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论述(46句精选句子)

2023-05-21 10:37:57

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论述

1、人所悲伤的并不是人类的死亡而是他们的诞生。(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论述)。

2、▲ Geoffrin夫人的沙龙读伏尔泰《中国孤儿》,孟德斯鸠、卢梭等均在图中

3、自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以《论法的精神》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经典学术名著陆续传入中国。一百年来,中国学人乃至普通民众,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可谓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这样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亦充满了兴趣,在孟氏的著作中,多处可见对于中国的论述。

4、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法的功能,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5、自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一股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热潮。1685年,由于路易十四亲自过问,法国向中国派遣了五名耶稣会传教士;1698年,第一艘法国商船“昂菲特里特”号首航中国。以后,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和商人日趋增多,有关中国的信息源源传往法国,使法国在欧洲的“中国热”中处于领先地位。

6、耶稣会为好些中国人,特别为两位厚助善待他们的宗亲王贵胄,招致杀身之祸。这些教士来自地球的尽头,使中国皇族内部失欢不睦;使两位亲王死于极刑。

7、正因为如此,他认定平原比山区更容易产生并维持专制,而且平原更易于受到外敌入侵,因而更有必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尽管政权强大实际上很可能用于镇压国内民众而非抵御外敌。相比之下,“山区人民保留了比较吻合的政体形式,因为他们并不面临外来征服的巨大威胁。”“山区人民不惜任何代价坚持民选政府,平原的人民则希冀强人政治,海边的人民则喜欢两者混合的政府。”这些论断显然过于绝对,但是对于解释专制的成型仍然具有一定说服力。

8、例如,雍正皇帝曾诛杀两位皈依天主教的亲王。孟德斯鸠就此事写道:(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论述)。

9、尽管如此,但我们认为,促使孟德斯鸠对中国持否定态度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因为他读了那些游记。

10、中法两国相距数万里之遥,当时交通不便,孟德斯鸠虽热切地希望了解中国,却从未到过这个古老而遥远的国度。他了解中国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和间接的接触。

11、但对各民族来说,总会有一种力量更大:“野蛮人只受自然和气候的支配,日本人受暴虐法律的支配,风俗为斯巴达定了基调,政体准则为罗马定了基调,中国人则受仪表的支配。”

12、持平而论,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描述和评论,亦不无言过其实之处。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倾注于对中国的颂扬,把中国的现实或多或少地理想化了。这并非说他们笔下的中国是凭空捏造,而是说,他们对中国的弊病所采取的回避或粉饰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13、带着对黄嘉略的这份真挚感情,弗雷莱不但对黄嘉略的工作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协助,还试图在生活上对他提供帮助。据他自己说,他之所以建议黄嘉略翻译《玉娇梨》,不只是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也想到了黄嘉略的私利。《一千零一夜》的法译本当时刚刚在法国出版,立即风靡一时,翻译家加朗因此而名利双收。此事给弗雷莱以启示,他暗自思忖,《玉娇梨》或许能够成为第二部《一千零一夜》,果真如此,黄嘉略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稿酬,他的生活状况就能大大得到改善。

14、《孟德斯鸠文集》第一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上册,第二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下册。《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的最主要著作。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15、开门见山第一篇,孟德斯鸠讨论了“一般意义的法则”。之所以把这里的laws(lois)翻译为“法则”,是因为孟德斯鸠对“法”的定义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统治人类的法律,而且也包括统治自然世界的规律:“法则就是从事物本质中推导处理的必然关系,并在这个意义上,所有存在都有自己的法则:神有神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则,智力比人类更优越的外星人也有自己的法则;野兽有它们的法则,人类则有自己的法。”然而,“人类有自己的法”这句话说得比较暧昧——究竟是人作为道德主体主动为自己制定的法,还只是和其它动物一样被动遵循某些上帝为其制定的自然法?孟德斯鸠没有解释,但是从后文似乎表明两者皆有。法语的loi固然是指实定法,但同时也有定律、规律的意思。譬如“动物有自然法则,因为他们是被感觉联合在一起;他们没有实定法,因为他们不是被知识联合在一起。”和其它动物一样,人作为物质上的存在也受“不变法则”的统治。但和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作为智能动物,他会不断违反上帝确立的法则,并改变他自己建立的法律。”事实上,作为一种“感觉动物”,人受制于错误、无知以及“成千上万种激情”,让他经常忘记造物主、同胞甚至自己的真性,因而需要上帝的律法、道德的律法和政治与民事的律法加以不断约束和提醒。《论法的精神》后文指出,针对人的立法是不能和关于神的立法混为一谈的,因为“人类立法是为了善,宗教则是为了至善。善可以有其它对象,因为存在好几种善;至善则只有一种,并永远不会改变”;另外,“宗教的主要力量来自被人信仰,人类立法的效力则来自被人畏惧。”

