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44句精选句子)
恭敬
1、推崇尊敬:崇敬的心情;英雄的高尚品质为人崇敬。
2、5,我觉得面对一个恭恭敬敬的人谁也不会发太大的火气的吧。
3、(出自):《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4、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受持者,所有的道法都是有师父而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师父就没有了道教的延续。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故当为第一戒。
5、11,你的恭恭敬敬就是你今后成功的资本,继续保持下去吧。
6、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7、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当每个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二百里左右得,应当三个月一次;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五百里以上的一年一次。但是师父如果有病、衰老或其他什么事情,就不限与此了。书信得来往没有限制的。
8、25)尽避经理恭恭敬敬,说的娓娓动听,可董事长仍然不为所动。
9、因为现前僧宝就是我们的解脱幢相,是替佛行化在世间的人。如果于一僧宝而起轻慢,则为轻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经典中佛陀反复强调,比喻有很多。
10、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应当恭敬作礼,长跪师前问讯。若师不为解义,心中不能生怨恨。当自忏悔,自己用功不足,所问非当,故师不答。
11、没有一定的根器和道心,不要说被打,就被师父一骂,他就觉得委屈,就跑了,就觉得出家人不慈悲了。师父只有这样来来回回的磨练,等弟子身上粗重的习气磨掉后,你才能建立内心对师父完全的“信”“任”,这时师徒间才会有传承性特质的沟通。这时你才有能力感受和领悟到师父语笑言谈中无尽的悲心,你才能体会师父为弘法利生一路走来的苦难与辛酸,你才能看懂师父的钵中饭,杯中茶,笑中泪······做弟子难,为师更难。
12、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武三思﹞貌象恭敬,心极残忍。”
13、24)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屠格涅夫
14、现在有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出走、自杀,我觉得除了其他各种因素,这跟眼界心胸也很有关系——这些孩子往往心里只有自己,内心世界太狭小。一旦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成了他的整个天空,他就没有调和迂回的空间。
15、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特别不懂礼貌,其实孩子不懂礼貌是没有恭敬心,而没有恭敬心的根源在于父母没有树立好榜样。如果父母对尊长都很恭敬,小孩子自然也会懂得恭敬懂礼貌。因为小孩子没有概念,不知道对错,但是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16、(解释):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17、 师父的身体有疾病、灾厄的时候,弟子应该侍奉在师父的身边,并且要进行礼拜,放生,延年等科仪,为师父建立功德,使师父的身体早日康健。
18、8)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19、(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20、了解了以上的内容,下面将开始讲述各项威仪:
21、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22、23,当他走进房间时,他们都恭恭敬敬地站着。
23、能骂人的师父,都不是一般功夫。那能承受被骂的弟子,也是不错的,打不跑,骂不走的,才是好孩子。
24、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应当恭敬作礼,长跪师前问讯。若师不为解义,心中不能生怨恨。当自忏悔,自己用功不足,所问非当,故师不答。
25、26)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26、19,每天清晨,王秘书都会按老板的吩咐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杯咖啡。
27、其实,有恭敬之心,能适当放低自己,这是我们真正做到谦逊、感恩、宽容等等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生活中,生气的,多是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一方。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我膨胀,能谦逊自省,那么他就会少一些傲慢、偏颇和优越感,少一些暴戾之气,少一些情绪问题。他不会觉得自己处处是受害者,被公婆、被领导、被所有人虐待了。他会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恭恭敬敬地做事。这样的人,内心更安宁,也更强大。
28、28,在公开场合,他们不得不表现得恭恭敬敬。
29、解释:尊敬热爱:如敬爱父母。敬爱的张老师。
30、《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忽然一个外国人走到饶鸿生面前,脱了帽子,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
31、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尊师重道的国度,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道教中。道教中体现一个人的修持包含了各种威仪,如事师、言语、盥栉、饮食、听法、出行、起立、坐卧、作务、沐浴等等威仪。而在这众多的威仪中有一样很重要,那就是事师的威仪。
32、(出自):周朝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33、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武三思﹞貌象恭敬,心极残忍。”
34、骂一骂,就走了,这么爱面子,那修行怎么能进步呢?要成就道业,受的苦,都是不一般的。
35、拜见师父得时候,当自备干粮等物,免得用师父的财物,增加师父的负担。现今的生活条件比之古时要好很多,师父请食当食,但食后当供养师父。如师贫,则不当食,弟子应请师食。
36、当然除了宗教,其他一些事情也常常能激起人的敬畏之心,比如当我们面对壮观的大自然或者人造景观时,就会生出恭敬之心,很难自我膨胀起来。有人在途经杭州湾跨海大桥时都会感慨,跟这些工人相比,自己(这是一位科学家)百无一用。
37、照顾他们的情绪和习惯,或许比正确性更正确。把自己摆低一些,把老人摆高一些,清楚我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评判他们。这样想,我们就有了恭敬之心。有了恭敬之心,我们对老人的宽容和忍让就会比较自然,不会很难做到。
38、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官府的人就来察看了。结果一看他没被吃掉,还活得好好的。心想这是什么缘故?然后去禀报国王,说那个罪犯不但没有被罗刹吃掉,罗刹鬼还把他供了起来。皇帝一听,觉得这个人看样子不简单,然后就把他放了。
39、修行能否成功,心量大小是关键。心量太小的人是没法承载大法的,所以师兄们要学会尊重能骂我们的师父。
40、一者得胜福报。二者生于上族。三者得胜妙色。四者得胜妙声。五者得胜妙盖。六者得胜妙辩。七者得胜妙信。八者得胜妙戒。九者得胜妙多闻。十者得胜妙智。
41、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
42、在《论语》的“乡d篇”中,我们看到孔子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真是太严格了,比如吃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寝不尸,居不客”……我们现在的具体做法当然不一定有同样的标准,但是这种“敬事”的态度,我们今天也应该学习。
43、(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