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简介资料(92句精选句子)

2023-07-21 10:48:36

荀子简介资料

1、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2、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荀子简介资料)。

3、回复他说:“这样的话,那么先生也认为人的本性是眼睛不想看最美丽的颜色、耳朵不想听最悦耳的音乐、嘴巴不想吃最好的美味佳肴、鼻子不想闻最好的气味、身体不想追求最大的安逸?这五种极好的享受,先生也认为人们的本性是不想要的吗?”

4、曹景年,男,西历1984年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从事儒家思想与文献方面的研究。编有《忠义中国》(陕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论孟子天命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荀子校释〉疑义举例》、《陈寅恪儒学观之思想理路透视》、《〈孔子家语·后序〉所载孔子后裔事迹新证》等论文。

5、君主,好比是民众的领唱;帝王,好比是臣下的标杆。那臣民们将听着领唱来应和,看着标杆来行动。领唱沉默,那么民众就无从应和;标杆隐蔽,那么臣下就无从行动。臣民不应和、不行动,那么君主和臣民就无法相亲善了。像这样,那就和没有君主一样,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所以君主,是臣民的根基。君主公开明朗,那么臣民就能治理好了;君主端正诚实,那么臣民就老实忠厚了;君主公正无私,那么臣民就坦荡正直了。臣民治理得好就容易统老实忠厚就容易役使,坦荡正直就容易了解。臣民容易统国家就会强盛;臣民容易役使,君主就能建立功业;臣民容易了解,君主就会明白清楚。这是安定得以产生的缘由。君主隐蔽不露,那么臣民就疑惑迷乱了;君主陰暗险恶,那么臣民就虚伪欺诈了;君主偏私不公正,那么臣民就紧密勾结了。臣民疑惑迷乱就难以统虚伪欺诈就难以役使,紧密勾结就难以了解。臣民难以统那么国家就不会强盛;臣民难以役使,那么君主就不能建立功业;臣民难以了解,那么君主就不清楚。这是祸乱产生的根源。所以君主的统治措施以明朗为有利而以陰暗为不利,以公开为有利而以隐蔽为不利。君主的统治措施公开明朗,那么臣民就安逸;君主的统治措施陰暗不明,那么臣民就危险。臣民安逸,就会尊重君主;臣民危险,就会鄙视君主。君主的措施容易被了解,那么臣民就亲爱君主了;君主的措施难以被了解,那么臣民就害怕君主了。臣民亲爱君主,那么君主就安逸;臣民害怕君主,那么君主就危险。所以君主的统治措施没有比难以被了解更坏的了,没有比使臣民害怕自己更危险的了。古书上说:“憎恨他的人众多,他就危险了。”《尚书》说:“能够彰明贤明的德行。”《诗》云:“彰明美德在天下。”古代的圣王也彰明自己,难道只是使自己幽深难知就算了吗?

6、其由追求欲望到不能满足欲望。人人都按照自然本性去追求欲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进行限制,则会导致纷争,进而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势不能容”,都想获得更多,都想争第都想当老大,谁也不能容谁,这就只能是无休止的争斗,也就是荀子所说的“争则乱”;一是“物不能赡”,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就那么多,僧多粥少,大家都想不劳而获,势必产生争夺。由于“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在此过程中,就是各种的争夺、残贼、淫乱、犯分乱理、暴,最终结果,是“穷”,穷,既指物资之穷,也指人欲之穷。从人与物的关系看是欲穷于物,物屈于欲,从人与人的关系看是相互争夺暴乱,最终每个人的欲望都无法满足,每个人都无法安然生存。这样,由人人追求欲望,最后是人、物俱穷,欲望无法满足。这就形成一个矛盾和悖论。

7、“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8、[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92﹒

9、喜报|祝贺徐梓桑同学的随笔《被人遗忘的花》在《现代写作》发表喜报|祝贺赵璟丰同学的随笔《药渣记》在《现代写作》发表

10、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11、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非相》

12、该文指出今天下修身非易事,无论圣人、君子、还是士,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荀子简介资料)。

