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49句精选句子)
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20)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3、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抱怨的话常常挂在嘴边,说天气不好影响心情,说命不好做不成富二代等等。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旁人造成的,自己只是一个备受牵连的可怜人罢了。
4、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5、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知:同“智”,这两句大意是: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一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滚动的弹子若在倾斜的地上滚动,将是越滚越快;一旦遇到了障碍,弹于便无法滚动了,流言蜚语遇到那些拨弄是非者,则会添枝加叶,越传越离奇。但谣言一到聪明人那里,便会嘎然而止。因为智者不会相信这些流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论语·阳货》)。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8、荀子这里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
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1、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子名言荀子经典语录)。
12、满则虑嗛,平则虑脸,安则虑危。《荀子·仲尼》
13、(人的命运是由上天觉得的,国家的命运是由礼仪决定的。)
14、家庭与工作环境亦是如此,因而,很多时候,环境或许不可更改,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选择良好的环境,自然能够拥有积极舒适的生活。
15、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正论》
16、天下从之(礼)者治,不从之者乱;从之者暗,不从之者危;从之者存,不从之者亡。——《礼论》
1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18、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19、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2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1、出自先秦《荀子·劝学》。使之然,使他们这样。人生下来哭声相同,但长大后习惯风俗却不同,这是教育的结果所受不同的教育使他们这样。此言后天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作用。
22、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儒效》
23、礼教与法治,原本并行不悖,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罢了。
24、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25、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26、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2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8、出自先秦《荀子·劝学》。深溪:深谷。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么的高远;不身临峡谷,就不会知道大地有多么的深厚。
29、解释:如果没有人民就不会不国家没有一点土就不会有山的形成,同样的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就不会不现在的经验了。
3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31、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性恶》
32、参考译文:上天的运行有其恒定不变的规律,不会因为圣明的唐尧执政就存在,不会因为残暴的夏桀就消亡。用导致安定的措施去回应它就会吉利,用导致混乱的措施去对待它就会凶险。
33、人生在世,不过无愧本心,旁人言行,实难更改。
34、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3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6、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37、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38、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39、(看一个人的相貌不如看内心,看内心不如看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内心来得准确,内心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来得准确。)
40、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非相》
4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
42、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43、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44、释义: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实行。学习到了实行也就到头了。
45、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6、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7、又懒又丑又浅薄的李诞,凭什么一句“人间不值得”就圈粉无数?!
48、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