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62句精选句子)
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
1、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2、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词全集、诗集(979首全)
3、⑭参蒋寅著《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第195—211页,中华书局,2009年版。
4、自从宋代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以来,本来苏轼是针对眼前的一幅画和画上的题诗进行评论的,但是后人加以夸大,拓展到王维的全部诗歌,甚至认为王维诗歌的最高成就是“诗中有画”,这方面的成果非常多,人们围绕着色、对称、构图方式、透视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还有论文探讨王维诗歌与人物画之间的关系。但蒋寅先生提出怀疑,认为“诗中有画”是一个被夸大的批评术语,王维诗歌的最高成就恰恰是“不能被画”的灵虚境界⑭。我认为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挖掘出某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从韩愈的诗歌来看,人们很少将他与王维的“诗中有画”联系起来,也没有人将韩愈视为山水诗人,我们通过前面比较充分的论述,有力地证明了韩愈诗歌具有绘画的多重元素,并与宗教画、山水画及人物画之间有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5、韩愈诗歌刻画了一个“纷红骇绿”的艺术世界,其色彩意象分为动物、植物、人物、文物、器物等方面;他既重视“着色与炼色”的锤炼,也重视“实色与幻色”的交织,还特别创造了“堆色与藏色”的技巧;其诗受宗教绘画、人物画、山水画的深刻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6、第一例,前一句乾坤到处是战乱杀戮造成的赤红的鲜血,这是想象,后一句迷雾重重使日月都变成灰蒙蒙的黄色,应该是冬季眼前的实景,这样现实与想象交织,就将安史乱后乾坤流血、日月无光的悲惨景象表现出来了。第二例,满头白发是写实,丹心如灰则是写虚,将杜甫晚年衰老白头、心如死灰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第三例“寸心赤”是虚,“青山落日江湖白”则是写实,以真衬虚,更见丹心赤诚的高贵。第四例,最有艺术性,在大雪酷寒、饥冻交迫的困窘之中,诗人多么希望眼前空空的酒杯里有一杯绿色的暖酒,冰冷的火炉中仿佛升起红闪闪的火焰,以幻觉的温暖来慰藉现实的凄凉,令人心碎!如果联系到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真实描写,则见老杜处境多么艰危!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认为杜甫的伟大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以信史的笔触写出了时代、人生的血泪,而更在于他身处艰难困苦之中依然以坚韧顽强的精神信念温暖着自己、温暖着血泪斑斑的现实,从而实现了灵魂的升华。
7、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8、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9、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10、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
11、总的来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咏志诗。
12、 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因难见巧.如“虎熊麋猪逮猿猨,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陆浑山火》)“母从子走者为谁”(《汴州乱》),他故意打破这种节奏,变成上五下二的节奏.)“乃一龙一猪”(《符读书城南》).(五言诗是上二下三的节奏,他改为上一下四的节奏.)又如七言诗,常作上四下而韩诗却有作上三下四的,(“子去矣——时若发机”,“虽欲悔——舌不可扪”等.韩愈务去陈言,力求创新是好的,但有的诗刻意求工,斧凿痕迹很重,甚至佶屈聱牙,妨害了诗的音乐性和形象性,不能不说是落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
13、2022届山东潍坊市高三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14、杜诗奇,源于创。敢于创新,避熟生新,因旧翻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是杜甫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为中唐以后的新乐府树立了榜样。《饮中八仙歌》亦是创格,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不发一句议论,而八人醉态活现。《曲江三章章五句》,是一种每首五句的七言诗体,五句押同一韵,都在第三句上作顿,非今非古,自我作古,亦是杜甫的创体。
