它并不是可以直接面对和触碰的东西,它只是表征某种欲望的间接成因。齐泽克举例说,‘比如我喜欢一个姑娘,但什么使我喜欢她呢?’如果仅仅是姑娘身上散发的某种魅力让‘我’喜欢,这还不是‘对象a’;如果这种欲望是传递性的,‘我喜欢这个姑娘?是因为你也喜欢她’,也就是所谓的‘妒忌’。我喜欢你的欲望,于是就希望被你的欲望所欲望。见《“第二次天真”的眼睛——齐泽克首次访华暨南大之行的言说纪要》,https://ptext.nju.edu.cn/b8/86/c12209a243846/page.htm.——译注

1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期:哲学史是连续不断的觉醒

14、最终,正是“同一性”问题,将我们引向了黑格尔与悖论-批判方式之间的微妙差异。黑格尔并没有让不自洽和对抗臣服于某种更高的统一体,恰恰相反,对他来说,同一性,“一”的统一体,具有自我差别化的形式。同一性无非就是将差异引入自我关联的极致状态。与其说裂缝和不自洽性不停地对“一”的统一体造成威胁,毋宁说,“一”的统一体就是裂缝本身。这句话的意思是,黑格尔笔下的总体性是悖论式的,不自洽的,但并不是“批判性的”。——如果我们是在抵抗权力中心的意义上来界定“批判”的话。总体性并没有陷入这样一种永恒的斗争。——这场斗争号称要破坏、取代权力中心,寻求能够侵扰并拆解权力大厦的裂缝,寻找那些“无法确定的”剩余。或者,用黑格尔讨论思辨同一性的措辞来说,权力自己就是越界的;正是通过违背自己所奠基的原则,它为自己奠定了基础。悖论-批判方式提出构成我们身份(同一性)的正是不自洽性,它的批判立场使之投身于一场克服这些不自洽性的行动。虽说如此,这个目标却无法实现,永远会被错失或推延。这就是为什么悖论-批判方式会将自身视为一种永无尽头的过程。德里达这位悖论-批判方式的终极思想家,就喜欢把解构说成是对于正义的无限追求。在政治上,他喜欢谈论的就是“将来到来的民主”(民主永远不会是已然就位的东西)。

15、Onlythosewhoarelyinginthepit,neverlookinghigh,itwillnothavethelightofday。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16、Lyinginthemudonlypeopleforever,itwillnotagainfallintoapit。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7、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18、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9、联系人:鲍文欣,bwx@sass.org.cn

20、同时他又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版进坑里。”——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21、从黑格尔耶拿时期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看,本卷所说的全部哲学体系都被看做是思辨哲学。也就是说,体系的另外两个部分、即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此时依然隶属于思辨哲学的名下,并没有被明确划分为实在哲学,以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思辨哲学,即作为体系第一部分的逻辑和形而上学。实在哲学的用语首次出现在1805—1806年冬季学期的课程预告中:“实在哲学,即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在1806年夏季学期的听讲人名单中,它的标题提示:“私人授课: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或思辨哲学”。“思辨的”一词的含义必须从耶拿文本中所做的反思与思辨的区别上加以理解。对于黑格尔来说,关键点在于如何说明体系的统一:反思哲学将本来分离的客观之物与主观之物的诸规定阐释为自我呈现的外在统一;思辨哲学则将这种统一阐释为在哲学的所有部分中自己建构起来的“绝对同一性”,也就是说,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通过现实规定性的中介来充分展现这一“绝对同一性”,就像逻辑和形而上学通过思维规定的中介来体现这种同一性一样。将全部哲学体系称为一种“思辨”哲学体系这一做法可以回溯到黑格尔在1801—1802年所持的将全部哲学划分为四个部分的体系构想,这种构想把有限精神哲学与无限精神哲学区别开来。在本卷中,有限精神与绝对精神共同构成了总体上被理解为思辨哲学体系的最后一个部分,即第三部分:精神哲学。

2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期:潜在与现实,自在与自为

23、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

24、(8)“反思性”(reflexivity)在当代学术界译多译作“反身性”、“自反性”乃至“反射性”。实际上齐泽克使这一经典的德国观念论术语与当代“逻辑的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关联。为了凸显齐泽克所强调的观念论传统,因此我主要将它译作“反思性”,这样亦可使“无意识”(精神分析)与“反思性”(观念论)产生一种辩证的语义张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reflexivity”基本意义是“自我指涉”,其语用学意义则包含“反思性”、“自反性”与“诠释学循环”。关于这一概念的简要辨析,可参考肖瑛:《“反身性”多元内涵的哲学发生及其内在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译注

