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子书(72句精选句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子书
1、翻完整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里面吸引我这个凡夫俗子的就是围绕托马斯与特丽萨、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露骨的性爱描写,在上个世纪捷克文学并不多见。
2、这本书带有自传体色彩,《钟形罩》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士意识到,即使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如果你的心思不在那里,那么就很难保持活力,而这也对步入二十岁的你有所启示。埃斯特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和精神的极度萎靡,但是她始终为看似设定好的人生抗争。
3、我一拿起这本书,就对它爱不释手。在工作间隙一个实习生听到我说我可能不确定自己是否还会相信爱情的时候,她给了我这本书。一读到这本书,我觉得它教会了我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去爱别人。
4、这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著名作品。希望大学生朋友不要被这个看起来有点吓人的书名给吓退,这本书写的挺好的。可以给人带来关于生命的思索。
5、主人公托马斯自言自语:einmalist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6、作者并没有让读者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上感到无助,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支持这些援助团体来改变海外妇女和女孩的生活,从而为妇女和女孩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刺激经济增长,为后继的妇女和女孩改善社会生活状况。(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子书)。
7、2011年,米兰.昆德拉入选七星文库,成唯一在世入选作家。
8、人类的不幸恰恰来自对变化的渴望,而看不到重复的可贵。
9、跟自己说要活的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就算全世界都否定自己。还有我自己相信自己。跟自己说要过得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跟自己说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但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很漂亮。
10、在人类刚刚步入现代世界时,德国哲人尼采就严肃地思考上述问题--而一切答案,都汇聚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哲学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漫游与教诲,尼采发出了先知般的宣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应该直面虚无,从自身创造生命的意义,最终进化为能撑起生命重担的超人!
11、——“我们不能指责小说,说被这些神秘的偶然巧合所迷惑,但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而剥夺了生命的美丽。”
12、昆德拉孩童时期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多岁时,他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
13、*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哲学必读之作,尼采思想世界的入门首选
14、我觉得每个处于二十多岁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就我而言,我二十岁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我都在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以及就一个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
15、试想一个社会,大家都自以为是,都充满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在各种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他们会通过喜欢的明星、各自的星座、低音质歌曲、带有褒扬或谩骂的言论、流行词汇,加以区分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事实上只能看到一群人喊着卧槽情怀接地气,神马浮云很给力,最终结果还是个体性的丧失,是一场噩梦。媚俗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将人强行拖入集体性之中,消除了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尊严。
16、昆德拉在小说中提出的轻、重、灵、肉、记忆、虚弱、眩晕、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意义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依然在照射着当下的人和没有解决的人性问题。
17、在人类刚刚步入现代世界时,德国哲人尼采就严肃地思考上述问题--而一切答案,都汇聚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哲学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漫游与教诲,尼采发出了先知般的宣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应该直面虚无,从自身创造生命的意义,最终进化为能撑起生命重担的超人!
