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黑格尔简介(71句精选句子)

2023-09-27 09:46:28

哲学家黑格尔简介

1、如果我们以康德那样的哲学家的形象来描述孔子及儒门后学,那么许多信息已经被遗漏了。

2、例如海德格尔专门开过黑格尔讨论版,巴迪欧则说:“我喜欢黑格尔的一切,因为他让哲学贯穿万物。”

3、作为两代法国思想家的代表,以及法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萨特与福柯,在政治生活中,完全抛下思想的分歧,“曾无数次地并肩前进:抗议工厂工人的苦境,倡导监狱状况的改善,要求法国政府更多地关心越南难民。”(《福柯的生死爱欲》)他们一同游行,一同请愿,一同在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哲学家黑格尔简介)。

4、许多年以后的1846年,克尔凯郭尔在《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里更深入地讨论了这种不同。在这本书的开头,他解释说,此书的“客观议题”是“关于基督信仰的真理”。这是关于基督教的客观真理,它可以由比如历史记录、文献等等决定。相反,还有主观的真理,它“关乎个体与基督信仰的关系”。对克尔凯郭尔而言,人与基督信仰的个人的、内在的、主观的关系,这个问题比所有可能确立的外在客观真理都更深刻,而且更重要。《附言》讨论了主观与客观之间根本的不同,这一讨论的起源是1835年克尔凯郭尔在吉勒莱厄的反思,这次反思与苏格拉底的思想革命紧密关联,即转离外在的习俗和传统,赋予内在和主观的东西以合法性。

5、  黑格尔( 1770-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6、第十章法兰克福的哲学家《论自然中的意志》自由是个谜《论人类意志的自由》 倡导同情的哲学家《论道德的基础》.为素描着色当两者以我的名义聚在一起之时无法无天的乌合之众(Canaille)写给世人的哲学附录与补遗第十一章声名乍现,生命尽头成名的喜剧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参考文献

7、(5)据宋教仁日记1906年12月6日记载:晚餐后,与章枚叔谈最久,谈及哲学,枚叔甚主张精神万能之说,以为“万事万物,皆本无者,自我心之一念以为有之,始乃有之矣。所谓物质的,亦不过此一念中以为有此物质,始乃有之耳。”余以“惟我”之理质之,并言此我非内体之我,即所谓此之一念也云云。枚叔亦以为然。见《宋教仁日记》,第307页。

8、1916年秋季,黑格尔来到巴登公国的海德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接替了弗里斯的职位。10月28日,黑格尔发表就职演讲,公开宜称“普鲁士国家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反他青年时的论调。那时,他崇拜卢梭,崇拜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革命。并且,他与他的同学们一起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这前后不同的态度,表明了黑格尔的思想日渐保守。但他的学术水平却无可挑剔。第一年,他的学生有四个,第二年便一下增为十个。这一年,他的《逻辑学》第二卷主观逻辑、概念论出版,列宁称赞这部书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这是事实。”(哲学家黑格尔简介)。

9、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8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10、   这个事尽管让黑格尔很窘,但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所在的“大”学真的很大,这种容纳才使得世界上有得如此一位哲学巨人!

11、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12、  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在家庭中聘教师进行。

13、一个人必须在认识任何事物之前,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当他已经内在地理解了自己,然后看见了摆在前面的道路,这时他的人生才能得到宁静和意义。

14、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清末时,章太炎非常关注西方哲学,从上海出狱到东渡日本后的这段时间,是章太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他一方面大量吸取西方思想、佛学、印度哲学,一方面又将这些思想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如王汎森教授所言,他“既反对毫无保留地吸取西学,却又对传统重新加以塑造”。(2)这期间,章太炎尤好阅读日本翻译的西方哲学著作。如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所言:“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闲,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3)

16、1920年代初,在为纪念《申报》创刊五十周年所写的《五十年来之中国哲学》一文中,亲与其役的蔡元培反躬自省说:

17、《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1835年到1838年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将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明确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探讨,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创造”。

18、从此,两人就不再联络。次年黑格尔也离开了耶拿,这时他已经37岁。

19、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曾被人们捧作绝对真理,不久又被当成一个笑话,他本人也从哲学之神的地位跌落下来,成了一条“咸鱼”。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非辩证的,许多人连一本黑格尔的书都没读过,就妄下定论,更是非客观的。由于黑格尔的哲学过于晦涩,对普通人来说显得不够友好,因此我们主要介绍他的生平,这样多少会使本文有些趣味。

20、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21、这种精神缺乏主体和客体的分离,缺乏内在性和主观性。在哲学上,因为精神缺乏与自身的自由联系,中国哲学处在宗教哲学的阶段。中国哲学不属于哲学史。

