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陈丹青(72句精选句子)

2023-05-21 10:41:11

木心陈丹青

1、不要期待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能够忽然就所谓复兴起来,但是在个人身上做得到的。艺术最后是个体的事情,是天才的事情,一个一个好,就会有事情发生。

2、自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九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3、二十年后,在木心的遗作《文学回忆录》的首发式上,章学林承认,木心说的是对的。

4、同样的,爱国也不意味着“一味批判”或嘲讽或谩骂

5、陈丹青:1983年,在我跟木心密切交往之前,他们(木心和陈英德)就见了面。见了面以后听他谈吐,看木心拿出来他的一些跟日本方面的,美术上的一些访谈的资料,他就说:“你为什么不写作?你这么好的文才与见解。”

6、~双重标准。这也是他们的“杀手锏”之一。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审视中国,不惜以最大的善意诠释“外国”。比方说他们吹捧华盛顿如何的伟大,把“权力关进笼子”。而对中国中古时代的皇权,却以现代西方文明的标准鞭挞。

7、以下追踪记忆,由年龄顺序排列,大致是全程到课、长期听课的学员名单:

8、那素灰色的枝条上,挂满朵儿,不见叶露,这另类的表现,而且相当壮丽。雪粉般的花瓣,或紧或松地聚簇成一朵大花苞,朵朵玉兰又合拢成一个蓬松的大雪堆,她们争相袒露着天使般的肌肤,不由让人体味到春泥散播着风含情,水含笑,光如蜜的空气,天底下所有凝视玉兰花的眼睛都润泽如晶,暗香入茶,神静似仙。

9、同年春,听课生中年龄最大的金高女士,逝世了。其他学员早经星散,很少联络。之后,每年春秋我去纽约侍母,走在街上,念及木心经已归国。去年木心死,我瞧着当年众人出没的街区,心情有异——今夏侍奉母亲,黄昏散步,我曾几次走到木心旧寓前,站一站。门前的那棵树,今已亭亭如盖,通往门首的小阶梯砖垛,放满陌生租客的盆栽。这寓所的完整地址是:

10、对其不感兴趣的,转身走掉,将其奉为知己的,甘愿在他的纪念馆当个忠诚的守门人。

11、我的笔记,初起也颇仓促,总要三四课后这才找回画速写的快捷,同其时,与木心的讲述,两皆顺畅了—好在木心说话向来要言不烦,再大的公案、史说、是非、纠葛,由他说来,三言两语,惊人地简单。

12、林风眠《芦苇》(左)与木心《渔村》(右),纸本彩墨画。师生俩的画终于在开馆特展中挂在一起。

13、掌心里的现代温柔,握得住古典气息,自然就能随风弥漫,无法无天。这是艺术与文化获得灵修境界的多重表现。木笔丹青,有一点紫,有一点绰,宜赏且美,自然赋予生命自信,方可水流长天。

14、山路 |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 野草·题辞

15、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首“原谅”诗,题曰《杰克逊高地》:

16、他宁静的年少生活,终止于抗战后乌镇的沦陷。

17、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18、在1982年到2006年间,到了纽约。以往的沉痛记忆让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着。而这自由的空气精神也转印到一幅幅完美的杰作。2002到2003年间,他创作了两组60与40幅微型的惊人袖珍巨作。有些仅有1-2英寸高,需藉助放大镜方可辨识,但是是如此的完整而非凡。另外在此时段他也同时大量的写作。

19、木心对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洞察,可谓力透纸背。

20、其后,他做过交通大学美学教授,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

21、■ 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兼音乐家还会再来吗?我们以为不复再返,只能零零碎碎地活在地上的艺术家身上。莫扎特、肖邦、就是一部分的俄耳普斯;莫扎特是俄耳普斯的快乐、和平、祥瑞、明亮的一面。肖邦是忧伤、自爱、禅念、怀想的一面。

22、我是一个在黑夜里大雪纷飞的人呐这句话是先生对人生坎坷的诗意表达。

23、■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24、自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九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25、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就不属于自己。待人对事,不要太计较,对与错何必认真,一切皆如过往云烟,转眼消失不见。

26、他不可能看过恩斯特的画,也不谈起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大将:达利、马格利特、吉里珂……我猜他不知道谁是恩斯特。除了法国19世纪绘画,他不关心文艺复兴之后的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绘画。

