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就是奴性文化(127句精选句子)

2023-05-30 10:59:46

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1、日本明治维新后,“征韩论”出现了。明治天皇要搞大陆政策,要“海外雄飞”,首当其冲的就是半岛。朝贡体系中,清朝一向不干涉朝鲜内部事务。但为了避免半岛被日本侵吞,不得已加强了控制,第一次派出了总督。这个总督大家都熟悉,袁世凯。

2、李大钊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3、还有衣冠习俗。早在新罗时期,朝鲜就穿汉服,推崇中国衣冠制度。高丽时期,元朝坐了江山,朝鲜成了“征东行省”。王公贵族们连夜绣红旗,穿了蒙古式服装。可随着元朝逐渐拉跨,蒙式服装成了“禽兽之邦”的象征,“旧唐遗风”又成了时尚。

4、这里边我需要看,这个国家民族是否有文化,这个文化又是建立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中这个国家民族提炼出了什么有价值的文化,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经历了多少个历史周期的沉淀,这个周期是衡量一个文化的生命力和客观性的重要指标,时间是人类文明的一条终极定律,它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一切,时间定律是科学更是哲学。

5、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6、日本殖民时期,朝鲜人成了人下人,没什么尊严可谈。一批民族主义者发起了启蒙运动。想借本民族的光辉历史来维系认同,曲线救国。

7、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演进得以在农耕文明的承载之下有了生息繁衍的大环境,我们的祖先在于自然协作的过程中不但累积经验用实证的过程揭示了人类千百年所不能理解的抽象性事物,使得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开始由抽象走向实象,且做到了二者的相互独立,我们们演化出了辩证的思维逻辑和中国独特的中庸之道,我们跳出了单级化的思维模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8、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9、历史永远是客观的因为它不掺杂情绪更不会思考也没有好恶,历史是人类书写而非人书写。

10、公民是很难统治的,因为你得跟他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要民众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你自己首先要将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

11、如果不能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文化体系,那我们就只能寄托于时间去消解上一个时代的遗毒!

12、  可以说,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拿这一套奴才教材,为权威课本,为是非真理,为言行指导,万口一辞地背诵,千人一面地磕头如捣蒜,造成了奴化思想深入民众骨髓、大家“不可一日无君”、思想文化为独夫民贼永恒垄断的可悲局面。

13、印度佛教文化自此走向了一个人伦的极端最终在印度幻灭,但其给印度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则一直延续至今日,这也是为何印度女性的地位为何如此低微的一方面深刻影响。

14、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通常是这样的:最大受益者是制定规则的人,其次是利用规则的人,最后才是守护规则的人。

15、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孟子也认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习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

16、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17、萧衍从诸子百家到道家进而又到儒家,儒家并不是第一进入萧衍视野的文化体系,因为萧衍本就是饱学之士深知儒家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条件是目前时局所不具备的,最终萧衍选择了外来物种-“佛教”作为国家的统治文化,萧衍效仿汉武帝用皇权的威压自上而下全面推行“佛教”,他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在其都城健康城内成立了以萧衍为首王公贵族参与的“教团”。(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18、“侍奉主子”的文化和奴性文化并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失,奴性已经变成国民的一大劣根性。

19、清朝的社会体系自上而下统治阶级满清贵族阶级既得利益群体(依附满清权贵群体)士大夫阶级读书人老百姓!

20、五四时期打出的“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其本意是像李大钊所说的那样,清算儒术在中国人心中建立起的奴性文化,还儒学以人文精神的本来面目。

21、历史的不客观往往是人的不客观而非历史本身的不客观,而正是由于人的不客观又以进一步佐证了历史的客观,历史的客观性在于它是以时间轴线,中国的之所以可以延续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沉淀出了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份客观规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儒家的诸多思想均与自然可续密不可分,而这又是得益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造就了独特的华夏文化。

22、“亲亲”思想在强调亲其亲者的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爱有差等。朱熹说:“人之有爱,本由亲立;推而及物,自有等级”。讲“亲亲”、爱有差等培养的是一种狭隘的情感。虽然儒家文化也讲“泛爱众,以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只是一种抽象的提倡,未像“亲亲”、“忠”、“孝”等那样具体,因此对国人的影响并不深刻。

