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简介(84句精选句子)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我们对300多个在小学是没有训练出流利阅读的牢固技能的少年和成年脑力劳动者进行了观察……”(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2、在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的教学大纲里,既包括共同性的教育学问题,也有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教育上的一些特殊问题。“我们摆在中心位置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目标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家长学校的每一个组里,都是从这一讲开始的。……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我们在分析教育过程时,用一些实际事例来说明: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些什么,从教师那里得到些什么,以及从他度过闲暇时间的那个环境里得到些什么。家长们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0页)
3、《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沉寂30年,今天再读《建议》才感觉到,以前的苏霍姆林斯基是那样陌生,尽管作为师范类学生,这本书是必修书目,但当时成了“必休”书了……
4、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5、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6、于永正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搬运小学待了两年,65年调到大马路小学,一待就是18年,76年到83年担任教导主任,83年底调到教研室。
7、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8、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9、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1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委书记殷长春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在我国得到广泛和持续的传播。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的思想和经验,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研究和挖掘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加强劳动教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我们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土视角和本土经验。
11、 最早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引入中国的,据说是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他于1979年在《上海教育》杂志第10和11两期上连续发表文章,题为《校长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介绍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拉开了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著作相继被教育研究者介绍到中国,并逐渐引起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学习。直到今天,苏霍姆林斯基几乎所有的著作被译介到中国,无数的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学习和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没有一位外国教育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会如此巨大。
12、玉泉小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收获与感受。
13、“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14、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这些教育著述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多教育主张和言论被广泛引用,成为我们镌刻于心的经典名言:
15、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自己毕生的“爱”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孩子们。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三—4)教师想爱孩子,必须要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三—9)“热爱孩子”的观点和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俯拾皆是。
16、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17、 例如,他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第56页中论述孩子们的思想表现时写道:
18、(1)简介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略)
19、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教师、教育者和校长长达32年。《建议》是所有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差距,能看到一个鲜活的教育家的内心,可以看到一位对儿童倾注全部心血的长者的日常,可感受到他对教育后来者的殷殷嘱托,书中满满是教育的情怀、向上的生命价值、教育智慧和使命感!
20、“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
21、他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22、 本文就据了解的资料,来尝试分析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原因。
23、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24、教师素养:“首先是对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要心中有教育榜样;要学习心理学,懂得学生认知规律。
25、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26、除了学前组以外,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里还有三个组:学龄初期组(相当于小学组)、少年期组(相当于初中组)、青年期组(相当于高中组)。各个组每月进行两次活动。由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帕夫雷什中做到了使95%一98%的家长都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其中大约有25%的家庭,学生的母亲和父亲是双双地来上家长学校的。结果形成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家长在学前组学习3年,在学龄初期组学习4年,在少年期组学习3年,在青年期组再学3年。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一套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启蒙和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的体系,那么,我们学校要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0页)
27、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28、“忙”似乎是这个时代教师和校长最标准的状态描述,每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开会、培训……
29、好的教师是:“他们……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地位,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
30、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31、郑豪杰总编辑与专家们围绕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32、校长在学校可为的事情有很多,读懂苏霍姆林斯基才能读懂教育,不能为了教育的功利忘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教育人,要对得起你面对的教师和学生,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追问到底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33、卢晓东教授从哲学的视角阐述了对劳动的本质理解。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态去把握教育的本质,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中所提出的“认识性劳动”等概念的理论价值、将劳动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的做法以及把学生带到工业化的前沿等理念对人工智能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下教育工作者们深度挖掘。
34、在教育实践中,“五育并举”并不单纯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五育共相长”,互为融合,互为促进。
35、对于劳动教育,100条建议中,专门谈劳动教育的就有:“用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动手和智慧”“劳动和智力发展”“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等。
36、当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也有他本国国度和时代的局限,在当代中国也并不是万能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经验有如盛开的玫瑰。我们要把一丛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园地里来,……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这块地的土质,……要连土一起移,不要伤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85页)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包括经验)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生长,正犹如一丛移植并盛开的玫瑰,虽然其主要思想基本适合于我们这一块土地和今天时代大背景,但我们要从他丰富和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中,吸取更多适用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以指导好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
37、如何度过一段有意义的大学时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读大学的儿子提出了15条建议,相信对你也会有所启发。
38、内容简介: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原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龄长达三十五年,曾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二十二年。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因此,他致力于教师教育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他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仍然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39、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
40、 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
41、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42、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从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做自己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43、亚里士多德在其灵魂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4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45、比如对学前组父母的(含未来父母)谈话题目——
