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34句精选句子)

2023-05-01 10:15:58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1、(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虑危、安不忘虞、有备无患、处安思危、忧盛危明、常备不懈、安不忘危

2、自从《尚书·武成》提出:“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而治”就成了帝王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魏徵认为,帝王如果能够遵从“十思”,弘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种美德,就能选贤任能,达到天下大治的效果。“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他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场景:有智慧的人尽心出谋划策,有勇力的人充分贡献力量,仁爱的人播撒恩惠,诚信的人奉献忠心,文臣武将都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君主只需要用好这些人就足了,不必事事劳心费神、亲力亲为。

3、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居安思危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4、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

5、魏徵死后不久,侯君集谋反案发,魏徵因曾举荐侯君集受牵连。太宗又听说魏徵多次将谏言表章先给史官过目,疑心他沽名钓誉,不是一个纯臣。因此,太宗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下令推翻魏徵的墓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唐军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战绩不如预期,太宗想起了魏徵,感叹说:“如果魏徵在,一定会劝谏我不亲征的。”于是,太宗立即命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了墓碑,明君直臣终于得到了善始善终的结局。在唐太宗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魏徵名列第也高于诸多秦王府旧臣。

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戒奢以俭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全员了解戒奢以俭的历史渊源,梳理戒奢以俭与国家命运、学校命运、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厉行勤俭节约,养成节约美德,杜绝铺张浪费,用节俭来格除奢侈的风气。

8、唐太宗与魏徵,一个以明君为目标,励精图治,胸怀宽广;一个以谏臣为己任,正直忠贞,犯颜敢谏,君臣二人相得益彰,共同为贞观之治写下一段进谏与纳谏的佳话。《谏太宗十思疏》作为魏徵最出名的谏章,至今读来仍可想见盛唐开明时期君臣风貌。

9、魏徵的经历很复杂,他早年在瓦岗跟随李密,屡出计策却不被采用。跟随瓦岗军归唐以后,魏徵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颇受重用。他曾多次劝李建成要及早动手对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唐太宗的治国班底多为秦王府旧人,最受信任的臣子往往是参加了玄武门事变的铁杆。魏徵不但没有这些身份,而且是李建成的死d,处于敌对阵营。但是,面对太宗离间天家骨肉的质问,魏徵没有丝毫隐瞒推诿,直爽地表示如果李建成听取自己的谏言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太宗既欣赏魏徵的直率,又出于收服旧太子一d的考虑,赦免了魏徵,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10、郑玄对这则故事的解释是:“时齐方奢,矫之是也。”西汉桓宽《盐铁论·救匮》中,作为儒学代表的贤良就引了这段故事作为论据:

11、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12、(出处)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

13、虑壅蔽(yōng)     黜恶(chù)

14、(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5、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16、居安思危:即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体现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身处高度文明的新时代,沐浴丰富的物质文明,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师生跳出追求安乐的舒适区,富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保持警醒,把忧患之思转化为消除忧患之行,切实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7、②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揭示正意。

18、唐太宗贞观三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犯了贪污罪被罢免官职,庞相寿申辩自己曾在秦王府为大唐建功立业,唐太宗听后生出恻隐之心,准备网开一面,让其官复原职。大臣魏征向唐太宗进谏道:“当年秦王的老部下为官者甚众,如果都像庞相寿这样恃恩谋私不受惩处,会让天下正直的人心寒。”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对庞相寿说:“过去我身为秦王,是一府之主,现今我身在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因私废公,徇私枉法。”唐太宗利用庞相寿事件诏告天下,警诫各级官员勤俭洁身,服务于民,切不可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纵情私欲。凡是贪污受贿者,一律从严惩罚。此举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也稳定了人心,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每次到舅舅家时都快12点了,舅舅早早地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把我们迎进去,嘴里不停地说,“今天外甥来,都是客,舅舅好好招待”。舅母把做好的菜搬到桌子上,我们就开始吃饭了。饭间,舅舅问问这个的近况,说说那个的未来,在欢笑中一顿饭就结束了。

20、针对君王难以善始善终的问题,魏徵于贞观十三年又上了一封《十渐不克终疏》“顷年已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指责唐太宗近年已违背志向,不能坚持敦厚、朴实的作风,并列举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劝告太宗要及时反思,纠正言行,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都是警醒太宗不忘初心,劝谏他要持之以恒勤政爱民,慎终如始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命人把魏徵的这两封奏疏都书写到了屏风上,以时刻提醒自己。

21、①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2、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23、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故君子之御下也,民奢应之以俭,骄淫者统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贼,让行而争路者也。(陆贾《新语·无为》)

24、随后的十余年里,魏徵没有辜负太宗的信任,坚持了敢于说话的作风,甚至在太宗已经很不高兴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把自己的意见说完。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了解到是魏徵进谏触怒了太宗,于是,长孙皇后换上朝服向太宗隆重祝贺,说君主贤明才能有敢直谏的臣子。最后,太宗消了气,并给予魏徵赏赐。多次犯颜直谏,使魏徵享有诤臣、直臣的盛名,太宗也虚心接受他的意见,匡正过失。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25、⑤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戒为教,绝酒不淫。”

26、(解释)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27、(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8、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

2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从内容来看,划线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说“竭诚”的结果,即“胡越为一体”;“后一句是说“傲物”的结果,即“骨肉为行路”,由此可以切分为两个部分,从“傲物”前断开,排查BC。从句式和朗读的节奏来看,“竭诚”是动宾结构,“傲物”也是动宾结构,前后结构一致,“胡越为一体”是主谓宾结构,“骨肉为行路”也是主谓宾结构,结构一致,所以前后朗读的断法也应该一致,排查A。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慎始慎终。“敬”,对应前面的“慎”,也是“慎重”的意思。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以及手法的能力。C.“通篇骈俪工整”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骈散结合,如“何也”“君人者”都属于散的部分。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百”,所有的;“元首”,君主;“景”,大;“殷忧”,深深忧虑;“著”,昭著。(2)“虽”,即使;“董”,督察;“振”,同“震”,威吓;“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应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怀仁”,感怀仁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技巧的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第一段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所以第一段使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二段以历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以历代君王为例,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3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树木要繁茂,必须先巩固树根;泉水要远流,必须先挖通泉源;国家要安定,必须积累德行仁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泉水源头不深而希望水流遥远,树根不固而希望树木高大,德义积累不足而祈求国家安定,人人都知道那只能是空谈。“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君主身担重任,统治四方,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好比砍掉树根而想树木繁茂、堵塞源头而想泉水长流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作者起笔即以常见的树木、泉水为譬喻,既生动形象,又因喻体常见、比拟浅近,易于理解接受。紧接着比喻,进一步正反对比,使人印象深刻,道理阐释也更加清楚:欲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31、C(1)(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哪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32、前两段,从“思国之安”的命题入手,剖析了打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张,比喻贴切,对比鲜明,排比生动,十分具有说服力。

3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什么是座右铭是什么意思(28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