23、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二个特征是:缺乏平等精神。缺乏平等精神,体现在即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24、的确,孔子讲伦理、等级和秩序,但他并不提倡绝对的服从。专制和服从并非他的本意。

25、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26、男女交配,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进行,否则就是犯罪;

27、中国公知眼里,中国人跪拜自己的师长,甚至跪拜自己的祖宗,都是奴性,都是落后的表现;而洋人无论怎么跪拜,都是“绅士风度”,都是有修养、都是契约精神,都是文明的表现。

28、儒家思想统治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有任何社会问题“儒家”跑不了!五四新文化,打倒孔家店,鲁迅对传统儒家的口诛笔伐!

29、缺乏独立思想的人,难以做正常的逻辑思维,阻碍了理性的发展,容易受到蛊惑而被人操纵;缺乏独立思想的民族,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是盲从盲动。

30、到现在为止,古文字是商朝发明的,现代词汇是日本发明的,汉语拼音来自于英文字母,制度是秦朝的,科考制度是汉朝的,汽车摄影机照相机是欧洲日本的,飞机火车电视电脑手机来自美国,佛教是印度的,四大发明也是只有本国承认,国际上是不予承认的,即使尴尬,但也要认清事实,只有认清事实,才有进步的可能。

31、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32、  儒学思想,自孔子到董仲舒,从朱熹到伪道学,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甚至越到后来,奴化儒学越成为主力。你不能说,好的都抢功给儒学,坏的就不承认,都是别家的谬种。

33、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34、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客观规律之上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形态,具有众普世的价值观,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深度总结。

35、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

36、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37、我认为,如果把中华民族比作一棵生存了五千的古树,那儒家文化就是这棵古树的主根和主干。其它的所有学说,附着于主根和主干上。

38、而中国公知,才是最大的奴性,而他的主子恰恰是西方!

39、中国丐帮“把儿童致残、驱使乞讨”真相背后,竟是日本对华百年阴谋!

40、中国人追求道德人格、重视道德评价。而乡土社会里的乡亲、故友这些所谓的熟人则往往就是彼此的道德评价者,这样就由道德评价把熟人们联结成为一个利害相关的整体。为了不遭非议,彼此交往以不得罪为原则。不得罪意味着给对方面子,给面子就是不当面非议对方,不拒绝对方,这是中国人情的重要表现,它使熟人之间相互照顾而不讲原则。另外,儒家道德倡导重义轻利、尊人卑己,一个锱铢必较或总是沾别人光的人要遭人轻视、被人瞧不起,国人又最重视道德评价,惧怕被人轻视,于是就陷入了尴尬境地:认真计较得失会被人非议甚至瞧不起;让利于人,是吃亏,又心有不甘,于是就虚伪地谦让,暗地里又渴望得到对方回报。如此就陷入了欠人情、还人情的无尽循环之中。

41、其实,中华民族海纳百川、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民本思想的,无不来源于孔子的学说,那些所谓的老朽,说他们是孔子学派的人,那是高看了他们,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维护古典文化的卫道士,而是害怕社会进步没有了自己饭碗。中华儒学从来对中国的其它文化的流派有很大的包容性,那为什么中国的孔孟之道,没有阻止西方列强的欺压呢,问题出在,那些统治者,如果走西方的道路,那就会失去他们统治国家的资格,那他们会答应吗,他们会拼死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人为造成闭关锁国,最后不可避免的落后于时代,遭遇落后挨打的民族恶运,这与孔孟之道没有关系。

42、诸子百家各有其道,但唯儒家讲 唯物辩证客观中庸,反观其他流派均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领域或者特定的历史周期的显学重在“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不具备普世的价值观,多剑走偏锋,格局立意远远不如儒家深远扎实客观,儒家接受批评修正不走极端。

43、而在中国的公知嘴里,西方的历史是自由、平等的历史。而我们中华文明史,却是独裁、奴性史。

44、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5、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自命“小中华”,长期怀念明朝。对清朝,则突出一个貌合神离。认为他们是夷狄,早晚要完。一度还出现了“北伐论”,要驱逐满清,恢复正统。不过后来,大清也给出了不少优厚条件,双方友善,一如前朝。

46、“亲亲”包含的亲疏有别、爱有差等思想,形成对生人的冷漠

47、这一段时期儒学未能进入统治阶级,只是大量的文人追捧,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就是一位饱读儒学经史子集得大家,但他开国后经过对华夏大地整体社会环境分析,不得不另辟蹊径选择了佛教作为国家的统治文化,自此开辟了佛教的本土化大规模改造,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深入融合!