22、但是请注意,这不意味着主体碰巧想到的任何东西都真实有效。黑格尔相信,仍然有客观真理存在,但客观真理必须通过个体主体性的理性探究去达到、去认识。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观点的问题在于,公认的习俗和传统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专横的。它不容人置疑,个人怎么看它完全无足轻重。安提戈涅认为,在世者必须给死去的亲属举办葬礼,这是绝对真理,克瑞翁或任何别的什么人怎么想无关紧要。这事本身就是真实的。

23、(2)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20第11页。

24、另外,章太炎还在《建立宗教论》中简单提到黑格尔,表彰他的学说对“建立宗教之实”的贡献,“万有皆神之说,未成宗教,而有建立宗教之实。自曼布轮息、斯比诺沙、海格尔辈积世修整,渐可惬心。然近世泛神教之立说亦可有可议者。”(17)

25、20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思想界,各种思想风潮层出不穷,往往是在前的潮流还正风靡之时,对其的批判就接踵而来。萨特作为法国一代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也要接受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挑战。

26、于1906年9月5日《民报》上发表的《俱分进化论》这篇名文中,章太炎发时人之所未发,对社会进化论学说进行了批评。该文起首即言:

27、  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28、《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29、作为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黑格尔不仅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成为了耀眼的哲学明星,在后来的一代代哲学家中,黑格尔仍旧一直是哲学讨论的焦点人物,颇多借鉴、批评、争议,甚至轶闻,都由他引发。

30、黑格尔经常陷入沉思,有一次上课,他心不在焉地提前了一个小时来到教室,翻开讲义就是喋喋不休,导致本该上课的奥古斯蒂教授只能站在门口,不知如何是好。

31、■ 罗伊斯(JosiahRoyce,1855—1916),美国哲学家,绝对唯心主义代表,曾任哈佛大学教授和英国科学院名誉院士,代表作有《哲学的宗教方面》《近代哲学的精神》《世界与个人》等。

32、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33、这一群体,从德雷福斯事件中的左拉开始确立了自己的身份意识,经历涂尔干、萨特,直到福柯一代人,一直都是法国政治、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大概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独立知识分子群体,能像二十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群体这样,如此积极地投身到政治生活中,同时在其中产生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4、有时这种“窒息感”似乎也会有催眠效果,有时,当他的好友雷蒙·格诺专心做着笔记时,巴塔耶则会在科耶夫的课上睡着。

35、纵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各家思想

36、(17)章太炎:《建立宗教论》,《章太炎全集》,第410页。

37、黑格尔哲学没有真理,没有清晰,没有思想,甚至欠缺人的理解力,但却以让人恶心的胡说八道、满嘴歪理加以包装,成为被指定的、享有特权的课堂哲学,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养肥的只是其作者。我的哲学与其同一时间出现,虽然有黑格尔哲学所欠缺的一切素质,但由于我的哲学并不是根据任何哲学之外的目的剪裁而成,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并不适合在课堂教授,也因此正如人们所说的,无法以这种哲学达到什么目的。正如黑夜以后就是白天一样,接下来的结果就是黑格尔哲学成了一呼百应的一面旗帜,而我的哲学则既没有获得赞誉也没有学生。(《附录和补遗》)

38、宋教仁在1906年7月6日日记中的记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段形象的旁证,表明当时的章太炎对哲学的热衷程度:

39、罗伊斯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则是黑格尔思想的坚定反对者。不过,不像很多哲学家因思想的分歧而导致私人关系的对立,罗伊斯和詹姆斯私底下却是极要好的朋友。他们二人的关系,贺麟先生在《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就有提到,读起来也颇为有趣:

40、1820年夏季学期的一节课前,当黑格尔如往常一般走入柏林大学的教室时,他难免要想起小他近二十岁的叔本华。正在此刻,同样在柏林大学,叔本华也即将开始他的哲学讲演。

41、与此同时,黑格尔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现代哲学开启了。一方面,他是他之前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影响着他身后的无数哲学家。

42、谢林(1775~1854)Schelling,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von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43、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人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

44、1966年,《词与物》出版,作者是萨特之后一代法国知识分子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福柯。《词与物》大概可以算得上福柯最“结构主义”的一部著作,而此时,与福柯一同挑战萨特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代思潮的,就是各位结构主义者——虽然他们的思想彼此之间迥然不同——杜梅泽尔、罗兰·巴尔特、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和拉康。

45、值得注意的是,克尔凯郭尔在说明客观真理时把基督信仰也包括其中。他写道:

46、(22)山口诚一:《日本黑格尔研究一百年》,张桂权译,《哲学动态》1997年第9期,第41页。

47、在最早将黑格尔介绍到法国的科耶夫的课上,巴塔耶也饱受黑格尔之苦。虽然经过科耶夫的解读,但难度也没减轻多少,以致于巴塔耶事后回忆时表示,科耶夫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和原书本身差不多难懂。“他为其‘感到窒息,动弹不得’”(《巴塔耶》)。有时这种“窒息感”似乎也会有催眠效果,有时,当他的好友雷蒙·格诺专心做着笔记时,巴塔耶则在科耶夫的课上睡着了。

