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34句精选句子)

2023-06-23 11:00:17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

1、“爱满天下”的教育人格使陶行知定格在中国教育史的长卷里,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上亿人心中的“万世师表”。今天,由于d中央持续肯定陶行知,他的名言在各地学校张挂,他的教育论述不时出现在长篇大作中,他的塑像也日渐增多起来。另一种现象也值得注意:我国教育精彩不断,不少人和事得到衷心颂扬,然而,社会对教育整体的微词质疑却没有消减。对于这种现象,不能采取悲观论的立场,只是必须作出合理解释。假如陶行知还健在,或者用陶行知教育精神对照分析研究当下的情况,结论会怎样?许多学者和实践家认为,对于现在教育上的问题,可以在陶行知那里找到一剂猛药、一剂良方。学陶师陶必能使中国的教育加速振兴。学陶有几个方向:人格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文艺创作。

2、师范学校既以中心学校为中心,那末有哪一种的中心学校就有哪种的师范学校:有幼稚园为中心学校,就可以办幼稚师范;有小学为中心学校,就可以办初级师范;有中学或师范为中心学校,就可以办高等师范或师范大学;有各种职业机关或学校做中心学校,就可以办各种职业师范。

3、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4、陶行知先生说过: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是的,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爱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学生,使师生之间以诚相待、坦荡无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近老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有爱才有未来,有爱才有希望,作为教师,得学生之“心”,让爱在平凡事业中升华,使学生在爱心中成长。

5、通过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真人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内涵,近年来,上海市行知中学逐渐形成了“行知合明理创造”的办学理念,以及“行”“知”“真”“创”四个课程维度,着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人生之理。

6、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教师要充分采用各种方法调动起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来,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美术活动现场,从而保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案例分析)有一天我带领幼儿们在幼儿园附近写生,让每个幼儿都带着自己的画本和画笔,像电视上的“画家”一家对着实物图画画,为了考虑幼儿活动的安全,我把幼儿带到了封闭小区的花园里,这里没有穿梭的车辆,教师可以放心的让幼儿们在自己的视线内活动。第一次写生绘画的幼儿兴趣高昂,抢着跟小伙伴们说:“这朵花我要画,你们别和我抢”,另一个小姑娘不服气的说:“我觉得旁边的这棵小草更漂亮,小草苗条,你那朵花胖乎乎的。”这种新颖的绘画教学情境充分激发起了幼儿对于绘画的热情,而且潜移默化中培养起了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兴趣教学法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在这次写生活动中,幼儿画出来的作品活灵活现,告别了千篇一律的涂鸦式绘画,每幅作品都彰显了幼儿的个性特色。在兴趣激发法中,教师就是要善于创新教学情境,以多姿多彩的新颖场景给幼儿一种全新的绘画感受,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绘画兴趣,为绘画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绘画学习的效果将会有效的多。

7、说话、做文章,是为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无论是娱乐、教育或者宣传,使人容易明白,容易理解是第一位的。至于观点能否被人接受,是否已经沟通,可否引发讨论,都要以明白为前提。如果因为语言难懂而使教育思想和理论无法传播,这些思想和理论一定异常孱弱和平庸。读书人已经卷入快阅读和浅阅读的漩涡中了,这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趋势,让教育的话语在网络语言等现实中走远走好。

8、(校史阅读)三十期|深切缅怀恩泽永存&庆祝敬文馆开馆二十周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

9、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10、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11、显然,陶行知是在江苏度过了他长达30年丰富精彩教育人生的三分之二时期(近20年)。江苏的山水人文、风俗民情和灵性思想,必然对陶行知有所熏陶与濡染。因此,陶行知的系列教育思想,除赴美留学三年师承杜威、孟禄等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外,更多地继承了苏派传统教育的精髓,因而也必然折射出苏派现代教育的地域意蕴。

12、陶行知,原名文睿,安徽人。1910年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后,成了杜威的关门弟子。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2年初,他被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他任教育科主任。1923年,他辞去东南大学的职务,与朱其慧、晏阳初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这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可以“推定国家的命运”,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贵贱的关系,从而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他还经常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批判旧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主张。

13、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14、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15、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例如,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泥巴、沙子等自然材料,到了儿童手里就可变成娃娃、椅子、小凳、杯子、山洞、城堡;几块积木,可以变成他们的手枪、篮子、公园和机器人……儿童的创造性还表现为其巨大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和小花的对话“小花口渴了,我给她浇浇水”,还可以提出诸如“天空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呢?”等千奇百怪的问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