48、具体体现在几方面。首先是对明朝的认同,不仅是政治、文化上认同,更是社会、情感上认同。他们的史书《小华外史》中就说,朝鲜虽然是属国,但和域内没什么区别。明末还有士人说本国是“大明之朝鲜”。

49、明朝时,朱元璋给他们赐了官服,国王、妃子、百官都有。朝鲜君臣得到了中华衣冠,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史书写到这都是眉飞色舞的。那种喜悦有点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父母还给自己买了新衣服。

50、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51、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上层建筑始终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进步,朝代的变化不过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从进步的角度来说,中国历史王朝的制度上没有进步,所谓的轮回不过是换了一个主子在奴役这个民族的子民,只有封建帝王轮换,没有科学文明进步,不能叫历史,只能叫一部封建闹剧。

52、宪法和法律中那些冠冕堂皇的词语,到现实中一对比,立马让人觉得充满了讽刺感。

53、中国人普遍缺乏道德自律感和规则意识,所以中国盛产刁民——善于在社会规则的边缘和阴暗处窃取私利。

54、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55、世界是韩国的,这个大家都知道。2004年,韩国说要给端午申遗,一度在早期互联网上刷屏。十多年后,这场纷争还没有结束,反而在民间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韩国会成为“万物起源”?在历史上,朝鲜和我国是怎么样的关系。本期懂点儿啥,我们就来聊一聊。

56、孔子的政治构想是施行德政,以德治国。领导是一个有仁德行仁政的人,以德服人,这样,老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否则就德不配位。

57、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一个特征是:缺乏独立的思想。这是二千多年愚民统治的结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家思想独霸天下,人民只能接受一种思想,也就是只能接受官方规定的思想。

58、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传承中华文化。

59、现在的联合国名录,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84件遗产。其中,中国有43件,韩国有21件。引起热议的,有这么几件。

60、乾隆就是搞文字狱最厉害的,他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61、所以,找回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国策,这就需要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及路径通过数代人的迭代一点一点的完成它,这绝不是短周期内可以达成的。

6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互相矛盾的魔幻场景出现了。一方面,他们批判事大主义,矮化儒学与中国文化,将之妖魔化为民族奴性的根源。另一方面,又强调重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抢着声明中国文化来自本国。既要骂中国文化是乐色,又抢着声明这乐色是我的,道德底线过于灵活。

63、有了人类文明的开始,人类的文化也伴随着人类文明开始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这个演化过程以人类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向自然科学领域不断深入,中国与其他几大文明的本质不同在于,中国人通过不断对自然科学的深入提炼总结,来反推我们原始社会那些抽象性事物进行实证,我们开始有意识的从抽象走向实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自此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演进过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64、这些文化符号串联起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不断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些文化符号也在不断升级蜕变,这些符号最终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由此可见文化的价值内核的重要性。

65、封建社会所经历的君主灭亡和重生不过是一种简单重复,不具备人类社会进程从低级向高级运动的特征,因而这种野蛮的周期性重复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国家的延续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因为它的历史只是单一的重复,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66、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这句诗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满清心虚,看到“胡虏”“匈奴”的字眼就神经过敏。

67、关于《摩奴法典》的性质,可以说它是一部内容融合宗教、哲学、道德、法律等各种规范的教律与法律合一的作品。以种姓制度为核心,兼具宗教性与法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性是法典的三大特征,这正是远古时期法律综合性与杂揉性特点的体现,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立法技术的滞后性。

68、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69、儒家文化以家族为本位,“亲亲”是其基本原则。《中庸》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所谓“亲亲”就是亲其亲者,就是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要亲近。尊亲是良好的道德品质,问题在于儒家对亲者的亲近和维护缺乏原则性,常常把它凌驾于社会利益甚至法律之上。孔子就曾说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亲亲”思想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还成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成为亲属的法律义务,只要不威胁到王权必须遵守。汉律提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允许某些亲属间互相藏匿或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清代,把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之祖父母作为犯罪论处,即所谓的“干名犯义”。隋唐时期,把告发祖父母、父母等亲属,列为“十恶”不赦之罪。 

70、中国只有权贵,没有贵族;即便号称“贵族”,也只是权力支撑起来的皮相。没有“权”,哪来的“贵”?