18、托马斯和特蕾莎都如此深爱卡列宁,他们有更多的理由,还有时间去深爱对方。
19、这本小说温暖人心,描述了一个年轻女人一生与命运抗争,令人难忘。在阅读的时候,我不禁想象,没有一个人可以经历过她所经历的这一切。一切都可能出错,而她做到了,她确实遭受了这一切。
20、既然如此,“确定性”就不存在了?也不尽然。刚才提到,“完全确定”不存在于外部世界。换言之,“确定”只能由我们的“内在”来孕育。人类控制不了事件的走向,但他能控制自己在一种情境下的行为——这便是生命“重”的部分。
21、特蕾莎选择了生命之重,她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但不可忽略的是特蕾莎在书的最后部分的转变,她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
22、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书》等。1989年天鹅绒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长期被禁。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虽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获奖。
23、正如译名所呈现的: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责任、世俗、规矩等负担,总是感叹生命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都想快快卸掉重担轻装前行。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在这个层面上来看,昆德拉无疑是最佳作家之一。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书中人物的种种行为,就更加易于理解了。
24、*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查德·施特劳斯同名交响曲、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灵感来源
25、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四个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一问题,他们是或轻或重的选择者。
26、的在一起一辈子,男孩答应过女孩这辈子只爱她这唯一个女人,这辈子只能娶她,女孩也答应了这辈子只做他的女人,男孩答应过
27、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28、人是活在别人的记忆里的。当所有人都忘记你的时候,你也就不存在了。
29、如果能战胜现在的痛苦,对岸肯定会有七彩的幸福等着我们。不用着急,不要贪婪,不要放弃大家一步一步的走.木藤亚也《一公升的眼泪》
30、弗兰茨选择了生命之重,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循规蹈矩的生活。
31、“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32、故事情节跨度长达三十年,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塔利和凯特从孩提时代到成年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友谊,关于生活,以及在漫漫长河的时间中,为了发掘真实的自我,那些选择对我们有多么重要。
3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34、#随郁而安一句话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5、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
36、萨比那选择了生命之轻,她选择了背叛一切,轻视世俗传统的价值观,将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37、著名评论家李欧梵在1985年国内发文,向汉语文学界推介了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两位世界级小说大师。
38、为了回答这两个疑问,请先来看书中的一段话吧:
39、想了很多在一起的生活,要一起做饭,要一起打扫卫生,一起看电视,一起逛街,一起带孩子,一起散步,一起去健身房,一起
40、我们想要更好、更多、更高、更远,想要不断的超越和颠覆自己,厌倦甚至鄙视简单的重复。我们想要追求不同的女人、男人,享受不同的美食,体验不同的数码产品。我们喜欢“更新换代”,“升级”听起来就让人欲罢不能。没有几个人类会因为每天叼着一块羊角面包往返于面包店和家之间,而感到无比幸福和陶醉。
4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2、虽然昆德拉说“只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但反过来看,既然人只能活一次,那么就没有什么需要顾虑。天堂的幸福我们得不到,就尽力兑现人世的幸福吧。
43、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44、从轻与重到卡列宁的微笑,这七部主题让我从文学角度去了解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
45、“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颗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幸福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
46、古语有言“博观而约取”,大约就是这个意思。教育家总强调人应当广泛地尝试、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其实完整的人不是最终的目的——博观的目的在于约取,成为完整的人的目的在于发现独特的自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也在于此——有了足够大的视野,人才更有可能能够发现自己真实的灵魂。
47、造成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妥协的原因是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托马斯认为爱情是轻的,造成他们相爱的原因是六次偶然,如果不是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这一爱情就根本不会存在;而特蕾莎认为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幻想入睡时能紧握着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当她与托马斯相遇时,恨不得让自己的灵魂冲出肉体让他看一看。托马斯认为爱情之轻承认了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做爱和爱根本就是两回事;但特蕾莎不认可这一说法,她更相信肉体和灵魂之间具有统一性。书的最后,托马斯做出了让步,同特蕾莎一起移居乡下,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个人终于确信了自己的爱情,达到了一种牧歌式的幸福。
48、好多的剧情都是在懂得中结束,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总会有这样的摇摆不定,可你还藏在那里,不肯离去。
49、在作者男性话语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传统女性的一般特点,即认为灵与肉是不可分的。这也是特蕾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50、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51、所以,在托马斯看来“只有一次就是从来没有”的,轻得不能再轻的人生,其实就是最“重”的人生。而他的生命轨迹也匪夷所思的、不可避免的,由“轻”转向了“重”,就像一股莫名而来的洪流,将他卷入、卷入,最终被不知名的力量裹挟着,坠入亘古不变的生命之河,并在安静的河底幸福的死去。
