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家名言(107句精选句子)

2023-10-08 11:14:36

古代法家名言

1、无功者受奖,则财溃而民望。(没有绩效的人受到奖励,那么就会导致财物匮乏而民众抱怨。)(古代法家名言)。

2、译文: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选择的环境决定的。

3、白话释义:执法的人,宪文命令写在官府,刑罚必须在人民心中,赏赐守法的人,而惩罚那些不在乎法律违背命令的人。

4、白话释义:执行法律政令的人,官吏百姓的规矩法律。

5、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6、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8、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9、作者: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10、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因为事先说的目标太低,这种危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功绩,所以应该处罚。)

1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12、《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1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4、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所以弃用自己的才干而依据法令来才定赏罚)

15、大意:说的人很多,但都是一些啰里八嗦,浮夸吹嘘之词,起不到实际作用。

16、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7、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起来,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18、(译文)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我们常说“靠人不如靠己”,说的正是此意。

19、问题是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宋国人,一种说是鲁国人,但是根据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墨子当时不在宋国,他要么在齐国,要么在鲁国,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国以后,他离开楚国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的时候,天上下大雨,宋国人还不让他进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完全是行侠仗义。所以我读墨子,我是读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20、1当涂者之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知避奸也。(重臣的d羽不是愚蠢而没有远见的人,就是败坏而不避奸邪之事的人)

2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2、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商君书·农战》

23、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2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5、(译文)小巷多出怪事,学识浅薄的人喜欢卖弄聪明。愚蠢的人所嘲笑的,正是智慧的人所悲哀的;

26、(译文)爱护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爱护;尊敬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27、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28、(感悟)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不是一件好事。

29、《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30、10一家二贵,事乃无功。(一国之中二人掌权,任何事都不会有所功效。)

31、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2、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3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4、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35、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褔与咎。(不亲自处理事务而明察臣下干练与否,不亲自谋划而能够知道臣下行事的祸与福。)

36、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为的用;

37、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38、商鞅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车裂了。但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流传下来了。

39、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商鞅《商君书》

40、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在故事里,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后来用以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提醒人们做事说话皆应三思。

41、那么在孟子那里呢,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了一股正气。我们通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其实孔和孟是不一样的。

42、1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择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君主犯下错误却不听忠臣的劝谏,而一意孤行,就会身败名裂而为人所耻笑)

43、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摇动树木的人如果一一拨动树上的叶子,即使劳累也不能全部让叶子动起来;而左右摇晃树干,那么所有的叶子都会摇动起来。)(说明∶应以法律作为主杆)

44、大意:愚蠢的人所称快的,正是有智慧的人所悲哀的;无知妄为的人所高兴的,正是贤德的人所忧虑的。

45、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46、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所以臣下提出主张,君主根据主张命其行事,再依据结果来考核他们的功效)

47、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48、(译文)不要吹开⽪上的⽑发去寻找其间的⼩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病。韩⾮⼦以两个通俗易懂的⽐喻,说明古代顾⼤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以罪。

49、1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50、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识应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必拘泥于前人的经验的道理。王寿将全部的书焚毁,并不是说明前人的书没有价值,只是在读前人书的同时,不一定要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所学习的应该是做事的道理,真正的知识是活的,不是死的,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真本领。

51、10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君主如果不将臣下的言行相互验证,那么就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

52、(感悟)任何人都有可取之处,谦逊才能长久。

53、(译文)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怀一颗平常心,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54、作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55、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56、大意: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57、道家。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的“自动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提倡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艺术中,如“见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经常被企业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58、1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蚀者,可亡也。(不懂得战争,而以仁义自居者,有亡国的可能)

59、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60、1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祸患是因奸邪之心而引发的,而奸邪之心是欲望引起的。)

61、1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就有灭亡的可能)

62、做事犹豫,疑虑,便不会成功。一个人的操行过于标新立异出类拔萃,就一定会遭到世人的攻击。愚蠢的人往往在事情都成功之时,还是迷惑不解的,聪明智慧之人,常在事情还未发生就已预见,从而取得成功。对于老百姓不论做什么事,在开头之时不能和他们商量,而只能在办成以后和他们共享成果。讲究最高道德和一般世俗的人是不能合群的,要干大事业的人不能去征求那些大众的意见,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效法古代典章,只要能使百姓得利,就不必遵循旧时礼教。

63、(感悟)人,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欲望,否则,它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64、10上下易用,国故不治。(君主亲自处理繁杂事务,而臣下反而掌管大权,国家就是因为这点猜无法治理的。)

65、(译文)冰块与炭⽕不能放在⼀个容器⾥,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个时间来到。

66、(译文)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

67、《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68、   徐冯说:“任何事情都是人为的,而人的行为乃是应时而作,所以一个智者绝不以为世上有一成不变的事。”

69、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70、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7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72、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主要作品有《韩非子》。

73、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74、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75、学很好理解,就是要刻苦读书,勤求学问,摒除一切干扰,做到心如止水,精诚专一。再有,诸葛亮认为“学”要虚心向学,虚心求教,因而在求学过程中会有启发。

76、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吾欲舍其生取其义也。

77、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事都是因秘密进行而成功,因言语的泄露而失败的)

78、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79、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商君书·更法》

80、1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勉强君王去做他所做不到的事情,停止君王去做他所不能停止的事,这样一来,就会危及己身。)

81、1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古时的君王因勤俭而得到天下,因奢靡而失去天下)

82、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千丈长堤也会因蚁洞的贯通而溃败。)

83、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84、《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85、(译文)听到某种说法,没有⽤事实进⾏验证就加以肯定的⼈,是愚蠢的⼈;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

86、(译文)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固守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固守现状,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87、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

88、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89、1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欲望的心理不除去,就会、给自身带来忧患。)

90、《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9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9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93、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如果冬天封冻得不够彻底,那么春夏的草木也不会茂盛生长。)(说明∶事先将危害国家的一切不良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9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95、10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臣以为百。(君主的权势不可以借由臣下使用,君主失去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到很多的利益。)

96、  出自春秋·管仲《管子·七法》。不能因为偏爱亲属而使国家遭受危害。对任何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国家利益都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人们之所以能够平安地生存,就是因为获得了国家的保护,因此应该把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奉献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最高的荣誉。

97、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98、解释: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9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00、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商君书·去强》

101、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商鞅

102、无偸赏,无赦罚。(英明的君主不会随意施以赏赐,也不会赦免本应处罚之人。

103、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104、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105、大意:言论不符合法律的,不听它;行动不符合法律的,不推崇它;事情不符合法律的,不去作它。

106、(译文)船翻了才能看出谁会游泳,万马奔驰中才能看到谁御马技术精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三年级外貌描写好句(77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