15、这首诗除了最后两句之外,通篇咏雪,但不见一个雪字,也很少出现颜色词(只有像“琼瑰”“缟带”“银杯”“金罍”等喻体含有色彩),但如果细细品味,则满篇都写的是白雪纷纷飘落,填沟壑,盖山岭,压松篁,铺瓦陇,积墙隈,遮粪壤,隔门庭,使世界夜如白昼,导致雄鸡夜鸣,鸟雀乱飞,它像陆地上鲸鱼的死骨,又像漫山遍野玉石的灰烬,它带来严酷寒冷,使鱼龙苦冻,虎豹饥饿哀嚎,人们则生火堆取暖,又喝酒赋诗,等等。历来研究者多注重探究其中包含的讥刺权臣贪佞的寓意,程学恂则认为:“此与诸雪诗,皆以开欧、苏白战之派者。其形容刻绘,神奇震耀,可谓尽雪之性。将永叔、子瞻所作取来对校,尚觉减色小样也。”⑩这就是所谓的隐藏所咏本体的白战体诗歌,相当于一个长篇的谜语,很能引起文人搜奇猎险的兴趣。它的写法则正如蒋抱玄所言:“写景纯用白描,看似场面热闹耳。此种功夫,须从涵咏经史,烹割子集而来,确为韩公一家法,他人莫能语也。”⑪韩愈是文化复古主义者,他“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的写作路径,实际上是一种“以文化为诗”的行为,他发展了杜甫“以文为诗”的技法,拓展到经史子集所有的领域,因而韩愈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像这类“藏色”的白战体诗歌是韩愈为诗歌史提供的新品类,具有重要意义。
16、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因此,欧阳修《六一诗话》品评道:“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17、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18、韩愈诗歌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下笔“奇险很重”,不仅表现在意象的选择方面,也体现在动词的刻意搜寻方面,更体现在运用赋体的堆垛写法上。上引三例都是韩愈诗歌里最显特色的诗句,第一例写鲜妍的秋花和红艳的果实,用琐列的星星和黄色朱红斑驳的色彩加以描摹,遂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第二例描写华山女道士卸妆的情景,她抽出金钗脱下银钏解下环珮,呈现出金玉辉映青荧闪闪的珠光宝气,烘托出这位迷恋道术的女道士空虚的内心世界。第三例是最典型的韩愈诗句,描写的是陆浑山原自燃的一场熊熊山火,所引诗句描写火神祝融会聚其部属的情景,其意义难晓,或许如樊泽之所言:“当告休之时,和尊卑而更酌,喧钟鼓,盛旃幢,炎官热属之徒,皆颓胸垤腹,缇颜帓股,以肃其前。霞车縓盖,言车舆之设也。红帷赤幕,言脤膰之罗也。衁如池,肉如屯,以巨壑为颇黎盆,五岳为豆,四瀛为罇,嚼酬喧杂,雷震以助其威焉。此其义也。”⑧韩愈描写的是想象的神话世界,与火神相关的红色衣服、旗帜、车舆、器具铺排在一起,形成独特怪诞的“火”的宏大盛筵,被程学恂称赞为“大奇观”⑨。严格地说,堆垛臃肿是描写山水景物的弊端,谢灵运创立的“遇景辄书”和“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向来为诗家所诟病,因为山水诗的正宗是王维、孟浩然那样的空灵娟秀、韵味悠长,但是对于像韩愈这样穷尽笔力的“堆色”描写,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要批评他的晦涩艰难,不易理解,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勇于开拓、求新探险的艺术追求。
19、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20、2022高考作文:如何突破作文45分“坎”
21、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到杜甫为一大变化;唐诗的发展,到韩愈为一大变化。而韩诗之变,就继承关系而言,主要是承杜诗变化而来,特别是将杜诗的奇险倾向推扩到极致而“自成一家新语”。而这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诗学渊源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探索新的体式和句式,是杜、韩相继促成唐诗大变的主要手段。杜、韩是古典诗歌由“唐音”转向“宋调”的关键人物。
22、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说明“春蚕到死丝方习,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中的双关、比喻手法。
23、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24、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5、杜甫的“三吏”“三别”则不同,这也说明杜、白所处的地位不同。杜甫毕竟在逃难避乱过程中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比如《哀江头》首句便自称“少陵野老”,后来朝廷才给他一个闲散官称(到成都后,由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白居易则不然,他做到太傅,是统治阶级的上层成员,他的诗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后来皇帝不让讽谏了,他也就不敢写了,转而写“闲适诗”。
26、 韩愈诗的狠、重、奇、险,主要有哪些表现?
