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翻译(59句精选句子)
老子语录翻译
1、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2、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6、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7、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9、(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10、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1、(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2、(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大展身手,生不逢时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随意而行。(老子语录翻译)。
13、(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14、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5、(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6、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20、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1、1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道德经》
22、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道德经》
2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
24、(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25、(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26、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27、(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28、(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29、(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有胆量但是贸然行事的人容易被杀,有胆量但不贸然行事的人就可以活命。
30、1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
31、(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32、(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33、(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3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道德经》
35、(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3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Sincerewordsarenotfine;finewordsarenotsincere.
37、(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38、(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39、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40、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41、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2、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43、(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44、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45、(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46、 在陈鼓应先生的《老子译注及评介》中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据帛书乙本改”,今本是“圣人之道”。
47、(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48、1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49、译文: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5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1、(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52、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53、(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5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55、 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56、(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5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58、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