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简介(62句精选句子)

2023-11-15 08:59:09

木心先生简介

1、  木心(1927-2011),画家、文学家、诗人,原名孙璞,字玉山,又名孙仰中,成年后,以“木心”为笔名。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

2、“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3、做任何事,童子功很重要,虽然不绝对,但多数时候是起大作用的。

4、木心纪念馆的馆长亲自将三幅陈丹青的题字带到杭州

5、(2)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6、艺术对于他,是打破体系的娱乐。木心先生及其推崇尼采的“体系是不诚恳的表现”。木心先生他自己虽然派头绅士,笑容和蔼,但是一出口一下笔,便是满口满纸的俏皮话。跟着尼采自己不负责任的说:能三次震动我,我爱他一辈子。他们就爱笑爱闹,天性解放一般的不拿架子不搞规矩。“小姐姐被妖魔鬼怪抓走了。”

7、2006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口气出版了他的十三本简体的文学作品。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先生写道:“即便是周氏兄弟所建构的文学领域和写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著名作家陈村先生撰文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等等。紧接着,报纸上和网络上许多有识之士,文学评论家(孙郁、何立伟、李静)等纷纷撰文高度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是“木心年”。2008年出版了由孙郁和李静编就的《读木心》一书,汇集了两年来较好的评论文章。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先生也在读书节目中,多次介绍我舅舅的文学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8、因此,以我的孤陋寡闻,迄今为止在我们视野所及的中文写作及外语写作的华裔作者中——包括美国的哈金、法国的高行健——我暂时找不出另一位文学家具有与木心先生同样的文学命运。我这样说,不是在陈述木心先生的重要性,而是唯一性,而这唯一性,即暗示着木心先生的重要性。

9、想到先生曾自嘲过:世上有多少墙壁啊,我曾到处碰壁,可至今没能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10、由德国“尼采基金会”、“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魏玛古典基金会”、“歌德席勒档案馆”、“尼采学院”、“魏玛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共同合作,提供尼采手稿四份、十九世纪原版著作二十一件、尼采肖像八件,死亡面模一件,回顾尼采对木心毕生的内在影响。尼采译作,始自清末,逾百年来,这是尼采文献初次远来中国展览。德方合作机构为表重视,特由尼采学院鲁迪格·施密特·格雷帕伊院长偕男演员马蒂亚斯·布斯前来乌镇,与中国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朗诵尼采与莎乐美对话片段,并由旅德钢琴家谢亚双子弹奏尼采创作的乐曲。

11、房东是夏承焘先生的朋友,当时八十岁左右的沈轶刘老先生(现列为上海名人),他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清末秀才,隐居诗人,民国时期曾任福建省省长的文秘,酷爱唐诗,常见他边吟诗边锄地种菜,后出版有施蛰存为其作序的《繁霜榭诗词集》等书。菜园里有翠竹、腊梅、菊花、蔷薇、柿子树、仙人掌等植物,平整的菜地井井有条,菜畦疏落有致,菜叶光泽鲜艳、干净利落,令人赏心悦目。

12、我猜,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读者骤然遭遇木心先生的文学、文字、文句、文体,都会极度好奇:他是谁?怎么会有这样一位作家?我们的困惑犹如发现“文学不明飞行物”:为什么他从来不曾出现在我们的文学视野之中?

13、西方文明从1500年发韧,也就是文艺复兴开始,早了我们500年,很强大,现在引领着世界向前走。

14、舅舅一生低调。虽然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已名扬海外,但当时国人几乎没人知道他、读到他的作品。而如今,国人终于能领略这位饱经风霜、漂流海外的“文学鲁滨逊”的文学语言和绘画艺术天才了。

15、那部纪录片的结尾,陈丹青说:“木心死后几乎没梦见过他,只一次在威尼斯,梦见木心六十多岁的样子,醒来便大哭”。讲完这句话,他摩挲手中茶杯,缓缓随楼梯而下。

16、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17、  (20年前,我泡上咖啡,请丹青老师在逢源酒楼水阁小憩)

18、我们每个人的余生,都將在未完成的路上继续行走,各自觉悟。

19、自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结课,五年内,木心为客居纽约的华人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课程。

20、在木心美术馆,当我长时间驻足观看、聆听木心生前几段珍贵的讲课及采访视频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安静、平和、博学、乐观、幽默、风趣的老者。

21、从1982年秋,初到纽约的陈丹青意外在地铁上结识木心开始,两人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便持续到了木心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尊木心为“先生”。木心对陈丹青有传授知识之恩,一直以言传身教影响着陈丹青;而陈丹青也尽己所能完成老师的夙愿:归乡、出书、安葬、为人所知,让木心晚年有所安慰。两人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

