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正面人物吗(59句精选句子)

2023-05-04 09:32:28

胡适是正面人物吗

1、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胡适是正面人物吗)。

2、1933年秋,胡适与韦莲司再度重逢,相望相思十多年,这一次,他们的肉体终于越过空间、时间和精神,第一次碰撞在一起。但在这个过程中,韦莲司一直把自己看得很清,早在1927年,她就给胡适写过这样的信:

3、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想着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绝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4、胡适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乃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未尝不是如此。但鲁迅神往的是精神的自我历险,希望在不规则之旅中抵达精神的高地。这就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恺郭尔相遇了。这个存在哲学的话题,胡适几乎一无所知,或者说不感兴趣。在作家中,胡适喜欢白居易、易卜生、托尔斯泰,因为这些人是确切性的、一看即明的存在,世界也在一个能够掌控的图式里。

5、提倡的文学革命及其实践活动。在文学革命方面,胡适居功甚伟,是他首先发出了“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有名的“八不主义”。

6、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诗中暗喻曹诚英为恋人。此后,两人书信不断,胡适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不久,胡适到杭州养病,曹诚英以照顾胡适的生活起居的名义,与胡适同居三个月。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如同西湖中的荷花般悄悄绽放。离别时,胡适非常伤感,在日记中写道:

7、胡适是民国少有的终身仍与包办婚姻原配一起生活的人,张爱玲认为,他和江冬秀结婚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可是,韦莲司和曹诚英呢?孔子有句话说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胡适在江冬秀那里他是站稳了,但却扶不起因为爱他而摔倒的韦莲司和曹诚英;在江冬秀那里他是站稳后,他是“腾达”了,却无法“博施”韦莲司和曹诚英。也许,所谓爱情就是这样的,谁也无法“济众”——爱人之人,悲伤的故事最终只能自己承受。(胡适是正面人物吗)。

8、鲁迅生前,这些人多百般迎合他,什么肉麻的恭维话都说过。

9、鲁迅在《出卖灵魂的秘诀》一书中,写道: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抗日爱国将领徐复观评价胡适:“胡适以一切下流的辞句,来诬蔑中国文化,诬蔑东方文化,我应当向中国人、东方人宣布出来,胡博士之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

10、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d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11、胡适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乃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未尝不是如此。但鲁迅神往的是精神的自我历险,希望在不规则之旅中抵达精神的高地。这就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恺郭尔相遇了。这个存在哲学的话题,胡适几乎一无所知,或者说不感兴趣。在作家中,胡适喜欢白居易、易卜生、托尔斯泰,因为这些人是确切性的、一看即明的存在,世界也在一个能够掌控的图式里。

12、变性男隐瞒变性实情与人结婚,女方可否在起诉离婚的同时请求损害赔偿

13、胡适知道野性存在的重要,但更顾及江山社稷之业,遂以民间身份参政议政,在政治中不忘民间的价值。但因为不得不与蒋介石应酬,思路就难免有非民间的因素,闻人的表演自不能免。他自己虽保持立场不变,但方式就与传统文人有了重叠的地方。外人未必看到苦衷,遭到鲁迅的讽刺是必然的。鲁迅在破中立,胡适在立中破。鲁迅悲苦,峻急里有寒光闪闪;胡适在曲中有直,以改良的方式温和地告别旧路。

14、夫妻离婚诉讼财产分割最新规定详解(2017版)

15、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与胡适的许多观点惊人地相似。比如对白话文的态度,对儒学的理解,对人道主义艺术的思考,都有逻辑的相似性。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呐喊》《彷徨》,都是开创新风之作,且白话文的使用都颇为自如,与旧的士大夫的遗产颇为隔膜了。在他们之后,文学与学术,都与晚清学人有了界限,剔去了陈腐的东西,融入了西洋的鲜活的思想。此后中国文学有了新的元素,新文学以不可阻挡之势前行着。就贡献而言,他们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

16、贾敬龙为什么必须死——贾敬龙被执行死刑的思考

17、规矩会亦即共济会。这是胡适在大学期间接触共济会的确切历史记录。  

18、现代化意味着个人化,每个人做他(她)自己,有自己的精神和生活空间。这本论集及相关的集子,希望能提供一点空间,让历史人物及史学工作者开讲演会、谈话会,各展其才、各显身手。用台湾时髦的话说,让大家作秀,是卡拉OK式的各抒情怀,你唱我唱他(她)也唱。谁的秀作得好,谁的歌唱得棒,请各人自己打分数。庄子如在场,他会说:不用打分数,分数没法打。《庄子》,我还没读透,所以仍然喜欢咬文嚼字,把这种聚会称之为历史的多元化,又因常常离不开英文,免不了自译一下:pluralizationofhistory。这里所说的多元,不仅是人数,同时意味着每个人有其个性,有其特性。