71、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再一次兴盛,但汉武帝是一个过于聪明能干强悍的帝王,这就导致儒家虽然兴盛但整体的框架代有他强烈的个人主观意志!

72、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时代,那个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社会运行体制逐渐形成的伟大的时代。更是新旧制度和体制更替的时代,各种学说流派层出不穷,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通过大浪淘沙,最后能存于世的学说流派,并不多。

73、儒家学说体系的本质并非孔子的一家之言凭空出世,而是孔子自身的智慧对中国从农耕文明一路延续下来的对中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儒家的体系,又经其弟子及孟子等一批饱学先贤的不断完善,并不是孔子凭空独创出来的,孔子承接了历史的使命并且不辱使命。

74、民国到今时今日的种种,均可以看见清朝260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及意识形态折射!

75、孔子主张恢复周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求人的行为要符合礼法。一方面约束了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行为处处受到规范,但是另一方面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

76、道德主体双方地位不平等,造成国民的霸性或奴性

77、它会成为书本上的文章词句诗篇音律,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政权教化大众的基本路径,一代一代的灌输最终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政权的的基本共识和行为模式,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烙印”。

78、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释为外来文化物种,但经过儒道两家的本土化洗礼改造俨然成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文化符号,这也深刻的体现了中国儒道两家文化的巨大的感染力同化力,而这份感染力来自于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对自然科学的深刻理解感悟,是这份巨大的客观性包容性赋予了佛教这个外来物种在中国的独特色彩最终在中国扎根。

79、文化发展的方向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这种文化早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精神的工具,成为麻醉人民精神的麻醉药。奴性的文化浸泡出奴性的国民,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缺乏独立思想,二是缺乏平等精神,三是对权力顶礼膜拜。

80、日本侵华史上,文化侵略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并行的三种基本的侵略行为,但学术界对文化侵略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本书作为系统研究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使用大量第一手原始日文资料,全面揭示了文化侵略的方案、策略、实施途径、方式及其危害,指出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基本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侵华战争期间,民间学者文化人又成为对华文化侵略的具体实施者,因而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可以说是“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81、李成桂立国,向明朝请求国号,朱元璋定了“朝鲜”。同时定下德化政策,不征伐以朝鲜为首的周边十五国。此后几百年间,两国关系很好,朝鲜日常上贡,明朝日常册封。封贡是“厚往薄来”,朝鲜等国上的贡,远少于中国天子的赏赐。使臣们来一趟,往往是满载而归。

82、那么在野史学到底是怎么玄幻的呢?举个例子,尽管内部流派很多,但他们基本上都认可“大陆支配说”,也叫“大陆史观”。就是认为韩国的祖先曾在东北亚建立过强大的帝国,面积包括了大半个甚至整个中国。

83、《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

84、如果说用一句话来形容文化的价值内核,我觉得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你的文化是经过大周期的历史沉淀洗礼而来,是辩证的客观的非单级化的那么你的这条脊梁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将一直在线。

85、而中国则有个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86、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充分彰显了儒家的唯物史观的客观基础。

87、所以,臣与子的服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君与父要先有个好样子。

88、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89、主流学者后来也做了很多努力,试图消除不良影响。但效果不明显,很多民众还是相信这套爽文历史,韩国是万物起源,统治欧亚,定都中原。为什么韩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案还是要从历史中找。

90、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三个特征是:对权力顶礼膜拜。对权力的崇拜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平民的官本位意识,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精英嗜权如命地追求权力。

91、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主要表现在没有勇气平等看待自己,只能匍匐在权贵的脚下过极其卑微的生活,见到屁大的官都会感到敬畏。

92、从新沂到邳州、郯城,从群体暴力到警察镇压,幕后黑手一个套路!

