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精髓60句(85句精选句子)
王阳明精髓60句
1、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提醒孔子:“你已经领悟了作者曲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尝试弹新的曲子了?”
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王阳明精髓60句)。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5、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6、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7、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王阳明精髓60句)。
8、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9、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10、 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1、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12、我不开心,我不快乐,是因为我的认知,我的思想从来没有与我的行动统一。我一直在做违背我内心的事情,怎么能快乐呢?
13、知行合一的理论,我们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知行恶呢?
14、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事情,才能在一件件事情中领悟到新的真谛。
1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16、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17、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8、 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19、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0、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21、《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写给大众的最全面、最丰富的王阳明通俗传记,也是最权威、最严谨的心学读本。冈田先生六十八岁提笔撰写此传,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全书皇皇八十余万字,集中日两国阳明学之大成。
22、慢慢的,孔子弹奏出来的曲子给人感觉清新脱俗,跟普通的琴师完全不一样。
23、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24、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25、 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26、《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27、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用事实记叙的叫做史,用大道理记叙的叫做经。
28、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29、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30、1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31、(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32、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33、 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34、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5、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36、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37、故事背景: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38、他是资深学者: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39、王阳明平定赣南土匪、宁王朱宸濠叛乱、广西土匪的时候都是用了这句心法,才得以大获全胜。如果自己的心不动,也就不会意动。对手看你的内心是空的,那也就无处着力,无从反击了。而对手只要心一动,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行动,做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王阳明成为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未尝败果。
40、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41、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4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3、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44、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传习录》
45、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46、释文:没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人,知道而不去做的人,那是因为不知道。
47、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48、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4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50、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51、释文: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52、他是收视爆款:他主讲的《有书国学共读国学》台风妙趣横生,被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说书大咖”。
5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54、1圣人不贵前知,祸福之来,虽圣人有所不免。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
55、1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56、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57、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58、“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王阳明
59、释文: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60、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61、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62、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63、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64、 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5、师出有名,堂堂正正,站住道义的制高点上。气正则势盛,势盛则威壮。自古以来,带兵出征者都讲究师出有名。哪怕现编都要编一个来,这是因为只有正义才会“得道者多助”;只有正义士兵们才会有士气。
66、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67、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68、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69、 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70、王阳明先生晚年始终再强调一句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纪录片项目叫“事上练”百发展基金扶持作品他说品人须再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炼自己,在过程中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淀的境界。五百多年过去了
71、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72、 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73、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74、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75、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76、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77、(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探访“中华家道”思“快慢”
78、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79、哪几条?总结之:之帜、仁义之师、乱心之术。
80、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81、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82、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83、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84、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