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有哪些名称(58句精选句子)

2023-05-23 09:05:58

孔子的故事有哪些名称

1、可项橐却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孔子听了小孩的话,决定考考他,没想到多次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之后,孔子再次败下陈来。于是孔子诚恳地说,“后生可畏啊,我愿意拜你为师。”于是,7岁的项橐就成了大圣人孔子的老师,传为佳话。

2、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3、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了朝回来,连忙问:"没有人受伤吧?"而不问马怎么样。爱人重于爱马,仁的表现淋漓尽致,这是孔子的可爱。(孔子的故事有哪些名称)。

4、“生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头上有坑,大鼻孔,呲着牙,非常吓人”。叔梁纥一看吓一跳,以为是妖怪,就把孔子抛弃在山洞里。母亲放心不下儿子,就来找儿子。到了山洞里,一看,天啊,一只老虎正趴在地上给儿子喂奶,一只老鹰在洞口扇动着翅膀往里送风,她走近一看,儿子给老虎喂得胖了许多,也变得漂亮许多,特别开心,就把儿子抱回家了。

5、  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6、▪音频文字稿为WORD文档,文件名:讲述者+作品名。

7、为什么孔子被称为我国最顶尖的思想家,孔子到底做了什么?

8、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9、孔子一听这孩子讲得很有道理,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10、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孔子的故事有哪些名称)。

11、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 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

12、(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13、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河南省地图册》83页舞阳县页标的骂子河

14、(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15、5分钟读懂《哈姆雷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绝对狗血

16、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此时,孔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所以不时地搓着双手取暖。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17、十二时辰有两种命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十二地支来命名,第二种方式则是赋予不同的时辰专门的名字。对应关系见上表。

18、《孔子曰》用清新的画面、青春的形象、丰富有趣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和弟子们的人生经历。人物故事、历史典籍、文字溯源和青春漫画几大要素,在书中完美融合。获《人民日报》评价:“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1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0、《说文解字》:“丘,土之高也。”今天我们常说“山丘”一词,其实,“山”主要是石头,而“丘”主要是土堆,二者不完全一样。土丘四周高、中间低,古文字中的“丘”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21、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22、同学们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所以佳节老师想,估计孔子是鲁国拥有肉干最多的人。

23、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24、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鷞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25、一次楚昭王听说了孔子高尚的品德,想要聘请孔子。

26、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x没有人了解我呀!&#x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事情呢?"

27、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28、在甲骨文中,“鱼”(魚)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有尖尖的鱼嘴、剪刀似的鱼尾、灵动的鱼鳍,就跟小朋友画的一个样。发展到小篆中,“鱼”的形体进一步规整,但仍保留着原先的轮廓,下面的形体与火的意义无关,而表示鱼尖尖的尾巴。

29、春秋时期,孔子在年轻时当过赶马的车夫,从御术中的“起乘转合”中悟出许多人生道理,如“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在周游列国的途中给弟子们讲述这些道理,子路笑他政治上到处碰壁,他用欲速则不达来推诿。

30、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便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31、他的教育故事,基本上或者说大部分都来源于《论语》,其他的野史部分,不够权威,许多人也不认可,再说了,野史部分以教育为主题的也不多。

32、但为其辩解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有人从孝慈角度对孔子的话进行辩解。宋邢昺在《论语注疏》中说:“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也说:“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这种辩解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33、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34、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

35、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36、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37、孔的特点是通,通达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因此孔有嘉美的意思。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嘉是名,孔父是字。古人的名与字意思往往有关联,“孔”与“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38、随着对法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而这种血缘亲情关系,也得到了各国法律制定者的注意。比如1988年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199条就规定:被告人的近亲属,有收养关系、同居者、已分居的配偶没有义务作证。1994年颁布的《法国刑法典》就规定:“向重罪之正犯或共犯本人提供住所、隐蔽场所、生活费、生活手段或其他任何逃避侦查逮捕之手段的,处3年监禁并科30万法郎罚金。下列之人不属于前述规定之列:重罪之正犯或共犯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以及这些人的配偶;重罪之正犯或共犯的配偶或者众所周知的同其姘居生活的人。” 我国的新《刑法》修正案草案也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不知道这些法律的制定者是否受到了孔子“亲亲相隐”思想的影响,但考虑到亲情在法律层面的因素则是一致的,也使这些刑法更具有人性化。

39、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

40、  "曾皙,你怎么样?"

