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名句(76句精选句子)
庄子人间世名句
1、个人简介:潘婷婷,女,汉族,热爱养花养鸟和写作,喜欢即兴写下一个个如庄周梦蝶般迷幻浪漫的小故事。
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摘自《庄子·杂篇·外物》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5、因为有为君主服务的义务,叶公子高出使就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动荡的年代,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就不得不使侍奉着君主的臣子心生惶恐,叶公子高就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完成使命会受到惩罚,而完成了使命,在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会因担惊受怕而受到折磨,这侧面显示出臣子与君主相处时的战战兢兢。庄子在此提出“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的观点,“乘物”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与法则,“游心”就是指解放自己的精神,将成败交于上天,生死寄于天命,这样内心就不会过分忧虑。从中也映射出庄子对待命运的态度与看法。
6、欲说还休,放翁追求,功名事在可封候。《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7、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8、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 “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 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 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9、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庄子的超脱性却没有看到他的洞察性和复杂性,那你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庄子》。
10、轻狂无知小儿丑,挂鱼终知羞。《高阳台东风破》
11、“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12、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3、伯乐何惜,赤兔常有,明君可遇不可求。《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1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5、所以,我们经常行于“道”之中,学习于“道”,逍遥于“道”,故不必刻意去问“道”求“道”,我们忘了“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道”里面,就像孔子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
1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7、这充分体现出了用和无用之间的复杂性和相对性,再进一步说,即使是那些山木,膏火,桂漆,它们被砍伐,采用难道是一个自觉追求的结果吗?是它们自愿成为有用的东西吗?这些背后是不是有着种种的不得已呢?
18、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19、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与其说是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不如说是避免成为有用的人,避免成为有用的人是一种选择,是有其主动性的,打个比方,就有点像我们考试做选择题,所谓的有用就是全部都能答对,这固然是一种能力,而庸俗的无用论就是全部瞎填一气,错几个对几个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数,而无用的真正含义是说,我能有意识地避开正确答案,保持一个水准。
2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21、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22、风流三分,醉意惘然,诗情惘然。《望海潮舞林佳话》
23、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24、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25、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架构中,所谓的官是为万民负责的。在形式上,上面有皇上,下面有百官,百官对皇帝负责,皇帝对百姓负责,这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国家来说,百官背后有个大主张;耳目也是这样,耳目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26、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27、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29、“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讁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30、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31、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32、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33、“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21)?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34、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曾做蒙漆园吏,生活的年代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推崇老子学说,反对儒、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师承于老子,且发展了老子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5、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其名篇《庄子·人间世》的名句也展现了这种:《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庄子的处世思想主张淡然旷达,要从容地面对一切祸福哀乐,不为万物及自身的变化而欣喜悲伤。
36、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
37、“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厉心。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38、人无成就不明世,愿为鬼雄亦称首。《论英雄》
39、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4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41、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42、仁义信智礼,做出中国样!《水调歌头明志篇》
43、所谓的遗世独立也不过是历代文人给自己寻找的一片精神净土罢了,但这并不是说面对这人生的种种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主动性,给自己一个心安的境地,面对种种事情手可以上去,但心不要上去,换句话说,庄子告诉我们,不要过分钻牛角尖,做事但是不要人为的做事,做成了,不要沾沾自喜而是要和光同尘,做不成,也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安之若命。
44、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45、“你懂得道德毁败和智慧表露的原因吗?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46、庄子说内通,不说内通于何地何方,非不欲说,实不可说,没得说。这里,内通与外知是一对偶应之词。原无内可通,因人外逐而设,哲人才不得已以内通应之。学人若由此以为有个“内”存在,亦外知矣。不可以不慎于文字。
47、在这种时候,你也不要想着怎么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了,你要想的是如何才能保全自我,庄子给出的建议是: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48、插画来自站酷SomuizSun《逍遥游》绘本
49、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成。清赵翊
5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51、人不能治学修学,人若无学,必固于己知己见,人就会被自以为是的耳目带走,人以耳目行世,必丧生命的真主宰。人不能成为大人,人之耳目将外驰而不得内通,人为耳目因任,终堕为耳目之奴。
52、“阙”,我们读过词的都知道所谓上阙下阙。这个阙是那个连接点,这个阙是那个空腔所在。这个阙是终了,是那个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学佛的常常好说空性,这即是空性。这空性不是一个顽空。“瞻彼阙者,虚室生白”,空性如一大虚室,这虚室不是个可以思维到的空间;生白,也不是生一束白光。
53、才子如此闲悠,瘗无数天才竞自由。《沁园春志士不遇赋》
54、学佛的人说,常住极乐世界,这就是吉祥止止。要注意这两个“止”也遥接上一段两个“止”,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不可以是一种技术指导,不可以是思维的结果,一落意识,就成操作。操作或止听、止符,必是伪诈。此处“瞻”,不可瞻,不涉眼目,闻不可闻,不涉两耳。天心无住,万籁自寂。
5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57、“内无主者则外不定”,我常常说“内有主,心有光”。“心有光”即是“生白”。这个“内有主,心有光”不是凭空来的,它关乎到我们的耳目鼻舌,我们是用耳目鼻舌跟万物相触碰的。也就是说,每个生命,即是天之人,也是人之人。
58、这两棵大树都是因为自己的无用才存活到了现在,而那些看起来有用的木材,早就被砍伐了:“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59、“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6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6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63、(释义)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
64、弄眉一笑红颜老,他年谁知故乡遥?《道世二》
65、我自疯狂人自少,胸怀她笑心不老。《少年游》
66、在《山木篇》中,有着更为明确的表述: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67、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68、“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楚王交给我的使命很重大啊,而齐国对待外国使者,表面上表现得很恭敬,实际上却很怠慢。普通人我都无法感化,何况是诸侯呢?我特别害怕。)
69、抑郁不平兮闪灼文章,峻骨雄风兮谁人堪赏?《愧人子歌》
70、“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71、总结一下,庄子告诉我们,人间的不得已有一是不能为,二是必须为,三是无可为,而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全性的方法,在庄子看来,这种种的不得已,都是因为你有用,你在这个世上还在扮演某一类角色的缘故。如何才能超脱不得已,达到至人的境界?这就引出了之后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无用之用
72、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卻曲卻曲,无伤吾足!”
73、如果说叶公子高虽然不得不去,但仍能部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那么颜阖则可以被看作落入了一个完全被动地境地:无可为。
74、人去楼空,会心一笑,梳子寂寞老。《永遇乐》
75、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