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的成语是什么(30句精选句子)
打破砂锅的成语是什么
1、“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句俗语一直流传到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对某事一定要知道得明明白白,问个清清楚楚。
2、意思: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3、《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4、只有付出辛劳,付出汗水,才能有收获。做学问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做伪学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真精神,求真求实,实事求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做泡沫学者。
5、其原意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问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最下面。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6、刘姥姥到大观园里走亲戚,贾母与凤姐留她住几天,他们大摆酒宴,让刘姥姥讲一些乡下的奇闻趣事。刘姥姥则信口开河讲一个茗玉小姐17岁死后成仙,地方人们为她建庙。宝玉听了想寻根究底弄个明白,打发家人茗烟去村上核实。
7、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让姐姐装糊涂不言语,我可也‘打破沙锅璺到底’,问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话。
8、示例:明高明 《琵琶容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9、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0、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11、只有付出辛劳,付出汗水,才能有收获。做学问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做伪学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真精神,求真求实,实事求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做泡沫学者。
12、学习上不打破砂锅问到底,将会舍近求远绕弯路,我一定要养成多问问题的习惯。
13、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14、在维护社会治安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除恶务尽,不能手软。
15、我们应该向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家学习,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16、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17、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8、相传,在一个村子里有这么一户人家,婆婆做事很精细,干什么都非常认真;媳妇却很马虎,什么事凑合过去就行了,从不讲究。因为性情不同,这婆媳二人经常吵架,总是要公公从中调解。
19、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20、“打破沙锅问到底”常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译文是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21、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
22、例句: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巴金《团圆》
23、解释: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24、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25、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们应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能似懂非懂。
26、小明在老师讲课中遇到了一道难题,当场打破沙锅问到底,终于明白了。
27、示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28、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29、“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