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原因(52句精选句子)

2023-09-28 10:51:58

苏格拉底之死原因

1、“哦,这么简单?”弗洛伊德问,“你不是说,一个人能否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与自信两个条件。那你的尊严难道仅仅是为了逃避生命,回归灵魂的家?”(苏格拉底之死原因)。

2、在经过辩护、反提处罚方法两个程序后,苏格拉底开始了他最后的演讲:

3、在政治角度而言,苏格拉底与这些寡头派关系密切,而其又对城邦的审判表示出来不屑的态度。所以,苏格拉底之死也有着某些必然因素在其中。

4、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时期”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路。那时的齐国君主齐威王为了广开言路,巩固统治,建立了稷下学宫。当时,凡是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皆可自由发表其学术见解。因此,不同于现如今网络时代言论的热闹场景,当时的言论是比较高等级的。正所谓“理不辨不明”,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从而形成各种各样较为成熟与完备的思维体系。这些不同派别的思想最终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活力并使其绵延至今。

5、“昊愚小友,弗洛伊德先生,那我就说了。”苏格拉底看着我与弗洛伊德说,“也许在你们眼里,我的死是煽动青年,信仰新神,侮辱雅典神而得的报应,毕竟,现在的书上几乎都是这样写的。更有把我的死提高到政治高度,说是‘体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冲突’。在人的层面,这种解释适合时宜,非常恰当,非常再理。为此,后来还有人认为我为自己的名言‘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与自信两个条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认为我把尊严与公义看的很重。”

6、在这大概半世纪之后,一封控告词说出当年审判苏格拉底的逻辑,及注重学说主张宣教性的功用,而苏格拉底所招的学生及再传弟子中,就有那些有潜在寡头倾向分子。如亚西比德、克里提亚等也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朋友。

7、苏格拉底讲完自己的方法论后,获得了在场者的一致赞成,裴洞说,大家“一致同意有各式各样的‘型’存在着,分沾这些‘型’的其他事物从各自分沾的‘型’得到自己的名称”(102B)。

8、那么,当时审理苏格拉底的500名陪审员中,究竟有多少人投票支持他无罪呢?

9、但,不可思议的他,却是那么的简单,以至于简单的让后人把他的死,当成是哲学史上最著名的公案,尤其是他从容饮鸩,无惧生死的过程,更成为许多艺术家笔下的名作。难道,历史真实的虚妄与虚无中的真实,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10、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苏格拉底的平静感动了。对死后之事,苏格拉底对生者的交待也值得注意,不可太悲痛,否则对死者的灵魂有损(115E)。在服毒之前,苏格拉底向神灵做了祷告,祈求去得顺当(117C)。

11、最后的结果,已经可想而知。在量刑阶段,同意判死刑的陪审员有360人,不同意判死刑的140人。也就是说认为他不但有罪,还认为他应该被处死的人数在苏格拉底的几番操作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人。(苏格拉底之死原因)。

12、法国画家大卫(Jacques-LouisDavid)的新经典之作《苏格拉底之死》(1787)生动呈现了这一场景。画家把柏拉图也画了进去(床头穿白袍的沉思者),与《裴洞篇》中文字描述并不相符。画中座在苏格拉底旁边,一只手搭在他腿上的是格黎东,苏格拉底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是辛弥亚和格贝。苏格拉底一只手去拿装着毒药的碗,一只手食指指向上方,看着格黎东,仿佛在对他做最后的交待。

13、从一切可以说有生命的东西看,它们只从它们的对立面生出来(70E)。在这些对立面之间,有一种可以名之为两类动态的情况,比如在“较大”和“较小”之间,总有“增”和“减”的过程(71B)。活和死是彼此相互产生的,它们之间的过程是两个(71C)。如果承认由活到死的一个过程,就要承认由死到活的另一个过程(71E)。如果有再活过来这样的事儿,说明死者的灵魂存在于某处(72A)。如果对立的两个过程没有返回或转折,而是永远以一直线向前,最后一切事物都会停止产生(72B)

14、所谓契约条件,就是契约中的具体条款。放在计算机中就是if语句。一言以蔽之: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让渡自己的什么权利以达成什么目标。

15、即便在临终之际,苏格拉底也不想欠这个世界任何东西。他欠这个世界的东西已经委托别人偿还,但是,这个世界欠他的误读和曲解呢?