19、首先,大部分人认识胡适都是在语文课本里,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但是胡适的作品似乎也就这一篇进入了教材,这是因为胡适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在文学性上,而是在理论性上。胡适曾经是北大的校长,他的文化程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胡适比起创作文学,更喜欢推广文学,所以他才会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而我们如今的文化能够达到这个高度,也是跟胡适的努力分不开的。

20、相貌出众、气质绝佳的曹诚英对胡适一见钟情,在江冬秀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着胡适。但说来就来的爱情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说扑就扑过去的,想到胡适已成江冬秀的丈夫,曹诚英也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埋在心里。婚礼结束后,胡适礼节性地送了曹诚英一块梅花手绢,曹诚英带着这块手绢,于随后不久嫁给了父母为她指定的那位富家的公子,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婚姻。

21、我很晚才发现,我最初对自由主义的了解其实是一场误会。我把四周的禁制当成压迫,自由主义就是主张把那些压迫尽数除掉的一种主义。人在没有任何压迫之下,才能算是自由,这种论调有一点清末革命d人的气息,也跟参与戊戌变法最后落难的谭嗣同很像,他在他的著作《仁学》上大谈“冲决网罗”,自由就是这样,要把外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羁绊、一切阻碍去除干净。一个没有任何外在羁绊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自由人吗?这是否意味着人必须置身在真空状态中才能享有自由呢?这一点我从来不曾细想。后来我才知道,自由其实是人内心的一种境界,自由是教人如何从社会与自我设下的重重难关中找寻最大活动的可能。自由并不是要扫除所有的阻碍,何况外在的阻碍任我们如何扫也扫不光,要知道鸟没有逆向的风是飞不高的……然而像这样比较细密的、不浮光掠影的思想方式,在我少年时代是完全没有的。

22、那件事情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读高中之后,偶尔也会有“台独”或近乎“台独”的活动在暗地里进行,“白色恐怖”也用来对付“台独”分子,在学校也偶尔会上演逮捕的戏码。与初中时代不同的是被捕的对象由外省老师换成了台籍老师,有一次还逮捕了一个高中学生。到底时代进步些了,已经有人权的观念,逮捕时通常有学校人员陪同,警宪的车子不会再开进学校,对当事人的态度也比以前客气点,被捕的人有些从此不见下落,有些后来又见到了,据说这跟犯案的轻重有别,这跟以前的“匪谍”案不同。我们学生以讹传讹,说“匪谍”只要被抓到了,当晚就把他装进麻袋,用飞机空投台湾海峡,这说法十分好笑,大家对之半信半疑,但传闻很广,后来我读大学时也听人讲过。当时社会有一种默契,被抓走的人不论是“匪谍”还是“台独”分子,从此不再谈他,就是后来放回来了,大家也很有默契地不再提他放回来之前的事,但就此“合理”地疏远他,不敢再与他往来,好像他身上带着传染病菌似的。

23、我觉得胡适与鲁迅系文化生态的两翼,有点像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差异。胡适与托尔斯泰都在可视层面操作自己的选择,朗然于尘世之间,显示圣洁之思。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系生命与存在的残酷审判者,在幽暗和污浊里荡起涟漪,以非确切性与相对性系着可怜的人间世。当然,两国的作家是没有可比性,胡适自然也无托尔斯泰的伟岸与宏大,鲁迅亦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无调式的跳跃和惊世的咏叹。但他们都丰富了文学与文明之路。我们现在谈现代文化的流脉,是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的。

24、最高法改变“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不合法”规定,符合3个条件就合法(附判决书)

25、徐芳,1912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是清朝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农工商督办徐建寅的孙女。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35年毕业。与其说她和胡适有过一段恋情,还不如说她对胡适有过一段单相思,胡适只将她当作自己的学生。

26、当代研究鲁迅、胡适的人,彼此不太接触,隔膜的地方导致了双方的对立。其实,把他们割裂起来,就简化了存在的丰富性。五四那代人,他们焦虑地去思考解决着人的解放的问题,肯于牺牲自我。他们既整理国故,又译介域外作品。在古老的文化遗风中拓出新地,终于让现代性的艺术破土而出,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27、五月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十一月发起组织政治学会。

