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九大境界(91句精选句子)

2023-07-30 10:00:51

道家九大境界

1、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为人处世,能不小心点吗?小摔小疼,大摔就不仅仅是疼了。要明白的是:在一开始就故意示弱,假装糊涂,不是可以避免站得高,摔的疼吗?

2、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道家九大境界)。

3、闻道期、开光期、灵智期、消融期、神动期、元婴期、出窍期、灵虚期、玄灵期、渡劫成仙。

4、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5、《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6、房中、服食、导引行气等都是道教修炼养生之术。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说这些浅见之人,总是强调自己知道的一点,认为就可以成仙,其实乃是片面之论。精、气、神是构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炼贵在爱精、保气、全神。房中的目的在爱精,导引行气在保气,服食药饵是综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气、全神。《抱朴子•杂应》说:“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认为人的身体是个有机体,各方面密切联系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像治理国家,必须“文武礼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废。如像音乐一样,必须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调。养生也是这样,应该把服食药饵、导引行气、房中之术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效果。

7、一个人去拜访道长。道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道长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8、当然,表面上可以糊涂,心里却要打个小算盘,时时的调整自己。放眼远望,别死盯别人的缺点,要懂得吃小亏才能赚大利着急道。

9、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10、我们外在的行持,我要讲的是:不要执着于我要行善我要积德,那是执着心又起了念,本身我这个贪字没去掉,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就起了念,就是想执着去做好事。行善是要抱着无心的状态去做,就是在行持在修持,要成仙必须行一千三百大善,我执着做好事,那就是念。若是无念是无心的去做,只要你本身能够做到,你一定要发善心,就行了。就是从日常生活当中,要一点一滴的去把它当成习惯。我们就在这规矩里边走,始中是在行善。这才是外功,修行和外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11、命者,法也,自也,炁也,形也,功也,这是命功。

12、道家认为人的寿命是120岁至180岁,我们道家列祖列宗们,在过去纪录是120岁至180岁,经科学验证,人可以活到一百多岁。我们现在人一般都说60岁为六十花甲子,其实,在道家还是小孩子。道家通过心性的修练,不动心去练性功,修我们本来应该有的阳寿。通过修行,清静无为,作善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命运。庄子有句话:“十岁庆世,去而上仙”。一个人能保持积极人生观,不受命运的摆布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13、怎么个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家认为人的寿命是120岁至180岁,我们道家列祖列宗们,在过去纪录是120岁至180岁,经科学验证,人可以活到一百多岁。但是办得到办不到,我们现在人一般都说60岁为六十花甲子,其实,在道家还是小孩子。道家通过心性的修练,不动心去练性功,修我们本来应该有的阳寿。通过修行,清静无为,作善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命运。

14、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成就天仙之位。

15、这道你要是讲的天花乱坠是不行的,使老百姓、信徒们、修行者,不得要领。故道家修行者不取繁的道理,取简单的修练之诀,质至而精的东西,以少胜多这就是大道。

16、道教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值得重视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如青牛道士封君达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饥饿——引者)。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曰饮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并《养性延命录》引)袁了凡讲聚精养生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摄生三要》)这些都是养生经验的总结,是颇有价值的。道教的长生成仙之说,当然是虚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着许多医药和食疗保健的知识,导引行气是气功、保健功与按摩相结合的强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医学的知识,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珍视这分文化遗产,剔除其虚妄迷信的东西,发扬其科学的内容。

17、仙修:人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九天玄仙、罗天上仙、仙君、仙帝、仙尊

18、喜欢道教文化,关注天下道源!全球道文化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19、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20、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以得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故,所谓十方一切世界无穷众生,逝世此生彼,善趣恶趣,福相罪相,悉皆明见。

21、反之,如果说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内功修的再好,你没有外在的德行,也是不行的。修道不分贫贱富贵,昔日秦始皇、汉武帝,毕生求仙求长生,但是也没达成所愿。所以道法面前人人平等。

22、一切法智神通。以得法智通故,善能演说无碍法门,兴布法云,降注法雨,以众妙音,开示悟入,使获清净摆脱。

23、..........................................................................................

