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精选及心得(39句精选句子)
论语名句精选及心得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2、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论语名句精选及心得)。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译语)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5、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6、世界音乐大师、卡瓦里歌王NusratFatehAliKhan
7、凡是油嘴滑舌的人,看人脸色行事的人,一般都比较缺少仁爱之心,为人不厚道。
8、 (赏析)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9、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解读)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12、(译语)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1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4、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5、(原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直译)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意译)以道作为前进的志向,以德作为做人的准则,以仁作为行动的凭借,以六艺作为学习演习的内容。
16、“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17、君子勇于改错,而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编造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18、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道不尽,言不穷,《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难以忘怀。
19、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20、我读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2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23、因此死并不可怕,怕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相信政府。如此,则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24、用的下别人的错,才有更多人宽容你。擅长尊重别人的人,总有跟多的善意来敲门。
25、 (赏析)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跟着走正道呢?”)
27、(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28、(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0、国学智慧,美好人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孔夫子告诉我们:读论语名句,学做人智慧。
31、一位是至圣孔子,用一部《论语》,说透了何为为人之道。
32、(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33、(解读) 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34、从事物联信息工作的陈永金先生分享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经典名句的学习感悟,分别从修身、治学、为人、做事等方面解读了《论语》带到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从事外贸工作的沈先生通过自己对“温故而知新”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了平时要不断总结,从失败的经历中回头思考,便可在工作中带来成长和收获。
3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36、(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37、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8、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