13、应侯问苟子:“到秦国看见了什么?”荀卿说:“秦国边塞险峻,地势便利,山林河流,非常美好,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地形上的优越。进入境内,观察它的风俗,百姓朴实,音乐不婬荡卑污,服装不轻佻妖艳;人们非常畏惧官吏而很驯服,就像是古代的人民一样。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进入它的国都,观察那里的土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地没有谁不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就像古代的官吏一样。观察它的朝廷,退朝前,所有事情都必须处理完毕,安闲的好像没有事情办理一样,真像古代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强盛,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所以说:安闲而又治理的很好,政令简约而周详,政事不烦乱而有功绩,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就类似这样。虽然如此,却仍有所畏惧啊,上述三个方面都具备了,但是它和王者的功名相衡量,那还相差得很远哩。”

14、各代帝王都没有改变的东西,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政治原则的常规惯例。国家有时衰微有时兴盛,但君主都凭这种常规惯例去应付它。治理好这种常规惯例,国家就不会混乱。如果不了解这种常规惯例,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变化。这种常规惯例的主要内容从来没有消失过。社会的混乱,产生于这常规惯例的实施出了差错;社会安定,全在于这种常规惯例的实施十分周详。所以,政治原则中那些被一般人看作为好的东西,如果符合这种常规惯例,就可以依从;如果偏离了这种常规惯例,就不可以实行;如果违反了这种常规惯例,就会造成极大的迷惑。在水中跋涉的人用标志来表明深度,如果这种标志不明确,就会使人陷入深水淹死;治理民众的君主用标准来表明政治原则,如果这种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混乱。礼制就是治理民众的标准。违反了礼制,就是昏暗的社会;昏暗的社会,就会大乱。所以,政治原则没有照不亮的地方,它对外对内都有不同的标准,对隐蔽之事或显露之事都有永久不变的规定,那么民众的陷阱就可以除去了。

15、新教材新课件|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读写一体、以写带读”诗歌专题课设计(公开课PPT)

16、布列于天空的恒星互相伴随着旋转,太阳月亮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着节气,阴阳二气大量地化生万物,风雨普遍地施加于万物。万物各自得到了阴阳形成的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了风雨的滋养而成长。看不见阴阳化生万物的工作过程而只见到它化生万物的成果,这就叫做神妙。人们都知道阴阳已经生成的万物,却没有人知道它那无形无踪的生成过程,这就叫做天。只有圣人是不致力于了解天的。

17、每一种礼,都有它所要表现的人的情感。事生之礼,如吉礼、嘉礼、宾礼,是修饰人的欢愉之情的;送死之礼,如丧礼,是修饰人的悲哀之情的;祭祀之礼,是修饰人的庄重、崇敬之情的;军礼,是修饰人的威严之情的。所有的礼,都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礼将动物性的人的情感,通过修饰、包装为一种正式、隆重的、庄严的礼仪,这种包装、修饰,既要对情感本身进行损益,但又使它们都不失掉自己的本然,而得以充分、畅快的表达。喜,有喜的表现方法,怒有怒的表现方法,这种植根于性情本身的修饰,才是礼义的真谛。《礼论篇》又云:

18、天子权势极大而身体极安逸,心情极愉快而志向没有不能实现的,所以身体不会因为当了天子而劳累,而他的尊贵则是至高无上的了。穿着嘛,便是穿五色的上衣,再配上杂色的下衣,加上有花纹的刺绣,再用珠玉加以装饰。吃喝嘛,便是牛、羊、猪齐全的宴会一个连一个,珍贵奇异的佳肴样样具备,各种香气美味应有尽有,在音乐声中送上食物,在击鼓声中进餐,奏起《雍》曲而把宴席撤回到灶上祭祀灶神,端菜的人有上百个侍候在西厢房。呆在天子的位置上听政,就设置了帷帐和小屏风,背靠大屏风而坐,诸侯在堂下有礼貌地奔走前来朝见。要出宫门,巫觋就有事情了,要出王城大门,大宗伯、大祝就有事情了;坐上宽阔的大车、踩着柔软的蒲席来保持身体的安稳,旁边放置湖岸上生长的香草来调养鼻子,车前有画着交错花纹的横木来调养眼睛,车铃的声音在车子慢行时合乎《武》《象》的节奏、在车子奔驰时合乎《韶》《护》的节奏来调养耳朵,三公扶着车轭、握着缰绳,诸侯有的扶着车轮、有的护在车厢两侧、有的在马前引路,大国诸侯排列在车后,大夫跟在他们的后面,小国诸侯与天子的高级文官再跟在大夫的后面,士兵们穿着铠甲而在道路两旁警卫,百姓们隐藏躲避而没有人敢观望。天子坐着像大神一样尊严,行动像天帝一样自如,扶持老年的生活、保养衰退的身体,还有比这更好的吗?老年人要休息,那休息还有像这样安定快乐宁静愉悦的吗?所以说:诸侯有告老退休的,天子没有告老退休的;有诸侯传让国家的,没有天子禅让天下的。这是古今都一样的。

