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翻译(83句精选句子)
论语十则翻译
1、 优秀的事物,包括人,总是能够激起最深层的共鸣,所以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在一段时期内会发现同时在读的几本书的内容是互通的,原因之一就是“本质”的内核其实并不多,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语言去解释。
2、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3、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5、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6、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论语十则翻译)。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声明:推广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9、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10、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11、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13、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1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5、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7、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8、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9、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22、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2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24、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25、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2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8、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29、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30、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3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2、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3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4、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3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6、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8、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39、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1、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4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4、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5、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46、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47、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48、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49、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50、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51、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52、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5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4、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55、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5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57、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58、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59、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60、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1、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3、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4、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5、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66、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6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8、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69、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70、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7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2、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7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7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7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76、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77、(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8、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9、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8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8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82、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