24、                         

25、不是说从自己内修就能成仙,那么内在修炼及外在功德做多做大也可成仙。“圣者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也善之。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也信之。”这是说明我们外在的行功,这人好,我对他亦好,这人不好,我对他也是好的,不管有信与否,我都要有信于他。这是我们外在的行持。

26、譬如做善事要无心的去做而不是执着的去做,刻意的去做对修行者是有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是天然的,不要加个人的意思。我们应该顺天行事,天人合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才符合大道的本体。

27、修妖:聚灵、通智、锻体、炼骨、妖丹、化形、凝魄、神游、淬体、练虚、大乘、渡劫

28、师,就是师传,所谓说师传是要师傅指名道要,你读了经悟不开,这些经是师傅曾经读过修练过,然后你不明白去请问他,他跟你讲他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有体悟过才行,刚开始入门的时候,一定要师父告诉你才行。否则人家问你道你讲不上来。这师是指修行过练过包括经文、科仪,包括我们道家最高境界、金丹大法都在里边。

29、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为人处世,能不小心点吗?小摔小疼,大摔就不仅仅是疼了。要明白的是:在一开始就故意示弱,假装糊涂,不是可以避免站得高,摔的疼吗?

30、葛洪《抱朴子》曾说“大隐于市,上士得道于三军”。《悟真篇》“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近非铅”。

31、“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讲的都是内丹功法,或是外丹功法。这金鼎就是外丹转入内丹的时候,外丹用的一个词汇。金鼎是外丹的炉顶。一轮光满太虚空是内丹功法里面的元神。灵光最后收发自如,要收回丹田的时候是一轮光满太虚空。

32、做善事要无心的去做而不是执着的去做,刻意的去做对修行者是有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是天然的,不要加个人的意思。我们应该顺天行事,天人合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才符合大道的本体。

33、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成就天仙之位。

34、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人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

35、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36、自然就是静,“道法自然,静者得之”你能常清常静天地悉皆归,那么就与道合真。阴符经里面讲“自然之道,静。大道至简至易”,所以我们说静者得之。

37、人仙:凡间的修真之士,学习法术拥有神通,能延年益寿但终究逃不过轮回,说白了就是有法力的道长。

38、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39、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

40、道家修今世为本最讲实际,首先证得长生,今世就享仙果何必再等来世?今世欲求长生我有资本,我努力认真去做,有可能今生今世就得到仙果了。来世就不求了。

41、下面就自己修行的感悟,浅说道家修炼的九大宗旨。

42、..........................................................................................

43、丹功的基础就是打坐,道家修练提倡,大隐居尘,在尘世磨练自己。你修练需要大静的时候,那时候才入山林,你需要还丹时后才到山林里隐居。找一个地方守真。你药若没采上,是无法练大还丹。

44、道藏《原始天尊无量上品妙经》说:仙道未生无量度人。无量是最大最无私的去渡化有缘人,由这点想到汉钟离渡吕祖的时候,汉钟离问吕祖:“你什么时候成道?”吕祖说:“我欲度尽众生后成道。”

45、内丹的修练主张自渡渡人,“欲正人先正己”首先要先渡自己。怎么渡?这是我们刚讲的,常做善事,以身示教,而不以言示教。以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修为去渡化人。这渡人首先要求个人先全心修练,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济于世,广渡有缘人。一个人修行要众生受益,否则你修行再好,你不去积德不去行善,这会遭天谴的。

46、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脸上有光,但当你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挥洒时,不知是否有聪明致祸之叹?