19、二是選材。詞彙形音義的歷史演變一直是漢語史頗爲關注的熱門話題,無論是新詞新義的産生與舊詞舊義的消亡,還是詞形的擴展或詞義的演變,研究者無一不是希望通過不同時代文獻的考索取得在歷史上此消彼長的準確物證。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得益於大型資料庫,浩繁的語料檢索變得愈益簡明易行,通過海量原材料的歸納來映射詞語的生態變化再也不是夢。隨之而來,對選材“大而全”的追求也就越來越成爲一個普遍的研究範式。霍著卻另闢蹊徑,走相對“小而精”之路,取一種特定古籍及其注釋語料做解剖麻雀的工作。然而“麻雀雖小,五臓俱全”,取材小並不意味着問題少研究難度小,該做的其實一樣都不能少,而且正因爲“小”才要求“準”,正因爲“小”才要求“全”,現代大型資料庫“批量處理”式的檢索在這裏反而缺乏用武之地,手工勞動,一張張卡片收集材料、積累分析方是常態,材料一條條比對、一條條推敲,才可以得出準確的描述。比如霍著討論從上古到中古漢語詞彙雙音化發展的問題:首先,全面考察比對原典及注文,準確獲取了《荀子》及楊注中591組由單音詞發生雙音化擴展的“戰國—唐”古今對應片語,再通過形音義的全面考釋、比對,歸納其間的詞形擴展方式與途徑,確認其中360組是一對一的擴展,231組是一對多的擴展。此外,還統計出《荀子》中複音詞有473個仍爲楊注所沿用,進而製定了“《荀子》與楊倞注單、雙音節詞語對應表”,首次準確提供了《荀子》及楊注中内藴之詞彙雙音化的全部實例。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告訴我們,在詞彙史的研究中,既要有大軍團的磅礴推進,也需要遊擊隊式的精確出擊。尤其是有時間座標確定的經籍注疏文獻,更需要一本一本窮盡考察、各個突破,爲構建科學的漢語詞彙史宏偉大廈夯實基礎。

20、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21、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剕、枲屦,杀、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

22、美丽的容颜会在时间消磨中悄然逝去,强健的体魄会在时光流逝中慢慢消瘦,青春终将被时光无情夺去。当我们不再年轻,当我们不再完美,当我们不再精神焕发,却会有一种力量支配我们去闯,去创。

23、认为大自然伟大而思慕它,哪里及得上把它当作物资积蓄起来而控制它?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及得上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盼望时令而等待它,哪里及得上因时制宜而使它为我所用?依靠万物的自然增殖,哪里及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们根据人的需要来变化?思慕万物而把它们当作与己无关的外物,哪里及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原因,哪里及得上占有那已经生成的万物?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天,那就违背了万物的实际情况。

24、学习与思考|陈兴才教授讲座(第一讲)简要笔记与随思——新高一统编教材学习记录

25、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27、不过也有一些人如王安石、李觏、叶适他们不同于理学思维,尤其清代的惠栋、戴震他们否认抽象的“理”的存在,甚至否认天人间伦理贯通。另外日本古学派的荻生徂徕、太宰春台他们[14],一直到近代福泽谕吉[15],他们都批评精神高超的孟子[12](P302-303),且和荀子、戴震有共识[16]。为什么近代的梁启超[17]、胡适把戴震抬出来[18],1924年初在北京举行纪念戴震诞辰二百周纪念会并出版论文集叫《戴东原二百年生日纪念论文集》[19][20],这是从荀子到戴震再到梁启超等,他们之间有很多共识。

