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赏析(68句精选句子)

2023-10-08 11:13:23

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赏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3、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  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二句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重视节操,坚持真理,守正不阿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伏清白以死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为前圣先贤所重视。我们也应发扬光大,以保持清白为荣,以献身真理为荣。这两句以诗歌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作者光辉人格的写照,可用于赞美先贤忠贞的品格,或用以劝勉青年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真理而献身。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6、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7、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8、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蓠”、“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

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10、教师的审美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艺术的品质,教学中,教师务必精心挖掘文本的内容精髓,把学生带进美好的艺术境界,用精彩的语言信息引导学生积极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去获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教学古诗文,更要紧扣作品的语言形象,由景入情,由情入境,剥开语境,深化意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努力把握文本阅读的思维方法,逐步架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桥梁。(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赏析)。

11、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亘;

12、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13、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14、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里有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写于张生即将远去考取功名,与崔莺莺长亭告别之际。词里碧云连天、黄菊满地的凄清秋色,正是有情人将要各奔东西的伤感情绪的写照,也是女主人公青春短暂的残酷现实的暗示。这里的菊花虽不是主角,但在渲染气氛方面,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15、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17、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18、 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

19、端午节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挂艾草、吃龙舟饭、吃粽子、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20、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2、“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与欣赏应该是同步的,是走进课文的一种表现,所以,当我们在赏读的时候更要读出一种感动。

2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24、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25、《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26、(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表现出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27、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28、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29、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

30、《九章·悲回风》,想象丰富,夸饰神奇,低回往复,一唱三叹,均为其抒发思心愁苦而设。但终因放子不还、孤子抆泪的根由,故而推来拂去,无以解脱。最后,欲以死来激动君王,思心和愁苦似乎得到缓和,然赴流实为孤注,亦踌躇不已。可以想见,诗人忧心如焚的悲愤情绪,将进入另一个高峰。

31、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的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似是而非的十分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32、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辰把纔干或技艺发挥出来。

33、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3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

35、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36、这些都说明《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的代表作,我们在品读时,应特别把握的诗中它的“情”,它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也是展开全片诗歌的基础,“情”是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综观《离骚》通篇,不但文辞流畅,而且充分地体现出屈原的机智和策略。

37、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38、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39、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40、另外,安禄山触犯军法,张九龄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只可惜,唐玄宗太过自信,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蒙蔽,竟然把他无罪释放,无异于放虎归山,若非如此,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

41、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42、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3、五六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4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5、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46、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涉江》,“兮”是语气词。句子的意思是寿命和天地一样长,光华如同日月一样。形容人非常伟大,万人景仰,青史留名,足以同天地日月相提并论。

4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48、一个好的读者,既要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深情厚意,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语言艺术,一要做到“入乎其内”,二要做到“出乎其外”。只有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认知积淀和生活情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陶醉于文本的语境之中,才能发现语言艺术的美感,感受语言艺术的风格。动情而入迷,清醒而享受,这是一个好的读者、好的欣赏者的具体表现。

4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50、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51、口头作业:背诵课文和《离骚》中的一些名句;

52、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53、《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54、(屈原《九章 哀郢》) (解读)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55、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解读)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5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57、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58、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9、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60、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6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62、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63、第尽管幻想和现实交织,全篇的线索是分明的。作为本篇的具体内容是屈原的自叙生平;而屈原的生平是和楚国客观形势密切联系着的。伴随楚国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屈原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呢?最初他满怀信心的提出“愿俟时乎吾将刈”,可是现实不允许他实现他的理想,接着就是“延伫乎吾将反”;再次,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复次,是“吾将远逝以自疏”;而这都不可能,最后是“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了。这五句所标明的是思想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紧紧相联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划清了文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贯串全篇的一条主要线索。从这一主要线索派生出来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叙述亦莫不如此。例如:篇中以男女的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始则曰,“吾将上下而求索”;继则曰,“哀高丘之无女”;继则曰,“相下女之可诒”;继则曰,“闺中既以邃远兮”;继则曰,“岂惟是其有女”;继则曰,“聊浮游以求女”。又如用芬芳的服饰,比喻自己的好修,遣词用意,也都是前后一贯,脉络分明,自成体系的。

64、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65、纸张有些陈旧,有些含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逾越千年万载的怀念。

66、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67、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九章·橘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勤俭节约的古诗词7首(50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