25、黑格尔把艺术确定为绝对精神的体现,它是绝对精神的第一个阶段。作为理念,它是绝对自由的,但它受到感性形象的限制,只是感性形式中的理念,所以是一种较低级的显现。

26、《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侯世达

27、1821年,黑格尔出版了《法哲学原理》。在书中,黑格尔宣称君主立宪是最高、最完善的政体,这表明,黑格尔又站到了资产阶级立场方面去了。阿尔腾斯坦大臣复函黑格尔,称他为“普鲁士复兴的国家哲学家”。

28、《哲学史讲演录》是黑格尔以自己的哲学总结的哲学史,可以称之为黑格尔版本的《西方哲学史》,是目前最好的哲学史之一。

29、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30、主体性的形而上学凭借反思性概念(8)来处理这些悖论,而反思性正是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关涉自身的心灵能力。这种心灵能力不仅能够意识到对象,也能同时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我与对象如何建立关系。反思性的基本姿态表现为回撤一步,把自身在场纳入到我们正在观察、分析的图景或情境之中。——只有以此种方式才能把握到完整的图景。举个例子,侦探小说里的调查人员分析犯罪场景时,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存在、自己的目光纳入其中。有时,罪行确实就是为他安排的,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使他卷入到事件之中。(在有些电影里,调查谋杀案的探员会发现他直接就是罪行的受话人。凶手犯下罪行,为的是警告他。)与之类似,在某部佩里·梅森探案集里,梅森全程见证了警方审问一对夫妇,他们被怀疑犯下凶案;可他无法理解,为何那位丈夫特别愿意将谋杀那天两人做了些什么全讲出来。但后来他明白了,丈夫那事无巨细的报告的真正受话人是他妻子。也就是说,他利用了两人在一起的机会(两人本被分开关押),把虚假的不在场证明告诉了她,提示两人应该一起维持这个谎言。……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故事。嫌疑犯把自己犯下的事说给警察听,其实是在暗中实行恐吓。——他就是有意说给某个在场的警探听的。所有这些案例共享的是这样一种事实:要理解某一陈述,就得确认它的受话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位侦探需要另一个人,如同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或波洛身边的黑斯廷斯。华生和黑斯廷斯代表了占据常识一面的大他者他们的目光是罪犯实施犯罪时的目标。

31、Agraymemories,howcanwecompetenowvividandfreedom。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32、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将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统统归为自己的哲学系统的环节,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主观创作。

33、然而,我在这里指的是哪个黑格尔呢?我自己站在哪个位置上说话呢?(1)将之简化到极致,我的哲学立场可以由以下三人组来界定: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斯宾诺莎处在实在本体论(realistontology)的塔尖:实体性的实在是存在的,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揭去幻象的面纱,认识实体。康德的先验转向(“先验”亦可译作“超越论的”)在此处引入了一种极致的裂隙:我们永远无法掌握事物自在之道,我们的理性束缚于现象领域。如果尝试去超越现象,直抵存在整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陷入二律背反,无法自洽。黑格尔提出的则是这样一种设定,现象之外并没有自在的实在。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存在无非是现象间的相互作用。而是说,现象世界被标上了一道不可能性之杠(thebarofimpossibility)越出这条杠,啥都不存在,没有另一个世界,没有实定性的实在。因此,我们并没有回归康德之前的实在论。毋宁说,在康德看来彰显知识之限度的东西——即抵达物自体的不可能性,刻入了物自体本身。

34、Adeepsoul,evenifthepain,butalsothesourceofbeauty。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

3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开讲辞”,《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提供电子版本。)

3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大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论美德和邪恶》《经济学》。

37、因此哲学史在总体上可以说是哲学本身,哲学离开哲学史本身便不能成为哲学。哲学史上的多样性对于哲学的实存不仅绝对必要,而且具有本质意义。他的哲学史讲演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

38、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39、谢晓川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40、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41、《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42、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和日出,其实并没有美丑的问题。日出之所以美,是我们看到黎明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

43、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44、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45、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9期:爱利亚学派

46、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

47、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48、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49、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50、   今年恰逢250周年,在此推荐10本研究黑格尔必读的中文书,以中国本土研究者的著作为主,还包括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海外著作,甚至是黑格尔和谢林本人的著作。

51、我们需要、也必须活在这样的对话传统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被激活。

52、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5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1期:阿那克萨戈拉

54、读者不应在此寻求详实的预言:本书给出的是一种哲学反思。连线大脑的出现是一个事件,针对我们的主体性将如何受它影响,我们只能进行推测。此外,我们甚至察觉不到自己的大脑被连接,由此一种新的自由与权力形式将会出现。说起来也简单,这种自由与权力就存在于这样一个时刻:我们能够脱离奇点(或与之断开联系)。全盘性的数字控制,我们甚至难以察觉。这种前景残忍地把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抛在我们面前:是否赢得自由的唯一机会,就是脱离奇点空间?是否存在一种生而为人的向度,就算我们完全融入奇点,这一向度还是能让我们基本摆脱它?

