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写三个分论点(73句精选句子)
立志写三个分论点
1、第一块,强调“自信很重要”——这是从客观上告诉我们,自信居于很重要的地位,千万不要忽视它。
2、微写作 2023年高考作文系列训练(分论点)两难选择中的取舍
3、沛捷说:第一个论据很合适,第二个我觉得略显薄弱。比如司马迁写史记从哪里能体现“捺住”呢?他是及时跳出了名利的诱惑?还是远离了喧嚣的尘世?此处对于你的论点缺乏强劲有力的支撑,建议换个事例。
4、三个段落就像三根擎天柱子一样,撑起中心论点这片天空。(立志写三个分论点)。
5、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6、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原则”只能体现“捺”,但是不能体现“撇”,属于以偏概全,错误。
7、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8、当你翻开一部部文学著作,你会感受到作家们无论在哪都割不断的乡土文化情思。马尔克斯用冷静的笔触挖掘故土上生活过的祖辈们的故事,再现了拉美大地的沧桑与荣光。莫言脱胎于故乡的幻想,诉说了一片土地的挣扎与逃离。而赫尔曼·黑塞《故乡》中的主人公佩特,则将故乡称为“疲惫灵魂重新展翅的地方”,历尽艰难困顿,唯有故乡明镜似的湖水才能安抚他躁动的心。作家们各以自己的方式,将心灵的根深扎于故乡的土地,汲取着那永不枯竭的养料。不同的笔触,相同的牵挂故土的心却同样地跳动,于是,这样的乡愁不仅成为了文学情思的源泉,也成为了身在各地的同乡们的慰藉。(怎么做)
9、持之以恒是始于足下、滴水石穿的积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华罗庚先生在数学领域高深的造诣,靠的不仅是他那聪明的大脑,更是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无尽的汗水。
10、请大家拿出你的结构示意图,对照一下,自己填写的好不好?
11、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12、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的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13、而乡村故土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世代与泥土、与河流、与鸟为兽相处为俾而积淀形成的精神气质,待视为人品质的艰苦奋斗,坚毅不屈,体现为相处之道的直白纯朴,体现为敬畏自然的生存之道。这些却在城市化、现代化中作为落后的标志被删去,于是我们失去精神力量,在更广阔的时代里不敢趋步,也许只有将这些品质弘扬,才能让精神力量重回故乡,扬游子之精神原乡。(以重塑故乡精神力量为第二个分论点,阐释现代乡愁的产生,是精神力量的失却,要找到灵魂安栖之所,必须得重拾精神力量)
14、“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无不是从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开始的。但是,自信谈何容易。”这是阐释分论点说明自信并不易得。
15、自信不容易。(分论点二)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无不是从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开始的。但是,自信谈何容易。(阐释分论点自信并不易得)培根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更难。”(引证,说明不够了解自己)的确如此。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谦虚的背后往往多多少少附带着不自信。(分析自信难的原因之说明不能准确测算自己)据科学测算,世间人的才能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每一个人的潜能终其一生也没有开发出十分之一。(交待背景材料,为下文的分析作准备)为什么有的人成为时代伟人,做出伟大贡献?为什么更多的人庸庸碌碌,平平淡淡,没有大作为?理由只有一个,伟人充分自信,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常人对自己过去的成绩不善于总结,对未来的事业不善于预测,对自己的潜力没能充分估算,因而自己对自己心中无数,自信心也就难以树立起来。(分析自信难的原因之说明不能大胆表现自己)可见,了解自己,测算自己,大胆表现自己,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小结,引申,回应分论点二)
16、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命运的安排,要面对现实,要坚强,勇敢努力的活下去。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泥土的呵护,成就大事的前提是有书籍的滋养。书一一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19、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成败荣辱空,一笑便朗然。
20、马克思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大量的书籍,终于写出了著作《资本论》。
21、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22、 两位同学提取分论点时根本区别在哪?明确:有无扣材。有无扣材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一个偏离话题,一个扣住中心,完成了任务。如何紧扣材料,避免自己脱离材料呢?有没有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呢?明确:第我们要围绕中心,当我们拿到材料,第一步就是思考中心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思维发散,就如“青年如何追求理想”,得扣住这个中心,避免答非所问。第要寻找关键句,材料中一些暗示性的、观点性的、态度性和评价议论性的语言,我们要多加关注。材料既是限制我们,其实它又在引导、暗示我们,所以这些暗示性语言,我们绝对不要放过。第要落实关键词。当我们提炼到材料中的核心词后,我们要结合自身体验去具化它、落实它,有的可能要化虚为实,有的则要化实为虚了。总而言之,我们要有材料意识,一切从材料出发。
23、困境时,“直挂云帆”,报之以歌,“济沧海”。
24、在语言表达上,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做一定的修饰。若能在表达出完整意思的基础上形成排比,力求内容指向一致,句式一致,字数一致,那么,这样的三个分论点构成的文章在气势上肯定是加分的。
25、沛捷说:立意准确,事例也合适,但这个分论句实在有待加强。比如说第二个论点,可以改成“做人不要只图眼前小利,更要按捺住心中的欲望,着眼于未来”,这样更符合你接下来的论据和论证。刘邦不止是审时度势,他审完了还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个才是你的重点。
26、唯有重视故乡之内在力量,才能安漂泊之魂,存精神原乡。(收束全文,呼应标题和前文)
27、能知进退,会看得失: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材料,两个方面都有提及,正确。