93、儒家的民本思想,简直就是儒术君权神授理论的天敌。

9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95、  过去章太炎说过,中国历史,是三千年专制史。而儒学思想,自董仲舒加以改造、汉武帝独尊之后,就被那些专制独裁统治者们当法宝一样大力推崇,成为了他们独裁“合法性”的观念支撑,也成为了“牧民辱民”、培养奴才的利器。说儒家思想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奴性思想没有丝毫关联,那还和什么东西有关联,能撇的一干二净吗?

96、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97、这是因为我们未能建立起一套真正意义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文化体系承接国家机器的发展。

98、直到最后清王朝的结束,社会的进步也并不是从内部产生的,而是来自外部的影响,是因为外国人来到这里甚至殖民了这里才造成了根本上的变化,不然凭我们自己或许现在仍然是皇帝制度。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而儒家的说教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即为报国,把人与人分成了严格的三六九等,并且等级非常顽固,非常僵化,官员的儿子还是官员,农民的儿子一辈子还是农民,在这样的环境里,民主文明就会很难成长。

99、严刑峻法,或许可以迫使民众暂且不做越轨之举,但道德和法律并不是他们内心的自觉;以德治国以礼教化,道德和法律才会成为民众的内心诉求,规则意识成了民众的自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而且对于个人来说,同时也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

100、在古代中国,一种非常稳定的封建等级制度代替了真正的历史,封建时代的中国徘徊在世界历史进步的格局之外,只能等待着一些因素的诱发才可以得到积极的进步,比如清朝末期的中国被先进的英国敲开大门,八国联军都来了,才完成了社会的大变革。不然仍然是袁世凯称帝,整个国家永远的封建循环下去。

101、清朝统治的260年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甚大!

102、自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似乎一直是帝王用来统治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在此后的两千年时间里,历代的帝王也不断地给孔子戴上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给了他无以复加的尊崇地位,“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是曲阜孔庙里竖着的墓碑。

103、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104、渔猎文明与游牧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渔猎文明的生存环境相对小众对特定环境场景有着极高的依赖,这也注定了渔猎文明同样难以诞生统一性持续性的文化纽带。

105、对于民众来说,集权体制之下只会产生三种人:暴徒,奴才,刁民。唯独没有公民。

106、        现在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儒学”,都是东汉王朝皇帝召集御用文人制造的“白虎通义”表达的东西,是一种存心在于“蓄意替皇帝利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当中孔子复古思想为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专门杜撰”,是一种“皇家定制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的民间自然生长出来一种思想文化。这种心怀鬼胎打造出来的“统治中国人”之帝王权术“儒术”,是别有用心的产物,理所当然的就是帝王将相的宠物狗,故意培育出来愚弄中国人民和产生“愚民政策”的。所以,儒文化和道文化的最大区别是:儒文化立足于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奴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强化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无条件的依附性地位。道文化与之相反,主张无拘无束,自然率真的生活。如果中华文化的源头道文化是正题,后来居上的异治文化的鼻祖儒文化就是反题。道文化在本质上是自治文化,强调人生来就是自由自在的,与自然是一体的和不受约束的。因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许大家不会同意,儒家文化是主张逆来顺受奴性异治文化的鼻祖,而奴性源自于麻木和服从。既不尊重别人的生命权利,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权利。满清入关时制造的“杨州十日”惨案和抗日战争中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就是明证。

107、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由于我们跨越式的迈入后工业革命的新时代,由于文化的断层由于跨越式的发展,造成我们主流文化供给严重不足,不断演变至如今亚文化盛行,这就导致我们无所适从,向回看找不到根,向上看看不到........

