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64句精选句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1、(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2、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3、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平?传③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8、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9、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1、(1)答案:因孔子说“人而不仁”则不能用礼乐,可见“仁”是根本,礼乐是外在表现,有了仁德,礼乐才有意义。反之没有仁德,即使行礼奉乐,其中也无法体现仁德,无法起到教化作用,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1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13、(1)提问:这一章中的《诗》指的是什么?孔子提到了学《诗》的几点好处?请分别概括说明。
14、➡其实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学习过论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15、孔子说:“为学不可半途而废,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而未完成,这时停下来,便前功尽弃,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学者必须自强不息,好比要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终究会成功的,这决定于自己坚持不懈继续往下倒的啊!
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礼乐(礼节和音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的本质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18、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9、有子曰:其为人也考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0、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1、教育:在教育方面,孔子有“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还主张“学而优则仕”的发展顺序。
2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23、 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子罕》
24、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5、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26、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2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9、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平地: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3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1、(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32、 运用对比和比喻的说理方法,孔子把追求学问与仁德比成用堆土成山,拿差一筐与只倒了一筐进行对比,论述追求学问与仁德要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33、(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34、③除以上两种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35、 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36、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37、(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3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39、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40、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41、(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42、其次,如果把这两节连起来讲,正好互作阐发,那便是“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孔子教授法的机锋锐利,等于后世禅门中一个故事:唐末诗僧贯休作了两句很得意的诗:“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他拿给一位禅门的老和尚看,老和尚反问他:“如何是此心呢?”贯休反而答不出来了。老和尚便笑说:“无人知此心。”这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便同此一样隽永有味,值得深思反省。
43、《论语》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4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4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7、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8、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9、(1)提问:本章是孔子对君子三方面特征的阐释,思考为什么君子达到了智、仁、勇则会不惑、不忧不惧。
50、(1)下列对选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52、 譬如:比如。篑:盛土的筐子:中止,停止。往:前进。
53、(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5、1•5子曰:“道(1)千乘之国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6、(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57、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8、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59、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60、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1、天下归仁焉:仁,形容词作名词,仁人;归,称赞,称许。为仁由己:为,做(符合仁的行为)。
6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3、(1)提问:孔子在这一章中表现的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