16、我们认为,此种看法言之成理。这类游记确实影响了孟德斯鸠对中国的看法。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他对中国的不良印象除来自此类游记外,还来自他一生中接触过的唯一的中国人黄某。

17、——注:这是18世纪欧洲国家防控瘟疫的法律规定。上文“我们今天”是作者所处时代,孟德斯鸠生于1689年卒于1755年。

18、唐比埃,《周游世界记》(G.Dampier,Nouveauxvoyagesautourdumonde,1711年)

19、弗雷莱与黄嘉略相处得不错,这从黄嘉略的日记可以看出一些迹象。在黄嘉略的日记中,弗雷莱的名字出现了13次,也就是说,平均每月一次。弗雷莱几乎每月都到黄嘉略家去,极少例外。黄嘉略偶尔也去弗雷莱家,两人有时还一起到国王图书馆去。这表明,他们的关系相当不错,绝非单纯的工作关系,而是彼此已将对方视为朋友。巴黎天文台图书馆藏有一封黄嘉略写给弗雷莱的信,语气比较随便:“先生,中国的方言差不多就是这些。不过,我写得相当潦草,你读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尤其是关于汉字那些话。为了尽快交给你,我写得很匆忙。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誊抄的,设法给我一些。”同样是报告工作,这封信与前面提到的黄嘉略写给傅尔蒙的信迥然有别,没有一丝公文味道,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两人之间友谊关系的真实反映。

20、另一类是外交使节、商人的游记。这些人在中国逗留的时间较短,所到之处仅限于北京或沿海港口。由于语言不通等原因,他们与中国人的直接接触甚少,对中国的了解比较肤浅。所以,他们的游记大多浮光掠影,道听途说,不甚可靠,其中还不乏恶意的诋毁。孟德斯鸠对各类游记的兴趣向来很浓,有关中国的游记当然爱读。

21、编者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2月2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而学界围绕民法典的讨论还在继续。本文转载自赫拉克勒斯工作坊公众号(Areopagitica),感谢授权推送。

22、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被恩格斯誉为“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然而,法国启蒙学者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并非持有相同理念的一个学派,在不少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甚至彼此相左。他们在个人关系上也往往不大融洽,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虽然同在巴黎,却设法避免碰面。

23、总之,中国绝不是传教士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好,绝不是伏尔泰等人所赞颂的那样理想。恰恰相反,“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带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24、据笔者统计,孟德斯鸠在下列著作中都论及了中国:《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思想》《随笔》《地理》和《论一般专制政体》。在这些著作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论法的精神》共三十一章,其中提及中国的多达二十一章五十三节。又如孟氏生前未版的《地理》,是一本为写作搜集素材的笔记,其中大部分是他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时所作的摘录的随感,堪为“中国专集”。

25、孟德斯鸠先生中国社会的治乱盛衰、王朝更替是这样论述的,他说:“中国在历史上有过二十二个相连续朝代,也就是说,经历了二十二次一般性的革命--不算无数次特别的革命。最初的三个朝代历时最久,因为施政明智,而且版图也不象后代那么大。但是大体上我们可以说,所有的朝代开始时都是相当好的。品德、谨慎、警惕,在中国是必要的;这些东西在朝代之初还能保持,到朝代之末便都没有了。实际上,开国的皇帝是在战争的艰苦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推翻了耽于逸乐的皇室,当然是尊崇品德,害怕淫佚;因为他们曾体会到品德的有益,也看到了淫佚的有害。但是在开国初的四个君主之后,后继的君主便成为腐化、奢侈、懒惰、逸乐的俘虏;他们把自己关在深宫里,他们的精神衰弱了,寿命短促了,皇室衰微下去;权贵兴起,宦官获得宠信,登上宝座的都是一些小孩子;皇宫成为国家的仇敌;住在宫里的懒汉使劳动的人们遭到破产,篡位的人杀死或驱逐了皇帝,又另外建立一个皇室,这皇室到了第四代的君主又再把自己关闭在同样的深宫里了”。(第103页上册)

26、对于中国的皇帝的命运以及法律管制,孟德斯鸠是这样论述的,他说:“中国的皇帝所感悟到的和我们的君主不同。我们的君主感到,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则来世的幸福少,今生的权力和财富也要少。但是中国的皇帝知道,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就要丧失他的帝国和生命”。(第128―129页上册)“这就是人们时常谈论到的中国的典章制度之所由来。人们曾经想使法律和专制主义并行,但是任何东西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便失掉了自己的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戴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第129页上册)

27、《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28、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29、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30、由此不难看出,孟德斯鸠确实也看到并承认中国有不少可取之处,中国的政体具有一些为专制政体所不应具有也不具有的优点。但是,他总是用地理、气候等客观原因加以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并非总有说服力。中国是专制国家这个结论在他的笔下始终不曾动摇。

31、注1:市民法,即民法。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与政治法相对时,使用“市民法”术语;与刑法相对时,使用“民法”术语。——译注

