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是哪国人(72句精选句子)
歌德是哪国人
1、(23)网络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98ef80100f6xn.html(歌德是哪国人)。
2、艾立克回忆说,“每隔一天,就会有反犹太人的条款出台,犹太孩子被禁止上学,犹太家庭被赶出他们的房子,犹太人的护照上被盖上大大的“J”,犹太人的生意也被侵占。”
3、尤其,全世界公认中国字,是唯一能当作艺术的文字。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所说,全世界公认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没有任何其他外国文字,可以当作艺术。无论英文也好,法文也好,德文也好,原来罗马文字、拉丁字、希腊文等等,任意一国文字,都不能成为艺术。但中国字却很伟大,是门艺术!
4、艾克曼(1792-1854),德国作家,1823年歌德接见他后就一直留在歌德身边,成为歌德的挚友和助手,编辑由歌德亲自审订的《歌德全集》,并直接参与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一直到歌德逝世。1836年出版了三卷本的《歌德谈话录,1823-32》(GesprächemitGoetheindenletztenJahrenseinesLebens,1823–32),忠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言论和活动。1836年艾克曼还被任命为魏玛法院的一名图书管理员。
5、1910年,民国时期国学大师辜鸿铭用笔名“汉滨读易者”出版了笔记小说《张文襄幕府纪闻》,其中有一篇《自强不息》,节选如下:“辜鸿铭部郎曾译德国名哲俄特《自强不息箴》。其文曰:‘不趋不停,譬如星晨;进德修业,力行近仁。’卓彼西哲,其名俄特。异途同归,中西一辙。勖哉训辞,自强不息。可见道不远人,中西固无二道也。”此文中的“俄特”即是歌德的中译名。
6、今天,我们要对那些为了家国平安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人心怀感恩。
7、很多人误以为,中华文化已经过时了,已经老旧甚至落后了,这是一项很大的误解。我们如果到西方欧美先进国家,看看很多西方大哲、大师、大文豪们,如何敬重中华文化、推崇中华文化,便知身为中华儿女,实在应该重新认知本身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面对部分国人自己贬抑中华文化、崇洋媚外、盲目西化,更应深自反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及其现代启发。
8、再如,韩国总统朴槿惠,身世非常悲惨,因其父母均被政治仇家谋杀,身心备受煎熬。她如何走出黑暗,重新创造光明人生?她明确地说,是因为阅读了《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注韩文译本),从中国国学精粹的智慧中,找到了人生光明!
9、艾默生曾有诗比喻“大地如同慈母”(Earthasmother),正是孔子在易经中对“坤”卦的比喻,也正是宋代大儒张载在“西铭”所说的“干为天,坤为地”。世人若能有此体认,视天为父,视地为母,以孝敬父母的诚心爱护天地,当然更能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大地,从根本解决环境污染的世界性危机!
10、2012年1月,艾立克出席了多伦多三名国会议员举行的追念中国辛德勒何凤山的活动。
1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阿Q正传》《狂人日记》
12、该库拥有百万电子图书全文,图书涵盖各学科领域,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工作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参考资料。目前本校订购图书120万种,并且不定期更换一批图书。
13、歌德,德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拜伦,英国诗人,代表作《唐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4、1938年3月13日,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吞并后的第一周,奥地利的犹太人梦魇开始。犹太儿童被要求在他们父亲商店的窗户上写下“Jud”,普拉特斯特恩的犹太人被迫躺在地上吃草,对犹太人的骚扰、羞辱、殴打每日每夜爆发。艾立克和父亲被奥地利警察和纳粹冲锋队集中起来,被迫在维也纳的十七和十八区清扫街道。当时维也纳的犹太人超过20万, 不计其数的犹太人被迫清扫街道,擦洗选举标语等等。情况越来越糟,“到6月中旬,犹太人已经被赶出公共生活,无数的犹太雇员失去了工作,数百名犹太人自杀。”一些犹太人被纳粹逮捕送往德国的集中营。
15、我1979年在东海大学创办哲学系,担任系主任,曾经邀请李约瑟先生到台湾讲学。他后来还娶了一起光临的中国籍助理为夫人。
16、在他认为,中华民族比德意志民族要更为先进、更为优秀!这不是中国人自己讲的,而是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所讲的!
17、因此,莱布尼茨有一句结论,他说:“从前我们绝不相信,世界上竟然还有比我们德国更进步的民族,现在东方的中华民族,竟然让我们觉醒!”
18、中华民族复兴之后,更应以和平思想,帮助其他弱小民族共同振兴,如同“一带一路”的精神,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达人,秉承仁心扶贫济弱、共同致富,引领人类进入平等、正义、均富的“大同世界”,那才是今后整体世界和平之幸与全体人类之福!