27、陈丹青:现在台湾的作家回忆起来,说那是一个不会再有的时代。就是1986年前后,解严还没有实行,但是空气已经自由多了,大陆已经改革开放,而木心是第一个他们知道的对岸写作的人,但是不是来自对岸,而是来自纽约,而且跟他们想象的大陆作风,这种文风完全完全不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会有一个疑问,这个人是谁?文学不明飞行物。不能说那是一种民国味儿,而是语境上跟他们不隔。

28、朱伟当年除了在博客发表《木心的尴尬》,还“枪毙”了一篇本想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陈丹青访谈录——《再谈木心先生》。这一举动引起了陈丹青的不满,使他写了《致洪晃妹子》等文章“回击”。当时这一论战不仅引起了文化界和读者们的关注,也成了“木心是否被神化”这一争议的起源事件之一。

29、他向着他的生活去探寻生命的美好,成了藏匿在美国25年的华人,最终成名。可是经历劫难的他的向往却是:会当身由己,婉转入江湖。这是他后半生的追求,这是他理智下选择的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30、■ 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31、陈丹青:二月十四日我们给先生庆生,我就请了乌镇这些头头脑脑,他们整个都参与了美术馆的建成,也都认识木心。美术馆的馆员就坐满了这个小小的图书馆,就有了这么一场演奏会。木心老是说,他要做一位文艺复兴人,文艺复兴人以达芬奇为代表,就是通人,他什么都会,事实上也是这样。

32、十九世纪末,爱文学的青年每人一本《鲁拜集》。这是文学史上的风流韵事。我在十三岁(笔者注:1939年)时见到《鲁拜集》译本,也爱不释手。奇怪的文学因缘,凭本能觉得好。

33、除了布展、采访,(号外)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大量木心生前珍贵视频、音频及影像首次播出。

34、木心作为知名的作家和画家,有着传奇的一生。

35、1984年木心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36、再无一人如你这般好,所以,锦书难托,深情空赋,他便只能悄悄地,悄悄地,关上了那扇等待的门......

37、我现在想想他一辈子无闻非常好,所以我相信这都是他的选择,他设计了自己的一生,而且付了他的代价。

38、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魏晋或唐宋文学、伊丽莎白或路易王朝文学,各有专家。其他国家所修的世界文学史又是怎样讲法呢?当年郑振铎编撰《文学大纲》,想必也多所参照了外国的写本。迄今,我没有读过一本文学史,除了听木心闲聊。若非年轻读者的恳求,这五册笔记不知几时才会翻出来。其实,每次瞧见这叠本子,我都会想:总有一天,我要让许多人读到。

39、晚年的他眼神依然明亮澄澈,你从中看不到任何沧桑和苦难的烙印,为什么要那些丑恶阴魂不散,如影随形?

40、漫长,彻底,与世隔绝,中国大陆时期的木心没有任何举动试图见光。到纽约后,带着不知餍足的文学的贪婪,他在恢复写作的同时,靠中国台湾版译本找回被阻隔的现代文学图景,与他早年的阅读相衔接。久居纽约的港台文人对他与世界文学的不隔,咸表惊异,他们无法想象木心与李梦熊在封锁年代的文学苦谈——“出来了,我才真正成熟”,木心如是说——私下,我完全不是可以和他对话的人,他几次叹息,说,你们的学问谈吐哪里及得上当年李梦熊。但木心要说话,要以他所能把握的文学世界,印证自己的成熟,不得已,乃将我们这群人权且当作可以聆听的学生。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木心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本书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几乎濒于徒劳。

41、偶然 | 印象 | 雨巷 | 七里香 | 感谢

42、开课后,渐渐发现或一专题,一下午讲不完。单是《圣经》就去两个月,共讲四课。上古中古文学史讲毕,已逾一年,越近现代,则内容越多。原计划讲到十九世纪收束,应我们叫唤,木心遂添讲二十世纪流派纷繁的文学,其中,仅存在主义便讲了五课。

43、大家笑笑作罢,没人在意一个小孩子的信口开河。

44、那些年,众生多少是在异国谋饭的生熟尴尬中,不免分身于杂事,课程改期,不在少数,既经延宕,则跨寒暑而就春秋,忽忽经年,此即“文学远征”至于跋涉五年之久的缘故吧。到了最后一两年,这奇怪的小团体已然彼此混得太熟,每次相聚有如小小的派对,不免多了课外的闲聊,我的所记,则仍是木心的讲课。