27、杜甫的诗反应人间疾苦,犹如圣人般怜悯人民,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那种悲天悯人的关怀也只有杜诗才最能体现。
28、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29、总之,韩愈的诗已经开辟了议论为诗的风气,到宋人时则变成了专门说理。诗中说理,韩开了路,宋人延续着走下去。以文为诗,又以诗为文,这是韩愈的特点。
30、白居易提出诗文要为事、为时而作,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他把自己的诗分类为讽喻诗、闲适诗等,《新乐府》《秦中吟》等即属于讽喻诗。他为什么这样公开标出呢?因为皇帝一度提出“纳谏”,所以白居易“指陈朝谏”,手法委婉巧妙,用最后两句点题,手法一律,让统治阶级可以谅解。他还怕不保险,分类时又特地标上“讽喻诗”三字,可谓煞费苦心。
31、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32、初唐四杰是唐代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33、⑬转引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568页,汇评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4、因此读山水诗、景物诗,应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吧。
35、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36、(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
37、 与韩诗这种风格相联系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韩愈“以文为诗”,形成诗歌的散文化.这首先表现为韩愈的不少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和散文大致相同.在这些诗中,韩愈不仅大发议论,而且在形式上也脱离了诗歌的轨道.如《南山》一诗,用汉赋的铺张排比手法,极力描写终南山的四时景色变化和各种形状的山势,就是这种表现之而这在《嗟哉董生行》中,表现得就更为淋漓尽致,几乎和作者的散文名作《送董召南序》出自一辙,“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这种句法一扫浮艳之习,但往往破坏了诗的韵律,正如沈括所说:“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山石》这首诗在文字上较为平易,不代表其险怪的文字风格.诗中所写是游山寺,是一篇纪游之作.一般说来,游览诗大都是截取一些景物片断,即景抒怀,这首诗却写了游览的全过程.从黄昏到寺,到坐阶观景,到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都按时间的先后、游程的次第写入诗中,路数颇像一篇游记文.但它以诗的形式表现,也保有诗的艺术特色,是揉合诗、文而为自成一格.这首诗虽然在结构和笔墨蹊径上采取文的路数,但艺术表现上,不只是诗魄形式,也是诗的艺术手法.诗人对游山寺的整个行程,做了匠心的剪裁,对已选择入诗的关节,用笔的详略也有不同.对展开描写的部分,也都能捕捉事物突出的特点,使之最大程度的形象化和力传事物情景之神.因此我们接触到的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的转移,虽写过程而不觉其平淡与拖沓,是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的.
38、以夸张的渲染笔墨将李花夜晚盛开、白胜雪练把夜空照亮的奇景和早晨旭日东升霞光照射下李花迷魂乱眼、花团锦簇的景象,表现得惊天动地。再如《李花二首》中不仅刻画“颜色惨惨似含嗟”的李树在“梨花数树若矜夸”反衬下孤独寂寞的处境,想到她曾经盛开照夜,如今却“不见玉树攒霜葩”,不禁“泫然为汝下雨泪”,还写到李花的皎洁明艳“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目暂入都交加”,更写出李花“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的冰清玉洁的品性,李花实际上就是韩愈追慕的人格写照。
39、⑰转引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148页,汇评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40、2022高考语文题型归纳:鉴赏诗歌形象(现代诗歌、古代诗歌)
41、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42、作者/ 张忠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43、第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
44、韩愈的艺术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追慕李白杜甫诗歌“万类困陵暴”的穷形尽相的描写艺术和“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的语言艺术。他描写植物最擅长的是写花和树。如《芍药歌》描写芍药(形似牡丹),她开在中庭,“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她是“霜刀翦汝天女劳”的结果,所以不愿学桃李取媚于人,因此诗人“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赠给佳人作为信物,表现出对芍药的钟爱,也看出芍药贞洁不俗孤芳自赏的个性。又如《李花赠张十一署》⑥:
45、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闰章(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东莱阳的宋琬(1614—1673)。二人是较早在清庭应仕、出仕,主要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的诗人。有关两人的成就,大诗人王士祯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
46、一提韩愈,很容易联想到“文起八代之衰”“复古”“以复古为革新”等评价,又似乎一定是板起面孔,古奥得很,读他的作品的选本,也会有这种印象。其实,剥开现象,全面地看他的作品,得出的结论是恰恰相反。他并不要那样的古奥,而是力求口语化。他是反对那些骈体文,而用一种标准化的口语来代替。他自己的诗文也尽力那样去做,尽管“腔调”古奥,而语言则能使大家理解。上面抄的《秋怀》诗,看来完全是表达自己的志愿、嗜好、情感,和韦应物的模拟“古诗十九首”以及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诗”完全不一样。后一首《秋怀》,写他与童子问答的生活小片断,写出了自己的志愿、理想,继而生发出一种感慨,也还比较积极。从艺术手法来讲,这种格局是前人所未有的:小中见大。
47、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
48、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49、大历年间:盛唐走向中唐的桥梁,诗歌创作带着盛唐余韵
50、他们二人有不少互酬诗,次韵写就,也可以作一比较。
51、长年的贬谪迁转使柳宗元一直生活在无比压抑的的心境中,有时表现为孤寂,有时表现为凄惶不安,有时表现为悲怆。在他的诗中,对个体失意后的痛苦、失落、和孤独、惆怅作了精细而深刻的体验与玩味,将唐诗的情感表达推向了一个新而深刻的内省境地。
52、以文为诗,是指诗的散文化,即以作文之法作诗。如《塞芦子》,犹似一章奏议。如《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数百栽》等,直如书札。《八哀诗》,犹如八人传记。至于个别散文式的诗句,如《春日忆李白》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之“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徐卿二子歌》之“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丹青引》之“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等,更是比比皆是。
53、这是从韩愈诗歌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炼色有代表性的诗句,从总体上看,韩愈诗歌烹炼色彩不如杜甫诗歌丰富,这与韩诗古诗多于律诗的整体状况相关。通过比较可知:杜甫诗句炼色对仗工整,对称均匀,读起来抑扬顿挫,尽管也精心选择动词搭配,但是动态感还是不够突出,而韩愈显然加强了动态的描摹,颜色词的位置比较灵活,既有杜甫式的工整,也有韩愈式的错综。像“山翠”联,不再是首因效应或末因效应的问题,而是两句作为一个整体,将月亮光辉映照下的山林烟树呈现出的凝重绿色和幽暗青色浑融地表现出来。“泉绅”四句写韩愈登上华山绝顶“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时所见的奇妙景象:飞泉瀑布像从天空拖曳下来的修长白色绅带,峰峦尖耸罗列攒聚像一柄柄宝剑直插蔚蓝的青天;紫色的树木映照着彤云霞光,碧绿的泉水飞洒着玲珑音响。显然,韩愈更加强调景物的动态美,追求的是力量感。特别是“穿沙”那一联,与杜甫诗句突出颜色块状印象不同,韩愈强调“碧竿”从河边白沙中钻出来的坚毅顽强,“紫苞”坠落水面的悠然潇洒,然后赞美这些小小水竹浑身洁净清爽的姿态和笋衣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韩愈似乎更像是在写一种人格精神和意志。再如“闪红”一联,咋看不知所云,但联系上下文才得知这是描写纳凉时看到的晚霞映射的云彩变化景象,“闪”“凝”“惊”“耸”几个奇险的字与“蚴虬”(小龙仔)“山岳”的组合,造成生硬而贴切的陌生感,“红”“赤”两个同义词则退居点缀映衬的位置。还有“颠倒”那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绛英颠倒落苍苔”,经过锤炼,韩愈强调“颠倒”交杂的动态,然后推出背景是地面的一片苍苔,最后才点出主要意象为“绛英(榴花)”掉落,弄清先后顺序之后才能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韩愈的诗往往先感受动态和怪异的形状,然后才体验光怪陆离的色彩,一番惊心动魄之后,方能平静涵咏其诗味,与读杜甫诗歌恰好相反。而这种变化的交织,有时故意整散错杂映衬,有时浓淡疏密相间,有时则颠倒转折错综,形成千变万化、顿折奥峭的新境界。
54、诗人描写物象的同时,往往也写自己的心象,即外界的真实颜色与内心想象的虚境颜色相互映衬,形成真幻交织、虚实相映的意境。这种写法有利于拓展诗歌的联想空间,能将过去与眼前,现实与未来,凡间与仙境,真实与神话,交融起来,构成一个艺术的空间。正如刘勰所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⑫“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艺术想象力是大诗人的标志。还是以杜甫为例,如:
55、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56、这就奇怪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风景,谁说不漂亮呢?而且比早春来的更浓墨重彩。
57、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58、*回复“英语app”,16个超棒的英语学习APP推荐。
59、(1)大意: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
60、杜甫的诗反应人间疾苦,犹如圣人般怜悯人民,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那种悲天悯人的关怀也只有杜诗才最能体现。
61、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