19、《格代之家庭》节选:“夫人(指歌德母亲)语其友亚尼谟曰:‘吾儿之听吾言,久而不倦;余之语吾儿,亦乐而忘劳。余举宇宙万象,若风水火土之属,一一幻之为神人,饰之以庄严宏美之气象,而后语之。时而身栖星界,时而魂入太虚,时而遇月府之仙姬,时而见幽谷之妖魅,乍起乍落,忽喜忽悲,任心所之,尽言勿隐。恐世间为其儿女讲谈古话逸事者,热心殆莫余若矣!’”
20、“我们没有受到歧视。受过迫害的中国人对新来的难民感同身受。”“中国人总是对我们很好,他们爱孩子。” 艾立克对记者说。他的许多相册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21、袋子。近于密室,门的弯曲,或深渊的微缩。密闭,内部不可见,有什么是什么,完全不可测,只能伸手探入。比之于人,差强似胸腔、人心,但更为决绝。材质不同,依托自然迥异。头生黑山羊带血携罪而来,脸迎向风,剥皮制袋,自然要放入轻盈而污浊之物。布依托于植物,草木为本,针线穿梭相伴,早去掉火性,实在之物纳入多少亦不过。
22、这话并不夸张,因为孔子整理并传承了在他之前2500年的中国古籍,形成“五经”,然后又开启了在他之后2500年的主流思想,因此,任何人若要研究中华文化国学精粹,都必须先学习孔子思想,孔子当然是中华民族标志性人物!
23、他最后的时光,是在多伦多的北约克医院,在三个子女和三个孙儿女的围绕下,安然离世,享年91岁。告别曾经大波大澜的世界,他平和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24、(5)杨武能:《走进歌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297页。
25、这本书是一位老将军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
26、所以各位,美国民主思想来自法国,而法国民主的理想,从哪里来?从中国孔孟来!
27、由这一时期可知,歌德在中国的影响是通过尤其是以郭沫若为首的翻译名声大噪,但广大青年男女的眼球大多被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品,不能代表歌德生命之全部,对这一论断肯定可以从之后的《子夜》中你侬我侬的男女之情找到答案,当时正处在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男女之情已不再风靡,“多愁善感的行为引不起多数青年的共鸣了,维特的自杀就被认为是没出息的行为。”(15)
28、曾觉之.《高特谈话:高特忌辰百年纪念》(M).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备委员会,1935年.
29、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30、吴晓樵.《中德文学因缘》(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31、在转向共产主义以后,马克思也仍然没有放弃这种对“德国人”的尖锐批判。比如说,其与恩格斯合作的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德国人”的:
32、他晚年常对儿子孙子们说,没有何凤山和上海签证,他和他的家族不知归在何处。
33、一则多伦多星报2012年5月21日的讣告,昭示着他的最终归途:Interment Beth Tzedec Section of Dawes Road Cemetery,多伦多犹太人第三公墓,维多利亚公园大道夹圣.克莱尔大道交接处的东北角。
34、1794年歌德结识了诗人席勒。两人合作无间,各自达到了写作生涯的巅峰,并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是歌德生命中最重要的友谊,两位文学家相知相惜,彼此激励对方创作。在席勒的鼓励下,歌德再次提笔创作青年时期就开始构思的巨著《浮士德》。歌德曾经说过:“是你给予我第二次青春,使我再度成为诗人,此后,我将不会停止写诗。”在席勒去世时,歌德感叹道:“这位挚友的死,使我也失去一半的生命。”
35、2012年4月,他临终前一个月,还在留着一些上海时期旧饰品的家里,接受多伦多星报记者的采访,追忆过去的历史,表示他和他所有的家庭成员,对何凤山和上海充满感激。
36、恩格斯说过:“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恩格斯甚至曾经把歌德和黑格尔并提,给予高度的评价,称“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37、他非常惊讶,因而感叹,生平最大遗憾,就是没有生为中国人!