108、传统社会根据血缘远近和地位高低把国民分为三六九等,使社会差等有序。维护这种差等秩序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职能。因此,儒家伦理道德依据社会角色、身份地位来确定道德要求,不同角色和身份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总的原则是卑幼者服从于尊长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使得现实生活中道德主体双方的道德责任常常出现不对等。比如,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德,对父亲、长辈、丈夫仅仅是“慈爱”、“义”等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对其违背道德要求的惩罚也很少;对子女、妻子、卑幼者的要求则很具体、很多,而且对其违背道德要求的惩罚也很厉害。比如对子女“孝”的要求,包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发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里仁》),等等。如果违背了“孝”这个道德要求,不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甚至会受到国家机器的镇压:“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君臣关系中,臣更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109、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大成,是中华文明由农耕文明一路走来的凝炼,儒家文化的内核思想已经成为每一个华夏子民的精神内核,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儒家有哪些典籍哪些经典的智慧与思想,但它就如同我们喝过的水吃过的饭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110、我们近些年一直提一个词“文化自信”,这个自信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因为我们的文化造就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社会实践而来不是超现实主义和单纯精神信仰及方法论,是建立在农耕文明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断代甚至断层,但其精髓依然存在仍在发挥着推动这个民族向前的驱动价值。

111、皇朝建立久了必然产生腐败,到最后国家无法承受,失去收入来源的农民在剥削之下生活困难,越来越多的人活不下去,因此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的统治,拥护新王,于是政权更迭,又一轮的轮回开始了,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中江山易主,王朝更换却并没有造成社会根本的变革。相对于西方较为短暂的封建王朝,中国的封建帝制在农耕文明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非常稳固,很难改变,因为每个人的骨头里都流着奴性化的血液,最可悲的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奴性是多么严重。

11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本意是说:如果君像个君,那么臣就像要有臣的样子;如果父亲像个父亲,那么儿子就要有儿子的样子。

113、正是这种来之不易的儒家学说,给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根脉,注入了灵魂。使中国的历史在血雨腥风,风雷激荡,改朝换代的各民族在充满鲜血的争斗中,通过儒学灵魂凝聚,根脉不断。保持使中华文化任凭风浪起而根深叶茂。由于政权的相对稳定和儒家学派的强大的生命力,给其它的学派创造了得以留存、保护、发展的社会条件。

114、引起争议的不是两国自己的名录,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韩国人自己国内的发挥,我们一般不太关注。但教科文组织的名录是世界级的,象征着某种国际认知。一旦申请的某样东西被纳入了,相当于给这个东西盖了个章,这个东西就是该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所以,当我们发现,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忽然间成了他国专有的,肯定是不痛快的。

115、八股取士,逼死逼疯了多少人,让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机器,让人们成了统治者的奴隶,并且让这种“奴性”一代代的延续下去,这就是最大的危害。

116、两千年来,集权体制就在这种理论支撑下登峰造极。

117、奴性的国民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平等精神,权力崇拜欺软怕硬。这一点鲁迅看得最清楚,一针见血,“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中国人单对羊显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便显着凶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118、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119、这是一种政治、文化默契,朝鲜诚意归顺于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则会以仁厚回报。

120、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造就,而历史是由无数人历经社会变迁书写而成,文化是一种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但一旦文化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文化的演进就会走向虚无缥缈最终崩塌,人类文明诞生那一刻起至今这样的例证就从未间断。

121、由一群没有公民精神的乌合之众组成的国度,永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奴隶之邦。

122、儒学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孔子讲等级,讲秩序,讲大一统,讲天道,讲孝悌等家庭伦理;还讲君臣伦理,讲仁义礼智信,讲个人要服从社会,讲个人价值要到社会中去实现。这些恰好是统治者需要的。

123、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本质的冲突并不是单纯的基本利益和科技的冲突与差距,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冲突。

124、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脱离客观实证主义,那必将会走向另一个无法预知的极端,转变成一种对某些阶级群体的剥削,而一旦这种剥削形成势能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25、儒家文化以家族为本位,着重维护的是人伦关系,特别是尊者、长者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是社会、大众的利益,因此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精神。这种文化对国民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6、时至今日,最为侵华日军的曾肆虐的东北地区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形态之上扔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有大量的东北人赴日打工求学直至最终落户日本,日本人一边实行武力侵略扩张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一面积极构建殖民基地实行文化侵略,东北地区可谓深受其害,至今东北的大城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建筑及日本修建的公路铁路仍在运行之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医生的名言警句(2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