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88句精选句子)

2023-08-29 10:15:47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1、小说子站:http://www.w3guo.com/novel/

2、按照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了定军山。坟墓依山而建,墓穴大小只够放下棺材,也没有什么陪葬品。诸葛亮生前曾给后主上表,说在成都家中有些产业,够子孙后代自给自足的。自己常年领兵在外,随身衣食都是国家供给。希望自己死后,家里不要有多余的财产。生不奢,死不华,丞相真人物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3、其地方治安不稳。刘备去世前后孔明刚开始掌政蜀汉,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叛乱。经全体官员的努力,诸葛亮利用一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孟获的叛乱,出现了一段相对较稳定的社会治安局面。但随着北伐战争的没完没了,国内矛盾不断尖锐,复杂。建兴十一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刘胄叛乱,在此前后,少数民族的小股叛乱也时有发生。这些暴乱虽然很快就平息了,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蜀汉人民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动摇了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对诸葛亮的北伐中原构成威胁。

4、后来,昏庸无能的刘禅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黄皓善弄权柄,诸葛瞻不断受到排挤,逐渐赋闲在家。

5、且不管刘备说这话的用意何在,诸葛亮却是哭着做出了承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蜀汉王朝,一直到死。在后世人看来,诸葛亮最终的确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7、他拿起手中的笔似有千斤重,书写中,他几次把笔掉落在地上。

8、刘备接下来说的话,成为了后世史学家争论的迷点。“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史学家有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一种以为刘备这话真诚,托孤不疑;一种以为刘备这话诡谑,试探诸葛。不好说,我们如今不知道刘备到底如何想了。按照常理推断,结合当时的形势,帝王心术,大概半真半假。托孤给诸葛亮,希望其用心辅佐是真,若说完全不担心其后代能否坐稳江山,这话恐怕是假。

9、诸葛亮从建兴元年开始辅佐后主刘禅到建兴十一年病死在北伐中原的前线指挥所。十一年的时间,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建兴元年,由于刘备东伐孙吴,遭夷陵之败,几乎耗尽了国家积蓄。当时对于南方叛乱,连镇压的能力都没有。只好关闭口岸,杜绝往来,以此来被动抵抗。建兴二年,为了平叛南方暴乱积蓄力量,诸葛亮致力生产,建兴三年率兵平乱南方,然后又休整了三年的时间。从建兴六年开始,持续北伐,六出祁山,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出征。战争是一件烧钱的事,蜀汉小国,仅北伐中原就打了六年。由此不难猜想蜀汉人民由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到了什么程度。

10、以上三件事,只是诸葛亮在北伐前线胶着的战事中,又担心后院起火,祸起萧墙,而无法一心一意北伐。可是当明白诸葛亮北伐前线情况更糟时,你就会明白诸葛亮的处境是多么艰难。(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11、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12、影视子站:http://m.w3guo.com/

13、我承认这样的想法经常在我脑海里冒头。我们不由自主地把一个复杂、曲折、漫长、成本收益难以量化的过程看做一目了然的投资。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中国古老故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演绎。

14、不过,令人不理解的是诸葛亮这样一位战争狂人,为什么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忠臣的美名,他的北伐无论是从战争的性质和结局都不值得恭维。

15、公元前181年,诸葛珪家又添丁加口了,已然上小学二年级的诸葛瑾和两个姐姐看着母亲章氏怀中小弟弟可爱的样子,都忍不住摸摸这儿,捅捅那儿,弄得小家伙冲着哥姐们直瞪眼睛。他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二弟将在中华历史上写下最为传奇的一笔,也让诸葛一门在后世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家族。

16、有了南中物资的补充,加之诸葛亮以法治蜀的积累,公元226年,当曹魏政权更迭之际,诸葛亮开始着手北伐中原。

17、他还是总政治部主任,过问,处理,审干,提干事务。还要做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18、“依据大数据准确分析”报志愿?真科学还是商家套路?

19、在中国四川省绵竹市,建有一座纪念诸葛家族的祠堂,叫双忠祠,讲述的是诸葛亮后人的故事。

20、这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后方不稳,使诸葛亮筋疲力尽;前方不顺,使诸葛亮身心交瘁。

21、临行前,诸葛亮踌躇满志,他即对北伐充满信心,又对少主刘禅放心不下。

22、刘备的三顾茅庐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3、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24、在拜殿之后,有一座坟冢,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正是长眠于此。那么,诸葛瞻、诸葛尚为什么会葬在绵竹呢?

