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83句精选句子)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1、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2、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竟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一生无子女。
3、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鲁迅在那个年代用笔做武器,写下各种一针见血的文章,只是为了拯救国人思想,唤醒沉睡愚昧的国人,鲁迅更像是一个战士,鲁迅写的文章虽然会有点偏激,只讲对错,错了你就得被我挨骂,但是鲁迅是没有任何的私心,愿意提出这个国家和当时政府所存在的问题。胡适和鲁迅处事方法是不一样的,就好比一个人捡到了一个东西他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见到肮脏的东西,会对它进行毁灭,一种是想办法对肮脏的东西进行清洗。
4、在那段青葱岁月中,毛泽东曾非常仰慕胡适,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他深情表白道:“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我就读过胡适、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那时就非常钦佩他们,他们已经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在我心中的地位,成为了我最仰慕的楷模。”(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5、说辜鸿铭是语言天才,大家也没意见吧?据说他精通9国语言,靠背诵《浮士德》学成德语,靠背诵莎士比亚戏剧学成英语……
6、那么,为什么说胡适始终无法摆脱旧伦理、旧道德的束缚呢?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他与妻子江冬秀的婚姻生活。
7、“说我‘退回政府送的6万美金宣传费’,其实政府从来没有送我6万美金的事。”
8、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9、毛在40年代曾评价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
10、这与几年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从1954年开始,经最高领袖授意,大陆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批判胡适运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作协共举办了21次批判讨论会,全国各地发表的批判文章,总字数超过300万。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他昔日的友朋同事、门生故旧都不得不公开发表违心之论。
11、(批判胡适运动)确使我为许多朋友、学生担忧。因为“胡适的幽灵”确不止附在俞平伯一个人身上,也不单留在《红楼梦》研究或古典文学研究的范围里。这“幽灵”是扫不清、除不尽的。所苦的是一些活着的人们因我受罪苦!除夕无事,又翻看你寄来两批批判资料(指大陆批胡适的剪报),不禁想念许多朋友,终夜不能安睡。
12、据说,身在美国的胡适把所有他能搜集到的批判文字都读了一遍,其中包括幼子胡思杜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他没有写下任何辩白或者回应的文字,却心心念念受此“牵连”的朋友。
13、作为一种政治权利,它与权力的傲慢、与统驭、与奴役和服从是天然的反义词。在具有几千年皇权统治历史的中国尤其如此。给民众的自由多一分,当权者的自由就会少一分。
14、说完这句话,毛泽东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松柏,喃喃自语道:“曾经,他是我最仰慕的楷模……”
15、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16、彼时的毛泽东和胡适,一个是刚考入湖南湘乡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学生,一个是在美国留学、小有名气的学者,年纪仅仅相差两岁的胡适和毛泽东,此刻却是云泥之别。
17、何谓存心忠厚?就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18、那时,胡适是国内最年轻的北大教授,身为青年的他,却做了全国青年的导师,在他的影响下,一代中国青年成长起来,在五四运动中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19、说回赵元任。他的兴趣相当广泛,导致他的理想很多变。还在海上漂着的时候,他打算做一个电机工程师;到了美洲大陆换乘火车后,他说他想做物理学家;1914年,当他从康奈尔大学毕业时,他却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20、陈先生读书只为知识,不为学位。虽学富五车,却无一张文凭。
21、老友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陈年往事、文学艺术、国内政治、国际局势……两人大谈特谈,毛泽东还通过傅斯年对远在美国的胡适转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对老师的问候。
22、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胡适决定离开北平。
23、 人生如盲盒,我们在摸索中收获着惊喜和苦难。
24、于是,在蒋内心里,胡适这个棋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被其视为革命的“一大障碍”,也就顺理成章了。