28、关于他的这段“感悟”评价,不少人看了都默默笑了。

29、青少年时代,我就被灌输了一些现成的学说,例如:华族素来“安土重迁”,对外界不感兴趣。到美国后,又吞下了一些汉学家的理论,以为中国人有仇外的积习(xenophobia),鸦片战争后的中外战乱是个实例。等到我自己开始教书,在讲堂里如法炮制一套。渐渐地,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因为如此说法,有些文化和历史现象无法解释。经过了一番怀疑和思考,其间常以胡适留美史、中华民族境内移民史、华族移民海外史为实例,我得出一个结论,前人多以偏概全,以部分论整体;事实上,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多种多样,思想和行为都不可一概而论。

30、没想到,鲁迅对此极为恼怒,立即开骂:出卖灵魂、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催人呕吐。

3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 ,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景星学社社员。

32、历史也许本身就是一部糊涂史,每个人都会根据不同的感受和认知来发表自己观点,有说的靠谱的,有说的不着边的。就是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有不同看法,如果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样的事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33、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林森以国民政府名义颁发聘书,聘胡适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1月23日,复聘胡参加国难会议;5月22日,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杂志,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6月2日,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致函,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委员;7月3日,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杂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倡“巴斯德精神”;7月10日,在《独立评论》第八号上发表《所谓教育的法西斯蒂化》;11月28日,被全国经济委员会聘为该会内的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12月6日,在长沙中山纪念堂讲演《我们所应走的路》,提倡“学术救国”;同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34、所以,由这个尽人皆知的信息看,美国绝不打算“抛弃”中国,而日本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履行的是战前的与中国的协定。而看待一切国事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胡适,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蒋介石的敲打和美国不“抛弃”中国的信息综合作用下,他改弦更张由“割地求和”转而“投身抗日”也是应有之意。所以,对于胡适一个月中的“幡然悔悟”切不可做正面的解读!这才符合历史实像。

35、鲁迅留学日本,读了尼采之书,且受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诸人影响,思想有两种对立的元素并存。一是人道的思想,科学的理念。这些是讲究确切性、绝对性的。其立人的理念就在这个层面上建立起来的。但另一方面,尼采、克尔恺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使他的认识论带有了非确切性、反本质主义的色调。

36、1949年,胡适不听曹诚英的劝阻流亡到美国,从此两人鸿雁断绝,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曹诚英调到沈阳农学院任教,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1958年退休。

37、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

38、胡适知道野性存在的重要,但更顾及江山社稷之业,遂以民间身份参政议政,在政治中不忘民间的价值。但因为不得不与蒋介石应酬,思路就难免有非民间的因素,闻人的表演自不能免。他自己虽保持立场不变,但方式就与传统文人有了重叠的地方。外人未必看到苦衷,遭到鲁迅的讽刺是必然的。鲁迅在破中立,胡适在立中破。鲁迅悲苦,峻急里有寒光闪闪;胡适在曲中有直,以改良的方式温和地告别旧路。

39、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胡适极为尴尬。1920年11月,胡适得了糖尿病与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用西医疗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胡适开始坚决推辞,认为中医“殊无统系”,后来在朋友的极力劝说下勉强答应一试,不料反被轻易治愈。1921年,胡适在翻译家林纾为感谢陆仲安治愈家人而赠送的《秋室研经图》上题了长跋,详细叙述了自己病情的始末:

40、这个牛兰可不是普通人,他叫做雅各布·马特耶维奇·鲁德尼克,是共产国际国际联络部在上海的秘密交通站负责人,负责转送各种文件和经费等。

41、几年后才知道,当时鲁迅在搞师生恋。他当时在女师大讲课,借此认识了许广平,后者慢慢成为他的女友。有人要开除他的女友,鲁迅当然要站出来保护。

42、这是韦莲司为胡适精心准备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43、最高法院民一庭: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的处理规则

44、于是,年轻的胡适与年轻的韦莲司频频约会,在绮色佳的湖畔月下,常常留下他们流连忘返的身影。胡适说,他们在一起热烈地探讨许多问题,称韦莲司对他的思想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韦莲司因此对于胡适来说成了一个新奇粲然而又令人怦然心动的世界,胡适年轻的心被深深打动了,和其他走进朦胧初恋季节的青春少年没有任何区别,在与韦莲司的交往里,胡适一任情绪变得纤细而又多愁善感。

45、彭某“吸毒后”杀死朋友的儿子,其刑事责任能力应如何认定?

