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57句精选句子)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1、回顾一下,甚至康德最终都承认他的目标是给理性设置边界,“为上帝和道德信仰留出空间”。但是,尼采将不参与这种伪装活动,为哲学家的形而上学主题提供事实后理性化过程的解释,那些主题的动机是哲学家或道德的或非道德的意图,“构成了真正的萌芽,从中整个植物(哲学体系)才能长成。”尼采自己承认,他的动机是不道德的。
2、 苏格拉底明确地反酒神倾向就间接导致,古希腊悲剧的彻底瓦解。其实苏格拉底没有错,古希腊的荣光逝去,他的艺术必定遭受重创,如果不思考改变终会消亡,只是这种改变,在尼采看来太负面了。可是没有低谷就不会有高山,既然曾经立于高峰之巅,就该允许从高空衰落。毕竟落到大地上,才能看清楚整片天空。所以尼采说,超人就是忠于大地。想要超越别人,得先承认自己的渺小,然后一步一步成为伟大。诗与戏剧都一样。
3、什么是“高贵的价值”?尼采说:“一定不要抱有任何仁慈的幻想,真相是残酷的”,这个真相是:“开始时,高贵种姓都是野蛮种姓”;优秀健康的贵族的本质在于,“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无数人的牺牲,后者因为其自身之故,必须被贬抑和降黜为有缺陷的人,成为奴隶和工具。”(10)2203-20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肯定“肉欲,统治欲,自我中心”的恶行在尼采自称“最阴森可怕”的《论道德的谱系》中成为“金发野兽”的本能:“他们在经过了一连串丑恶的凶杀、焚烧、强暴、拷打之后,能够带着一种骄恣、心安理得地离去,好像只是耍够了的一场学生闹事。”(10)347“罗马、阿拉伯、日耳曼和日本的贵胄们,荷马时代的英雄们,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都是这样的高贵种族。(10)348最古老的国家是“一伙金毛食肉动物和一个劫掠者和主人的种族,用战争的方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可怕的霸权,一架毫无顾惜地镇压性机器登场并持续运转,直到一团材料似的民众和半兽人被揉捏,被驯服,而且还被赋予一定形式”(10)40即被赋予奴隶的形式。
4、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5、这个浪涛多么贪婪地接近,就好像在设法够着什么东西!它如何令人恐惧的匆忙,爬入岩石悬崖绝壁最深处的角落!似乎它要抢在某人前面先到;似乎那里藏有价值,有很高价值的东西。——而现在它回来了,慢了一点,仍然因不安而苍白——它失望了吗?它找到它寻找的东西了吗?它是装作失望的样子吗?可是另一个浪涛已经接近,比第一个浪涛更贪婪、更疯狂,甚至它的灵魂似乎都充满秘密和挖掘宝藏的渴望。这就是浪涛的生存,这就是我们这些欲求者的生存!
6、一种艺术家幸灾乐祸的心情:反差再大他都敢于尝试——节奏犹如万马奔腾,戏谑的兴致极为高涨,表现的却是冗长、沉重、艰深、危险的思想。
7、事实情况是,基督教伦理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人们,仍然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仍然是西方文化主流价值观,如同情弱者、人道主义、慈善精神等。对于西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基督教伦理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在他看来,作为人性中心的驱策力是“权力意志”,也就是统治环境、统治他人的意志,这种权力意志较之单纯的生存意志具有更多的内容。在他看来,生活的最强和最高的意志不可能在可怜的生存斗争中得到表现,而只能在战争的意志、权力的意志、征服的意志中得到表现,你自己也就是这个权力意志,世界也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
9、而尼采这一方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走向他认为是一种全新的心理科学——一种艰苦但欢悦的智慧,它挣脱了一切表面常规的束缚。这次决裂使尼采经历了他最严重的一些病痛。但当这一切都结束时(大约在1883年瓦格纳去世时),这位哲学家真正的声音开始出现了。