25、 胡适作为20世纪初期著名的民国大师,27岁时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即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教授。
26、但即便如此,梁思成为其设计的墓碑在文革期间还是被清华的红卫兵砸毁。
27、书中写到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苦心经营大学的梅贻琦,亦官亦学的傅斯年,三百年得以一见的史学大家陈寅恪;外交学者胡适,建筑学家梁思成,革命斗士闻一多,数学家华罗庚,生物学家童第周……
28、去年这时候,我去了趟台北。当时特地去了位于台北远郊的胡适公园。以一个文人的名字命名公园的,在华人社会应属仅见。据说是胡适逝世后,有商人因为敬仰他,把胡适寓所边上一座小山买下后捐赠出来,这才有了胡适公园。所以能有胡适公园,并非国民dd国的主观意愿,得拜土地私有化所赐。
29、赵、胡两人关系密切。胡适多次不吝赞誉赵元任,说“每与人评论留美人物,辄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其人深思好学,心细密而行笃实,和蔼可亲,以学以行,两无其俦”。简单说吧,就是认为赵元任天下无敌。也许是鉴于这层关系,北大一再力邀赵元任加盟。
30、在胡适离开了这个世界后,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也没有任何的遗产,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些胡适的藏书,而胡适的妻子可能也是因为怀念,所以总是和自己的儿媳妇去抱怨胡适生前的事情,妻子回忆,胡适年轻的时候总是帮助穷人,看起来好像很有钱一样,但其实胡适只是一个装的慈善家。每每说到这里,胡适的妻子都非常的无奈。
31、信中指出的错误,全是给胡适贴金的。倘若胡适好虚名,完全可以缄口笑纳。但他却毫不含糊,对多处贴金拒不接受。
32、这就有些奇怪了——在那个年代,男女青年到27岁才结婚,已经是晚婚中的晚婚了。事实上,一场婚事拖了13年才办,应由胡适负主要责任。他在上海读了6年书,又去美国留学7年,加起来正好是13年。
33、 1920年8月,长女胡素斐也在北京出生。
34、为了对民国及1949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我们选择一些具体的人和事,更能把历史的真实面目看得更加清楚。
35、林的早逝,是上帝对他的眷爱,是不幸中的大幸。
36、死者为大,但这只是一句客套话。就在胡适下葬以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37、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38、抗战期间,自北京而长沙、昆明、李庄,都是因了战争的缘故。当时抗战情势危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过程极为艰难。
39、终其一生,胡适都希望做蒋介石的诤友,可惜,历史没有真正给他机会。
40、当许广平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给胡适写信,请他“鼎力设法”介绍商务印书馆时,胡适“慨予俯允”,立马出面推荐,并担任了鲁迅纪念委员会委员,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41、陈独秀与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但两人有很大的差别,陈独秀热血激情,是典型的革命者,胡适温润随和,适合做儒雅的学者。
42、1969年,时已80高龄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被赶出家门。10月,终衔冤负屈而去。
4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第一句话是胡适想要追求精神自由。
44、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45、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接受来历不明、言过其实的虚名。”
46、倒不是说他有自己的政治企图。在1949年天崩地裂的大变局中,胡适坚定地选择了败退台湾的国民d。根本原因是,在他看来,当国际格局逐渐演变成了以苏联为首的“极权世界”和以英美为首的“自由世界”的两极对垒之后,作为自由主义者,毫无疑问应选择自由世界。
47、“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48、后来,胡适在纽约做过胃溃疡手术后,曾立过一份遗嘱,他仍旧对国民d心存幻想,说什么“光复大陆后,北大成为自由大学,将自己留在北平的102箱书捐给北大”。
49、每当周末的时候,都是胡适闲暇时间比较多的时候,大多数时间,胡适都会和自己的孙子一起嬉戏打闹,年迈的胡适还会经常和自己的孙子道歉,说自己的年纪大了,变笨了。虽然天伦之乐很享受,但是那段时间小儿子胡思杜自戕的消息依旧还是让胡适感觉非常的痛苦。
50、1948年,胡适被迫离开北京时,留在寓所的物品中有500多封信件。往来的对象,几乎涵盖了国共两d主要领袖、军政要人以及社会名流。
51、 胡复自小体弱多病,甚至还患有小儿麻痹症。
52、从胡适公园跨一条马路,就是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这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成立的最高学术机构,大约相当于大陆后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和。胡适故居就在中央研究院南侧,如今已改成胡适纪念馆。
53、记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你每天都在不断积累和进步,就不会有所谓“成年人焦虑”了。