16、1927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创办南京乡村试验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在此期间,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创办了《生活教育》半月刊。1930年,国民d政府派兵查封晓庄师范,通缉陶行知等人,他被迫东渡日本。1931年初,陶行知从日本回到上海,受聘于《申报》,此时他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提出要把“科学下嫁给儿童”、“下嫁给大众”的口号,创办了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辑出版了许多科普读物。1931年底,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等,倡导“小先生制”,在各地推广普及教育,扫除文盲运动。1936年,陶行知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国难教育运动。“七”事变后,他将国难教育运动改为战时教育运动,出版《战时教育》。1939年,他到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1945年,陶行知参加建立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发行《民主教育》月刊和《民主》周刊,积极致力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1946年陶行知与李公朴等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并任校长。陶行知将其一生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7、从1936年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入了后期的发展阶段,由一个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者,转变成为一个“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论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政治实践上,他积极地参加抗日斗争,坚决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坚持斗争直至1946年7月25日去世。他的死,“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不可补偿的损失”。

18、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lDquo;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救,在做上学&rDquo;。他的&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19、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20、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21、那么在教育改进的原则上,陶行知主张要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二亲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这三个原则我们都好理解,从字面意思上非常好理解,要循序渐进的,不是大刀阔斧的;要因地制宜的,不是一刀切的;要与时俱进的,而不是某个阶段改完了就不改了,一劳永逸的,是要与时俱进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人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在丰富和更新,作为教育就需要应势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二亲原则陶行知论述是亲人与亲物。特别是他为什么提出二亲原则,是跟他当时在乡村教育的改进,创办示范乡村师范、乡村的中心学校,培养乡村教师密切相关。提出了乡村教育的培养的目标就是要教农夫的身手,科学家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一种精神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到了乡村社会要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你要想进入到乡村学校,乡村社会,创办乡村学校,来解决农民的文化教育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首先你要有农夫的身手,这就是亲人原则,也就是说要让老百姓,让农民能够认同你,至少要接受你,理解你,最好是能够认同你,这样你才能够去影响他。我们只能影响一个理解、接受乃至于认同我们的一些思想和观念的人。如果他本来就排斥你,肯定是没有办法影响他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信任的师生关系,才是老师对学生影响的一种前提。亲物就是在进行教育改进后,因为他讲你要有农夫的身手,再加上当时的这个乡村社会,很多东西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所以我指导的另外一个研究生,是做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陶行知当时创办晓庄学校也讲得很清楚招收学生要看重劳动能力,这个生产劳动你要能够盖房子,将来你到了乡村学校要能盖这个宿舍,你如果不能盖宿舍,你就住在帐篷里,都提出这样的一些要求,所以这是它的改进的原则。

22、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23、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24、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5、上海市行知中学,这所有着80多年建校历史、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亲手创办、现今位于宝山宝杨路码头附近的知名老校,现在如何了呢?

26、学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漂亮的学校环境、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而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于全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为此,学校以创造教育为载体,在保证学生基础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所有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学生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27、陶行知先生不仅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那一类的优秀人物,而且是属于鲁迅先生形容的柔石一类“损己利人”的高尚人物。——张劲夫

28、从苏派教育历史源流看,南北朝时期江苏境内的南学,以“清通简要”为其学风;北宋时期的苏湖教法,实行分科教学;明代王艮泰州学派发扬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着重口传心授;顾宪成、高攀龙始创的东林学派,提倡“有用之学”;顾炎武治学,则以“经世致用”为旨。至清代,太谷学派提出了变通、以人为本、实学实用等思想;恽皋闻、程廷祚承传的颜李学派,以“实学”为核,讲求“实文、实行、实体、实用”;惠栋的吴派,文风朴实简洁;扬州学派的治学,首在能“创”,次在能“通”,强调“会通”,反对“据守”和所谓“定论”(1)……

29、本文系作者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100周年纪念会上报告整理稿(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30、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3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32、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学校的标准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与否,智慧来源于生活。

33、艺术、体育在校园内处处开花。2017年起,上海市行知中学开设了花样跳绳、艺术体操、棒球、足球、篮球、冰壶、冰雪、游泳等项目和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增强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专项化。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3000(65句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