52、什么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们经常看到,一位少女失恋后,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她并不认为自己真的卑微,而是与情郎地位平等,理应获得爱情的。因为她绝对认同生命,认为生命是美好且有价值的,获得一份爱情是天经地义的,情郎的做法冲击了她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她才转而愤愤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呢,没有谁规定生命中非有爱情不可,自由恋爱在中国一共才几十年历史啊。这种自由恋爱的价值标准并非出自她本人的思考,而是社会解放、周围同学以及偶像剧集带给她的,这种对获得爱情的绝对认同也是一种媚俗。
53、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54、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生命之轻”的一部分。当这种“生命之轻”达到极致,我们的必然只不过是一系列偶然,生命的轨迹被虚无替代,这岂能承受?这就是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5、当然是。相处的第一刻,托马斯就把特蕾莎看成一个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对她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通过特蕾莎他明白,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虽然第一章第九节里提到了同情心,特蕾莎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一直处于依赖地位,但不能说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感情是怜悯。客观上看两人的感情确实有不平等性,但主观上托马斯一直对特蕾莎爱恋而尊重,“不允许任何人觉得特蕾莎不好”,甚至在特蕾莎与其他人共舞的时候他也会吃醋。
56、弗兰茨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他是大学教授,在萨比娜看来,他聪明,懂她的画。他善良、正直、英俊。弗兰茨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他生命中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被一位哲学家写信嘲讽;但弗兰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要追寻历史伟大进军的脚步,追求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是对历史的崇尚,对内心政治理想的固守,最终他在一次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的恶人杀死。
57、风总会被雨赶走,何必让身外之物无聊之事困扰终生?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
58、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
59、如果一定要说特蕾莎上彼得山不是梦境,而是亲身经历的话,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也还说得过去。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而已,特蕾莎下山之后,心灰意冷认为托马斯要杀她,于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外遇。这一次外遇使她陷入困境,她几乎对陌生人产生爱情,也被警察局可能的威胁苦苦折磨。特蕾莎的精神变化是本书中间部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解释这一情感波动,我们还是要从彼得山说起:
60、我们看重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轻与重之间难以取舍,因为轻的可能变成重,重也可以变成轻,我们害怕做决定,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又如何判断哪一个决定是对,哪一个决定是错呢?
61、作者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苦乐参半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这些道理。《小王子》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让我们不断去追寻什么才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去做的事。
62、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63、弗兰茨信奉伟大的进军,希望看到人们团结到一起,看似有媚俗的倾向,但第六章第十四节中,作者明确表示弗兰茨不是一个媚俗的人。他对于伟大进军的追寻,不是出于对某一主义或学说的轻信,完全是出于内心浮现的美好幻想,或者是对萨比娜那种自由的效仿。事实上,弗兰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有很多不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弗兰茨善良得无可救药,他最后的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64、更有些人无法理解每人都有不同的话语体系的道理,于是他们误以为存在着某种自我中心的“通用”的话语体系,然后——“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米兰·昆德拉的这一句话,发人深省。
65、想念一个人,需要冲动的感觉。思念一个人,需要深刻的烙印。接近一个人,需要满怀的诚意。爱上一个人,需要十足的勇气。放弃一个人,谈何容易。
66、是重造崇拜偶像?还是干脆沦于虚无,一路娱乐至死?
67、内容简介:☆米兰·昆德拉是当今世界在文学地位和作品销量上最有号召力的大师之也是历年诺奖得奖呼声很高的西方作家。
68、生而为人,世间的事除了生和死,都是小事,然而生和死,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不是历史的主人,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怎样过这一生才有意义?我们怎样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确保自己所选择的是最好的?深入时间之中,经历了世间百态,体验过各种情绪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知道这些都没有答案,或者说,它们的答案都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69、我很喜欢全文的第三大章,他以一个外来妹的眼光去剖析上海。包括了上海白领的鄙夷,饭店老板的非礼,同机床打工妹的德惨死等等。都激发了他的好胜心,自强心......
70、决定要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就要坚决一些,也就是说人要有果断而明智的执行力。
71、人类的博爱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此处很想讨论一下当下时事,怕被群殴,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