28、小结一下:像这样拿出充分的事实,拿出充足的理论来证明自己思想观点、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论点、自觉站在自己一边的文章,就是证明文。换一个角度说,凡是用逻辑证明的方法,证明一个社会普遍适用的道理的文章,就是证明文。以上就是一篇证明文的写作素材。
29、总结:不放手难得自由,不坚守何谈品行。唯有行止有度,才能知进退,而后前行。
30、 用“过硬匠行”,练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匠者,精湛极致也。每一个大国工匠的称号背后,都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追求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而造就的。对于我们基层年轻干部而言,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伟大事业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来实现。在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新时代,要时刻记得想要提升自身本领,要学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要迈开步子走下去,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要张开耳朵听,听清群众口中的解决问题之道为开展工作找准“目标靶心”。人不经事不成长,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干事创业的标准,凡事不能只追求“过得去”,而是要以工匠般精益求精的精神力争做到极致。
31、 我们都知道,中心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统帅,分论点是支撑中心论点的骨架。分论点提取的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文章的思路结构,甚至会决定作文的成败。近年来,高考作文指导思想是就材论材,就事论事。如何落实这一八字箴言?利用材料,从材料本身提取分论点,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2、(1)如2019全国Ⅰ卷作文分论点可以是针对学生“不爱劳动”来谈“必须劳动”的意义(材料中提到,学生不爱劳动的原因主要有三:学习忙,没时间;科技高,有代劳;我有钱,请人干);
33、这就是论点,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个句子很高明。前面说“改造社会”——往大处说;后面说“创造人生”——往小处说,大小结合,十分周到。
34、材料三 《曾国藩家书》有言:“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35、长歌漫浩浩,飘忽歧路远。两难时,舍的是私情,人民记心间。
36、“试想,一事当前,连自己都不相信,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前怕狼后怕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还能干成什么大事?(反面阐释中心论点)自信,自信,再自信!这是成功的依本,这是前进的动力。(正面阐释中心论点)”
37、学会取舍:“取舍”既是处世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方法,与题意相符,正确;
38、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担当,绘就“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画像。迈进新征程,奋斗正当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为“河下乘凉梦”而奋斗,八十多高龄仍奔走于田垄之间。“三无科学”屠呦呦,为了解决疟疾带给人类的伤痛,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挥洒青春和汗水,最终提取治疟良方“青蒿素”,挽救无数生命。“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为给我国打造属于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历经22年倾注全部心血和热情,终于建成使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拼搏,方能摘取人生的桂冠;唯有奋斗,才能享有成功的荣耀。广大青年干部要把理想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立足本职岗位,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用实干凝聚磅礴力量,用双脚踏出铿锵足迹,用不懈奋斗书写时代华章。
39、书写递进式分论点要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揭露出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的方法也比较自由,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心路的成长历程,或者按照时间的推移过程等等,使三个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层次、不同境界循序渐进地推导。
40、坚持的终点是自己的内心。当坚持的信念转化为意志力时,将迸发出强大而无尽的力量。在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面前,它们像一座座不可翻越的大山,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坚持,才能翻越;只有坚持才能“面壁十年图破壁”,只有坚持,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坚持,才能一飞冲天、海阔天空。
41、材料二 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境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己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42、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3、 ⑤人生这条船,要努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坚持目标,永不放弃,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谱写属于自己的光辉的航海史。 (53字)
44、(《孟子》的这句话是高中选修课的内容,能够在这里学以致用非常难得。结尾句对主题的升华简洁有力,有自己的生命思考,遣词造句上体现出较强的文字功底。)
45、开头第一段统领全文,所以顶天立地。前面讲解过了,不再重复了。
46、何为“中国精神”?如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7、 “并列结构”是议论文最基础的一种结构。这篇作文抓准了材料的核心——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三个分论点,平行铺开,同时又具有由浅到深的内在逻辑:寻找自我,坚持自我,进而成就自我。论据丰富,论证有力,既有茅以升、莱特兄弟、亨利·福特事例的排列呈现,也有叶嘉莹先生事例的详细描写,还能联系青少年谈具体做法和态度,安排得当,引人入胜。标题、开头和结尾均用航船上的船长作比喻,前后照应,生动形象。