22、1994年元月九日,木心讲毕“文学回忆录”最后一课。六月六日,启程造访英国,抵达伦敦当天,即步出旅馆,走向街头。木心的诗,写遍了欧洲各国,但他从未到过那里。居停纽约的二十四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跨越大西洋的远行。同年十二月,木心回到阔别十二年的中国,1995年元月,独自寻访暌违五十多年的乌镇。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正式开幕,仪式上放映了这段由陈丹青当年手持家用DV拍摄的短片,取名《1994》。

23、艺术的伟大,是一种无言的伟大,抵挡住百般亵渎诅咒,保护着随之而伟大的艺术家。博物馆,音乐厅,画廊,教堂,安静如死,保存着生命。

24、  设计木心美术馆的时候,陪同丹青接待设计师一行在晚晴小筑,设计师为了寻找设计的灵感,不光是听丹青老师介绍,还专门把先生的“狱中文字”拿出来看,后来,在木心美术馆的墙上,看到了仿真展陈的作品,高仿程度连模糊字迹都做出了效果。

25、现在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是: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26、2006年木心归国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先生为木心拍摄的一张照片

27、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和蔼,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28、第一次接触到先生是因为看见了他写的一句话“岁月不饶人、我亦何曾绕过岁月”,原句出自《云雀叫了一整天》的乙辑部分。当时看见这句话心中便有一股莫名的酸苦涌了上来,把眼泪挤了下来,岁月夺走了我青春,我也未曾向岁月妥协,没有让年华辜负。(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文革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

29、  就在同年年初,阔别故乡五十二年的木心先生从纽约回上海,独自踏雪寻访老家,这是他少年离家后第一次归返乌镇,但见故园荒败,老人百感交集,日后写成散文《乌镇》并同名古体四言诗一首,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

30、木心不同,我以为应该是上苍眷顾华夏子孙,断无可断之际给我们留下的一柱香火。

31、诞生于情人节的树心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美妙诗。分享木心先生的10部作品、10部经典语录,静静领悟文学达人的魅力。

32、可是,我记得他对陈丹青等人说过:“你们要替我作证:木心不是妖怪,是个普通的健康的老头子。”

33、木心先生是继鲁迅,胡适之后的继往开来者,是灯塔。

34、(片长) 70分钟(试映版)/46分钟(凤凰卫视播出版)

35、“木铎”就是铜质木舌的铃子,是官方在发布新的政令和宣扬教化时用来吸引注意力以便召集听众的响器。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木铎被附加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比如《论语·八佾》中木铎成了怀抱真理和匡扶天下的圣人。

36、2009年,李加文第一次读到木心的书,《哥伦比亚的倒影》,“那一篇《上海赋》,把上海写活了。”他读得哑口无言,极受震动,唯有一个心悦诚服的“好”字。从此他开始收集各种关于木心的书籍,2013年,还开过两周的木心书店,只卖木心的书。他说,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拿起的总是木心。

37、《TheArtofMuxin》(耶鲁画册)

38、此外,郭先生还点到了木心先生的“知性主义”,点到了他在书写中长期把握的“形上生活”,点到了木心散文美学为什么是因为“生活的退息”,点到了木心散文“对细节的敬意”,指出他是极少数“将读者看得很高很高”的作家——以上这些,是不是我们阅读经验中普遍的盲点?

39、《南方周末》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到:木心先生是如何拿到出入欧美的通行证的?木心先生对此的回答是:我拿的不是通行证,是邀请书。

40、  木心先生自幼酷爱艺术。青壮年时期,遭遇了那代人难以避免的政治迫害,著作被没收,几度被囚禁。1982年远赴美国,陆续在台湾出版著作十余种,一时洛阳纸贵,为岛内及海外华语文坛所推崇。九十年代,他的部分作品经译介,被列入美国大学文学课课程。新世纪初,耶鲁大学美术馆、芝加哥大学美术馆、夏威夷大学美术馆、纽约亚洲学会,分别举办木心绘画及狱中手稿巡回展。2006年,木心先生的系列著作在大陆推出,各阶层读者逐年增多。2011年底,逾百位青年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乌镇,参加木心先生的葬礼。

41、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首《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42、后来《泡沫》在乌镇被迫停刊,木心就将编辑工作带到了杭州,当时他正与叶文西在杭州创办业余艺术团体“杭州绘画研究社”,实为杭州中共地下d的一个联络点。新的《泡沫》上曾发表叶文西写的小说《夏衣》,主角就叫罗干,其原型即是木心。

43、  先生到乌镇后,没有入住“晚晴小筑”,先在西栅的通安客栈盘桓了一段日子。是由公司成立小组照顾他的起居,因为不想被打扰,于是,公司上下都“只闻其名,不识其人”。我当时是销售公司公众媒体部经理,负责对外宣传联络事宜,接到过许多媒体采访邀约,均未达成。