25、军队的二把手这样抬杠,可见诸葛亮前线战事多么艰难。

26、可惜,诸葛珪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们有个好归宿,就死在了任上。在此前五年,他的夫人章氏也扔下只有三岁的诸葛亮小朋友仙逝了。诸葛珪身后一大家子只好托付给堂弟诸葛玄。诸葛玄是个厚道人,尽己所能照顾堂兄家人。诸葛玄与那个人品极差的袁术是故交(在重视门第的年代,与豪门出身的袁术交好,也反证诸葛氏在当时的名望绝对不俗),被其任命为豫章(在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玄不放心侄子一家,就带着他们前去赴任。此时,诸葛瑾已经外出游学创业了,只有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随叔父到了豫章。

27、刘备屏退随从,和诸葛亮进行密谈,他请教匡扶汉室的计谋。

28、这一对相伴走过16年的明君贤臣,再次进行了密谈。

29、而刘备的天下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赤壁之战刘备自己打的,最大的助力除了孙吴就是关羽手下的那一万多水军;打西川最开始的时候带的是法正、庞统、魏延、黄忠,关羽和诸葛亮等人驻守荆州;打汉中的时候用的是法正和五虎加上魏延等人,诸葛亮驻守成都。

30、《后出师表》,是蜀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

31、对于儿子,诸葛亮有着太多的期望和寄托。为使其成才,诸葛亮临终前饱含期盼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后人称之为《诫子书》。一生严于律己的诸葛亮,谆谆告诫儿子,要做有节操的君子,必须通过清心寡欲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勤俭节约培养自己的品德,长大后报效国家。

32、百科子站:http://www.w3guo.com/wiki/

33、纵是司马懿吃透了诸葛亮,但仍然让诸葛亮抓住机会,在同年五月,诸葛亮派魏延等大破司马懿,司马懿只得再次退还营中龟缩不出。就在诸葛亮越打越顺手之际,六月,同为托孤大臣却被边缘化的李严却因运粮不济,呼吁诸葛亮回师。早就憋足了劲的张郃见状发兵追击,却在木门被预先埋伏好的蜀军射成了刺猬。

34、有句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5、其诸葛亮一向是照顾,偏向赵云的,可是有些做法却使赵云不自在,受不了。如在第一次北伐出兵时,诸葛亮以赵云“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为由,没有安排赵云随军出征。本是从爱护出发,赵云不但不领情,反而斗气地说:“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愿为前部先锋。”而且态度坚决,“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36、这种事对于刘备来说也不亏,不仅可得到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还让他在荆州士人集团中落下极佳的爱才之名,为其后来占据荆州顺利拉拢当地士人埋下了伏笔。这也是三顾茅庐在后世越说越玄的原因。

37、当然,后世在不断为其叠BUFF将其“妖化”为智圣的同时,最最看重的还是他明明手握重权,却没有不臣之心,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这让三国大戏中笑到最后的司马氏打心底佩服,遂在灭亡蜀汉后对这位宿敌予以旌表,使其成为各方公推的千秋忠臣偶像,也许这才是他毕生追求也当之无愧的至圣理想。

38、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重,他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39、邓艾率军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最终取得成功。军队直扑蜀汉领地——江油关,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平武县。

40、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41、孙权看上去好像是经诸葛亮一通慷慨陈词,中了激将法,才最终决定联刘抗曹的。其实不然。根本上还是形势使然。在孙权来说,他一直是倾向于打的。首先他要看看东吴众臣的态度,这个他内部解决了。其次,他要看看刘备方面的决心,诸葛亮一来他就有数了。最后,他要评估联合刘备方面之后,他们的综合实力。诸葛亮给他分析对比完,他觉得可以打,必须打。于是有了赤壁之战。

42、他主张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他五次北伐,稳固了蜀汉政权。

43、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刘备多次出谋划策,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44、诸葛亮对自己的前途做过理性分析。那个时代作为个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也许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而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所以在他理智的风险收益的天平上,打破平衡的是“感激”。

