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则(63句精选句子)
孔子论语十则
1、如孔子不想多谈理想时,就说“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19》)这是宗教界的基本共识,而孔子所表述的正是纯粹的信仰。
2、……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程子曰:“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孔子论语十则)。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白话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孔子论语十则)。
7、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8、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9、 比如,孔老师第一句问你:“学了又能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10、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11、像孔子这样的人,鲁国一位守门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论语宪问篇38》)。明知理想无法实现,却还是坚持去做,那不是畏天命与顺天命的表现吗?
12、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13、第九则:修身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带着真诚感恩的心,勇敢地走完选定的生活道路,决不回头。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生自己生成而是灌输的,就像没有叶子的葫芦苗,结不出大葫芦来一样,教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0、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21、君子应该“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32》),立志走在人类应走的正路上。他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8》)早上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无妨。
22、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23、 如果我的学说没有被时代所采用,可有一群从远道而来的人支持我的学说,纷纷到这里来当我的学生,那我也会感到很快乐。
24、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5、“朝夕”表示一日之内,非常短暂,但听懂而未有机会实践,不是一大憾事吗?孔子认为无妨,因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转向光明大道,而不必在意活了几岁,做了多少善事。质胜于量。
26、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2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28、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29、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30、在攀登人生阶梯的旅途中,我们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达到顶峰。
31、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32、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3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5、从心所欲:随本身的情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出自《论语·卫灵公》。大意: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7、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38、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非学也。”
3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0、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4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2、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本书选取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一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掌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小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43、这样的天,听起来像是具有某种“人的位格”,亦即一般所谓的“人格神”。许多学者认为孔子不应有人格神的观念,所以想尽办法说那是“比喻式”用法,或者说那是指所谓的“理”而言,甚至说那是指人的“心”而言。
44、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5、《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46、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有信心、有勇气,腔子里有热血,灵魂里有真爱。
4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8、《论语》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十则》是《论语》中节选的十条名句。
49、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1、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师”字也有不同的解读,程树达引《论语稽》说:“师即谓此温故知新之
54、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
55、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7、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58、真实可忧,世人都不知忧,所以毫无真乐。惟圣人念念忧,方得时时乐。
59、……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
6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6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