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小故事200字(74句精选句子)
数学名人小故事200字
1、泰勒斯有一年运用他掌握的知识赚了一笔钱,当然这个说法可能有杜撰的意思,他知道那一年雅典人的橄榄会丰收,然后租下了全村所有的榨橄榄的机器,于是乘机抬高垄断了价格就赚了一把钱。(数学名人小故事200字)。
2、这本书中的许多结果都得益于约翰·贝努利和莱布尼兹,如果他们要来认领这本书里的任何一个结果,我都会无条件的还给他们。
3、前辈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在他的趣味数学读物里讲了一个故事。有位富翁,财产多得数不清。儿子们问他究竟有多少财产。老人说:“你们用3个数字组合成一个最大的数,那就是我的财产。”四个儿子想,用3个数字,为了使组成的数尽可能大,肯定应该用“9”。大儿子认为应该是999;二儿子聪明些,认为是999;三儿子更聪明,认为是999;四儿子最聪明,说:“应该是999 。”确实,四儿子的答案是正确的。这个数究竟有多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计算一下。
4、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5、至此,伯努利终于忍不下去了,拿出了自己当年与洛必达的那封信,称洛必达法则是自己的成果。虽然后世对这项成果的发现者是伯努利的事实也已经接受,但名字是改不回来的了。。。
6、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7、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孩子都是笨蛋,自己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8、《神秘的数字王国》《绚丽的运算城堡》《睿智的概率海洋》《好玩的方程乐园》《烧脑的逻辑迷宫》《奇特的几何世界》《美妙的立体图形》《灵巧的坐标空间》《精密的时间银行》《神奇的计量家族》。
9、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欧洲最大的数学家”。
10、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他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力学、静电学、天文学、矩阵理论和光学皆有贡献。
11、以此来证明哲学家,有智慧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有更乐于追求的东西要去追求,赚钱,如果他想赚的话,他是可以比别人赚得多的,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12、这就是徐利治先生借予的那本书,现躺在研教楼一楼的展柜中。徐利治先生在扉页写着“斯宁指正”。《渐近分析方法及应用》由徐利治与陈文忠所著,对渐近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介绍,作为现代应用数学专著与工程专业理论书籍间的桥梁。早在40年代中期,徐利治就开始了渐近分析学的研究,当时经典的方法多用来解决一维,解决应用技术中不断出现的多元问题,徐利治将拉普拉斯渐近积分方法拓广到高维情形,建立了边界型与隐参数型两类多维渐近积分公式。该式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在50年代后被应用于多元统计学中。并在《美国数学杂志》、英国《数学季刊》、《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十几篇有关论文。这些论文常为国外学者引用,一些物理学家还将其成果用于他们的专业研究。当代数学名家L.贝尔格,里克司廷斯.阿斯科利等人在各自的论文或专著中都介绍了徐利治的“渐近积分定理”和“展开定理”,德国数学家R.黎德尔在作博士论文时还将推广徐利治的渐近积分定理作为选题。
13、伯努利心想:反正都是各取所需,就算将成果给了洛必达,他最多不过是拿着去在朋友面前装一下逼。
14、有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下半身没有任何知觉。出院后,妈妈每天用轮推着他到院子里转一转。
15、花了4年的时间,洛必达终于意识到,这个拉丁文的逼是装不成的了,便开始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像父亲这样的军人,骑着骏马上场英勇杀敌,简直不要太帅!
16、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17、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18、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19、本次活动由教导处和数学组共同组织,分两个阶段进行竞赛。预赛由各班数学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每班选拔1名同学参加复赛;
20、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21、伯努利那时刚刚结婚,正是用钱之际,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虽然有被震惊到,但更多的是感到庆幸,第一次感觉到有洛必达这样的有钱人学生还是不错的。
22、有一颗八卦之心的小天表示对洛必达的故事很赶兴趣,便抢了超模君的位置,跟各位模友好好介绍一下洛必达。
23、谁都没想到,这次洛必达是来真的。只见他每次收到伯努利寄来的资料,都非常认真的琢磨了一番(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弄懂),耐心地整理起来。
24、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25、西北风是从哪儿刮来的?五角海星和猫咪,在数学家眼中有什么不同?和徐花一起,学学图形的运动、对称、方位、坐标等知识,来解答上述问题吧!