45、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

46、历史文化主站:http://www.w3guo.com

47、其宫中人心不稳。尽管诸葛亮早有提防,安排了董允在刘禅身边看管刘禅及其身边的宦官。但终因刘禅一天天长大,对董允的管制有了想法,又因为宦官黄皓善于奉迎谄媚,奸佞狡猾,刘禅对此也很受用,对其也是宠爱。尽管因董允“常上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已经不是诸葛亮想控制下的铁板一块的局面了,皇宫是暴风雨的前夜。在诸葛亮去世后,董允于延熙九年去世后,皇宫就开始夺权了。黄皓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与代董允而起的陈祗勾搭成奸了!从此,朝廷大权就把持在这两个人手里。

48、然而诸葛亮至始至终秉承着厚道做人的原则,明知对方才能一般,但他依然忠心耿耿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9、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50、于是“安定天下”的治国理想,在他的心中扎根发芽。

51、刘备以识人用人最让人称道,此处破格提拔魏延镇守军事重地,足见皇叔对他的欣赏与信赖。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52、为了应对运粮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就是木牛和流马,两种东西。木牛在建兴九年的战争中投入使用,可是运粮还是供应不上,于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大军又使用新发明的流马。流马大概是木牛的改进产品,或许更为精巧一些。所谓木牛流马,在那个年代算是重大发明了,大概是运用机械杠杆原理,使用起来可节约人力的运输工具。或许在崎岖的山路上,比推车之类的用起来方便。只是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奇。木牛是大宗运输,但是走的慢,“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马外观看起来如象,不知道为什么不叫“流象”?据说诸葛亮改进了连弩的设计,所谓“诸葛连弩”,一次可以同时射出十枝箭,比普通弓箭的杀伤面就扩大了十倍。其他发明,如八阵图,后世也颇为知名。

53、《老子》曾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4、躲过了诸葛亮这一拨激将法的司马懿,有意无意地问起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来,蜀汉使者不疑有他,径直答道:“丞相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监督。至于平常所食却是不多。”送走蜀使,一向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司马懿笑道:“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命不久矣!”凭着活久见和耍心机笑到最后的司马懿在这方面蛮有心得的。

55、再从魏国的角度上说,魏国司马懿看清了蜀国的战略意图,远离后方作战,战争给养肯定无法解决。因此他利用诸葛亮急于开战,速战速决的心里,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给诸葛亮发动战争的机会,任凭诸葛亮怎么用计,司马懿是稳坐钓鱼台。诸葛亮也终于于建兴十一年,累死在北伐前线指挥所。诸葛亮的北伐之梦也因此悲哀地画上了句号,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终于因主帅的离去看到了希望——终于失败结束了。

56、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

57、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魂壮绵竹关,他们英勇无畏、尽忠尽孝的精神,为后人所景仰。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被安葬在绵竹西郊。

58、危机存亡之际,诸葛亮审时度势,给刘备献上联孙抗曹的计谋,并自荐到柴桑作说客。

59、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60、而放眼所有的战役,除了子午谷之外,诸葛亮是很重用,也很对得起魏延的。

61、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62、如果没有那一点悲凉,诸葛亮的一生会怎么样呢?以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高智商,衣食无忧是一定的。哪怕只是务农,“上知天文下知地利”,种地一定比世人都种得好。那一定是最高效、最合理、低收入高产出。安安稳稳地活到老,老了肯定也能子孙绕膝,安享晚年。可是这样一个高度理性的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像穿越回去的智能电脑?

63、诸葛亮就像曹操的荀彧一样,荀彧在曹操重要的一战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是坐镇许都,总理后勤,不是说他们的能力不行,作用不大,相反来说,他们的作用很重要。这就像西汉开国三杰,刘邦论功的时候,功劳第一不是能征惯战的韩信和运筹帷幄的张良,而是那个搞后勤的萧何。

