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定义(38句精选句子)

2023-05-29 08:25:11

网络语言的定义

1、(15)邓同兵.现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和应对(J).成功(教育版),2013(3):2(网络语言的定义)。

2、自Brown&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理论以来,面子一直是(不)礼貌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不礼貌也因此被定义为“故意实施的未进行缓和或加剧的面子威胁行为”(Bousfield,2008:72)。而权力又是威胁面子行为的三个变量之从这个角度出发,权力失衡与不礼貌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学者(如Lakoff,19Culpeper,200Bousfield,2008)认为不礼貌必然是有意而为,但也有学者(如Holmesetal.,200Terkourafi,2008)指出无心之过同样可能引发不礼貌。此外,听话人的感知也被视为不礼貌的定义属性之一(Culpeper,200Terkourafi,2008);是否公开或重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为的不礼貌性。

3、王琳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的观点是语言本就该丰富多彩,网络语言是汉语在网络上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两个人聊天,是为了互相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只要便捷有效就可以。不论在网络还是现实,更重要的应该是与人交流,而不是封闭自我,至于用什么工具,是语言、视频还是音频,纯属个人爱好。既然连不是语言的视频都可以,为什么要对网络语言战战兢兢呢?”

4、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网络寻呼机)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5、为全面了解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我们以“网络语言暴力”为主题在知网搜索,截至2019年2月,共有语言学领域的文章52篇,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07年。借助可视化分析图谱可以发现(见图1,Q=0.75,S=0.75⑦),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形成四个聚类:0模因顺应论、1网络语言暴力行为、2语言暴力、3网络语言。相比语言暴力和网络语言相对独立的研究,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原因、语言形式、使用群体及认知语用形成交叉相关的两大网络。

6、第理性认识网络语言的生成与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的变异是经常性的、绝对的,语言规范则是阶段性的、相对的。网络语言是网络传播工具与传播环境的必然产物,应运而生,它加速了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可以说,网络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变与不变,它既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信息传播,又不断给我们带来各种新鲜感。网络语言也必然会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使用群体的需求与应用而迭代发展,一方面可能会在一种程度回归有声语言传播,另一方面也会跟随年轻群体的代际脚步继续它的分众化。

7、读书小札|FranciscoYus:网络语用学-网络语境中的交际(冉永平教授导读)

8、国内学者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性质存在不同意见,总体可分为行为观(如吉益民,20王漱蔚,2013)和现象观(如王任华,2018)两类。然而,无论是将它视为一种“不道德言语行为”(吉益民,2012:293),还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暴力形式”(王任华,2018:59),网络暴力的实现都离不开“语言攻击和语言控制”(许婷婷,2015:10)。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暴力语言正是利用了语言以言行事的功能对他人造成无形的伤害。刘文宇、李珂(2017:122)明确指出,“从语言角度分析网络暴力是一种直接有力的方式”。这也为我们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9、如何界定今天的媒体?未来媒体是信息社会的夸克

10、学术观点|胡范铸、曲卫国:语用学是否存在逻辑断裂?

11、在一篇游研社发布的名为《虚拟女团A-SOUL为何成为了网络亚文化的巴比伦塔?》的文章内,作者胡正达写下这样一段话:“本就百花齐放的A-SOUL视频评论区彻底炸锅,至少有30种亚文化群体汇聚于此,他们说着彼此似懂非懂的圈内黑话,表达着对于A-SOUL的喜爱。如果说,最初评论区是亚文化熔炉,大引流之后,这里就成了亚文化巴比伦塔——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齐聚塔下,试图将塔盖向更高处。”

12、采用包括汉字在内的各类符号系统,加之以重组。(网络语言的定义)。

13、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确定正式问卷前,我们在15名同学中进行问卷测试和访谈,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和访谈反馈,调整措辞和题项。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41份,其中男、女生分别占9%和1%;文史类学生占7%,理工类学生占3%,其余少数为艺体类学生。

14、“为什么说网络用语是一种病毒,因为它侵入了我们正常的语言文字,并且用它的有趣和高效复制性破坏了语言的固有规律,伤害了语言的规范。比如说——”张鸣举起两张纸,只见上面分别写着两对词组——“一脸懵”“一脸蒙”和“一波人”“一拨人”。

15、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从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纳。

16、这是一段为国内报刊和网站广为报道的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曾被作为网络语言冲击中小学语文的佐证,实为一则虚假新闻。其中就混合了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汉字、汉字谐音转写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语言。而2006年前后由台湾输入,并经大陆新生代网民发扬光大、一时风光无两的“火星文”,则将网络语言的语码混合发展到极致,例如:

