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85句精选句子)
瓦尔登湖
1、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2、生而为人,我们又都各自独立,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那么如何在合群与保持独立之间保持平衡,我觉得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3、其实梭罗之所以搬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最直接的原因正是他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便完成一部构思已久的、悼念其亡兄约翰的作品。
4、无论身在何处,向内走,都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
5、 浮躁不安的人哪,他们的时间统统用来谋生或者维持生活。
6、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即修心,向内走,从心出发。
7、常常有人问梭罗,他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很想见人?
8、自从19世纪30年代起,美国文学开始和英国文学分道扬镳,走上一条迥然相异的道路。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讲“美国学者”,他批判了当时美国知识界惟欧洲是从的倾向,大声疾呼“美国知识界的独立宣言”:我们要用自己的双腿去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我们要说出自己的思想。
9、· 徐州一中:“六全路径”育人方式入选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10、 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
11、在瓦尔登湖畔,梭罗全身心格物,以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认知。他早起在湖中沐浴时,告诫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安静地思考、细致地观察,他对教育、慈善、农业、商业、政治、宗教等问题获得了全然不同于世俗观念的新认知。
12、向内走,才能摒弃精神内耗,从而获得蓬勃生长的心灵力量。(瓦尔登湖)。
13、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描写很美,美到不必引用其中的语句。单是遐想一下也能被打动——他成功地把那片湖放置到了读者的脑海里。有一个细节,可以证实瓦尔登湖的水干净清澈到什么地步:有一次,梭罗拿斧头去凿冬天湖面的冰,不小心斧头掉了下去,他能清楚地看到斧头的头部戳入湖底,而斧柄则朝向他竖立着。于是他找了一根绳索,打了一个扣,挂在斧柄的某处,将斧头打捞了上来——整个过程大概如此。我读到这一细节时觉得迷人极了,一把斧子从冬天凛冽的湖水中跃然而出,这是多么超乎想象的画面。此外,瓦尔登湖在梭罗笔下仿佛一颗巨大的水滴,它映照着星空,自然也映照着他居住的房屋,从远到近,瓦尔登湖都关照着万物。能在瓦尔登湖边有一个住所,这简直是天赐之礼。想想梭罗的房间,再看看自己的房间,我不禁无声地做了几下深呼吸,但没有叹气。我没有叹气的理由。绝大多数住在高楼里的人都没有叹气的理由,因为在过去某个时间阶段,可以住到这样的房间里,是一种梦想和追求。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的象征伫立在大地上,是一个隐喻,象征着得到与拥有,预示着存在与征服,当然也包含着失去与失落。当人们站立在拥挤的电梯里,向着天空的方向迅疾地上升时,心里难免产生过一些矛盾而复杂的想法,比如觉得生活逼仄、逃无可逃。这一想法是危险的,它会催促你走到更开阔的地方去,去乡村,去田野,去江河湖海,去哪儿都行,只要能够离开。人们不停地挥发着想象力,然后在电梯“叮”一声停顿并开门之后,再一头扎进房间里,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不出来。外出旅行时,无论在哪里,只要遇到一处孤独、破败的房屋,我总忍不住多看几眼,潜意识里会产生想要进去收拾一下、在此居住的愿望,也愿意花费很多工夫把它变成梭罗的小屋——这肯定不是真实的想法,但它产生自何处,诱因又是什么,一时半会儿尚找不到答案。现实将人的脚步牢牢地钉在某处,人之所以渴望旅行,更多是为了在有退路的前提下进行一场安全的冒险,而那些孤独的房屋正是冒险的一部分,无法转化成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许多人读梭罗、喜欢梭罗,但一定不会成为梭罗一样。仅仅用了三天,我便读完了《瓦尔登湖》,心满意足地把它放回书架上。这一放,不晓得又要多少年才会再次拿起。现在可以确认的是,这次阅读比年轻时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书没有变,是人变了,这便是经典之作的意义,在不同的年龄段读经典,经典会回馈以完全不同的信息。从这个层面讲,几乎所有的经典都是一面镜子,在镜中,读者可以照见自己的模样。
14、曾经有位青年给梭罗写信,表示自己十分羡慕这种远离社会,远离体制、习俗以及传统的魔咒的生活。
15、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再次选中了它,也许是冥冥之中,我们的缘分真的到了。
16、他劳作、观察、思考,与天地对话,静观内心。