55、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56、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57、第思维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人可以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58、在耶拿,黑格尔用自己的真实名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批评了当时很流行的主观唯心主义。1801年8月,耶拿大学通过了黑格尔的论文答辩。从此,他取得了大学的授课资格和讲师的头衔,在学术研究上进入一个新阶段。

59、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60、peopleshouldrespecthimself,andshouldbeablenoblestthingworthyofself-regard。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61、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62、谢林:《近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2期: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

64、履践黑格尔的方式,要做的可不少。首先,本书会对连线大脑观念及其意识形态推论,以及奇点(Singularity)观念展开哲学分析。我并不会涉入技术、经济、政治、性以及艺术这些庞杂无边的经验领域。也就是说,本书并不给出关于具体现象的分析,比如连线大脑会为医药技术、市场、计算机算法带来什么。同时它也不会去理睬某些具体议题,比如连线大脑对于跨性别问题意义何在。我只将焦点放在唯一一个核心问题上:连线大脑现象究竟如何影响“自我经验”这种自由人类个体独具的东西?它又是如何波及我们身为自由个体真正的地位的?这个问题也将逼迫我们去澄清“生而为人”这一观念本身:如果我们确实会走进后人类时期,这个事实将如何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感知生而为人的本质?一般来说,只有在某种现象真正的存在遇到威胁之时,我们才能把握到它的本质维度。同理,只有当某人意外亡故时,他或她精神上的分量才能被我们体会到。我的目光一刻都不愿意离开这个核心问题,这一点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几乎在本书的每一章里,你都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强迫性重复,仿佛我正在拼命去破解一个无解的谜团。

65、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66、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也是一系列关于迂回现象的随笔。这些现象从一开始就像鬼魂一样纠缠着哲学:为何比起直接抓住事物,一种迂回接近事物的方式能带给我们更多东西?这个悖论在众多层面上生效。比如,为什么我们只能通过谎言和骗人的幻觉来接近真相?也就是说,为啥忽视了环绕着真相的谎言之网,我们就会错失真相?温斯顿·丘吉尔曾写下这样一句话:真相是如此珍贵,以至于要用一层厚厚的谎言防护墙来保护它。在这一点上他是正确的。又比如,为什么一部具有艺术水准的小说比起纪录性的描述更能抓住一个时代的本质?比起事无巨细的历史著作,为什么我们能从莎士比亚的戏剧那里学到关于伊丽莎白时代更多的东西?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为什么对一个情欲对象单刀直入所能带来的快感,远没有采取种种复杂的手段推迟与对象相逢、绕着它打转来得多?两位思想家深谙此种迂回的悖论,且言之甚详:黑格尔和拉康。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假定就是:通往真理的道路是真理自身的一个环节。真理最终无非是为一连串错误做出体系性的阐明。拉康引入剩余-享乐概念正是为了解释:为何推迟获得快感乃至禁止获得快感,却生产了这一行为自身的快感。今天,随着数字技术的爆炸性发展,迂回的问题不断加剧,乃至达到了极致状态。数字化使我们最私密的体验变得不再直接:情色制品正在成为我们日常情欲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越发只能通过数字媒体来接近实在;数字媒体不仅能够忠实地呈现实在,而且可以强化实在。然而,认知科学和技术的新趋势打开了一种前景,即绕开语言以及其他交流媒介,直接进入他人的思想和体验。这又将给生而为人带来何种影响?