48、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存在主义哲学 技术哲学的创始人海氏从存在的角度解构了西方的哲学史,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存在(道,本源,存在的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海德格尔认为是“道”,“无”(logos)是世界的本源。所以在其哲学的核心处与中国的老子很有相似。

49、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想必还有一大批哲学读者)被黑格尔的著作搞得很痛苦,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如此的。

50、概言之,虽然章太炎的中国传统学问根基深厚,对佛教哲学也用力很深,但当时他能与其他传统学者区别开来,以庄子“齐物论”为基础,建立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很大程度上,在于章太炎对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的研读与批判,尽管其中不乏误解和误用,但也难以掩盖一个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大思想家章太炎的戛戛独造之处,乃至他在对东西新学进行批判性吸收与发挥过程中的主体性。

51、4 、黑格尔,G.W.F.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渊博的学者

52、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53、  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

54、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55、黑格尔指出,当我们用普遍术语,如真理、公义、美的时候,我们对它们的意思都有一些模糊的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运用这些术语来彼此交流。但是,我们每个人对术语的意思又有不同的直觉,因此,为了更精准地确定其含意,就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术语。

56、这种风格的哲学也就难免被如尼采这类反对先验规范与绝对道德的哲学家讽刺为“老妇人唠唠叨叨的道德说教”。尼采所代表的的哲学,是否定绝对、模糊界限、批判既有规范、尝试各种可能性的“试验”哲学。它在这一点上,与康德—黑格尔传统的形而上学针锋相对。

57、对于福柯的抨击,萨特当然也做出了回应。L’Arc杂志于1966年底为他的回应出了一期特刊,刊名就叫“萨特回应”。萨特在文中如此批评福柯,说他:

58、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59、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60、除却与他同时开课挑战权威,叔本华在书中也不断表达着对黑格尔从外貌到观点的全面攻击。他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称,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一样。

61、叔本华为获得他在柏林大学执教资格而向该校哲学系教授申请在1819年最后一天进行此事,连同他的这一申请,他还附上了他的博士论文,他关于色彩理论的论文以及《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作为他作品的“样本”。他的申请以及所附上的《哲学博士阿图尔·叔本华个人简历》(VitaeCurriculumArthuriiSchopenhaueri,Phil:Doct)是用拉丁文所写。在所附的写给柏林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菲力普·奥古斯特·伯克的信中,叔本华提出了两项要求(叔本华在柏林大学1812年夏季学期曾经零散地听过他所开设的名为“关于柏拉图的生平及著作”的系列讲座)。

62、他在这里认识到,基督信仰也可以被解释为某种外在的和向外的东西,成为诸多客观真理中的一项。神学学术领域,如教义学或教会史,可能已经落入这个窠臼。比如,某个教会大会所确定的东西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但这个客观事实跟个体没有一点关系。再一次,克尔凯郭尔像苏格拉底那样,相信更深的真理不是客观真理,而是在人里面的主观真理。

63、叔本华会在后来告诉他的友人卡尔·贝尔说,他通过这场争执让黑格尔露出了他那“一无所知先生”的面目。尽管他最终会厌恶黑格尔胜过厌恶其他任何人,但尤其令他感到震惊的是他所亲眼见到的黑格尔对于自然科学的无知。这场在五十岁老教授与三十二岁雄心勃勃的编外讲师之间所进行的小小交流对双方均未产生良好影响。黑格尔所做的是力图使叔本华阐明他所使用的“动机”这一术语,这一术语被前者理解为了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在后者的理解当中,它却是某种引发出某个行为的认知。叔本华很可能是为了使他的这位询问者感到尴尬而抓住黑格尔对于“动物机能”这一术语的误用不放,他并未阐明自己的观点。黑格尔本来应该将这位年轻人带回到自己最初所询问的问题,但他反倒中了对方的计,这场争执最终变成了一场关于“动物机能”意义的争执。利希滕施泰因所作的打断以及他对自己年轻友人的支持,为黑格尔与叔本华两人都提供了一个此次辩论的自然而然的终结。

64、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65、黑格尔将这视为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观点的一个例证。苏格拉底的思想革命带来了一个转换,从强调由永远正确的神明们赐下的外在、客观的领域,转向个体的内在领域。黑格尔解释说:“苏格拉底的原则是,人……必须通过自我来获得真理。”苏格拉底认为,人不应该盲目地接受习俗和传统的教导,而必须批判地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66、他在这里拒绝世界认可的客观知识,相信其中缺失了一些根基性的东西。就像苏格拉底那样,他相信必须从自己里面发现真理。

67、   谁都知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越是精品,数量越少;越是人杰,和者愈寡;越是高处,越是孤寒……

68、阿多尔诺 Theodor W. Adorno 法兰克福学派 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社会学家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

69、《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70、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名联对联大全(42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