16、“是,苏先生不是凡人死后灵魂的浮现,而是以圣人之躯,投胎到古希腊,并在古希腊体验极简生活的典范。而他所处的星球,人的灵魂形式,是圣人之躯,而不是这个蓝色星球人的灵魂载体。为此,他把极简生活,化为自己的美学,使他在极简的美中,体验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美神仍以一缕魂音对我说。而这缕魂音,也只有我能听到。

17、况且至今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来评判一部法律的公正性,毕竟一部法律的受众面很广,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私欲,这里面难免会有些利益冲突,一部法律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

18、其实,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只要我有了一线希望可以活下去,那么我可能就会逃离。但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是不可能去逃离的,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将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抬起头,因为他一直在教导别人怎么做是对的,只有他遵从法律选择死亡,才能让别人也不去犯法。

19、追本溯源,看来还真有必要全面回忆一下柏拉图的这个名篇。

20、不过,我要求他们帮我一个忙:先生们,当我的孩子们长大后,如果把金钱或其他任何东西放在了比「善」更高的位置,请你折磨他们,就如同我现在折磨你们一般;如果他们毫无理由地自以为了不起,一无所长却自视甚高,请你责备他们,就如同我现在责备你们一般。——这才是你们对我的复仇;或者说,只有这样,我和我的孩子才终于能在你们的手里获得正义。

21、苏格拉底是怎么做的呢?作为辩方,他不愿意提出任何一种刑罚。他的逻辑是,只要他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哪怕很轻,都等于承认自己犯罪。要么被判死刑,要么无罪释放,在这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这样一来,陪审团即便认为死刑判决过重,但苦于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陷入一种尴尬。

22、现在有人要以“恶法非法”来证明他的迂腐可笑,但是,无论如何,秩序都应当是法律最重要的价值之已生效的法律只要尚未被废除,就应该被严格遵守,这是法治社会得以建立的基础。

23、而国家与国家之间,亦可以看成由一个地球联邦之下的诸个邦联。

24、未经考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普通人不会去反思生命的价值,更不会关注死亡的意义,他们关注的是名利、财产、地位等物质快乐。伊壁鸠鲁有句名言:“死亡是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情,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将使我们对生命之必有死这件事愉悦起来。”(8)论据是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我们尚未来临;而当死亡到来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这也成为部分人歪曲死亡的本来面目,以纵情享乐的绝妙借口。当人们沉溺于感官快乐时,死亡悄然降临,剥夺了个人的一切,包括财富、朋友、名望,甚至他的身体和思想。死亡带走了一切,只剩下死亡本身。殊不知,伊壁鸠鲁在说快乐是善时,不仅包括肉体上的欢愉在内,他强调的额最大的快乐时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不是视死亡为苦难的解脱,而是要直面不完美的生活,使之充实起来。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葬礼,在有生之年更为重要的是照看好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将死定义为:“所谓死的状态,就是肉体脱离灵魂而独立存在的状态,和灵魂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状态。”人们对于死的恐惧,出于对死亡的无知。而逃避死亡的人正是在追逐死亡,并最终会被死亡追上。真正的哲学终生都是在为死亡做准备,无时无刻不净化自己的灵魂。死亡则是灵魂最彻底的净化。当死亡来临时,哲学家看到的是灵魂的解脱和重归自由。摆脱肉体之累后,最终能关照到善本身,在彼岸世界实现永恒。

25、先生们…真正的困难不在于逃避死亡,而在于如何避免邪恶、避免不公正。如果说年迈的我将被死亡追上,那么正当年的你们,已经快被邪恶、被不公正,追上了。当我离开这所法庭,我接受我的判决、迎接死亡,而你们也将接受你们的判决、迎来堕落。——毫无疑问,你我的结局就该如此,对此我觉得非常公平。

26、社会契约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自由民,拥有随意行驶自己权利的权利。换句话说,自由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7、最后只剩一个机会了。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以后,雅典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神明的活动,所以死刑执行就要延期。就在这个空当里,出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故事。一群苏格拉底的朋友、学生前来看他,不断地劝他抓紧机会出逃,甚至已经帮他准备好了资金,规划好了出逃路线,但这最后一个机会,苏格拉底也放弃了。

28、说到这,我就想起来我们中国近代的谭嗣同,他能够逃生,但是他想用他的死来唤醒民众。苏格拉底也用他的死来唤醒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和服从、尊重。

29、用豆子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城邦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妮手、或者借主是、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它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城邦事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智者运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造成了冲击在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只要不见诸于行动,类似亚西比德率军远征西西里之前出现的那种名目张胆的破坏神像活动,思想上、言论上的非正统信仰还是可以被容忍的。

30、安德鲁:其实,近期这个案件被整个法律界又重新引起了重视。2012年左右,雅典和来自于其它国家的法官和律师,又真正地去复审这个公元前399年的案件,重新研究了苏格拉底之死的谜底,或者说,都想知道他的死亡是否还有其它的因素。

31、雅典历史上,有很多人是被起诉以后潜逃,让司法机关抓不到的,普罗泰戈拉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选择主动自我流放。

32、既然不死的也是不可毁灭的,灵魂如果是不死的,也是不可消灭的(106E),会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某处(107A)。

33、苏格拉底:“哲学就是最伟大的一种音乐”(61A)。这句话的出现在此没有上下文,要和后面苏格拉底反驳辛弥亚“灵魂是一种和谐”的带弦竖琴比喻(86A)对照,才能看出点儿意思。(这和“大音希声”的说法是否有相通之处?)

