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69句精选句子)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1、(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4、(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5、(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6、(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7、(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8、(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欧阳修,一向治学严谨,直至晚年,不减当初。他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甚是认真。为此,他整天辛苦劳累。夫人见他年岁已高,恐其操劳过度,前去制止。她关切地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
10、(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1、(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3、(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5、5-(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17、(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18、(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9、(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1、(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2、(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23、(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4、(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5、2-(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6、(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7、(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8、(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29、(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30、(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1、(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32、(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33、(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4、(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5、(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36、(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37、(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8、(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39、(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40、(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41、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2、(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3、(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4、(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45、(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46、(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7、(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8、(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9、(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0、(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51、(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52、(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53、(2)众星拱月(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54、(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55、(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6、(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7、(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58、(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59、(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60、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61、(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62、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3、(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64、(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65、(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66、(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67、5-(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论语·公冶长》(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68、(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