10、“教育家叔本华”的开头几句话,以简洁的笔法道明了尼采的中心论点:“有一位旅行者,他曾周游过许多国家和民族,足迹遍及好几个大洲。有人问他,在他看来什么是所有人的共同特征。他回答:好逸恶劳。有些人总以为他会回答得更精确和更真实一些,于是他们都害怕了。他们躲到习俗和信念后面。基本上人人都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他来这个世界不过一次而已,而且不会有什么偶然事件,无论多么不寻常,能再次把这种惊人的多样性结合到像他这样的一个人身上。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他做贼心虚似地藏而不露。”
11、1888年是尼采状态最好的一年。他几乎全年都很健康。他写了5本书,是一生中创作最丰的一年,包括2000多条他的思想陈述,结集为《偶像的黄昏》、《反基督》,两本攻击他以前的偶像瓦格纳并将自己树立为瓦格纳对立面的书,以及一本对他自己的作品之价值作尖锐讽刺性评论的书《看哪,这人》。
12、第二年,尼采的健康情况开始好转。这种良好状态一直持续到他1888年末的彻底崩溃。这段时间里,他的创造力又急遽飙升,这次的新方向是诗歌。
13、《朝霞》在其副标题——“关于道德偏见的思考”(GedankenüberdiemoralischenVorurtheile)——中承诺将批判“道德偏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正如皮茨指出的,“道德”在该书的论述中并不限于习惯和习俗,限于好和坏的行动或行为,而是接近其在18世纪的词义,包括不同于非人自然存在和物理存在的人类存在的全部领域。同样,道德也不只是与伦理学问题有关,而且也与认识论和心理学有关,与宗教和政治有关——一句话,与康德眼中可以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切有关;这些研究被康德归纳为三个根本哲学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
14、相信不少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
15、这本书在福柯风格当中非常明显,写得非常诗意、非常文学化,有一种诗人的才华。法国有比较强的文人传统,启蒙时期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都不是纯粹的思辨型哲学家,他们也都是作家,这跟康德、黑格尔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法国传统,他们把创作、哲学都是结合在一起的,20世纪的萨特、加缪都是这样。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这样,大部分还是比较传统必须保守。直接影响福柯的是巴塔耶、布朗肖、克洛索夫斯基,他们都既是作家,也是哲学家,福柯说过自己喜欢这样的哲学——它们在文学和哲学之间进进出出。所以福柯有意识让自己变得非常文学化,像罗兰·巴特讲的:最重要是写作,不是哲学,不是文学,也不是批评,只是写作。福柯的写作能够更吸引读者,这是他的一个魅力所在。(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16、济慈在自撰的墓志铭中称自己为“一个将名字写在水上的人”,感叹声名之易逝和虚妄,但若将尼采的观点加以引申,我们也可以说,济慈的创作表明,用诗歌的风暴写在水上的名字是不会消逝的名字。
17、既是绝版教科书,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学瑰宝。阅读价值、文学价值、收藏价值,都是教科书中的瑰宝之作。
18、每在紧张时期便会出现某种疾病,这成了伴随尼采一生的一种模式。
19、尼采和瓦格纳:在神话方面的合作。浪漫主义和文化革命。《尼伯龙根的指环》。尼采在大师身旁的工作。狄俄尼索斯的轮回。没落的幻觉和“迷狂的顶峰”。在拜罗伊特的幻觉破灭。
20、尼采歌颂战争,认为战争能为那衰弱下去的民族灌输粗犷的攻城掠地的精力,灌输无情无义的憎恨和杀人不眨眼的冷静,以及对自己的生死和亲人的存亡毫不动心的骄傲气概。一句话,战争将会铸造超人。恺撤就是尼采心目中的超人;他还说过他自己是好战的,进攻是他的本能。
21、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22、幻想原因的谬误。——从梦谈起:例如,由于远处的一声炮击而产生的感觉,却给这感觉追加一个原因(常常是一整部小型长篇小说,正是这梦者在其中担任主角)。其间感觉以一种回响的方式延续着,它仿佛在等待,直到原因冲动准许它进入前景,——从此不再是偶然的东西,而是“意义”。炮击在一种因果关系的方式中,在一种时间的表面逆转中出现。
23、 首先,在上古时代,十二泰坦主宰世界,后宙斯击败泰坦诸神,建立了新的时代。十二泰坦时代,是荒淫无度,狂野无制的时代,他们代表了自然本身的野性,狂放以及无尽的破坏力,他们就是充满力量的自然本身。宙斯建立的新时代,也就是希腊人所处的时代,远离了蛮荒,可毕竟是出生与狂野的自然,所以人们无时不刻的对那个自然保持恐惧,人们明白那个狂野的充满力量的自然是世界本身真实的样子,就像宙斯只是将泰坦关押了一样,他没有力量,能真正的降服那世界本身的残暴力量。所以希腊人对自然本身依然保有恐惧。可是希腊人的生活相对以前,确实和谐稳定富足了很多,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