17、他说生活不止一种方式,“不必在这一种生活上耗费太多时间”。
18、梭罗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却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
19、在梭罗看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向外看的人了。
20、漆树在屋子周围长得枝繁叶茂,肆意地冲出围好的围墙。有时凭窗而坐,猛然听见一根脆弱的柔枝因不堪负重而折断的声响,然此刻风早已停息。8月间,大片曾在花开时引来群峰的浆果,此时也逐渐崭露出光鲜的天鹅绒般的绯红色泽,也再次不堪重负,最终压断了纤柔的枝条。
21、正如梭罗所说,徜徉在这个广袤的花园里,畅饮大自然温柔的氛围和高尚的启示。
22、高质量的独处能力,会迫使我们向内探寻,从而慢慢成长。
23、十八世纪末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在社会上广为盛行,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日益增强,同时西进运动和淘金热也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而南方种植园里黑奴们悲惨的生活更让有识之士对整个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美国的知识分子在苦闷中寻找社会出路,他们在向欧洲学习时,惊喜地发现,欧洲人在热切寻求东方智慧,想从东方哲学中找到治疗西方文明病的良药。儒家思想就是他们的希望之一。
24、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在大自然中感知自我,重塑自我,内心曾经有过的冲突和愤懑都被化解了。
25、从康科德火车站到瓦尔登湖,距离大约五公里,这里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也没有出租车。
26、 我们每天应该从远方,从冒险和危险以及每天的种种发现中返回家中,带回来新的经历和新的品质。
27、这种文化的独立运动在南北战争前夕结出了第一批丰硕的果实。《瓦尔登湖》出版之前,美国文学已经迎来它的爆发期,短短数年间涌现了好几部足以跻身世界文学殿堂的经典名著:
28、梭罗用他生花的妙笔描绘了瓦尔登湖神奇瑰丽、变幻莫测的美景,将“天堂的一滴”留在了世世代代读者心中,让人无限神往。“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梭罗亲自测量,得知瓦尔登湖深达32米多,周边圆石环绕,山林葱茏,四季景色美不胜收。每天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湖水都是不一样的颜色,深绿、浅绿、湛蓝、浅黄,不一而足。冬天从湖上凿下的冰块也如翡翠和蓝宝石般熠熠生辉。梭罗经常湖中泛舟,“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倒映着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氢气球飘浮在空中”。读到这里,我想,如果梭罗躺在晚上的瓦尔登湖上,享受的又该是唐珙笔下“满船清梦压星河”的神奇体验吧。在瓦尔登湖上的悠闲惬意中,梭罗感觉这样的“虚掷”时光让自己很富有,“懒惰是最诱人的事业,它的产出也是最丰富的”。
29、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随着实践哲学诞生,超验主义逐渐淡化。
30、这场独居生活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实验,也是他探寻物质生活的界限、寻找精神乐园以及思考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1、狐狸。“有时还有狐狸的叫声,月光朦胧的夜晚,他们在积雪上奔跑想捕捉鹧鸪或其他野味,他们像森林中的恶犬一样发出魔鬼般的尖叫,他好像有点急躁,也可能想借机表现一下,拼命想寻找光明,希望从此变成可以在街上自由奔走的狗。”为什么呢?因为,狐狸有被猎狗追赶险些丢了性命的经历。虽然,最后仗着狡黠逃出生天,狗便成为它的忌惮。
32、尽管有这些珠玉在前,爱默生和他的朋友们——包括霍桑、梅尔维尔、威廉·埃勒里·钱宁、阿摩司·勃朗森·阿尔克特等彪炳美国文学史的重要人物——依旧将最高的赞美献给了梭罗,这主要是因为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具备了数种前所未有的特征,呈现出独特的美国风格:
33、梭罗也是,在两年的独居生活中,完成了一本传世的杰作。
34、梭罗在与爱默生的一次交谈中,受到很大启发,随即开始实践一种将会给他今后创作带来极大帮助的做法——记笔记。他坚持了整整二十四年。
35、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36、《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37、 把你的目光对准内心,你发现你的心中有一千个陌生地点还未被探索。在它们中间旅行,家庭宇宙志的行家终会修成。
38、山雀。“山雀也成群的飞过来了,他们捡起松鼠丢下的碎屑,飞到最近的桠枝上,用爪子抓紧用小嘴轻啄,就好像这些是树皮中的虫子,一直啄到它们细小的喉咙可以吞下去为止……更奇妙的是,在如春的日子里,他们从林中发出声音,菲比伯有下一后来他们和我熟识了,有一只飞到我正抱着进屋的木材上,毫不畏惧地啄着细枝。有一次我在园中锄地时,一只麻雀在我的肩膀停留了一会儿,我觉得这比我佩戴任何一枚肩章都要荣耀。最后松鼠也和我混熟了,偶尔朝近路时就从我脚背上踩过去。