48、再看第二块,也是段首分论点,紧接着作出阐释。这是老套路,大家都应该学会。
49、尼采曾说:“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从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我们便开始了一步步远离故乡的漂泊之旅,而这漂泊之旅的尽头不是弥望的云海,而是内心的归处,是灵魂的归巢。与其在离开的路上频频回首,哀叹那“薄暮末蝉三两声,回首故乡千万里”的孤寂,不若怀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壮志去寻找心灵的故乡。(引材料、摆观点)
50、www.zxxk.com/user/30160306/
51、有了这个阐释,分论点三的内容就很清晰了。接着作者举了四个例子来证明。
52、分论点彼此之间要有关联 各个分论点之间不能重复、交叉、从属或矛盾。分论点的前后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从轻到重或由浅到深。
53、文如其人!一句话,你的真切表达都在体现真实思想,都在展现一个优秀考生的形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有世界眼光和前瞻思想;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而且很阳光。这也是“立德树人”标准在教学和考试中的体现。
54、正如冰心笔下的那一江春水,他克服冰川的束缚,变成一滴微不足的水滴,聚集起一支细流,路途中它不畏困难,奔腾到大海,它无憾了,满足了,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有所志向。
55、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56、志向与坚持是密不可分的,无志向与放纵只会使人平庸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乐麻雀,自以为失去享受自己生命中的最宝贵的时间,却不知这种享乐是何等的空虚,竹笋与蜜蜂,为了成才储备粮食。
57、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5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新时代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珍惜时代机遇,勇于承担使命、乐于奋斗奉献、敢于无畏向前、善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59、心若阔如湖,何惧苦常来。忘却利禄念,家国记心怀。
60、春风携带着生机缓缓吹来,她慷慨地吹给万物。每逢春天,总要跑去田野上观赏小草。就像白居易笔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般盛况。
6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62、我希望我的梦想就像在浩瀚银海中找到一颗最闪的星星,在富饶的大地中寻找最美的地方。这正如中控企业,最高新的科技,最顶尖的`人才,经过十四年艰苦创业,中控集团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支由1600余名各行业佼佼者组成的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丰富的从事自动化工作经验的、年轻稳定的知识型团队。中控集团遵循“敬业、合作、创新”的企业精神,他们在十四年内创造了自己伟大的事业。我们的梦想何尝不是!他们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63、困境时“直挂云帆”,奋斗如梯,成就凌云壮志!
64、 请大家拿出第一则材料,这是2021年的高考真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这则材料的中心词是什么?明确:理想,追求理想。是对追求理想的哪方面进行思考?是内涵、是意义还是什么?请大家再快速的读一遍,只读解释部分,明确:如何追求理想。中心明确了,我们再来看看材料的要求部分,上述材料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的发展来思考写一篇文章。细心的同学不难看出,这里边有“两个结合”,一是结合自身,二是结合上述材料,所谓的自身,就是材料中所说的当代青年,所以准确的来说,是谁追求理想?是我们当代青年如何追求理想。
65、②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王鼎钧 ③
66、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阳成始放红。做学问,我辈青年当广开视野,不拘泥一书一法。
67、(2)如关于读书(2021广东一模),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谏良言,那反过来讲“三日读书,便觉语言有味,面目可亲”——指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人的外在形象(优雅,得体,美观)。
68、 带着这个中心,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的习作片段,第一位同学的分论点是“当代青年追求理想要珍惜时间,不负青春。”第二位同学的分论点是“追求青年理想,要端正思想,确立远大目标。”应该说两位同学都围绕到了中心“青年如何追求理想”,但我们从“两个结合”的角度来评判这两则分论点,不难发现,第一位同学仅仅是结合了自身体验,强调追求理想,要珍惜时间,不负青春。撇开这则材料,他有这样的体验也不能算错,可是个人的体验得要建立在材料基础上的体验。脱离材料谈个人体验,那我们50位同学不就可以写出50份不同的体验了吗?那这样的作文有何意义呢?所以说材料一定会给我们限制,我们得要带着镣铐来跳舞。否则就像这位同学一样,不结合材料中的启示,光谈个人体验要珍惜时间,珍惜青春,文段空虚,言而无物了。
69、以下为讲座文字版,内容丰富,均为干货,值得一看!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奋斗,如您,当归于担当。
71、 “花开堪折直须折”,不负韶华,牢记岁月“白驹”之迫。追求理想、接续伟人未竟事业的道路上,是不能“松松劲”“歇歇脚”的。袁隆平院士一生从事水稻育种事业,临近90岁时仍每天坚持前往试验田“打卡”,但“禾下梦”等理想还未实现,先生未竟的梦想和事业,需要年轻人更加用力地接力传承。“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广大d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地把工作钻研透,在最美好的年纪学习受益一生的干事本领,并勇于在偏远落后地区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摔摔打打”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凝练升华,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
72、战疫期间,武汉方舱医院中住进了一位名叫付巧的高三女孩,在与病魔的对抗中,她没有忘记考取理想大学的志向,即使身体欠佳,她依然日夜苦读,追逐心中的光芒,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如愿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