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六字未来不迎(85句精选句子)

2023-07-25 10:07:48

曾国藩十六字未来不迎

1、20岁的曾国藩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2、不要总是留恋过去,活在过去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要明白时光如流水,过去的依然成为过去,不要总是执着于过去。

3、《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

4、有一天,我们回头看时,才发现,我们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5、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6、这句话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曾国藩作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素有“千古第一名人”的美誉!其一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备受后人推崇。

7、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焦虑,就是因为脑子里同时装了太多东西。

8、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9、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10、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

11、这套心法我是从哪儿学来的呢?我是通过观察我一个同学认识到的。我这个同学在一个很大的机构里工作,那里面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政治敏感度几乎为零,我总说他“政商”为零。

12、这个也算是蔡锷的座右铭吧。蔡锷就是《让子弹飞》里面所说的“松坡将军”。

1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情来了就去顺应面对,对于未来的事不过多考虑,专心处理好眼前事,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去纠结。

14、左宗棠经常给曾国藩使绊子,但是真正到用人之际,曾国藩没有追究左宗棠过去和自己的矛盾,而是大力举荐提拔左宗棠。

15、曾文正公读《周易》这段笔记意思是,活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亦不被时下的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足够了。

16、物来顺应是指事情来临时,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你不管是逃避,还是拖延,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17、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

18、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专注于做好每一件事,不可三心二意,不可贪多求快,否则只会满盘皆输,一件事也做不成。

19、人生最怕的是什么?就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长此以往,必定会顾此失彼,停滞不前。

20、每当我遇事犹豫不决时,我都会和自己说这样的话:

21、有人写成过往不恋,也有人写成既往不恋,道理都是一样的。西方有句谚语,不要让昨天占用了今天的时间。毛老人家有一句话,最为经典: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22、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23、其实,当今职场,“去中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只要你有才华有专长,成功的概率,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为什么有些人有才华有实力,依然混得不成功呢?制约他们发展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心智”不够成熟,心事太重,导致步履蹒跚,错失良机。

24、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25、当下不杂,是指要全神贯注于现在的事上,所以说不杂。

26、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27、曾经的辉煌只是一段过去,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垫脚石,曾经的失败也不必过多放在心上,从中吸取经验,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28、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料。所以不要过分去担忧未来,若是害怕未知的事物,那么连现在开始做事的勇气都没有了,又谈何未来呢?

29、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30、《曾胡治兵语录》共十二章:第一章《将材》,第二章《用人》,第三章《尚志》,第四章《诚实》,第五章《勇毅》,第六章《严明》,第七章《公明》,第八章《仁爱》,第九章《勤劳》,第十章《和辑》,第十一章《兵机》,第十二章《战守),总共一万四千字。其中前十章论治军,后两章谈具体作战。

31、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海水一样退潮涨潮;事业也是如此,当意外来临时,逃避和退缩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才能更加淡然的处理事情,

32、另外一个例子,朝廷要封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一个官,曾国荃嫌小,就打算撂挑子,给朝廷上了一个表章,要求再给自己降级。曾国藩劝他不要这样,说慈禧、恭亲王奕?都是明白人,千万不要跟老中医玩偏方。何必呢?跟明白人不要干这种事。

33、这个人就很奇怪,说,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

34、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 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35、“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活在当下,才能赢在当下!

36、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付过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37、未来总是难以预料,我们不是神,不可能预知未来。

38、1924年蒋介石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名义印发黄埔军校作为教材。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下发部队。

39、有一则禅宗故事,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呀?”

40、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1、曾国藩这四句话十六个字,道尽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哲理。尤其是人到中年,要就明白,人要活在当下,坦然面对事物,不管逆境还是顺境;不为未来不确定因素所忧虑,不管是好运还是恶运,不要裹步不前;不留恋过去的辉煌,也不纠结过去的挫折,更不要被当下繁杂的事务所牵绊,该做啥做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努力争取,但一切顺其自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42、他告诫子女,做事时全神贯注,不要想这件事能带来多大的收获。只要竭尽全力,即使最终失败也没什么可后悔。

43、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44、1917年蔡锷去世一年后,上海振武书局首次公开印行,梁启超为之作序。1919年李根源于广州重印。

45、纵观古今,成大事者,都不拘于小节,但又起于细节;不虚度时光,只珍惜当下;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

46、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47、对未来充满希望、抱有幻想,反而会怠慢工作,乱了思绪,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对未来充满悲观,过分担忧失败,打击了自信,浇灭了动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这句话告诫我们,想那些事有毛用?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明天的事情明天面对。