24、混淆因果的谬误——再也没有比倒果为因更更危险的谬误了,我称之为理性的真正堕落。尽管如此,这个谬误却属于人类万古常新的习惯,它甚至在我们之中被神圣化,它冒着“宗教”、“道德”的美名。
25、如果你还想看到1000-的题头,请按以下步骤点亮星标
26、广而言之,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从我们自己特定和有限的观点、立场和见解出发来看待其他一切和世界,我们的观点甚至我们的存在都必然是某种视差或偏见,但是,观点、立场和见解等等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和欲望的反映,而且也是其他存在的力量和欲望的反映,换句话说,我们的观点和立场不仅有一个正面的自我的出发点,而且也有一个负面的非我的出发点:只有当从另外的欲望和力量截住了我们的欲望和力量的地方,我们的观点、立场和见解才会成形,界面和世界才会形成,否则它们就一直是某种意义上的潜在而非现实的存在,或者,也许是莱布尼茨那只有“微知觉”的单子,因此,我们的所有视差和偏见同时也必然是某种被视差或被偏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自我克服和自我公正的。借用莱布尼茨的说法,单子没有窗口,因此单子之间不能互相影响,这意味着我们的立场的必然性和坚定性,但是,每个单子同时以自己或微弱或清晰的知觉反映着整个宇宙,在宇宙之间存在着一种公正和预定的和谐,这意味着我们的偏见的公正性。尼采试图表明,世界不仅是自我的局限之地,同时也是自我的敞开之地。
27、一个男孩写作。分割。闪电和雷鸣。找到和发明生平。普罗米修斯和其他。第一次哲学尝试:《命运和历史》。观念海洋和异地向往。
28、1882年,他经介绍认识了罗·莎乐美,她那年21岁,是一位俄国将军的女儿,年轻、美丽、有才学、充满理想主义。他们的思想撞出了火花,他们从智力上的密切交流发展到了那种19世纪典型的修辞意味的、理想主义式的恋人关系。
29、福柯的个人图书室里就藏有那本标满阅读记号的《不合时宜的沉思》。由此看来,他显然是被这一具有诡辩色彩的使命打动了。在“教育家叔本华”一文中,福柯标出了尼采的一段关键性的话:“对于人必须破解的那个谜,人只能在存在中,在作为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在不可变化的自我状态下,去加以破解。”
30、这种思想方法在尼采以及后现代主义看来,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31、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尼采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来源于他的惊世骇俗,来源于他对传统宗教、道德和哲学的猛烈批判,或者更简单地,因为他大声说“上帝死了”。尼采自己也宣称,从《朝霞》开始,他开始了震惊世人的旅程:重估一切价值。由于宗教、哲学和道德按其性质向来都恰好是不许批判、人们只能信仰的对象,因而对它们的批判必然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32、(5)LeoStrauss.LectureonNietzsche’sZarathustra(M).Classnotes,19
33、他的各种公开言论充满了激烈的变动:1866年,他热烈地支持普鲁士,因为普鲁士人的军事行动最终将经历了几个世纪分裂的德国铸造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到1869年,他放弃了他的德国公民身份而成为一名瑞士人。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时,尼采又成了一个狂热的爱国者,他志愿做了医护勤务兵为普鲁士军队服务。几个月之后,尼采回到瑞士。他对德国及其战争充满了深深的失望。而且,在前线护理伤病员的时候,他染上了痢疾和白喉,回到瑞士时身体状况很差。
34、按照尼采的这种思维,那人类根本就没有什么高级的地方,如一切自然界的动物一样。但是无数的先哲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责任、有担当、讲道德,讲法律。人类在生理的主导下,但更在一定的文化规则的支配下。尼采的思想把人类的一点弊端和思想的不足过于放大,而且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诚然有的人的内心是不那么干净的,但大多数人还是在社会规定的规则下,认真勤勉的做着自己,尽着自己应尽的义务。