28、礼,以财物作为行礼的费用,用贵贱的不同作为礼仪制度,以祭物的多少不同区别上下,把隆重和简省作为要领。礼节仪式繁多复杂,表达的情感欲望和所要起的作用简约,这是隆重的礼。礼节仪式简单,表达的情感丰富和欲望繁多,这是简约的礼。礼节仪式和表达的情感相互配合,并行不悖,这就是礼适中的表现。所以,君子隆重大礼,简省小礼,中等的礼适中。不论是行走、疾飞还是奔跑,君子的一切行动都不应超出礼的范围,这是君子的范围界限。如果人的活动都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称为士君子了;超越了礼的范围,就只是普通民众;如果遵循礼而又能随意地活动,又都符合礼的要求,就是圣人了。因此,君子品德敦厚,是靠了礼的积蓄;君子心胸宽广,是靠了礼的深广;君子品德高尚,是靠礼的高大;英明的君子,是因为礼的透彻。《诗经》中说:“礼义完全合符法度,言行就能适当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9、新高一第三单元古诗文背诵助记资料及巩固练习

30、欲望是荀子的一个理论基础和学术起点,他的整个思想理论,包括礼义的核心理论,都是建立在欲望这个人性基础之上的。礼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欲望的节制,欲望是一个自然的属性,天然、粗放,如果不对其进行节制,就会有严重的后果,最终将走向欲望的反面,即毁坏欲望。所以,在欲望基础上建立礼义而对欲望进行节制,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谓节制,不是压制、控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更好地满足欲望。这就是礼义产生的必然性。关于这一过程,荀子有很多论述,最典型的是如下四则:

31、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2、齐国阿鄄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

33、彼王者之制也,视形埶而制械用,称远迩而等贡献,岂必齐哉!故鲁人以榶,卫人用柯,齐人用一革,土地刑制不同者,械用、备饰不可不异也。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终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夫是之谓视形埶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制也。

34、喜报|祝贺杨馨蕊同学的随笔《听风》在《现代写作》发表

35、吴先生讓我感受到了什麽是嚴謹不苟的治學態度、什麽是平易親和的處世風格。先生花了整整一學期的時間專門爲我講授《荀子》和楊倞注,他説:“我和你一起來讀《荀子》,這學期的課就是專爲你一人開設的。”先生常教導我説:“古文獻整理和古漢語研究要密切結合,古文獻整理與古漢語研究須兼治。”是先生爲我開啟了詞彙學、文獻學研究的門徑,也爲我敲定了“《荀子》和楊注詞彙研究”這一選題。俗話説“一日爲師,終生爲父”,先生之恩,雖不同於父母養育之恩,但在學術生涯上,卻也是恩同再造。無奈人生如夢,轉瞬雲烟,我總覺得先生年富力强、活力旺盛,可是,天不假年,2013年6月2日凌晨,先生卻溘然長逝!泰山其頽,哲人其萎,痛矣傷嗟!先生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先生的教言至今縈繞耳畔。先生的真、先生的善、先生的美,永遠留在我心裏。我只能以潛心學術、專注於文,作爲對先生永遠的憶念!

