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无成造句(20句精选句子)

2023-05-25 08:21:43

老大无成造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偷工减料→料事如神→神通广大→大敌当前→前所未闻→

3、(1)××指什么?试分析诗中某事物的形象。

4、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5、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6、老成持重 lǎochéngchízhòng(老大无成造句)。

7、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大无成造句)。

8、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9、答案▶①表现出对荷花凋谢的惋惜。秋风一起,红衣落尽,芳华消逝,故而“芳心苦”。②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严肃不苟的人生态度,“不肯嫁春风”正显示出荷花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③表现出词人年华虚度,怀才不遇,志不得伸,只能老死于户牖的悲哀。“红衣脱尽”表明荷花最美之时已过,这又怎不让词人触景自怜呢?④“无端”与“却”含有始料未及的意蕴。这里,有对“秋风”的埋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而言外又隐含为命运所拨弄的嗟叹,可谓恨、悔、怨、嗟一时交并,感情内涵非常丰富。

10、(出处):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涕:眼泪。零:落下。泣涕零如雨:眼泪像雨似的往下落。

1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13、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14、(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15、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6、都已经是三十岁的人了,再不好好努力,难免一事无成。

17、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18、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19、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关爱国的名言美句(4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