64、诸葛亮能够入选武庙十哲,如果放在《三国演义》普及的明代,那一定是众望所归,可是若提前至唐代投票,还能如此高调入祀,着实令人深思。其实,很多人对这位坐在轮椅上出阵、总爱一副羽扇纶巾打扮的大仙存在误解,认为他只是一介文人,没有资格进入武庙。笔者却认为,他不仅在军事战略、军事理论和发明方面超过当时任何一个长于战术指挥的将军,而且凭借弱势之蜀汉,生生打得司马懿领衔的曹魏只能当缩头乌龟,这就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水平。诸葛亮由一个小孤儿长成搅动三国风云的经纶大才,多智近妖、军政双优、出将入相、鞠躬尽瘁,荣任后世忠臣的范本,即便是作为胜利者的司马家族,也对他敬重有加。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65、绵竹城上,诸葛瞻进行着严密的防守布置,城关大多设有父亲诸葛亮设计的十矢连弩,一驽动而十箭齐发,杀伤力很大。

66、诸葛亮是蜀汉不可缺少的重臣,是刘备死后蜀汉中流砥柱,他能治国有谋略善治军,而且对于蜀汉忠心不鞠躬尽瘁,被后人认为是智谋的化身,也是后代君主推崇的能臣楷模。

67、诸葛亮年轻时他隐居期间与很多的好友一起谈论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而且对于三国时期割据称雄的军阀也都十分熟悉,他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人。在当时他也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68、诸葛亮是个全科型人才,不仅治政有术,而且治军严明,同时娴于辞令,精于书画,琴谈得也好,还能搞木牛流马、连弩、八阵图等军事发明,将理工男与文艺范结合得完美无缺,真是让人羡慕妒忌恨的不世之才。

69、我们知道,刘备去世后,孔明既是丞相,还是相父、益州牧、司隶校尉。

70、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伯温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

71、诸葛亮自身的条件那么好,无论他投效何方,都能博个好出身,而且还不用付出太多的辛苦。只是那些势力已然养成,对于诸葛亮这个小鲜肉未必上心,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小诸同学要想在其中独领风骚,必须苦熬资历,这与诸葛亮自比的管仲、乐毅一出场即顶配的人设颇为不符。所以,当他选定刘备作为自己的老板后,就必须让刘备明白得到自己绝对不易,进而才会倍加珍视。

72、   他无德体现在因为他“性狷狭”,也就是气量狭窄。诸葛亮身边担任长史期间同魏延不和,两人的关系甚至“势同水火”。后来魏延手下的士兵哗变,魏延逃到汉中,被马岱追杀。马岱把魏延的人头交与杨仪,杨仪把人头狠狠踩了几下,边踩边骂:“庸奴!复能作恶不?”(《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而后又向刘禅告发魏延,导致了魏延被诛三族。

73、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再攻祁山。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拒而不战。诸葛亮割麦于上邽(在今甘肃天水)。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些脸上发烧的司马懿,只得追击满载而归的诸葛亮至卤城(在今甘肃天水与甘谷之间),可是一见蜀军摆出攻击架势,司马懿立刻掘营自守,任诸葛亮有千般妙计,笃定诸葛亮耗不起的司马懿只是免战高悬,哪怕别人说他“畏蜀如畏虎”,司马懿也自岿然不动。

74、这个时候的形势,刘表死了,继任的刘琮降了,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一路南下。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听从诸葛亮“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计策,早早去了江夏,算是保留了一点“革命火种”。刘备率众南逃,徐庶的母亲在这时候被曹操俘获,徐庶此时乃辞别刘备,去了曹营。徐庶和诸葛亮是共事过刘备一段时间的,所谓“徐庶回马荐诸葛”,小说家言。《三国演义》的这段,为烘托诸葛亮出山而做了大量铺垫,就小说架构而言,的确引人入胜,可无形中却黑了徐庶一把。徐庶和诸葛亮多年好友,他自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如何不早早推荐给刘备,非等临别才想起来说。徐庶回马时说,因为母亲被俘自己方寸乱了,那么在此之前呢?化名单福和刘备相处许久,不可能一直没想起来吧。按照这个逻辑,那好像就是因为徐庶小心眼,怕诸葛亮来了代替他的地位。历史上的徐庶可不是这样的!史载徐庶本名叫单福,年轻的时候喜欢游侠击剑,曾经为人报仇,面涂白粉,披头散发,结果被官府抓了。官吏问他是谁,他不说话。官吏没办法,于是游街,让父老乡亲认认他是谁,满大街没敢指认的。他的同伙劫囚车,徐庶得以走脱。从此以后,徐庶弃武从文。同学听说他有前科,躲着他,他独自早起,钻研学问。后来学有所成,先后结识了石韬和诸葛亮。

