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候现象的农谚(35句精选句子)

2023-06-18 09:47:14

关于物候现象的农谚

1、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3、6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4、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5、教师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在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6、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7、四篇课文,其实都是讲“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所暗示的科学规律。我们可以用一种思维方式把四篇课文贯通起来,那就是: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物候知识,而决定物候现象的乃是“气候”。物候与气候,构成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篇论证恐龙化石与“大陆漂移”的关系,第二篇由“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成因,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的“撞击说”。两篇短文,在恐龙化石与大陆漂移、斯石英与外星撞击之间,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大雁归来》:大雁的生命活动变化与气候的时令推移,具有内在的联系。《时间的脚印》:在岩石特点与地质年代、地貌变化等现象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可以说:事理说明文,要讲“事理”,就一定离不开“联系”的思维。科学研究要发现规律,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关于物候现象的农谚)。

8、(1)小学阶段,教师已经讲了各种说明方法;

9、思维发展与提升:科学文本自身的严谨性,决定了本课的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发展逻辑思维;在读懂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开展质疑探究,在严谨性的基础上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10、明确:生甲:举例子。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又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11、    师:你找得非常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12、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在目前竞争剧烈的世界,有了信仰心的民族和一个没有信仰心的民族竞争,没有信仰心的民族一定失败的。……我们四万几千万人各能同一信仰,则民族的复兴不是难的事。这五十条名言胜过皇皇巨著,足可作为今天大学校长和师生们的座右铭!

13、语言建构与运用: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微观词语或句式的建构,而是着眼于篇章,建构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进行“提取整合信息”的技能训练。

14、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15、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16、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第探索的过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进行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7、听读第一节,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了什么?用“我听到了            ,读懂了          ”说一句话。 

18、“候”是一个会义字(“侯”是“候”的本字,古代“侯”“候”通用。“侯”是形声字,从人,侯声)。

19、(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20、生乙: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21、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这些自然现象”看似直接指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其实不然,综合看第二自然段,应该指那些同气候有密切关系,可以预报农时的自然现象。)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农谚和物候关系密切,“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很多与物候规律有关,但不是所有都包含物候知识,“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介绍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介绍物候学的研究内容:记录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2、蚂蚁移窝,天井成河。物候现象的谚语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23、上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本文的层次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揣摩本文的精彩句段。

24、(第6-----10段,四个要素也是有一定的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主到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接着是高下的差异,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高下是同一个地点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而且对这四个因素的解释有一系列很明显的连接词,显得文章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5、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晚上的风冷呼呼,天空的云黑漆漆,诉说着天气的语言。蓝色的天空,变红的小花,诉说着季节的语言。蝉的音乐变好听,蝴蝶的翅膀变颜色,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26、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27、师:希望大家平时读书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那还能举例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差异吗?

28、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29、物候学研究的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0、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31、朗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学习写读书摘要。 

32、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33、(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34、第作者竺可桢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大科学家,所以文章也不乏文学性的描写。但从整体看,本文不能叫“科学小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国名言名句摘抄大全(8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