38、《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是1917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小说选集,译者为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周瘦鹃(1895-1968)。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收录了14个国家的47位作家的50篇小说,是中国近代收录外国短篇小说名家最多、国别最广、数量最富的一部选集。该书下卷收录了“德意志之部”2篇,分别是贵推(J.W.vonGoethe)的《驯狮》和盎黎克查格(J.H.D.Zschokke)的《破题儿第一遭》。此书中的“贵推”即是歌德的中译名。
39、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曾经到曲阜去考察,新闻的最后结论,更讲得很清楚,说今天他代表中央,要转达一个重要讯息,什么讯息?今后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点。
40、第罗素强调,以人为本的儒家人本主义,胜过西方的宗教神学。很多人只看到现在西方很先进,忘了西方从耶稣基督诞生开始,到马丁路德16世纪年宗教改革为止,中间很长一段时期,有长达1500年之久,公认堪称“黑暗时代”,因为教会神学垄断一切。可称为“尊天卑人论”,贬抑人的地位,鄙视人性,认为人有原罪,主要是黑暗面,必须透过外在的神救赎,靠着他力,才能得救。
41、《三叶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封2月16日郭沫若给田汉的信件,他说:”‘向真实追求,向梦境寻乐。’歌德这句话,我看是说尽了我们青年人的矛盾心理的。真理要探讨,梦境也要追寻。理智要扩充,直觉也不忍放弃。这不单是中国入的遗传脑筋,这确实一切人的共有天性了。歌德的一生只是一些矛盾方面的结晶体,然而正是这样才不失其为‘完满’,我看我们不必偏祜,也不要笼统:宜扩充理智的地方,我们尽力地去扩充;宜运用直觉的地方,我们也尽量地去运用。更学句孟子的活来说,便是‘乃所愿则学歌德也’,不知道你可赞同我这样的意思么?”(10)与之相应地,宗白华阅读过《浮士德》中的几首小诗,在此后的《歌德之人生启示》的文章中提到歌德自我发展对其著作的密切关系:”……浮士德是歌德‘人生情绪最纯粹的代表’,他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这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浮士德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各种体验,并非真正的迷途,而是有限生命中的各种倾心尝试,为的是趋向无限,浮士德的最后得救,也肯定了人生永恒努力的价值。”(11)可见,从两位的字里行间便可得知,对《浮士德》与歌德本人思想发展变化的联系已初见雏形,这起初雄心勃勃、满怀信心憧憬的狂飙突进式的浮士德无疑与当时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高昂斗志与口号相符合,在这个意义上说,郭沫若等人对《浮士德》的接受好似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可以看到以放纵感情、张扬为自我特征之一的五四时代。(12)
42、该库收录1833年-1911年出版的500余种期刊,53万篇全文,几乎囊括了当时出版的所有期刊。晚清期刊集中揭示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各方面内容,客观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目,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43、首先用到的书是两本,MitErfolgzumGoetheZertifikatC2:GDS和 FitfürsGoetheZertifikatC
44、解放后,冯至开始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研究歌德,他读到了恩格斯对歌德有二重性矛盾的论述,于是他认真研读相关著作,由于冯至不盲目从苏联东欧盛行的教条主义,他对人们对歌德发表的浪漫主义否定的言论、对《浮士德》悲剧结尾的过分乐观的解释等重大问题存在偏颇看法,提出了批评意见并陈述了自己比较全面的见解。(20)
45、从谷歌搜ERIC GOLDSTAUD,证实是他,那个传说中的十七岁少年。在涉及到他的诸多中文文章里,他没有得到固定的翻译,全名被称为 “艾瑞克·歌德·斯德宝”“艾立克·哥特斯塔伯”或“艾瑞克‧歌德斯德堡”;或只称他名,艾瑞克,艾立克;或只称他姓,高德斯陶伯,歌德斯德堡.....
46、歌德一生作品卷帙浩繁,从晚清以来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但不得不说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他的作品读出新内涵,得到新启示,因此歌德在中国的研究热度仍然不减,有关歌德的研讨会经常在各地组织举办,吸引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学者从创新的视角研究歌德及其作品,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叶隽博士,他作为七零年代的后期之秀,撰写并发表大量关于歌德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中德留学史等论文专著,并且见地不凡,这无疑给晚辈给予了很大的学术科研动力。2015年下半年,叶隽博士受邀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学,正是他在讲座中流露出的“追根溯源”“据史考证”精神,让我眼界开阔,也正因为这点,我选择了《歌德在中国的研究及文学批判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学期论文主题。
47、他明确地强调,“在欧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中,孔子哲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法国思想,又间接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48、孔子这句名言对于施政,对于做人、做事、做官,都有很大帮助,因其精义在能“将心比心”。如果一个人做官,真正能够“将心比心”、“苦民所苦”,把老百姓的苦当做自己的苦,那肯定是很好官员。如果一个人做企业,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以顾客的心为心,也一定是很成功的企业家。这种“将心比心”,正是孔子的核心精神,所以深受伏尔泰的青睐。
49、歌德,杨武能.《歌德谈话录》(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50、《葛德晚年之谈话》是杨丙辰的一篇译文,刊载在《黄流》1935年第1卷第2期上,记录了约翰·彼得·艾克曼(JohannPeterEckermann)于1823年6月10日(星期二)在德国魏玛拜访歌德的详细经过。此文中的“葛德”即是歌德的中译名。