67、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6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69、本卷首次整理出版的“精神哲学”到民族精神为止的部分标志着黑格尔思想发展的一个关节点。1802—1803年的《伦理体系》对于“自然法”这一部分的阐述还没有包括精神的理论阶段。关于精神以自身为中介与他者发生关联的思想在1803—1804年的精神哲学中已经初露端倪。对此还可以在1803年讲稿的一个简短的残篇中找到证据。在本卷中,民族精神是“普遍的、持续存在的意识”,对于民族精神来说,“个别性意识不过是直接变为另一种意识的形式,它是意识运动的绝对伦理的方面”。1803—1804年的精神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意识哲学的性质,因而成为作为“意识经验的科学”的《精神现象学》先驱。本卷的精神哲学部分在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部分手稿不但探讨了意识的理论级次(即语言)及实践级次(即工具),而且还通过对于作为理想性级次的财产和家庭的探讨,发展了在《伦理体系》中开启的承认理论的阐述。

70、黑格尔认为理念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在逻辑阶段,理念仅仅作为抽象的、纯逻辑的概念而存在,不具备任何物质的或经验的内容,通过纯粹抽象的概念、范畴之间的转化和过渡,它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在此阶段,理念采取了自然的物质形式,在背后决定着自然从机械性经物理性到有机性的发展,有机体的最高阶段是人,随着人的出现,绝对理念又要进入自我否定,从自然进入精神,从而进入精神阶段。

71、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9期:爱利亚学派

72、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73、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74、这种统一是通过艺术的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黑格尔说:“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关的本质”。

75、推荐理由:科耶夫解读黑格尔是极为精彩的,尤其是对《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解读,一直被视作经典。开篇关于“人对欲望的欲望”的解读印象极为深刻。

76、《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77、(7)齐泽克此处是指 “新纪元运动”(NewAgeMovement),又可译为“新时代运动”。这一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首要特征就是摈弃以教堂为中心的一神教组织模式。从一开始,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鼓动者,都是英美主流社会的中上层人士。诸如万物有灵论这类看似被现代理性潮流抛弃的东西,恰成为此一运动的关键符号。如今,“新纪元运动”成了欧美社会人们解释生命的方式之它告知人们如何追求完美境界,如何获得拯救的手段,并且发展出一种“宗教经济”。由此,各类所谓帮助人们体悟并发现精神潜质的冥想团体、灵性研讨班层出不穷。——译注

78、(4)关于“无限判断”,黑格尔《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中对之的说明是:“主词与谓词的完全不符合。……无限判断的例子是:‘精神不是象’、‘狮子不是桌子’等等——这些命题虽然是正确的,但正像同一个命题‘狮子是狮子’、‘精神是精神’一样,是毫无意义的。……这些命题分裂为一种空洞的统一和一种充实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相关的双方在质上的异在,是这双方完全不符合的状态。”《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第300页。而黑格尔在《逻辑学》里,则对“无限判断”有更为详尽的说明:“无限判断即否定之否定,其肯定的东西就是个别性的自身反思。”它也是从“实有判断”过渡为“反思判断”的一个环节。参看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14-316页——译注

79、G.W.F.Hegel,GesammelteWerke,B.18,S.3-31(提供影印材料)

80、很多第一次参加谌洪果讲座的知友都说:买的时候觉得50元太贵了,听完才觉得太便宜了!所以,谌洪果老师精心准备的亚里士多德系列绝对超值啊!)

81、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82、本质和内心只有表现成为现象,才可以证实其为真正的本质和内心。

8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2期:智者派

84、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85、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5期:柏拉图(下)

86、黑格尔认为诗是艺术的最高阶段,戏剧又诗的最高阶段,在诗中,精神的方面已完全从感性物质中解放出来,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使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艺术自我取消了,诗既是一切艺术的解体也是向另一个更高的领域即宗教的过渡。黑格尔的《美学》在美学研究中运用了辩证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它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为中心,强调了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关系,并且深入地讨论了艺术的理性内容和艺术的发展史,史无前例地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范围。

87、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5期:东方哲学

88、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黑格尔名言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89、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90、嘿,哥们,我说,嘿,哥们我说,没有好处的怎样可能存在。

91、由于黑格尔的哲学适应了普鲁士国家的需要,他在柏林大学的讲座吸引了不少听众,黑格尔主义一时颇为流行。他的学生为他与歌德举办联合生日庆祝会,使黑格尔的影响更为广泛。1826年,叔本华再次来到柏林大学讲课,时间仍与黑格尔讲课时间相同,因无人听讲,他又悄然收场,黯然离去。但是,这时唯物主义哲学开始成长起来。黑格尔的学生费尔巴哈与他告别时说:“我听了您两年课,我两年来完全献身于研究您的哲学。但是,现在我感觉到需要求教于与思辨哲学直接相对立的其他科学,即自然科学。”后来,费尔巴哈成为了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92、第关于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排斥和矛盾的。内在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9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务必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我。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94、Obtainedfromhumanhistorylessonis:neverrememberthelessonsofhistoryofmankind。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95、张汝伦:《黑格尔与我们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96、年10月,18岁的黑格尔考入德国图宾根神学院。

97、只有在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做目的时,性命才有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黄伟文政治立场(5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