34、“咦!”听到这里,我心魂一颤,西塞罗的这番话,明明就是把苏格拉底置于神与信仰的地位,让人以哲学作为生命的圭旨,这个评价太高了?难道苏格拉底是与神相类似的生命?想到这里,回想起方才美神对他的尊敬,我不由看了美神一眼。

35、格贝:是的,苏格拉底,你说的看起来是正确的。Andyethowcanyoureconcile thisseeminglytruebeliefthatGodisourguardianandwehischattels,withthecomplainingwillingnesstodiewhichwewerejustnowattributingtothephilosopher?(但是刚才我们才指出哲人是愿意去死的,而你又说神是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神的所有物,这两种说法你怎么协调统一呢?)Thatthewisestofmanshouldleavewithoutreluctanceaserviceinwhichtheyareruledbythegods,whoarethebestofrulers,isnotreasonable;forsurelynowisemanthinksthatwhensetatlibertyhewillbeabletotakebettercareofhimself.(最有智慧的人会干脆地抛弃为主宰他们的神服务是说不通的,因为他不会认为自己获得自由后就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36、为什么?原来是是苏格拉底并不急着正面回应辛弥亚和格贝的质疑,而是借题发挥,说了一通对如何避免厌恶论证(misology)和愤世嫉俗者(misanthropy)的看法。更妙的是,苏格拉底借自我批评,“此刻我还很担心自己对这个特殊问题是不是持哲学的看法,而是挑挑剔剔,跟没有教养的人一样”(91A),很迂回曲折地批评了两个人。

37、“它们(快乐和痛苦)老是打架,神想叫它们和解,可是做不到,于是把它们拦头一把抓住,因为这个原故,一个来了的时候,另一个跟着就到。”(60C)

38、在监狱期间,苏格拉底的学生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他逃走。苏格拉底不接受赎罪也不会潜逃,他说:“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

39、苏格拉底当时这种让有知识的人担任领导的思想,和雅典当时整个制度的基础,即抽签这种民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等于严重动摇了雅典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才会出现政府对他的三项指控。

40、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

41、就这样,在雅典制度已病入膏肓和失去理智的背景下,苏格拉底的主张暴露出了当时民主制的缺点,苏格拉底自然就成为雅典政府的敌人。

42、在辛弥亚有点儿困惑的时候,苏格拉底借由回忆的本质引出了第二次论述。综合如下:

43、其中美国的斯东的观点倒是可以供有兴趣的伙伴来参考一下,他在他的《苏格拉底的审判》当中认为苏格拉底的观点一直都是与民主制度有所对立甚至蔑视和背道而驰,因此在三十僭主政治被推翻之后,民主派看到苏格拉底仍然在宣扬他反民主的思想,他们就再也坐不住了,对他提出了控告。

44、临死之前,苏格拉底对学生克利托留下了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嘱托:“克利托,我们曾借过克雷皮乌斯一只公鸡,不要忘记付钱给他。”

45、到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社会运行的框架(社会契约)本身是合理的,而合理的框架并不必然导致合理的结果。

46、对马拉松战役指挥米尔提太、萨拉米海战功臣提米斯托克利、著名政制家阿里斯提德、民主政治推动者伯里克利的审判都是由公民大会进行的、公元前406年8位将军(包括伯里克利之子)被判死刑(6人实际被处决)的悲剧都是由公民大会一手造成的。

47、“灵魂的家是人最重要的归属地,也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几乎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那里去’的感慨,但人穷其一生,没有几个人能证悟这个哲学命题,而如果真正的要想憬悟,除非那个灵魂是智慧的灵魂,并在肉体通过修炼超越五行,或者肉体死后,灵魂被神悦纳,才可能明白这个哲学的终极问题。所以前面道友说‘哲学是忽悠人的东西,它在僵化着人的思想,使人陷入云里雾里,忘记自己的本质’的话,站在人的视域,是非常有道理的。为此,在我的哲学层面,我只希望我的哲学或美学思想,能为人的道德提升提供一把打开人类心智的钥匙,至于打开了心智,想要怎样干,那则是他们人类的事情了。不过我想,在我现在的认识中,只要人类万千人中,能有一人懂我并身体力行的去行动,那就是我的造化了。”

48、而邦联制其实就是小国寡民,而国与国之间互通的象征。这种社会制度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契约,而是多个契约之间又形成了新的契约关系,将契约主体由个人转向了群体。

49、然而糟糕的是,在判断投票的契约条件时,唯一的执行主体是他们自己。换句话说,他们自己决定着自己是否客观公正。

50、当年岳飞率领岳家军一路北上,所向披靡,就在快要收复河朔的时候,却被宋高宗一连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兵权被释,自身也被污构为叛贼而处死。

51、在苏格拉底的案例中,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契约条件为:当他亵渎神灵、危害青年时。在这个条件下,苏格拉底就得让渡他的生命权以保证神灵不被亵渎、青年不被危害。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述秋天的四字词语(61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