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精髓名句(84句精选句子)
法家思想精髓名句
1、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而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3、囿于片面性,人就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以至于造成决策的失误,认识事物应当把握全局。
4、⊙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因此有劫君弑主也。
5、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6、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7、⊙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法家思想精髓名句)。
8、法家不重“义”而重“利”,推行以法治利的管理方式。法家讲的“利”主要是政治功利及附丽于政治体制的经济实利。法家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国强民富,天下太平;
9、⊙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10、1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内混乱而自我夸耀,不理解本国实力而轻视邻国并与之为敌的,有亡国的可能。)
11、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12、近代以来,以“知识就是力量”为先导的启蒙理性开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思想基础,最大程度释放了人的生产能力与创造能力,带来了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成为阻碍人类走向更高发展层面的巨大障碍。与启蒙理性驱动下形成的“征服自然”理念相比较,中国传统天人关系思维中的天人相参思维可以裨补西方理性至上思维的缺陷,为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中国式解决思路。
13、以上就是关于:韩非子名言小信成则大信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韩非子大全远水不救近火
14、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15、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16、⊙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17、1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对触犯众怒的臣下不处理,对犯罪的臣下迟迟不加以法办,就会使得群臣暗中憎恶和恐惧,这样久了还没有发觉,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18、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19、在孔子眼中,“无愧”是作为君子的第一标准。真正的君子内心完满、富足。他先修缮了自我,而后能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20、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1、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22、⊙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23、刑当无多,不当无少。(刑罚恰当就不会嫌多,刑罚不当就不会嫌少。)
24、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2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7、集管子学派思想的《管子》一书,可谓是一部光照千秋的先秦政治经济学大典。
28、封建专制: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29、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3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31、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32、有人把《管子》列入道家经典,也有人认为应该列入法家、儒家,可见该书实际上是一部集古代思想大成的书。它对于墨家、道家、法家,儒家都有影响。
33、正面的你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饭,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34、墨子这个人,孟子是不喜欢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为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他把墨子骂作禽兽的,其实我们看,孟子和墨子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行侠仗义”,如果要比较一下,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孟子喜欢仗义直言,刚才我们举过例子了。
35、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36、她在临终遗言里这样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37、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38、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9、人生最高级的修养,就是将心灵之美与外在之美巧妙结合,让修养无形的散发于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40、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41、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42、体现了罪刑法定的理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在“法不诛心,唯论言行”的理念指导下,人的内心思想是不触犯律令的,也没有写进律令。即使有人主张对思想危险的行为进行惩处,司法机关也应以罪刑法定为依据,作出无罪推定,而不是作出有罪推定。
43、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请给自己三分钟的冷静时间。
44、往往,很多人都会在这里跌倒,之后再也无法站起来。
45、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46、(译文)令尹很傲慢且喜欢兵器,你一定要小心遵从,先赶快在厅堂下面和院子门口把兵器陈列好。
47、相当于百姓的性命是属于君主的,生死不在自我的意志掌控中,是法家区别于儒家“君轻民贵”思想的强烈对比,有其严酷性。
48、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49、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0、⊙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51、开心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慈眉善目,但最能显露一个人修养的,却是他生气的时候,即使盛怒,也不摆脸色给别人看,这是最佳的人品。
52、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有罪的人得不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5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5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55、君子对待别人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
56、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57、1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不能亲近贤明的臣下,也不偏爱颇具才干之士。)(说明∶只保持工作关系,防止工作以外的关系,以免形成不良裙带、d群)
58、 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管子·侈靡》
59、这个世界上天才少有,却有的是坚韧不拔的人。
60、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管子·法法》
6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62、而要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就必须“明法审令”,实行法制,以法为师,以法为本,以法为教。法家主张以法令规定经济关系中的主体责任和权利义务,并通过法令的强制性调控来实现物质利益的分配。儒家重视用伦理道德统摄、主导经济利益,主张合义之利则取之,悖义之利则舍之。在儒家看来,以利害义、见利忘义是道德人格的毁灭。在义利之间发生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就要为义而舍利,牺牲利益以至生命;
63、 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管子·心术下》
64、⊙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65、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所以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批判,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6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67、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还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将管理权威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前者指管理者在既成条件下(如受委任)所获得的权威,后者指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自行创造的权威。法家尤其注重充分利用和强化“自然之势”,主动创设“人为之势”,并以此为后盾,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丰富的执政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所获毁誉各异,但法家理论却从未被遗忘过。)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
68、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社会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6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70、1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任用贤明,那么臣下就会凭借自己的才干来要挟君主;随意用人,那么行事就不会成功。)(说明∶防止有本事的大臣架空君主)
7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72、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73、 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管子·内业》
7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75、二百三十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人利己的本性出发,讨论了利己主义的利益观,他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看不见的手”当成市场经济永恒的基本原则,当成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把亚当斯密的思想与牛顿的科学发现、瓦特的蒸汽机发明并列,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三大变革事件。
76、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77、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7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7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80、1凡说之难∶在之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进言的关键∶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并能够用我的观点来适应他。)
81、1不使自恣,安得移并。(使其不得越职,就不会有大权旁落或兼并权力的现象发生了。)
82、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83、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王安石《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