39、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随着实践哲学诞生,超验主义逐渐淡化。
40、向内求是一趟孤独的旅程。向内而生,向外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能量。
41、· 上交大、苏大、南邮相继发来喜报,这些一中学子成功被录取
42、梭罗深谙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在自己参悟了人生之道、世界之道后,将大道传播给世人,以造就新民。在探求“内圣”之学时,也不忘实践“外王”之学。他办学校、办杂志,宣扬进步思想,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他反对美国的奴隶制,憎恶把黑人当牲口一样买卖的做法。他支持黑人布朗的人权呼吁,发表《为布朗上校请愿》,请求取消布朗的死刑。他也反对美国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因此,他不愿承认政府的权力,不愿给国家纳税,并因此入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后来对印度圣雄甘地和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3、唐诗与名城:那时南京是金陵,扬州是广陵|孙琴安
4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艰辛,但贵在简单。
45、大自然不仅仅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提供给我们生存空间与给养,还带给我们生命的智慧,抚慰我们行走人间的疲惫身心。
46、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
47、· 清华大学发来贺信,表彰徐州一中这些优秀毕业生
48、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49、他回归本真,回归心灵,在自己构筑的乌托邦里,卸下了满身的疲惫,凌乱的心绪也得到了释放。
50、购买、并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解决如下的问题:
51、这座有山有水的沪上名园,如今只留下了一个地名|沈惠民
52、教育上,孔子主张行文合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梭罗在书中也说:“到了时候,一个个村子应该是一座座大学,老年居民都是研究生——如果他们的日子过得还宽裕的话——他们应该有闲暇时间,把他们的余年放在从事自由学习上。”日子宽裕了,有余钱有余力,都应继续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
53、人生是我们难得的一次生命体验,“我们首先应该学习大自然的简单与平静,我们应该驱散眉间的乌云,为细胞注入一点活力”,以探索之心去发现世界,去丰富自己的人生。
54、亨利·戴维·梭罗的良师益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到欧洲巡回演讲时,了解了翻译家们介绍过去的儒家经典。他非常喜欢这些经典,甚至把孔子与耶稣基督并列比较。梭罗就这样通过“导师”爱默生接触到了儒家思想。而爱默生对儒家思想也是推崇备至。1843年,在与爱默生共同主办的超验主义喉舌杂志《日晷》上,梭罗选登了21条孔子语录。他希望人们透过古老的东方智慧省察西方世界。
55、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56、梭罗在与爱默生的一次交谈中,受到很大启发,随即开始实践一种将会给他今后创作带来极大帮助的做法——记笔记。他坚持了整整二十四年。
57、“真正学会独处,灵魂会更加丰盈,内心会更加强大。
58、《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美国作家1845年7月4日在美国独立69周年之际,梭罗决定离开喧嚣的城市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59、约翰的去世给梭罗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始终不能忘却兄弟情谊的他想到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他的悼念,但由于各种纷繁的杂务,这个心愿迟迟无法实现。实际上,从约翰去世以后,梭罗的笔记中断了三年有余,直到1845年7月5日才又接上,这足以证明悲伤的心情、繁杂的事务和吵闹的环境影响到他的阅读及创作。
60、两年零两个月的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应该是他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精神的富足,带给了他现世的安稳。
61、· 砺行天下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2021届高三春季社会实践纪实
62、远离尘世喧闹,他反而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纯粹。
63、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64、鲣鸟。“最后,鲣鸟来了,我以前就听过它们刺耳的叫声,当时它们小心翼翼的从1/8英里外的地方飞过来,从一个树上鬼鬼祟祟的飞到另一棵,慢慢靠近,并不时捡起松鼠掉下了玉米粒,然后坐在一棵倾斜的松树主干上试图很快吞下去。”但它们太笨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很长时间才吃进去。显然,梭罗不喜欢它们:“它们是一群公然的强盗,我很不屑;不像那些松鼠刚开始时有点羞怯,后来就理直气壮的好像在搬自己家的东西一样。”