46、学者读书人为社会精英,一方面其思想会对大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集中地反应了大众的思想。如当代人对中医的态度,一派是支持的,这些人多半对传统文化有好感,或是曾经得到过中医的有效治疗,可以说在思想上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了第二派国学家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对事实直接的了解。另一派是反对的,这派人大多向往西方的一切,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传统的东西先进优越,就像当年胡适郭沫若最初对西医与中医的想当然一样。这些人不但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像不会写繁体字一样),而且同样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西方,空怀对西方的向往,天生对传统的东西带有抵触甚至仇视心理,就像当年五四运动那些先锋派表现的对传统的决裂与不共戴天一样。

47、与之相反,鲁迅认为人的精神有无限种可能,那些看似不存在的思想与精神隐含,恰恰可能左右这个世界。隐去的幽微的存在,只能以超逻辑的思维捕捉,否则将擦肩而过。鲁迅善于以不正经的方式嘲笑、揶揄自己和别人,胡适自然也成了其笔下的对象。

48、曹诚英出生在商人之家,从小饱读诗书,喜欢研究各类学识,受到了当时先进思想的影响,十分反感传统封建礼教。但命运却给了她另外一种人生际遇:父母作主将她嫁给了一个富家的公子,结婚三年没有生子,离婚后,她开始了对胡适痴心的追求,没有再去嫁人。

49、胡适发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情况不对,开始有所批评。

50、《最高法对“取得实习证的实习律师是否可以到法院立案”问题的答复》一文之刍议

51、事实上,美国根本不打算“抛弃”民国政府这么大一块肥肉。不仅不会抛弃,民国政府这块大肥肉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必争必夺的。但是,限于当时美国的战争机器还未全面启动,短时间内还不想跨越太平洋与日本进行大规模战争。而且,在欧洲,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早已全力开动,就等一个借口发动战争。在美国还面临着在亚洲和欧洲两个战场先顾哪一个的两难选择时,它要以一种两全的方式在中国获得利益最大化。因此美国要防止中国的对日战争“崩盘”,日本全面占领中国,到时候它真不好再插手染指中国。

52、胡适作品背后有自己的启蒙理念。作为一个文化的审视者,他对审视者自身是不太怀疑的,因为觉得自己找到了人间的方向感。但鲁迅以为,自己是一个黑暗里的人,还没有看见未来之路。即便后来同情苏联,迷惘的意识照例挥之不去。就是说,对待自己是苛刻的。他瞧不起那个时期的学者、作家,认为他们没有清算自己的污浊的精神余绪,把自我的有限性里包含的问题遮掩了。从欧美留学回来的人,多有这样的问题,鲁迅将那些人的绅士气与士大夫气的东西是同样对待的。

53、胡适的气节怎么样?程潜将军曾说:“胡适是汉奸!”。胡适做了什么能被人叫成汉奸呢?1914年胡适经哲学家约翰.杜威(是美国共济会33级别大师)介绍加入共济会(共济会是白人种族主义的最高秘密组织,是一个致力于消灭所谓垃圾人口、建立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极为反动的秘密政治组织), 此后一直在中国为共济会工作。他一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共济会,在中国推行西方自由主义,反共、诋毁中华文化,谋得的文坛领袖名声不遗余力来证明中华文化是落后的、愚昧的,主张全盘西化。凡是中国历史上厉害的事物,经他一番“论证”定会成为落后的东西。美其名曰:“为学术而学术”实则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挖坟掘墓”。

54、有意思的是,胡适却从没有反骂过鲁迅,甚至对鲁迅颇为夸奖。

55、1969年,曹诚英落户绩溪山城,原想找一处房前屋后能够耕作的住所,自筹资金建一个养猪场、气象台,但这些设想都一一落空。生活上十分清苦孤寂,她写有一首《临江仙》:“老病孤身难寄,南迁北驻迟疑,安排谁为决难题?哥哥长病废,质仰死无知。徒夸平生多友好,算来终日痴迷。于今除却d支持,亲朋休望靠,音信且疏稀。”绩溪杨林桥上停泊着她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但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

56、面对事实讲求实证的胡适不得不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并且希望通过西医的研究解开中医功效的原因。讽刺的是,几十年后胡先生所展望的在化学实验室里拿着玻璃管子,给中药做化学分析的中医学者果然越来越多,而像陆仲安这样可以治愈西医绝症的中医却越来越少。当年被中医治愈的西医的绝症,到了做化学实验的中医手里,也成了绝症。

57、这主要反映在文学文本的深层结构中。新文化运动初期,在与保守群落论战的时候,鲁迅与胡适站在一起,用的也是绝对化的话语方式。进化论、改革的思路,都是一种本质主义思想的外化。新文学的建立,没有这样的意识是不行的。在这方面,胡适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理性模型,颇为完整,也最有特色。说他是领军人物,确实实至名归。

58、所以,胡适对父亲的评价,完全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史实根本不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怎样评价胡适一生(5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