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赏析(96句精选句子)

2023-05-21 10:41:07

老子语录赏析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3、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老子语录赏析)。

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8、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9、注释: 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10、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1、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光明磊落,做一个有赤诚相待优良品质的人。

12、(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4、(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15、(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20、  赏析: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21、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4、(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25、也就是说,天地没有仁爱,圣人也不会偏爱。不会对谁好,也不会对谁坏。让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7、“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28、(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29、(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30、(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31、知人者智。老子首先告诉大家能够认清、看清别人的人是有大智慧的。

32、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3、(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34、(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35、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解释: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7、  赏析: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8、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9、《第三十三章》翻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40、(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1、同样,一个人还没有来到世上,“道”也是沒有的,从来到这个世上,随着一天天长大,就开始有思悟,那么“道”就随着长大变化而认识。就会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运动变化这些自然规律之“道”。

42、(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4、出自《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朝”字听起来就给人很阳光的感觉,而且本义也是与朝气和明亮有关,因此在男孩名字中表示朝气蓬勃、阳光开朗的意思;“日”是一个字形很简单的字,原是指温暖、和善、明朗,后延伸在人名中具有温文尔雅、光明磊落的含义。

45、(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4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7、(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48、(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4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0、(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2、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53、(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5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9、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

60、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6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2、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63、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64、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65、圣人其实有时只在必要时期,起到调节作用就行。不必小题大做,干涉百姓的运行规律。看似是仁慈,但实际上对百姓来说太残忍了。

66、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像烧菜做饭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按自然规律去做,不要动不动各个调料都想加一点,火觉得越大越好,油放得越多越好,这样烧出的饭菜,反而成了四不像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应该按照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切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不要动辄搞这个运动那个活动的,天天折腾老百姓,不得安宁。

67、注释:不妄为,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扰民为治国之本,以无事而取天下才是最高的道德。

68、出自《道德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看《道德经》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

69、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作品简介与赏析《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7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71、而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了解到百姓的贫穷之后,非常得痛苦。于是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发下命令,把最赚钱的办法告知百姓——例如当程序员。后来发现这样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就难以维持,而粮食成为最珍贵的东西。就命令所有的人去劳作耕地。这样的国家太混乱了。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74、(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75、(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6、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8、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79、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8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2、(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83、(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84、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气势磅礴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8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86、(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87、就现实生活和工作而言,自身的言行就要符合这个人生自然规律之“道”。否则,人就在走恶“道”,而不是走善“道”。比如,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甚至仗势欺人,强人所难,霸道行径显露出来。这种欲望就是违背自然生存规律。

88、他觉得天地真正的恩泽,就是顺应自然大道,让万物自然生长。而圣人也应该像自然学习。圣人真正的仁爱就是无为而治,给百姓真正的自由,对待百姓公正。让百姓自己发展自己。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8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0、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9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5、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分手后的说说配图(5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