75、他得到了当时名士庞德公的赏识,称他为“卧龙”。

76、刘备回到住所后,并不甘心。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他特意斋戒沐浴。

77、 抛开地理因素,按照军事实力来说,南蛮肯定不是蜀汉正规军的对手。所以,平定不难,当年的秋天就搞定了。难点在于,如何治理。你这平定了,前脚走了,后脚他们又反叛了,怎么办?因而“攻心为上”,要使他们真心臣服才是根本。“七擒孟获”的典故是我们熟知的。

78、北伐艰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粮草供应问题。蜀道之难,运粮确非易事。因而对蜀国对诸葛亮来说,北伐的策略,是在速胜,而不利相持。魏国方面应对只需稳守,僵持一段时间,诸葛亮自会“粮尽而还”。

79、    这场“魏杨之争”以杨仪的胜利而告终。但诸葛亮逝世后刘禅根据遗嘱把大权交与蒋琬,杨仪只是一个参议(中军师)的虚职。以他“狷狭”的个性自然咽不下这口气,有一天向当年一起对抗魏延时的战友费祎吐露了心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80、诸葛亮见了孙权,先分析了天下大势。“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一开场白,直接点明了三分天下的态势。这话的意思,当今天下,曹操最强,唯有刘备和孙权是可能与曹操抗衡的。但是,刘备一个人是打不过曹操的,你孙权一个人也打不过曹操,只有两家联合起来才可能打得过曹操。孙权问,你们主公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大义凛然,我们主公那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打不过曹操那只能说天注定,我们要学田横五百士,绝不会屈膝投降的。孙权热血沸腾,我孙吴十万之众,岂能受制于人?诸葛亮接着对比了敌我力量。刘备虽然刚打了败仗,收拾残兵,加上关羽的水军,还能有精兵万人,刘琦手下也不下万人。曹操方面呢,有两弱点,一个是他们一路追刘备,到荆州已经是疲惫之师,再一个是他们北方的兵将,不习水战。你孙权方面,出兵数万,我们勠力同心,一定能大败曹操的。听到这,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

81、诸葛亮老家是哪里?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世很多人以为诸葛亮老家是南阳。其实不然。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即现在的临沂沂南县。其祖上在汉朝为官,他父亲做过太山郡丞,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早年是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诸葛玄先在袁术底下当官,后来去荆州投了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躬耕于南阳了。诸葛亮自称布衣,倒也确实未出仕,可是跟随为官的叔父,对官场政治或许多少有些耳濡目染吧。

82、叔父诸葛玄收养了他,让他在荆州的襄阳定居下来。

83、诸葛亮就这样在隆中或静观世事浮沉,或躬耕自嗨,或与友玄谈,随着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格局也越来越高,他不仅得到了一个字叫孔明,还被人称为卧龙先生。在这些朋友们的刻意宣传下,他与拐弯亲戚、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统堂兄庞山民)成为荆州的两大明日之星。只不过,两人一旦同框,丑男庞统的风头必定输于亮仔,这或许就是后来庞统对诸葛亮屡屡不忿的原动力吧。

84、诸葛亮秉承刘备的遗愿,为蜀汉政权竭尽全力,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者。开府治事,和吴国讲和。等刘备丧期过后,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平定南方的叛乱了。

85、诸葛亮终其一生,是以厚道为圆心,忠诚为半径,画出了他忠君爱民的拳拳之心。

86、当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荆楚时,刘备的军队奋起抵抗,遭到曹军追击后,败走夏口。

87、读者大大千万不要以为诸葛亮要从此闭关弃世了。殊不知,隐居首先是古人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终南捷径,很多人都曾一隐成名。其次隐居可以获得读书与思考的宁静空间,诸葛亮能够提出隆中对,就是他隐居期间的最大收获。第三诸葛亮隐居之处离荆州州治襄阳不远,便于获得各种有用信息,同时与朋友圈也便于交流。否则他真的隐没天涯海角,他的那位名士级老丈人又到哪里找姑爷聊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服务口号简短(1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