17、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中文互联网语言已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总结归纳当下网络流行语的特殊形式,可以归纳出“析字”、“重构”、“综合运用各类符号”等数种手法。网络流行语的外在形式与产生时所流行的网络文化和交流方式联系紧密;而贴近生活、内蕴丰富、在形式上符合现代汉语标准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8、去年,一篇小作文横空出世,形成了破圈效应:“我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啊。可是嘉然小姐说她喜欢的是猫。我哭了。我不知道既不是狗也不是猫的我为什么要哭,因为我其实是一只老鼠。”(1)与此相应的,是嘉然在一次直播中读到一位打工人写的表白小作文时,深受触动,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说道:“要好好吃饭。”

19、正因此,现实生活开始走向虚假。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真实的自己”。心理疾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开始向虚拟世界寻求真实的乐趣。“虚拟主播”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心理下发展起来。虚拟主播是真实与虚拟的叠加:外形是虚拟的,内在是真实的(外形是“纸片人”,但“中之人”(3)与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他们最能够满足人们“从虚拟中寻求真实”的乐趣。这份真实,往往是情感的真实,也就是共情。借着虚拟外形的便利,虚拟主播可以拥有美丽的外表,可以随意地更换衣装,可以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但如果仅限于此,他们就只是虚拟世界里的电子宠物。成就了虚拟主播的是那虚拟外表中注入的人性。受够了冰冷的现实后,人们逃向网络,意外地发现这里存在着真实的温暖,存在着相互的理解,存在着双向的回应,于是心甘情愿地变成巨婴。在充斥着虚假扮演的生活之尽头,网络世界敞开的大门中放射出真实之光:这是一种普世性的光耀,只要愿意接受,便都能收获一抔。正是因此,嘉然的那句“要好好吃饭”能够成为圣经级别的箴言,而嘉然也获得了一个饱含敬奉之情的称呼:“圣嘉然”——偶像是神,是石像,而虚拟主播却是行走的耶稣,他可以是神,回应信徒的吁求;但同时也是人,信徒们可以付出真情,并收到回音。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虚拟主播是真实的,而观众是虚假的;因为观众在现实中具有真实的身份,因此反而必须扮演;而虚拟主播在虚构形象的掩护下,反而得以展露真实。

20、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

21、网络流行语与背后所代表的网络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同时,网络语言的组织模式和计算机系统的特点、网络人际沟通的特点脱离不了干系。然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考究网络流行语,由于汉语语法相较于词汇更为稳固坚实,因而在前期研究中所发现的各类组成方法延续至今,这是建立在汉语语言自身之上的。同样,我们也不能忽略互联网、计算机本身所拥有的特性于其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概括目前各类网络流行语所展现的形式特性;再者,以具体几个词汇的生成过程来透视整体,从生成过程来考察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22、精神损害应当被评价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危害后果

23、(3)张肖.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及认知分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1

24、    网络语言暴力的蔓延使得学者们对语言暴力的研究扩展到语言系统本身。以往研究基本认可语言暴力的受害对象即各类行为主体的人,却忽略了语言系统本身。“语言暴力现象对于语言系统本身的破坏同样值得学界赋予充分的学术关注(毛延生2013:95)。从这个角度出发,毛延生进一步认为语言暴力指的是“用不合逻辑的语言手段,以一种语言霸权的形式造成语言系统内部能指与所指之间指称关系失衡”(毛延生2013:96)。这便从学理上直接指出了一些语言形式对固有的语言系统的暴力干预,造成了语言系统的失衡。

25、这里还需要提及另一些现象:有些流行语则是将既有的汉语词汇转写成英文词汇,两者之间建立的是一层同音的关系,有时人们甚至运用表情符号继续转写,这就能产生多种形式,然而所指始终保持不变。