35、 第艺术是发展的,是在酒神日神二元性中发展的。所以,既然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悲剧其实从它诞生就决定了很有可能会在变化中没落,没落的悲剧我们同样可以不称颂。基于真实性与二元性,尼采展开了他对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描述。我在完整的阅读后,想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尼采是先提出酒神、日神精神,然后在谈自然中和在希腊人中的作用与表现。我想直接从自然和希腊人本身展开论述,逐步描绘出酒神与日神的由来以及各自的特色,就会更自然更流畅,尼采是从河水的下游诉诸源头,就让我这个看完整条河流的人从源头开始讲述整个故事吧。
36、亲身感受属于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等泰斗级学霸的快乐。
37、尼采肖像,在母亲瑙姆堡旧宅的长廊中,CurtStoeving绘于1893年。
38、这就是尼采放弃他在《悲剧的诞生》中依然称道的戏剧概念的原因。戏剧仍然是一种悲怅的情怀,是充满矛盾的基督教情怀。正因为这个缘故,尼采批评瓦格纳制造了一种戏剧性的音乐,从而抛弃了音乐的肯定性特征,“我为之痛苦的事实是,音乐变成了颓废之音,不再是狄奥尼索斯的笛声”(《瞧!这个人》,第3部分,“瓦格纳事件”,1)。同样,尼采要求悲剧有权获得英雄式的而不是戏剧性的表现方式,表现一个欢快的、轻盈的、翩跹起舞的、爱游戏的英雄(《权力意志》,第3部分,12221;第4部分,17—60)。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任务就是令我们轻盈,教我们舞蹈,赐予我们游戏的冲动。任何一位敌视或漠视尼采思想的历史学家也能识别出狄奥尼索斯的个性:欢快、轻盈、灵活善变并无所不在。狄奥尼索斯携着阿里安升上了天宇;她王冠上的珠宝是闪烁的群星。这是阿里安的秘密?是在那次著名的掷骰子后绽放的灿烂星群?正是狄奥尼索斯掷出了这些骰子,正是他舞蹈着将自己变形,正是他被唤作“万乐之神”,即成千上万种快乐的神灵。
39、朱自清、罗庸、闻一多等六位先生主讲文学课,道出了朝代更替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普通人理解古典名著简直不要太友好。
40、最后,谁会否认一个想法是有原因的,“自我”就是想法的原因?……在这三个似乎作为因果关系的保障的“内心事实”中,第一个且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意志即原因;意识(“精神”)即原因的观念以及更后面的自我(“主体”)即原因的观念纯粹是派生的,是在意志确定因果关系为既定事实、经验之后产生的……
41、该书问世时,尼采的古典主义道友们纷纷指摘其学识,奚落其历史论点,而全然无视其挑战性的新世界观。年轻教授下一个冬季在巴塞尔大学开设的研讨班也随之土崩瓦解。在一系列身体上的麻烦(胃功能失调、严重近视、神经紊乱等)的折磨下,尼采感到愈来愈孤独,对于他将向哪里去,将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彷徨。
42、那种要求我们消除痛苦和推动幸福的道德观点,他表示反对。在《黎明》中,他写道“带着消除人生中所有锋利的棱角这个巨大目标,我们难道不是走在把人变成沙子的道路上吗?我们都成了沙子,微小的、柔软的、滚圆的、无边无尽的沙子。这是你的理想吗?充满同情的情感预报者?”在几年后的《善恶的彼岸》中,他反对功利主义者,“正如你明白的那样,幸福绝不是目标,在我们看来是个尽头,一种很快就让人变得荒谬和可鄙的状态。”
43、对生存意义的探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时期,即前基督时期。我们看到苦难被用来证明生存的不公,与此同时,又被用来为生存寻找更高和更神圣的理由。(生存因为受难理应受责,又因为受难需要赎罪和拯救。)希腊人已经把生存诠释和评价为过度行为、渎神和犯罪。泰坦的形象(“强加于泰坦式个体的犯罪必然性”)是历史上第一种赋予生存的含义。这种诠释对尼采的诱惑如此强烈,以至于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并用它来为酒神推波助澜(《悲剧的诞生》,9)。然而,为了发现这种诠释背后的陷阱和目的——它把生存变成一种道德和宗教的现象——尼采不得不找出真正意义上的酒神。在成为一种罪恶即过度行为之后,生存似乎被赋予了如此众多的含义。它由此获得了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一种巨大的不公正,而另一方面,它又是合理的赎罪。罪恶使它泰坦化,赎罪却又使它神圣化。