54、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提出明确要求:“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要配合当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55、台下坐着的,正是胡适一生引为自豪的学生吴健雄——当时“中央研究院”唯一的女院士,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唯一的华裔女院士,居里夫人之后国际物理学界当之无愧的“女王”。
56、孙子:胡复。是长子胡祖望与曾淑昭之子,胡适唯一的孙子。胡复生于1955年,名字为胡适所取,为复兴中华之意。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任美国薪资司下属的一个项目(PAID)任负责人,至今未婚。
57、1949年1月15日,被聘为“总统府资政“;4月6日,应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从上海搭威尔逊轮前往美国当说客。
58、此外,还有父亲的因素。胡适的父亲胡传,在台湾做过官吏,而且留有日记。为了让自己父亲的相关史料尽快刊印,胡适希望回台。
59、 这回,胡思杜依旧令人失望,他在美国也换了两所大学,还是学业难有建树,或者说,难以毕业。
60、所以,以胡适当时的地位,在台湾非常困难的时候,愿意回台湾担任这个职务,主持中央研究院,台湾的老百姓从心里觉得胡先生是认同我们的,来支持我们的,对他非常感激。
61、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62、“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指中共),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后来有朋友传达了毛泽东给胡适的一个口信: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后,只冷冷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63、早在新文化运动之初,胡适就下定决心“20年不谈政治”,要在思想文艺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革新。我们心中伟大的“五四运动”,却被胡适视为“新文化运动不幸政治化”。
64、该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65、1949年,胡适拒绝听曹的劝阻,流亡美国。从此两人断绝来往,留下无尽的留恋。1952年,随着国家大学院系调整,曹被调到沈阳农学院当老师,成为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1958年退役。
66、1910年,18岁的赵元任报名参加庚子赔款留美考试。同批考试的人里面,有胡适。
67、这一年,胡适68岁。一切准备停当后,魏廉思在胡适12月17日的生日信中发来了这段话:
68、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
69、陈之藩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70、为了打这份在大学里微不足道的工,时年六十的胡适,每天必须从曼哈顿东81街的寓所与普林斯顿大学之间来回奔波。今年我在纽约时,本想去趟普林斯顿,因嫌远而放弃了。据《角色与命运》的作者杨金荣先生的实地体验,即使在如今,这一趟每天来回至少需三个小时以上,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71、对个人是想争取,对其思想就不一样了。如此大规模的批判,自然是要肃清胡适式英美自由主义在中国知识界的“流毒”,代以革命马列主义的学术方法与价值观。在老友陈垣给胡适写的劝归信中就说,“(批判)并不是对你个人,而是对你的思想。”
72、但胡适的思想还是在当时不少“左”倾青年的心中留下了种子,几十年后竟有“春风吹又生”的奇迹出现。我先后所读到的王元化、李慎之、舒芜几位先生晚年的文字,都明显透出“回向胡适”的消息。
73、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胡适临危受命,担任驻美国大使。出门公干,为了省下门前叫出租车要付的小费,他都是偷偷跑到大使馆门前大道的拐角处才叫出租车。夫人江冬秀给他寄衣服,他写信说:“一些衣服没舍得穿,还都很新,不要多寄了!”
74、1954年,台湾召开“国民大会”,商议改选“总统”、“副总统”,蒋介石假意推荐胡适做总统候选人。胡适拒不接受:“我有心脏病,连保险公司都不愿保我的寿险,怎能挑起总统这副担子?”
75、两年前,当蒋庆祝七十大寿时,胡适也受邀写了一篇祝寿文章。在文章中,胡适主要讲了关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很有意思,值得转述一下。
76、一身是病,虚弱到不能站立和走动的梁思成,每到斗鬼会时,都要坐在一辆全清华最破的手推车上接受批斗。
77、 六
78、1929年,胡适从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意外碰见了老朋友瑞典国家学会十八名会员之一斯文·赫定。赫定说:“我想提名你做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胡适果断而婉转地拒绝了。
79、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80、王庚百般无奈之下,与陆小曼结束了婚姻。陆小曼要嫁给徐志摩,其中受到了陆父的阻挠,但是,陆小曼认定了徐志摩。在胡适的帮助下,她嫁给了徐志摩,自此,她一直以徐家人自居。哪怕是徐志摩死后!
81、有碍人格尊严的事,母亲是绝不宽容的。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以身示范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让胡适懂得了自己什么事该做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不能做。
82、 自缢身亡之际,他甚至只能写信和自己的堂兄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