51、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52、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继续求学,在那里结识了很多”狂飙”诗人,并积极参加旨在反抗封建、谋求民族发展和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运动。当时的德国,“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气息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歌德只能借助自己的文学之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1773)获得成功,使其成为狂飙运动的领袖。
53、另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明确说,他生平做人做事,处理联合国事务的哲学,就是学自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4、药。说明书类别众多,药品的最贴合。成分是物质,针对的是不适,作用于肉眼不可见之幽微,这几乎就是小说的另一种描述。外篇是包装是抽象,内篇是实物是药片。两者无法完全兼容,各有各的溢出。
55、1917年夏天,中华书局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送教育部审定、登记,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下属的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任审核干事,为该书拟了评语。评语发表于1917年11月30日《教育公报》第四年第十五期的“报告”中,评语全文如下:“凡欧美四十七家著作,国别计十有其中意、西、瑞典、荷兰、塞尔维亚,在中国皆属创见,所选亦多佳作。又每一篇署著者名氏,并附小像略传,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来译事之光。惟诸篇似因陆续登载杂志,故体例未能统一。命题造语,又系用本国成语,原本固未尝有此,未免不诚。书中所收,以英国小说为最多;唯短篇小说,在英文学中,原少佳制,古尔斯密及兰姆之文,系杂著性质,于小说为不类。欧陆著作,则大抵以不易入手,故尚未能为相当之绍介;又况以国分类,而诸国不以种族次第,亦为小失。然当此淫佚文字充塞坊肆时,得此一书,俾读者知所谓哀情惨情之外,尚有更纯洁之作,则固亦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矣。”
56、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57、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此后的近30年,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都闪烁着唯物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文坛上独放异彩。《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凸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58、歌德在魏玛公国做枢密官,出入宫廷,养尊处优,他想用优悠的生命在艺术中燃烧,也难。这跟“诗穷而后工”有些相通了。可是,又有几个艺术家肯放下优渥的生活,走向炼狱呢,不过,精神炼狱是应该走进的,那是伟大的艺术所必需。
59、犹太人是长期被欧洲排斥和压迫的少数民族,德意志又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大国当中处于分裂割据的不幸典型。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双重苦难促使马克思积极思考与探寻,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如其对犹太人崇尚金钱的批判成长出了公有制的理想,对德意志人崇尚抽象人道主义的批判成长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当我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恐怕也不能忽略这种社会历史背景。
60、柳无忌.《少年哥德》(M).北新書局,1933年.
61、真正严格意义上把歌德这位大文豪本人介绍到中国读者界的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上海作新社印刷的《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其中有关歌德的叙述《可特传》长达5000多字,尤其是对《少年维特之烦恼》(原名《乌陆特陆之不幸》)的批评产生巨大影响,文中说:”此书既出,大博世人之爱赏,批评家争为恳切之批评,翻译家舞步热心从事于翻译,而卑怯之文学者,争勉而摹仿之。当时之文学界,竟酿成一种乌陆特陆之流行病。且青年血气之辈,因此书而动其感情以自杀者不少。可特之势力,不亦伟哉!”(6)由此开启了国人对歌德的了解。
62、歌德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63、门。舞台的界限,选择的化身。王河门前发问,不知道推开后将面对什么,谁将在门后发问。冯进马以地面作门,有光处都是门外,地下黑暗,他又造出人为的光。玻璃宫殿无门,它的出现只是为粉碎。跌落间,园子若隐若现。如果能永恒跌落,园子将在灰衣人凝神的世界完整投影。
64、提起歌德,最先想到的恐怕是郭沫若了,他翻译的《浮士德》和《维特》引发了当时众多读者的共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正是郭沫若、田汉(田寿昌)和宗白华三人共同编辑的有关评价歌德的通信集子《三叶集》吸引了包括著名日耳曼学者冯至等广大青年的极大兴趣,这里面就我所读到的一个热血感人的细节是郭沫若把《浮士德》的结尾翻译成文放在他诗集《女神》的序诗中,冯至受到《女神》的影响,七次撰写了《重读女神》,可见当时冯至对歌德思想之狂热。
65、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
66、馆藏情况:纸版图书(索书号Z16M1318p)
67、平时的练习建议就是以两本参考书为主,然后考试作答的顺序可以是41我没有为阅读做其他额外的练习。
68、刚刚才查到通过了歌德的德语c2考试,真的超开心!在这里把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69、《少年哥德》是上海北新书局于1929发行的一本图书,由柳无忌编写。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歌德的孩童时代、求学时代和在狂飙运动中的经历,并附有歌德、歌德父母等人肖像及其他插图共计17幅。此书中的“哥德”即是歌德的中译名。
70、在这一基础上,西方的主流媒体进一步发挥了想象,强调正是马克思这种强烈的反犹主义成为了希特勒等当代反犹主义的先驱,二战以后,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以色列侵占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产物。所以,要反对法西斯复活就必须反共反苏反华,支持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是乎,反共与推崇犹太人一起成为了当代西方的两大政治正确,尽管这一套学说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71、馆藏情况:纸版图书(索书号Z324W38c(3280))、《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