47、修真: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48、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49、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

50、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51、《老子》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

52、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53、些人想找我解心头之惑,解这东西离不开命运,道家用命运为敲门砖为了渡化。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会说帮我想想办法,我都会跟他们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54、上道果未成,肉身先坏。要修长生,先顾肉体才有资本。有健康身体,才有希望今生成道。

55、我歌月徘徊文学朗诵网|国内最久的文学朗诵网站朗诵|配音|播音 | 美文|关注一切值得聆听的声音

56、鬼仙:这个鬼仙其实就是指有了法力的魂魄,不能投胎,也不能上天,只能游荡于凡间。

57、闻道期、开光期、灵智期、消融期、神动期、元婴期、出窍期、灵虚期、玄灵期、渡劫成仙。

58、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59、大道我们一再强调,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微。

60、宿住随念智神通。以得宿住随念智神通故,从前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住宿之事,所谓某处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饮食苦乐,从无始来,于诸有中,展转循环受生,皆悉了知。

61、想要达观,就要怀一颗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不去计较是是非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不满百,何必怀千岁忧呢?人生不愉快的事,能忘就忘,不去强求什么,不也很潇洒吗?

62、散魔、天魔、无相天魔、魔王、魔帝、魔神、魔尊、主宰、魔祖。

63、在奇幻修真小说作品的设定中,修真者的等级划分又有以下几种:

64、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

65、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脸上有光,但当你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挥洒时,不知是否有聪明致祸之叹?

66、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化神期、洞虚期、渡劫期(各分前中后三期,每期还分为顶峰和大圆满两个境界)。

67、首先只要先证得长生,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练,使人生更加圆满,把有限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里边。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

68、炼气期,胎息期,旋照期,辟谷期,开光期,融合期,心动期,元婴期,出窍期,分神期,合体期,渡劫期,大乘期。

69、第三等:太乙金仙。代表人物有阐教十二金仙,截教随侍七仙、赵公明、三霄娘娘等

70、经,是读祖师爷留下的著作,印证其修,我们自己修了然后印证祖师爷留下的东西,和祖师爷讲的一样不一样,这是经。

71、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72、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73、我们全真派讲的是“性命双修”,那就是内外兼修。一般讲我们全真派教义为主,佛教是修性为主,正一派是练外丹与符箓与修命为主。修练性功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和崇高的道德行为,同样的也会带来对我们修行功夫精进。如果我们一直这样修,天天做善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内功外功每天在精进。

74、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75、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

76、经,是读祖师爷留下的著作,印证其修,我们自己修了然后印证祖师爷留下的东西,和祖师爷讲的一样不一样,这是经。

77、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为人处世,能不小心点吗?小摔小疼,大摔就不仅仅是疼了。

78、修冥:灵动、开灵、魂丹、心炼、灵噬、凝体、凝魄、炼魂、煅体、归虚、大乘、渡劫

79、地仙:地仙是人仙的进化版,除了学习法术外,还要参悟道法,能够长生不老永住人间。

80、修佛:聚元、脱凡、元心、意散、明心、舍利、魂动、太虚、清灵、通虚、大乘、渡劫

81、(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82、黄庭经上面说:至道不繁,繁杂无虚。结为道末。

83、女以静为主,男以动为主,所以从生理这点上,老子留下的经典也能看出来。男子修行筑基是十年,女子筑基是三年,男闭阳关,女斩赤龙,断月信。男女丹修性功不一样,其他一样。

84、修仙:散仙、真仙、太乙散仙、太乙真仙、太乙玄仙、太乙金仙、准圣(大罗金仙)、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85、"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86、这时候的隐忍,才算把人生百味都尝尽。失意时的忍,是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87、一轮光满太虚空没有一点遐庛,我们就能活我们正常岁数,就能长生住世,肉体成仙,作善事就是我们的本钱。庄子有句话:“十岁庆世,去而上仙”。一个人能保持积极人生观,不受命运的摆布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88、《道德经》:“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这你只掌握一就行,就会生会生生万物。越简单越接近大道,简单的涵义是易操练能做到,越简单越适合大家修练。事越少,功越多。修练以守中为要,太上老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庄子学也说:“得其还中,以一孤独”。

89、大道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男女,通过修行都能修正道果的。所谓“修仙不问男和女”故无男尊女卑,而且女生坐功一般来说要快男生。为什么女丹为捷?因为是从生理上来讲是不一样的,女丹守是檀宫,男生守是下丹田。

90、天仙:地仙的进化版之地仙在凡世中传播道法,救助黎民,功德圆满之后,天上会降下旨意封你胃仙官,即为“天仙”。然后步步高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孩子快乐简短的句子(6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