45、既有等待的无奈,又有撒娇的可爱和俏皮,并且诗意。

46、“文革”时被关在积满脏水的防空洞里,看守他的人想,应该是爬着出来了吧。

47、我真想知道,有谁这样地评说文学家,谁曾如此这般讲过文学史——我多么盼望各国文学家都来听听木心如何说起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个人不断不断与他们对话、商量、发出诘问、处处辩难,又一再一再赞美他们,以一个中国老人的狡黠而体恤,洞悉他们的隐衷,或者说他们的坏话。

48、无论是受顶礼膜拜,还是被嗤之以鼻,他都是那个永远无法被复制的独一无二的木心——那些失传已久的文字与美在他的笔下古意盎然,似细雨敲檐,如茶香氤氲,不消数代,或成绝响。

49、木心的转印画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画于“文革”末解除监禁后,躲在虹口区寓中偷偷制作(“白天我是奴隶,晚上我是王子”,那时莫说恩斯特,他早岁收藏的画册悉数被抄没)。后期画于1999年到2009年,时在七十二岁到八十二岁,总数逾两百幅。据乌镇侍护青年代威回忆,八十三岁的木心仍然时或作画,2010年,两位纽约电影人拍摄了他在乌镇的画案与工作。

50、萍影无踪,让人无着,故,叶落归根是许多游子最终的皈依。

51、2012年12月,陈丹青将自己五年的听课记录集结为《文学回忆录》,他说,这是木心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52、再别康桥 | 纱帐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53、■ 我最心仪的是音乐、建筑、绘画所体现的宗教情操,那是一种圆融的刚执,一种崇高的温柔。以这样情操治国、建邦、接人待物,太美好了。

54、2011年12月21日,木心在尚未醒来的乌镇溘然长逝,享年84岁。

55、号外07(上)木心那只蓝色的小碗找到了吗?

56、在与笔记再度相处的半年,我时时涌起当初即曾抱有的羞惭和惊异,不,不止于此,是一种令我畏惧到至于轻微厌烦的心情:这个死不悔改的人。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这本书,布满他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57、画展研讨会上,《西藏组画》被誉为“现实主义”的“还原”,而获得普遍肯定时,他却答道:“我并不愿把这些画抬高到“高于生活”的种种“主义”中去。”

58、陈丹青:他说爱完美,所以苦,我要这样子得到声誉,如果不是这样的,我不要声誉,庞培给我的时候已经是废墟。

59、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杀了。

60、作者的手段、技法,微妙不察,近乎非人工。它易于上手,但要好局面,作者的器识与本领须得入于绘画之内,超乎绘画之外,借一句说滥的话:“功夫在画外”——“画外”的什么呢?借木心迷恋的说法,转印画“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

61、“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62、有一次家宴,长辈们谈诗论道,小小年纪的他便语出惊人:“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63、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听课人几乎全是画家,没有迹象表明有谁听过文学史,或职志于文学,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我们都不知道——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与人初识接谈,从不问起学历和身份。奇怪,对着这些不相干的脸,他只顾兴味油然地讲,其状貌,活像谈论什么好吃透顶的菜肴。我猜他不会天真到以为众生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果然像他一样,挚爱文学。

64、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陈丹青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2006年,木心著作《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配有《关于木心》小册子一本。

65、或许每个人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都会有所不同,像陈丹青听木心的课,是一字一句记录下来,那本厚厚的《文学回忆录》便是根据他的五大本笔记整理而成,陈丹青说,“里面的每句话都是木心说的。我可能漏记,但绝不添一句一字”。由此可见陈丹青对木心的尊重。

66、答:李唐、郭熙、范宽、董源、关仝、王蒙……黄公望、倪瓒、唐寅、大小米、石涛、八大、徐渭。

67、所以我们真的不要小看年轻人,他天然地会选择,走向他愿意走向的那个作者。现在1990年、1991年、1992年的孩子,已经在写木心了。而且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得太年轻了,木心在他们这个岁数都已经,他已经说我小规模的博大精深,该读的书他都读过了。

68、还有她的《痴情司》《直至海枯石烂》 《生活之旅》《心慌的周末》 《绮惑》《银女》 《绮色佳》《夙世情缘》 《蜜糖只有你》都十分好看。经典名句有:

69、1966年,木心在台湾联合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70、馆员说,陈老师你不知道,每天都有木心的读者从各地专程赶来,盘桓终日,还有连续三整天待在馆内,踯躅不去的人。

71、尤其是在“文革”期间,木心猝遭无妄之灾,所有作品皆被毁,被拘18个月,三根手指被打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老子语录赏析(9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