48、这句话分别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态度。

49、PS: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从未发生过改变,而这些沉淀下的文字里,闪耀着的,都是做人的智慧。既往不恋,当事不杂,方能不乱于心;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才能不畏将来。遇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所以,人到中年,才能读懂曾国藩,必须每天通读曾国藩,才能够活得更加通透,心态好了,生命的质量就高了。

50、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51、出自——曾国藩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52、很多人推崇曾国藩的这四句话。人到中年,心事太重,千万要牢记曾国藩的这4句话,如果你还想不明白,你混不好,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读懂曾国藩这4句话,余生顺其自然最好。

53、既过不恋是指过去的事情,别再去留恋了,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回忆里,回忆再好,也只不过是过往云烟,对你毫无益处。

54、书法名家张小东先生《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书法作品手书真迹

55、我说很简单,该爱这个女孩你就去爱,该结婚就结婚;同时,该孝顺父母,你就孝顺父母,哪有父母会一辈子记恨子女的?只是你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调到了现在,所以才让它产生了矛盾。

56、道家讲无为而治,就是说要顺应自然,即所谓的物来顺应。

5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活在当下,不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恋和纠结发生过的事。

5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9、蔡的老师梁启超作序隆重推荐,“世知松坡(蔡锷字松坡)之事功,读此书,可以知其事功所由来矣。”两年后的1919年,云南起义的战友李根源,在广州重印此书。该书后来在民国风行一时,深刻影响了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朱德、刘伯承、叶剑英、毛泽东等国共两党的军政高层。

60、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句话出自清朝官员曾国藩。

62、曾国藩认为,做事专注,心无杂念,才能将事情做到最好。

63、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不必过多担忧,徒增烦恼;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留恋只会拖慢你做事的进度。

64、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间。活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一行禅师在《活在此时此刻》一书中这样写道:当我们深深融入当下,全心全意地对待平静寻常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触及过去与未来;当我们知道如何恰当地把握当下,我们就能治愈过去、改变现在。

65、未来不迎:未来还没到来,却又一定会到来,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不必过分担忧,既然来了,那就欢迎。

66、有些心事重的人,往往想的太多,这场饭局不参加,会不会影响我进步?那个人不维护关系,会不会给我打反对票?这个风口不抓,会不会错失红利?那个流行的东西不追,会不会显得落伍?他们欲望太多,心思杂乱,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不专不专心,最终什么也干不好,一事无成。

67、“当时不杂”指的是当下遇到事了,不要慌张,要理清事情的头绪,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要学会“弹钢琴”,许多复杂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68、对于过去,曾国藩一向活得洒脱,从不纠结。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了,之前失败再多次,他都不去多想,专注于打赢眼前的仗。

69、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而不是这山还望那山高。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必将一事无成。

70、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去的东西,或许原本就不属于你,你再纠缠下去,也于事无补。未来还未发生的事,你大可不必过度担忧,该来的迟早会来,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71、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72、我自己为人处世其实就是这样。我这个人有点直,说得不好听一点儿,就是个二杆子。二杆子一定不好吗?不见得。比如说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该发火就发火,然后该跟别人好就跟别人好。时间一长,别人就知道我是这样的性格,谁也不会把我当坏人来看,会觉得我具有很大的确定性,跟我交往的时候不需要玩什么心眼,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73、当今职场,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人生都在倒计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过多纠结了。过去的辉煌,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失败,要及时止损,向前看、向前走。

74、曾国藩用的其实也是这样一套心法。有个字在古代儒家的修身当中非常重要,就是诚恳的“诚”字。李鸿章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就说我的老师曾国藩,教我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诚”字,这真的是让我受益无穷。

75、物来顺应,不仅仅说的是“逆来顺受”,而是富有哲理。就是说,不要违抗反对事物发展规律,要顺应事物的变化。尤其是当下时代,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时代大趋势才能成功。

76、物来顺应意思是说,不要违抗反对,顺应事物的变化,对未来不要考虑太多,也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对,专心致志的去做。

77、这句话出自《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原句为:“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以此读《无妄》《咸》《中孚》三卦。盖扞格者鲜矣。”

78、过去的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测,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

79、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了自己的想要的努力争取了,不论未来如何,都无愧于心。曾国藩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放得下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曾国藩并不算聪明,在仕途之初他考了多次才中举,年轻时做事急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缺点在曾国藩身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稳重谦逊。

80、“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出自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国藩。

8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2、其意为:事情来了顺其自然,对于未来的事不过多考虑,专心处理好眼前事,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去在纠结。

8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4、曾公告诉我们,人要活在当下,坦然面对事物,不为未来所忧虑,也不沉浸在痛苦里,亦不被时下所牵绊,按照当下的意志去做事,就足够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教师的名言(36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