36、此外荀子在兰陵收徒授业,传《五经:诗、书、礼、乐、春秋》之义,授“帝王之术”,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37、礼,是要做到取长补短,减少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既表现出爱慕崇敬的仪式,又养成按礼行事的美德。所以,礼节的隆盛与简略、音乐与哭泣、安详愉悦与忧伤哀戚,这些都是相反的,但是礼仪能够同时采用他们,并能随时变换使用。所以处理平安吉祥的事情,就仪式隆盛、演奏音乐、安详愉悦;处理险恶凶灾的事情的时候,仪式就简略、哭泣、忧伤哀戚。所以,礼仪隆盛但不流于妖冶,简略但不刻薄,音乐礼仪使人安详愉悦但不放荡懈怠,哭泣哀伤但不伤害身体。这样的礼仪就恰到好处。所以,人们情感脸色的变化,能够区别吉祥凶险,辨别贵贱亲疏的差异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奸邪的人的行径了。即使做起来很困难,君子也瞧不起他。这样就好象要根据饭量吃东西,根据腰的粗细扎腰带。通过毁伤自己的途径追求更多的名利,这不是君子所为的,不符合礼义的仪式,不是孝子的真实情感,奸邪的人这样做,只是另有所图罢了。所以高兴欢乐时候,就容光焕发,忧伤悲苦时候就面色难看,这些都是吉凶喜怒哀乐的情感外在的表现。歌唱时候就欢笑,哭泣的时候大声啼号,这些声音反映的是吉凶哀乐的情感。各种食品、饮料的不同,这是饮食所反映的吉凶哀乐的情感。各种衣服、服饰的不同,这都是衣着反映的吉凶哀乐的情感。敞亮的房子、深远的宫室、各种居住设施,这些都是人们居处反映的吉凶哀乐的情感。吉凶哀乐这些情感,是天生的,至于取长补短,持续它,发展它,增加他,削减它,同类事情,按照惯例尽量办好,使丰盛完美,使文理情感协调一致,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千秋万世的法则,这就是礼。如果不是精心的整饬它,学习它,实行它的君子,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38、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39、夏桀、商纣王,他们的谋虑极其险恶,他们的思想极其愚昧,他们的行为极其昏乱。亲近的人疏远他们,贤能的人鄙视他们,人民怨恨他们,他们虽然是夏禹、商汤的后代却得不到一个人的帮助。商纣王将比干剖腹挖心,囚禁箕子,结果自身被杀、国家灭亡,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要拿他作例证。这就是他们不能保住妻子儿女的道理。所以极有德才的人能囊括天下,商汤、周武王就是;极无德才的人不能庇护妻子儿女,夏桀、商纣就是。现在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认为夏桀、商纣王拥有了天下而把商汤、周武王作为他们的臣子,难道不是错得很厉害了吗?拿它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驼背的巫婆、瘸了腿的残疾人狂妄地自以为有见解一样。

40、世俗之为说者曰:“汤武不善禁令。”曰:“是何也?”曰:“楚越不受制。”

41、(14)李存山:《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中國哲學》(第20輯)“郭店楚簡研究”第271頁。

42、(10)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第142-148頁,中西書局2010年。

43、大凡人们的盗窃,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为了使自己不足的东西能齐备,就是为了使自己绰绰有余的东西进一步富余。而圣明的帝王养育民众,使他们都富足宽裕而懂得满足,不可以有多余的财物,不可以超过规定的标准。所以窃贼不会来偷窃,强盗不会杀人抢劫,狗猪会不吃粮食,而农夫商人都能把财物让给别人;风俗是那样的美好,男女自然不在路上相会,而百姓都以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为羞耻。所以孔子说:“社会政治清明,盗贼大概会首先转变吧!”像这样,即使珍珠宝玉挂满了尸体,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塞满了内棺,黄金塞满了外棺,用朱砂涂刷它,用曾青粉饰它,在墓穴中用犀牛角和象牙雕刻成树,用琅玕、龙兹、华觐做成树上的果实,人们仍将没有去盗挖它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求取私利的诡诈之心松懈了,而违犯道义的羞耻感增强了。

44、荀子(约公元前313~约公元前238),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45、我尤其要感謝我先生,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支持我的一切選擇。十幾年來,他像嚴師般督促我的惰性,像兄長般包容我的任性,像朋友般傾聽我的煩惱。在我論文寫作和書稿修訂陷於停滯時鼓勵我振作;在我離家求學的日子裏,獨自承擔了撫養和教育兒子的重任。如果没有他這個堅强後盾的大力支持和無條件付出,我要在學術道路上走到今天,是絶對無法想象的。

46、是又不然。血气筋力则有衰,若夫智虑取舍则无衰。

47、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三个层次:俗儒、雅儒和大儒。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雅儒和大儒,并以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48、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陰陽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

4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篇》)