44、美是一种力量,艺术作为最有力的表现方式,为这种精神力量提供了可以寄托模仿超越的载体。只要精神世界富足,哪怕审美落得不自知的下场,也还是存在的。木心先生所说的绝症,也是如今人们有知识而无精神世界的现状。越是用心良苦,越能感受到脱离世俗的美好。木心讲:“幸福就是心安理得地热爱艺术。”

45、从木心纪念馆出来后,我和同伴在乌镇南栅的小店里吃晚饭。深棕色的木桌,铺着一方蓝印花布。老板娘盘着头发,围着扎染的蓝围裙,声音细细的,软糯轻柔。

46、在眼下诸位尚未读到木心先生新书之际,我的陈述必须克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意在散文集之外,另行印制一本小册子,全文发表了二十年前由纽约华语报刊《中报》为木心散文召开的一次讨论会文本。我建议诸位格外留心其中一位台湾旅美文学家郭松棻的发言。作为导读,他的多处评议点中了木心先生的精要,又正好针对我

47、但我立即要申明木心先生的“唯一性”。将木心先生与以上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被阻隔中外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可比,都不恰当。在他身上没有断层,上述五项传统先后吞噬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我们如果将周氏兄弟定义在五四时代,将沈从文、张爱玲定义在三四十年代,将解放后的著名作家分别归入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然后据此规范他们的文学观、时代性与写作立场,相信不会遭遇太大的异议。可是我们如何定义木心先生的文学归属?

48、前九个见于1984年11月出版的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该期特设围绕木心的“作家专卷”,其中在《木心著作一览》中列有木心本人提供的“1941年~1984年”所使用过的这九个笔名。

49、  20年岁月,乌镇从寂寂无名的小镇,到享誊世界的江南名镇。蒙邀参加今天的活动,感谢丹青老师。

50、(20年后,“咖啡姑娘”与丹青老师相遇在曾经的孙家花园)

51、但是他说:“知识不必多,盈盈然即可。”因此不要误会木心先生是学问家,这不是尊敬他的好方式。他之出国,不是像五四那代人取西学的“真经”,而是去对照、验证、散步;而“国学”之于他乃是一种教养,他是与先秦以来历代古人的对话者;他于写作所看重的是古人所谓“神、智、器、识”,所以也不要将木心先生误作哲学家:从先秦诸子到古希腊哲人,从但丁到尼采,他取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予以观照,而不是学者式的焦点透视,他说,哲学与思想只能作为文学的遥远的背景,推近到纸端,文学会烧焦、冒烟的……此外,散文家、小说家、文学家这些称谓,对于木心先生即便不是误解,也可能不是正解。我记得1994年陪他在英国拜访莎士比亚墓,墓碑上写着“诗人”而不是“剧作家”,先生看见,深以为然。

52、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爱默生家的恶客》;2001年,YUArtGallery出版《TheArtofMuXin:TheLandscapePaintingsandPrisonNotes》畅销全世界,一直列为五星级;2011年,首部英译小说集《空房》在美国出版,获美国出版人周刊等书评机构好评。2012年底,木心在纽约为华裔艺术家讲授五年世界文学课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2015年,《文学回忆录》补遗《木心谈木心》出版。

53、“什么是一个木心绘画风景的新元素?是一种情绪和风格,类似于北欧版画那灯火辉煌的空间,是一种辉煌的文艺复兴式作品。毫无疑问,在艺术家的处理材料的严峻条件下(”文革“),木心的景观具有逃亡的光辉性。但也涉及了一位艺术家的感性图像——挽歌——亚历山德拉·芒罗,林肯中心的主要策展人,论起这些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曩昔文化的安魂曲,”这是事实。呈现了中国文艺人士如何借助西洋精神,作为尝试,祭奠过去已经不可逆转的纷繁记忆。”

54、(1)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

55、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二十四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56、我不想过于理论化地谈论木心先生,这也非他所愿。他曾说:“文学、哲学,一入主义便不可观。”但阿城正确地指出: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当我最初接触先生的文学,面对他开阔渊深、左右逢源的国学与西学根底,痛感自己没有知识,毫无准备。台湾《中国时报》副刊主编杨泽先生在那次座谈会中稍微提到这一层。譬如,他认为在文学气质上,单是“地中海精神脉络”即“都有因缘于木心”,为此他列举了孟德斯鸠、列兹、蒙田、瓦雷里、纪德与兰波。而在先生教授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自中国《诗经》、古希腊神话一路下来,兼及波斯、印度、日本、东欧、美洲等区域的文学史话,直到二十世纪文学——今日专修文学的年轻人可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教育,但我要提醒大家,在木心先生成长的三四十年代,在封锁知识的五六十年代,世界文学的全景观始终是木心先生个人写作的制高点。

57、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

58、当时是想去美国投奔陈逸飞的,去纽约的艺术家多受过陈逸飞的帮助。

59、他从小接受了严格的传统诗词教育,所做的诗句字字珠玑句句美的像梦。

60、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61、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爱国的故事100字左右(83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