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成语(50句精选句子)
关于国家的成语
1、国富民强:读音guófùmínqiáng,汉语成语,国家和人民富足强健。这个词用了一个古文修饰“互文”,如同“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单指国家富裕人民强健,而是指国家和人民都富裕强健。
2、公元654年,天降暴雨,大水淹了玄武门,天灾突降众多士兵纷纷逃走,薛仁贵大怒登上城楼,向城内呼喊求救,有人将消息传到内宫,高宗李治得以避过灾情,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怎么会委身在一个小小的看门官?必然会有所作为。
3、释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4、(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5、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保证了唐王朝长治久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名将,曾经敌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弃战而逃,他就是薛仁贵,说起薛仁贵,历史上有很多成语都跟他有关,“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说明这个人当时是威名赫赫,只不过现在人很少听闻罢了。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他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不负生平。
6、没错,这两个词都是成语!“我读书少别骗我!”网友和小撒一起“翻车”,但也感慨:从这些“奇奇怪怪”“不太正经”的成语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7、国士无双、国将不国、国计民生、国仇家恨、国步艰难
8、其命维新 (qímìngwéixīn)命:天命;维:乃。指承受的天命是新的。比喻国运昌盛,气象一新。
9、[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10、围攻六个月之后,平壤被攻陷,高句丽宣告灭亡,此次出征大唐拿下176座城池,42个州县,在高句丽境内设置都护府管辖,封薛仁贵为安东都护,薛仁贵主理高句丽期间,任用贤才、治理盗贼,力排众议选拔高句丽人才,高句丽百姓纷纷称赞,甚至忘了亡国之痛。
11、(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2、很快机会就来了,公元657年,朝廷决定征讨西突厥,薛仁贵听说之后向朝廷上奏“师出无名则展示不利,陛下应该明示敌人所作所为,同样不应该一网打尽,对于那些被迫反击的百姓,应该恩泽广布,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效忠大唐。”
13、成语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14、晋·皇甫谧《高士传·王斗》:“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尽縠也。”
15、薛仁贵的威名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大喜赏赐其大量财物,并且升任为游击将军,安市城之战唐军遇到了硬骨头,守卫异常坚固,唐军大将李绩叫嚣攻下城池之后会血洗百姓,以至于守城军民齐心协力,誓死守卫城池,不巧的是唐军后勤补给告急,李世民无奈只能撤退,不过此战让大唐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回朝之后薛仁贵被提拔为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16、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17、这也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成语,出自搜集整理唐朝奇闻怪事的文集《幽闲鼓吹》。
18、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19、这篇文章中,苏轼写到自己和文与可相交的趣事。文与可是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的关系。文与可有天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喷饭满案”自此成为苏轼相关的成语。
20、国泰民安:泰民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uótàimínān,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1、清·顾炎武《日知录·卷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2、(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2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24、释义: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25、成语释义: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26、国富民强 ( guó fù mín qiáng )
27、(出自):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28、李治听取其意见,同时任命薛仁贵为副将随军出征,公元659年,薛仁贵再度出征高句丽,此战与敌军大队人马在横山相遇,薛仁贵手持弓箭,一箭射杀敌军数十人,无人可挡。
29、敌人到处搜捕这个革命烈士的遗孤,妄图斩草除根。
30、《韩非子·定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民强。”
31、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有次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32、(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33、南宋·章樵《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比牝牡。”
34、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夸赞,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能治理国家。
35、公元670年,唐朝出兵对抗吐蕃,薛仁贵担任行军大总管带领郭侍封一同前往,郭侍封也是名将之后,心气极高的郭侍封不甘心久居人下,因此时常违背薛仁贵的命令,当时唐朝大军行至青海湖,薛仁贵整顿兵马,找来部下商议,认为前路艰险,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不过若是行军迅速的话就能出其不意,趁敌人不备迅速扫清战争,因此薛仁贵命令郭侍封断后,自己带领兵马先行前进。
36、成语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37、白话译文:形容事物天天向上发展:我们的祖国~。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子。
38、汉武帝即位不久,下令全国推荐人才。东方朔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常侍郎。自此以后,东方朔曾多次上书提出关于朝政的建议和看法,但不少意见和规谏都没被采纳。有一次,东方朔又提出耕战强国之策,也未被采纳。
39、繁荣兴旺 (fánróngxīngwàng)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发达昌盛,生机蓬勃。
40、(解释):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41、我们要彻底清理蚊蝇滋生的场所,做到斩草除根。
42、(出自):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43、成语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44、唐朝时,潘孟阳当上了户部侍郎,他母亲认为自己儿子没什么本领,却窃取高位,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很不服气,认为周围的官员都和自己差不多。他母亲就让儿子请他的同僚们吃饭,自己偷偷观察,发现这些人果然没什么才能,于是放心了。
45、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46、成语忧民忧国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47、出处:《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48、翻译: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
49、庄辛淡定地回答说:“我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你一直宠信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