5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51、根據考古發掘等相關資料可知,出土郭店楚簡的墓葬年代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至公元前3世紀初,李學勤先生指出不晚於公元前300年。(3)根據清華簡文字的特徵,李學勤先生推斷其年代在戰國中晚期之際,即公元前300年上下。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對清華簡無字殘片進行了AMS碳14年代測定,經樹輪校正的結果是公元前305±30年。(4)上博簡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迴旋加速器質譜計實驗室的檢測,竹簡距今時間為2257±65年,(5)則經科學方法測定的竹簡年代,約是公元前324-194年。但是竹簡年代還應該不晚于白起拔郢之年(公元前278年),因此,上博簡年代範圍約是公元前324-278年。如此,以公元前278年作為楚竹書文獻的成書時代下限似是可以令人接受的看法。

52、威武!用文言文纪录3大阅兵的《中华阅兵赋》

53、另外,荀子还清醒认识到制度合法性或制度权源的问题,就是荀子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差序格局中的民主、文明、和谐等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孟子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荀子《大略》还说:“天之生民非为君,天之立君以为民,故古者裂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百姓的存在不是为了政府,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这个荀子说得很清楚,而且荀子这话在汉儒董仲舒、刘向等那还有体现。

54、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55、圣明的帝王处在君位上,考虑德行来确定等级,衡量才能来授予官职,使人们全部能担负起自己的职事而各人又都能得到适宜的安排;如果不能用道义来制约私利,不能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改造本性,那就统统让他们当老百姓。圣明的帝王已经死了,天下如果没有圣人,那么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接受禅让了。天下如果有圣人而又出在圣明帝王的后代之中,那么天下人就不会离心离德,朝廷上就不会改变各人的官位,国家也不会改变制度,天下就安安稳稳地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这是用尧一样的圣王来继承尧,那又会有什么改变呢?如果圣人不出在圣明帝王的后代子孙之中而出在辅佐大臣之中,那么天下人随从归附他,就像恢复国家而振兴它一样了,天下也会安安稳稳地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这是用尧一样的圣王来继承尧,那又会有什么改变呢?只有那改朝换代、变更制度才是困难的。所以圣明的天子活着,那么天下人就专一地尊崇他,极其顺从而有秩序,评定德行来确定各自的等级位次;圣明的天子死了,那么能够担负起治理天下重任的继承人,一定会有的。礼义的名分全部落实了,哪里还用得着禅让呢?

56、唐先生这段话,有一半正确,一半含糊。正确处,在于指出了荀子之道为一代表人类之统类的客观之道。含糊处,对于荀子之道,何以一定为代表公是公非者,则未能指明。其实,荀子之道之所以是公正的,是因为此道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在人性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调节人的欲望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一种客观机制,它是有客观的人性为基础的。

57、这三种威严,是必须仔细考察的。道德的威严是国家安定强盛,严酷督察的威严使国家危险衰弱,放肆妄为的威严使国家灭亡。

58、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

5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60、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

61、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62、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本华解读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框架体系及编写思路

63、(18)曹錦炎:《〈天子建州〉(甲本、乙本)釋文考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311-31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4、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君主的统治措施以周密隐蔽为有利。”这种说法不对。

65、  人性论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核心思想,但人的这种“恶”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来加以化解。而如何化解人性“恶”的本性,强化人“善”的品性,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并辅以行为标准和道德准绳来加以约束和改善。

66、I S B N:9787532591473

67、站在儒家立场的荀子,面对烽火连年的动荡和人性私欲的膨胀这种“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在《性恶篇》专章论述“人之性恶”的同时。

68、孟子认为,读书明理的人,虽然生活不安定,但也不至于丧失良心。据说孟子曾拜子思(孔子之孙)的学生为师,接受儒家教育,后来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所提创的都是基于,仁政,的王道政治,在和其它学派的思想议论中,强调儒家的学派。

69、这里列举了礼义的诸多功能,如使群和、聚财、长寿、最后归结是“少者以长,老者以养”,这就是礼义养欲功能的最真实体现。反之,如果没有礼义呢?则如《富国篇》言:

70、由表二亦可看出,楚竹書中與堯舜禹事蹟相對應的多為語、子類文獻,而文獻可靠程度較高的詩、書類文獻,僅有清華簡《保訓》記述了舜“恭求中”“得中”後“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而被“帝堯嘉之,用授厥緒”的事蹟。(10)楚竹書詩、書類文獻更主要的則以夏商周三代興替的史事為記述對象,這切合了《荀子》書常舉典型事例的情況。

71、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陽、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物品之中没有什么比珍珠、宝玉更明亮的了,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灿烂的了。太陽、月亮如果不高挂空中,那么它们的光辉就不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那么火的光辉、水的光泽就不大;珍珠,宝玉的光彩不显露于外,那么天子、诸侯就不会把它们当作宝贝,礼义不在国内施行,那么功业和名声就不会显著。所以人的命运在天,国家的命运在礼义。统治人民的君主,推崇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喜欢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玩弄权术、坑人害人、陰暗险恶,那就会彻底灭亡了。

72、夫乱今然后反是。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若是,则上失天性,下失地利,中失人和。故百事废,财物诎,而祸乱起。王公则病不足于上,庶人则冻餧羸瘠于下。于是焉桀纣群居,而盗贼击夺以危上矣。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若是则有何尤抇人之墓,抉人之口而求利矣哉!虽此裸而薶之,犹且必抇也,安得葬薶哉!彼乃将食其肉而龁其骨也。

73、做臣子的,不顾自己的德行不好,只是苟且得到利益就行了,这就如同用攻城的大车去钻地道来求利一样,仁人以此为耻,是不去做的事情。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安定更快乐;但用来保养生命、取得安乐的途径,没有比遵行礼义更重要的了。人们知道珍重生命、喜欢安定而抛弃礼义,这就好像是想长寿而割断脖子一样,没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了。

7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75、在先秦儒家诸子中,荀子是最为提倡尊师的,他在《荀子·礼论》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他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

76、有人说:“是他们年老体衰才把王位禅让给别人的。”这又不对。

77、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78、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荀况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学者荟萃的齐国“稷下学宫”讲学,齐襄王时曾三次被推为“祭酒”(学宫之长),成为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以后,他游历秦、赵等国,从事政治活动,同这些国家的当权者讨论富国强兵问题。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况也受株连而免官,居于兰陵,直至老死。

79、“劝学”:劝各位好好学习。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用心——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方能持久。“好”,好学,培养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自己有心思,感兴趣,再者用心好好钻研。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能学,当然要持之以恒,一朝一夕,方有所用,仅专攻一时,成效也就不高了。

80、彼楚越者,且时享、岁贡,终王之属也,必齐之日祭月祀之属,然后曰受制邪?是规磨之说也。沟中之瘠也,则未足与及王者之制也。语曰:“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此之谓也。

81、通过以上四则材料,荀子已经将礼义的产生原理,说得明白无疑。荀子的理论,简单概括,就是始于欲的追求,终于欲的满足,中间正是礼义产生的枢要所在。我们也根据这一逻辑思路,分三点进行解说。

82、这样的话,那秦国该怎么办呢?节制武力而回到文治上来,然后任用正直诚实、德才兼备的君子来治理天下,并同他们一起参与国家政事,辩证是非,处理曲直,听政于咸陽,顺从秦国的就不干涉,不顺从的就去讨伐它。如果这样,那么秦国的军队就不需出征国外,而政令也能实行天下了;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在国境以外修筑明堂而使诸侯来朝拜,也差不多可以办到了。当今这个时代,努力扩张领土不如增加信用啊。

83、❥认定阶段{网上申报+准备材料+领取证书}

84、[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82﹒

85、然则何以分之?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无矣,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案以此象之也。然则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案使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麻、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也,古今之所一也。

86、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87、#关键词:荀子;共识;创见;价值;礼俗;制度;荀学

88、地址:临邑县恒源路新未来职业培训学校四楼山香教育(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北侧)

89、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原因在于,“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是治国之本,而教师正是传授“礼”和实行“礼”的关键。

90、[6]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15﹒

91、试卷|南京市2021届高三九月学情调研试卷及简要答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唯美感悟人生语录(45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