41、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42、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43、孔子提倡孝,但他并不主张无原则的孝,如果父亲做了错事而子仍一味地顺从,那不是助长了父亲的不当行为吗?孔子认为那样做并不是孝。所以他在《孝经·谏诤章》上说:“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里说得十分清楚,对于国君和父亲做了“不义”之事,臣及子不“争”,就不是忠臣,也不是孝子。那么怎么去“争”呢?《论语·里仁》中还有一段话,可以与“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对着来读。即:“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的前提是父母若做错了事,做为儿子应当“谏”,但这种谏不是前面说的像那个儿子那样去“证”(告发),而是“几谏”,即婉转地劝说。

44、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45、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从小到大读了几百本书。

46、留言聊聊孔子或《孔子曰》,小编将从本文留言选择5名读者,赠送这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提供的好书《孔子曰》,超好看的哟~

47、“好!”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48、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49、话说孔鲤小朋友他为什么叫“鲤”,而不是别的啥动物呢……

50、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51、    9月5日下午,我们从叶县保安镇方城山下来,天已经不早了,为看骂子河,我们又绕了一个大弯,拐到叶县东边的龙泉镇和仙台镇之间,因骂子河就从那里流过。仙台原名坟台,前不久改为仙台,比坟台好听多了。我们到达骂子河时,天已经黑了。李元芝让把车停在一个桥头,告诉我们,骂子河到了。只见桥头立着个指示牌,上书“马河桥”3字.李元芝说这就是骂子河,也叫马河或马子河。我们走到桥上,看着河道不宽的骂子河,在夕阳下泛着鳞鳞波光,两旁笔直的白杨树伸向远方。站在骂子河边,两千年前发生的那个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际,不过老汉骂儿子的声音已经远去,而关于“亲亲相隐”的争论并没有结束,这就会让人们不断想起这条骂子河。

52、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53、天亮之后,孔子的母亲就要开始考察孔子昨天学的字是不是都会了,就一个一个字的考孔子,没想到孔子竟然都会了,这就让孔子的母亲很欣慰了,觉得孔子读书非常有天赋,觉得这个孩子不简单,将来长大之后肯定会非常的有出息,就夸奖了孔子,孔子看到母亲能高兴他也十分的开兴,旁边的哥哥自然明白孔子能做到这样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才四岁的孩子,竟然晚上还一遍一遍的练习白天学的字,这得多有决心才能做到这样啊,本是一个贪玩的年纪,却能体谅母亲,能为母亲着想,知道母亲对他的期望很大,所以孔子的哥哥知道自己的弟弟真的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

54、你又是带著气走的,身上还佩带著宝剑, 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

55、有人则在“攘”字上作文章。三国何晏《论语集解》引周生烈的话说:“有因而盗曰攘。”邢昺则对此展开来说:“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于失羊之主,证父之盗。”东汉高诱在《淮南子•汜论训》“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句话下注曰:“凡六畜自来而取之曰攘也。”意思是说,“攘”与“盗”、“偷”性质不同,是顺便占为己有,从情节上要轻多了。这里有为父开脱而把罪责归之于子的意思。还有人在“隐”字上作文章,认为“隐”字除了有“隐瞒”之意外,还有“同情”、“怜惜”等义项,因而将“隐”理解为“同情地辩护”。可在这里的前提是“攘羊”,不管怎么解释,“攘羊”终究是不义行为,怎么能进行“同情地辩护”呢?这种解释就离题更远了。

56、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

57、应该说,对于“其父攘羊”这件事,孔子与叶公并无分歧,“攘羊”终究是侵犯他人利益的不光彩行为,孔子用了个“隐”字,就说明孔子对此事的基本看法。而在“攘羊”这件事上采取什么方式,孔子与叶公才产生了分歧。叶公对“子证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赞其为“直躬”;而孔子则持否定态度,孔子不是说“攘羊”对,而是说“子证之”这种方式不对。那么“子证之”错在什么地方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孟子经典佳句100句(7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