26、因此,我们无须对一些充满攻击性的网络语言抱有偏见。网络世界具有一套与现实世界不同的道德体系,也因此具有独特的言说方式。“好强的攻击性”,这样一条评论在网络世界往往不表达贬义,相反,却是对这种攻击行为的认可。但是,这种攻击行为却并不以攻击为目的。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娱乐:从一种并不落到实处的调侃、揶揄与讽刺中,收获到快乐。这种快乐是无所谓规范的,因为获取这种快乐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因规范的约束而不可满足的欲望的补偿。规范,尤其是道德的规范,在网络世界是悬置的。一个网民,同时是现实的人和虚拟的人,而道德只施加于现实,却在他进入虚拟世界时被拦在了网络大门外。在网络世界,他尽情地享受着不受约束带来的欢愉,用那套有悖于日常言语规范的语词,做着文字游戏。在这里他可以取笑一切,嘲讽一切,对看不惯的任何东西施加一种表面上是毁灭性的力量;这种文字游戏并不以确实地攻击某些对象、造成“杀伤”为乐趣,它仅仅以其自身为乐趣。喜欢地狱笑话的人未必是冷血动物,喜欢在评论区“对线”的人在生活中未必性情暴躁......旁人容易把某些行为看作不当,但熟谙网络世界规则的人会轻描淡写地说:“你太当回事儿了——这只是个游戏。”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在网络世界必须识别:这种攻击性,是否以攻击为目的?网络语言那纯粹的娱乐性只在游戏中才能得到体现。一旦有人试图用它去辨明现实世界的道理,或针对现实事件对他人发起攻讦,那么,网络语言天然的攻击性就容易被滥用;一旦直接以攻击为目的,它就沦丧了其游戏的特质,变得庸俗与低劣。

27、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意思容易转换,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

28、不过回想一番,小时候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当然现在我觉得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心,抗拒对自我进行“哥白尼革命”。小时候留下的几根问题的弦现在我还留着(当然还是在搜集一些实证材料,不过认识稍微深化些)比如这个:年年都有互联网流行语,应该是亲眼见证了十一二年来的演变,那演变是啥?怎么概括、描述、归因?

29、与面对面交际相比,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似乎更为集中(Xie,2018)。如果礼貌在本质上是一个“评价问题”(Xie,200谢朝群,2011:271),那么在是否礼貌的问题上,人们如何评价网络语言暴力?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

30、网友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网友“小小丫”表示:网络语言已不再属于小众语言,而变成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已有少量网络语言被词典收录,然而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大部分网络语言正式“转正”的那一天。

31、(4)赵丽,杨轶男.“键盘侠们的狂欢”该结束了(N).法治日报,2022-01-26(004).

32、如表3所示,网络暴力是对网络话语权的滥用,往往容易引发争端,不利于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人肉搜索、道德绑架、造谣生事等形式的网络暴力,无疑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的错误扭曲放大。此外,从(不)礼貌判断的五项道德基础来看(Haidt&Kesebir,2010:822),网络语言暴力不同程度地违背了各项道德规范,尤其是权利尊重、同情关爱和公平互惠。

33、三 群体: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

34、创造愉悦的网络交往氛围。通过调查网络语言类型,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快捷:一是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眉目传情。以年轻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加以调剂。他们注重形象语言带来想象上的快意,正符合年轻大学生们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

35、直播带来了某种真实,或者说,至少是在变动不居的时间中把握真实的欲求,但它并不是对生活的摹仿;相反,这是一种补偿,因为生活已经陷入了虚假。专业化的分工、同质化的成长道路与某种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得不向其臣服的“现实”(人们常说:你要现实一点!),为人们增添了太多的社会角色。在世界这个高速流转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戴着好几副面具:生活就是扮演;有太多的事,我们做,并不是主动地“这样做”,而是我们知道“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有道理”,或者“其他人也这么做”。在今天,这种扮演尤为明显,因为我们不再是无知的演员;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拓展了阅读的视野后,我们对自身命运相当了解。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无法反抗命运。我们甚至从俄狄浦斯倒退了:我们知晓最终灭亡的结局,却无法从既定的道路中挣脱出来。因此,这一代的年轻人往往选择了“躺平”“摆烂”,把进入企业工作说成“当黑奴去喽”,把上班说成“给资本家打工”,把发工资说成“恰米”“爆金币”......这些戏谑的说法背后,是一种悲哀的无奈:相较于百年前,当今时代的人们对经济政治体制及其下的生产关系、其发出的召唤之中的谎言有了更透彻的认识,然而人们却无法从这些认识中获得胜利的信心;相反,认识的越多,识别谎言的能力越强,就越感到这种旧的生产关系不可战胜,因此只能无奈地选择妥协。生活本身因此成了比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更深的悲剧。我们没有反抗性的力量,因此,我们只能戴好面具,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下去。

36、袁周敏,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用学、文化话语研究。

37、(7)石经海,黄亚瑞.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困境分析与出路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4).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适合发朋友圈的祝福语(7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