32、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大多通过来华传教士的译作和著述了解中国。孟德斯鸠当然也不例外。根据他本人的记述和其他材料,他读过的有关中国的书籍至少有以下几种:

33、弗雷莱对黄嘉略的为人颇有好感,对他的处境极表同情,他在一份遗稿中写道:“黄先生为人随和谦虚,我觉得他不乏天赋……这位中国青年的处境足以让我们欧洲人绝望,但他始终温和、谦逊,心境比斯多葛主义者更显平静,这让我深为感动。他远离故土数千里之遥,既无财产,亦乏专长,仅靠自己的工作换取一份薪酬,而他明知这项工作无法独自完成,而且很难得到他人帮助,所以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果。但他依旧保持着平和的精神和心境,这让我在吃惊之余想到,游记中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看来是可信的。”

34、何为仪表?“法律不曾、不能,也不意图确立的习惯行为。”如果说法律着眼于“公民”行为,仪表关注的则是“人”的行为。大清的政治教化工具是什么?传统的礼教——“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等。

35、孟德斯鸠认定,不同性质的政体和政体规模直接相关。这一论断有时被上升到“孟德斯鸠定律”的高度,并稍后直接为卢梭借鉴。他认为大国只有专制才能维持,中等规模国家更适合君主制;共和则只有在小国才能生存,理由是大型共和国必然积聚大量财富,“因而温和精神式微”;“在小国,公共利益更为直观、更为人所知、更贴近每一个公民,公权滥用则不那么普遍,因而也不那么容易受到保护。”今天看来,这一论断稍显粗略,尤其是美国联邦制的建构打破了“定律”关于“共和只适合小国”的预言;但是这一论断提出的命题是不朽的,即便对于实行高度地方自治的美国等联邦国家,大国的民主仍然是一个难题。

36、黄嘉略对孟德斯鸠的记述仅限于他的日记,此外迄今未曾发现任何其他资料。孟德斯鸠的遗稿中指名道姓提及黄嘉略的有两份,一短一长。短的那份只有几句话,见于他的笔记《随想录》:“我听黄先生说,他刚到巴黎时曾把帽子留在教堂里,因为他在中国时曾听说,欧洲的民风纯朴,人们相互关爱,偷盗和行刑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所以,当他听说一个杀人犯将被处以绞刑时,深感震惊。”长的那份是一篇谈话实录,手稿22页,译成中文将近一万字,内容十分广泛,多方面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以及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

37、孟德斯鸠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虽然没有他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特别是没有以限制君权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但是,中国却有效力与法律相似的道德、礼仪和风俗。

38、读了孟德斯鸠的这段话不由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一些帝王的惨烈下场以及今天对把特权装进笼子的诱人期待。与此同时,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不能不令人对发生在当前的“宪政之争”事件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39、现有的材料表明,早在1713年孟德斯鸠就已开始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这一年他读的是柏应理的《中国贤哲孔子》《中国纪年》和克察的《中国图志》。《中国贤哲孔子》收入了《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摘译,还介绍了孔子的传略,评述了他的思想和学说。《中国纪年》则简述了公元前2952年到公元1683年间的中国历史。《中国图志》一书述及中国的宗教、自然条件和人情风俗等,插图丰富,流传很广,是欧洲早期关于中国的权威性著作。柏应理的那两本书是用艰涩的拉丁文写成的,孟德斯鸠不仅读得很仔细,而且动手将其中部分章节译成法文,此外还写了数千字笔记表述自己的看法。

40、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41、他认为,路易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已经由君主政体向专制政体蜕化,君主政体必不可少的基本法和“中间体”已不起作用,而专制政体的固有特征却日益在法国显露出来。所以,他在《波斯人信札》中极尽揶揄之能事,对当时法国的种种丑恶现象无情地予以揭露和抨击。

42、——注:没有法律管控,没有隔离,解除传染源,导致死亡后果。

43、这句话当然不是伪造的,我们可以在《论法的精神》第二十六章第十五节里找到这句话。但是有几点必须注意。

44、孟德斯鸠肯定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但又根据传教士们所提供的材料,把中国与一般的专制国家作了区别。他写道:“如果说帝国幅员之大使它拥有一个专制政府,那么,这是所有专制政府中最好的一个。”这句话写在他不准备出版的笔记中,比较直率。在他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则说得比较委婉:“由于特殊的情况,或者是绝无仅有的情况,中国的政府可能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腐败程度。”

45、经早年在朱利学校(CollègedeJuilly)求学时的师长戴穆莱(Pierre-NicolasDesmolets)的介绍,他结识了汉学家富尔蒙(Fourmont)和东方学家弗莱雷(Fréret)。富尔蒙对汉学有精深的研究,参加过汉语语法和辞典的编纂工作。他与在华的法国传教士长期书信往来,对中国的情况了解较多。关于孟德斯鸠与富尔蒙的交谊虽未留下文字记载,但有一件事使我们有理由推断,他们的关系相当密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1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