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感悟(67句精选句子)

2023-05-08 02:24:02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感悟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3、就像我学蒸包子,从和面、发面、调馅,到蒸熟,知识都是从网上学的,光学知识确实枯燥乏味,但自己一动手,乐趣就来了。经历过几次失败,昨天终于蒸出了好看又好吃的包子,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都舍不得吃了,真的是其乐无穷。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所以说,要看一个地方的民风是不是淳朴厚道,就要看看他们对去世的父母、对祖宗先人的态度。如果大家对待逝去的父母和祖宗先人,就像他们在世的时候一样,那这里的民风,就一定是归于厚道了。

6、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

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8、我们为人处事,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所以才会遇到很多不顺。孔子告诉我们,凡事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自己都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这样与人交往,才能合作愉快。

9、《论语》与其他经典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部语录集,记录的全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论,特别贴近生活,特别有代入感。每当读诵这部经典的时候,就好像孔子就在我们面前,正在循循善诱地教诲我们。

10、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感悟)。

11、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2、为人处世,不可以道听途说,也不可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

13、  (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吃不下饭菜,整完都睡不着觉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还不如去学习。

1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我每天都多次的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练掌握。

1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信,这里指小信。君子坚守正道,但不拘泥于小的信义。

20、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阳货》。君子勇武无义便会去作乱。小人勇武无义就会做偷盗的事情。

21、                              

22、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24、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格物是修身治学的第一个科目,如果一个人立志读书修道,还因为自己穿得不好、吃的不好为耻,那就等于还没有入门,就不必和他谈论学问了。

2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2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道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便是智慧。

3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3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3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尊重教师并且重视他的思想学说;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还要亲近众人中有仁德的人。

33、“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34、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35、出自《论语·学而》。礼存在的作用,是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人们不讲求礼仪,这样便会时常存在战争,因此需要用礼仪去化解矛盾,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36、这句话是说,有一天,子游向老师孔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没有从正面回到,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他说,现在人所以为的孝,就是能够供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衣食无忧,觉得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尽了子女的孝道了。但是呢,即使家里养的那些犬马,也会有人照料,也会有人喂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态度,那和喂养那些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3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38、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3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40、出自《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坦荡,而小人会经常局促不安。

4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宪问》。看到利益就想到义,遇到危险的事情,就要勇于献身。

43、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44、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5、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46、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47、出自《论语·颜渊》。内心中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好担忧与害怕的呢?

48、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9、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就越来越深刻。凡是花言巧语,看人脸色说话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仁心,不是厚道之人。这种人往往都是自来熟,跟你刚刚认识,就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特别亲热,让人受宠若惊。其实呢,他对谁都一样,表面热情,内心冷漠,转过头去,就可能说你坏话。所以遇到这种人,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他的外在表现所欺骗。

5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51、出自《论语·八佾》。礼仪与其是奢华的,还不如是节俭的。践行礼仪关键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

52、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53、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5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5、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第一》

56、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57、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58、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父母的丧事都不慎重,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那就更不会懂得感恩祖先、缅怀祖先了。这种人连自己至亲的人,都不重视,都毫无情义可言,又怎么会和他人讲情义呢!

5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识读书却不去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只是去苦思,而不去读书,这样就会心生疑惑。

60、出自《论语·卫灵公》。大意: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6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书读而读书,读得越多越容易变成书呆子。

6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4、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65、出自《论语·子罕》。意:臆测。不去随意的揣测,不妄加判定,不固执己见,不妄自尊大。

6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好句好段摘抄300字(44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