26、为了让自己的逼格符合人们对他的那些称赞、幻想,洛必达决定请人来教自己学习一下拉丁文。
27、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28、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29、华罗庚小时家境贫穷,上中学数学课时,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已经说出了答案“23”,也是从那时起,他喜欢上了数学。
30、在一次聚会中,洛必达与大数学家约翰·伯努利相遇。谈话间,洛必达一次一次被伯努利的才气所征服,内心对伯努利充满了无限崇拜。
31、奇奇、妙妙闯过加法花园,横渡减法湖,又到达了乘法舞会、除法餐厅、速算回廊,运算博物馆……他们掌握了四则运算、速算技巧,还学会了求平方、巧算24等知识。
32、 1937年,勤奋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校友,为了报答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33、既然如此,说明洛必达的数学天赋还是可以的。而那个时候,数学可以说是贵族的“玩具”,只有贵族才能学得起数学。
34、华罗庚(1910---1985),汉族,江苏常州人,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为中国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35、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十二年。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36、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37、洛必达凭借这本书,确切地说,应该是洛必达法则,一炮而红,受足了人们的拥戴,甚至还被推举进法国科学院。
38、于是,洛必达很快确定了新的梦想——做一个对世界有贡献的数学家。
39、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和都是1821求50个182196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40、5月31日,学校为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状、奖品。
41、数学是门越用越熟练的学问,做题也少不了!不过这套书不走“题海战术”的路线,而是精挑细选,设置了烧脑的闯关模块——来挑战吧,数学脑!
42、由于早产的缘故,新生的牛顿十分瘦小;据传闻,他的母亲汉娜·艾斯库曾说过,牛顿刚出生时小得可以把他装进一夸脱的马克杯中。
43、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江苏丹阳。
44、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45、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46、高斯的数学教师让大家计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小高斯半小时就算出了答案,他的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老师很喜欢这个孩子,经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也是从那时起,高斯开始对数学的研究。
47、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48、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9、它就是鼎鼎大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艺术界可重要了!
50、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神奇,提高数学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5月20日至30日,我校开展了数学名人故事演讲竞赛活动。
51、作为回报,我要求你从现在起定期抽出时间来研究一些固定问题,并把一切新发现告诉我。并且,这些结果不能告诉任何别的人,更不能寄给别人或发表……
52、自伯努利开始给洛必达上课以来,洛必达的脑袋就没清醒过,每天都是晕乎乎的,数学这个高雅的兴趣还真是难搞。
53、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54、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55、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孩子说:
56、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57、这样慢慢地,洛必达就开始膨胀了,以为自己牛逼坏了,可以上天了。
58、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决定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59、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0字数学名人小故事,欢迎阅读。
60、在上流社会,洛必达接触到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见识到的东西自然是比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精彩很多。
61、孩子不但能轻松记住数学知识点,还大大拓宽了视野。书中还设置了烧脑小难关,欢迎小朋友们来挑战哦!
62、他的拉丁文老师也是被气到要死,但却不敢说什么,谁让人家有钱有势呢?就算想要离开也没那么容易啊,得看洛必达什么时候“学”厌倦了。。。。
63、1696年,他将这些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的微积分教科书——《无穷小量分析》,书中由一组定义和公理出发,全面地阐述变量、无穷小量、切线、微分等概念,对当时刚刚创建的微积分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4、 除了经典的代数知识外,本书还探讨了众多近现代代数研究成果。建议阅读者随时做好阅读笔记,并且反复研读,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和意义。
65、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66、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67、 书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数学思维,譬如陈省身提到的不变性、张景中的消点法等,启发读者挖掘数学领域的宝藏,开拓读者视野。
68、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69、此时,洛必达终于承认自己的脑子确实比不上这些大数学家,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心想:没人说过实现数学家之梦一定要靠脑子吧?
70、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71、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72、冯·诺依曼听过后,稍微思考了下,就报出答案24公里。提问者很失望,就说:你之前是不是听过这个方法啊?冯·诺依曼很奇怪,有什么巧招?难道不是把无穷数列相加吗?记得住数字却记不住人名有趣的是,冯·诺依曼的心算和记忆力这样强大,但是对于人名和人脸却记不住,但冯·诺依曼很善良,他即使把人家的名字和长相都忘记了,可是对于来访的每位客人,他都会陪他们在房间里走一圈,相互聊些有趣的事情。
73、 “那边可能有好玩,我们过去看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