46、中文名称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47、译文:鲲鹏这样的神鸟自然有天池来容纳,束缚它,更何况是人呢。所以做人不可太狂妄自大。隐含的意思就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48、 中国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实施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它促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性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功能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转变;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等,所有这些理念,都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思想是符合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之初,无数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印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作为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教师必读教材。例如在2003年11月份,笔者所在的潍坊市教育局和寿光教育局曾统一下发文件下,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组织了多次学习考试。此项活动,也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学习,也促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9、 在该章中,主讲人还总结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第二个核心要点: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教育的结果,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形成人的意识、观点、信念和行为的许多手段的总体。卡尔·马克思曾言:“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主义教育是从确立真正的、唯一正确的关于自由和幸福的观念开始的,这样的观念把自由和幸福看做对社会的一种义务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主义观念直接继承和发展自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观念。 如何实现世界观、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种和谐统一需要通过劳动达到,“使世界由劳动所支撑这一最重要真理为学生所认识和感受。”
50、
51、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52、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53、 “于是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思想河流汹涌澎湃地在畅流,不断产生新的形象;另一个则如同一打气势磅礴、水面宽阔、深浅莫测,却缓缓流动的大河。河水的流动甚至无法察觉,但它却奔流不息,无法使它转入新的渠道;而另一些孩子的思想河流则轻快急速,好似可以加以堵截,使它立即转变流向。”
5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
55、他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图画是通往逻辑认知道路必不可少的阶梯……我们画树木、花草、动物、昆虫、鸟类。不管结构多么简单,它里面总要反映出感知、思维、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
56、苏霍姆林斯基的时间都交给了他所在的学校、学生和课堂,在工作中观察、思考、研究、写作、管理。就是当了校长,还一直坚持上语文课,每天听两节课,雷打不动!“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有些校长,一年只听七八十节课,甚至更少。这种领导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去上班的人,他在黑暗中徘徊:能听到一点,但什么也看不见,不了解、不理解。”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
57、 在《个人全面发展思想》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阶级社会各矛盾的本质,并通过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形态人的需要,指出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建设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主讲人针对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建设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八个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现实中青年的心理状态为听众进行了详细解释。
58、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59、《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60、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生活在上世纪中期,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共撰写了41种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余多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和巨大的。
61、教师只有不断思考,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复制传递,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活”的课堂,才能悟到教育的“魂”。
62、译文:醉意横发,以倚天之长剑斩断巨鲸。在惊涛骇浪中的巨舟上长笑,可以截断飞浪。
63、主要成就 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6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6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66、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吻合。
67、 《德智体美劳》一章中,主讲人从人们熟悉的“五育”谈起,并以此为线,串联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断。在这一章中,除了什么是五育、如何达到五育外,主讲人还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上的论断,包括男女关系、性教育、驳斥“爱情消亡说”、是否有天赋和天才、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等。 在“劳动教育”一节,主讲人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第三个关键要点: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培育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方法、必由之路,同时,在集体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可以培育共产主义信念,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针对当前本科生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技能匮乏等现实问题,主讲人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与听众进行了探讨。
68、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69、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何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兴趣和特长,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一生在基层从事平凡工作,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求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理论建树。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是一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70、“你们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怎样的地位”。
71、《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72、下雨天,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车可能溅你一身泥点,从你背后走过的路人可能撑着伞捎你一程。
73、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74、“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
75、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76、“我和孩子们来到河岸边,我们一起分散在一片草地上,在我们面前是一片点缀着秋季花朵的草原……”
77、 本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78、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对人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家长教育学》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45页)
79、本次茶话会分享内容源于主讲人在思修与法律课程上所作的同名报告,经过郭凯楠、茶世怡、林奇达、高涵、施润泽的共同努力,制作出了近八十页的幻灯片。本次史学茶话会主讲人又作了四十余页的扩充,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细节清楚,思想深刻。
80、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81、 “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一个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我们常说的不朽就在于此。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使儿子或女儿牢牢记住自己,就是为了活在他们的激情和劳动之中。人最大的幸福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如果你想留在人们心中的话,那你就去培养自己的子女吧。培养人,这可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82、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建议》早已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83、家庭内的相互关系和儿童的道德教育。儿童爱父母的情感及其对未来的责任感。婚前的道德准备。酒精中毒和儿童。对儿童的爱和对儿童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爱?母亲教育。从X个星期到3岁的教育。这个年龄期内,智力训练的极其重要要的意义。从出生到3岁到7岁的情感教育。儿童由3岁到7岁的身心发展。进行正确的智育的最重要的条件。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智力。怎样预防儿童的神经疾患。3岁到7岁儿童的劳动教育。怎样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尊敬别人的情感。学龄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自然界。学龄前儿童的作息制度。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和智慧。游戏在学龄前儿童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是怎样认识人的?道德环境的作用。美在3岁至7岁儿童教育中的意义。故事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创造性活动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学龄前儿童跟年长儿童的关系。愿望文明的教育。母亲是学龄前儿童的第一个主要的教育者和教师。父与子,母与女。学龄前儿童对入学的心理准备学龄前儿童道德文明的基本标准。如何防止儿童任性、好发牌气和爱生气男孩子勇敢精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