如果不是想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贬低生存,使之屈从于判断、道德判断、并且首先屈服于上帝的裁决,那么所有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据尼采看来,阿那克西曼德是完美地表达这一生存概念的哲学家。他说世间万物早晚要挨个儿为它的不公正受罚,付出赔偿的代价。这意味着:第生成是一种不公正(adikia),而万物所呈现的多样性正是这种不公正的总和;第事物之间相互斗争,并且要通过毁灭来为彼此的不公正接受惩罚;第所有事物起源于后来陷入生成、多元性和该受谴责的生育行为的本原存在(不定性),只有毁灭它们,本原存在才能一劳永逸地挽救它们的不公正(神正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44、与瓦格纳告别。无法摆脱苏格拉底。知识的万能疗效。必要的残酷。冷酷的尝试。空洞的空间里下落的原子。《人性的,太人性的》。
45、尼采认为,正如不幸和幸福一样,疾病和健康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东西,而是一体之两面,你不可能只要一个而不要另一个——只要幸福不要不幸,只要健康不要疾病。疾病是健康在可能性中的阴影婆娑,而健康是疾病在现实性中的光明熠熠。重要的是二者的联动和均衡,协调和共致。重要的是,病人在多大程度上渴望健康,或者痊愈者在多大程度上克服疾病,赢得胜利,回忆疾病,或防止疾病。换句话说,在尼采的理想中,人通过大疾病而达到大健康,最强烈的光明同时伴有最深重的阴影,最凌乱的影子衬托着最热烈的舞姿。所以,尼采感谢他自己多病之“命运”,并主张世人应该“危险地生活”。(尼采,《快乐的科学》§3杨恒达译,载杨恒达等译,《尼采全集》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6、 人们只要看一看《朝霞》或者《漫游者及其影子》,就能理解这种“回归自我“是什么了:那是一种至高的痊愈本身!……其他的痊愈都只是它的结果。
47、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采的哲学被第三帝国利用,成为法西斯的外衣。强权主义、个性强权论被打造成世界大战德国政策的指导原则,尼采的哲学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视为“战争哲学”,尼采也就成了“战争鼓动者”。而到了新时期,尼采哲学的误读又负向演化成了个人主义,与其说这是尼采的争议,更恰当的应该是对尼采哲学的争议。
48、西方人历来有崇拜知识和真理的传统,就好比中国人历来崇拜贤者和圣人一样。
49、《朝霞》以“无数的朝霞,还没有升起”作为开篇的题记,而其最后一条格言则宣称,“我们”飞行的方向乃是“太阳落下的方向”(§575)。“朝霞”因此表明自己同时也是晚霞。尼采的朝霞,因此保持其为朝霞,并为其他人的朝霞留下了空间。尼采的朝霞,也为你我他升起。无数的朝霞,还没有升起。(《朝霞》的题记,尼采引自《梨俱吠陀》。)
50、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51、作者首先破解了缠绕在尼采生活与思想上的30个流言,诸如说“尼采是个疯子”“尼采仇恨女人”“尼采是纳粹分子”“尼采仇恨基督教”等等,接着带领读者直面尼采的著作,解析隐藏在他汪洋恣肆、激情洋溢的文字下的思想,又具体从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对历史上或与他同时代著名人物的攻击等几个方面分析引起误读与曲解的原因。
52、(2)ShadiaDrury.ThepoliticalideasofleoStrauss(M).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
53、但是,在人生道路坦荡顺利之时,尼采是充满热情的。1868年,他与理查德·瓦格纳会面了,后者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作曲家,他关于音乐音调和管弦乐色彩的革命性思想在整个欧洲公众中掀起了一场风暴。
54、(10)尼采著作全集:第5卷(M).赵千帆,译.商务印书馆,20
55、虽然对读者来说,尼采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独立的,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位置和意义,但就尼采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经历来说,却存在着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既是他生命的最低点,也是他变得健康和更健康——至少尼采自己在灵魂中是这样深刻感觉的——的开始。《朝霞》,正如其名字,意味着转变和新的开端。
56、尼采认为,传统理性主义意味着人性的沉沦、堕落,他的超人意志才是对人性的锤炼和提升。