65、 浪掷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挣钱去享受生命最不宝贵的部分的那点有争议的自由。
66、这里没有得失困于心,没有对错烦于脑,没有喧嚣乱于耳。
67、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68、可是,这样的美景,却正在慢慢消失。农民要将湖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樵夫不断砍伐湖边的树木当柴火,新修的火车铁轨将经过那里带来污染和喧闹,冬天湖水结出的冰块被凿下来一车车拖走卖到城里。
69、而在这一经典的阅读和吸收过程中,儒家经典思想也经历了美国化的诠释,既与梭罗想要传达的美国超验主义有众多契合之处,也有被误用或者理解相异的地方。如在《瓦尔登湖》中有对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引述。这句话本意是强调要加强道德修养,但在《瓦尔登湖》中的引用则更强调个人主义,意在表明“一个人,只要有着高尚的德性,即使是在独处之中也不会孤单”。
70、Inthefourthchapter,Iintendtodealwiththelegacyleftby Walden anditsrealisticsignificances.
71、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72、我们说,只能这样的生活呵,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有这样的多。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
73、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74、这种超凡的心态让他隔绝物欲横流的污染,抵挡住了外界的冷嘲热讽,思想高度突飞猛进,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瓦尔登湖》。
75、而精神上的安宁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76、百万畅销作家韩梅梅曾经非常害怕独处的时光。
77、“阻碍我们视线的光芒实则与黑暗无异,只有当我们彻底醒来时,黎明才会真正降临”,没有对自己人生的清醒认识,我们始终昏昏沉沉,宛如在梦中行走。
78、因为生活并不舒心,所以梭罗渐渐萌发了搬离康科德镇的想法。1844年底,爱默生以每英亩八美元八美分的价格,买下了瓦尔登湖边十一英亩林地。于是梭罗在1845年3月底来到了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将会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
79、(逝者)解放日报驻京办四合院里的那场聚会,滋味久长|李国文
80、遥望清晨准时奔驰而来的一列列火车时的感触,与观望旭日东升时的感触极其相似。“火车向着波士顿奔去,它喷出的一串串云烟在它之后的远方延伸着,并向着天际越升越高,顷刻间遮蔽了太阳,将我远处的田园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这一串串云烟犹如在天际行驶的列车,相形之下,我旁边紧贴大地的列车,倒像是一支长矛上的倒钩了”。让人感到这只火驹昼夜不分地奔驰过田野,只有当它的主人需要歇一下时它才会停住。
81、“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82、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需要闭上眼睛,转个向,就会迷路。
83、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办过私立学校、在父亲的铅笔厂工作过,但都没有多少建树。于是他开始实践“内圣”之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中心不远的郊区,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梭罗用斧头亲手造了一座小屋,主屋只有14平米,造价28美元,而当时一般房屋的造价是80美元。在这里,他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与鸟兽为伴,花木为友,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一年只需工作六七周,其他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要亲自做实验了解,人们摆脱物欲和虚荣,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会是怎样的情形。两年零两个月后,他得到了答案:人们以为的很多必需品,其实是奢侈品。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物质如食物、衣物、安全的住处是很容易获得的,其余的时间完全可以快乐地劳动、休闲、学习、与自然对话、与他人交流。梭罗认为,朴素地生活,便“生活在事物的更高级的秩序中。他自己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
84、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